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和用于装配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00929发布日期:2020-02-11 13:5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和用于装配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以及用于装配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jp2006-042724a已知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即修枝剪,其具有驱动马达和把手单元。驱动马达通过抗振动元件与把手单元振动脱开(schwingungsentkoppelt)。抗振动元件具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分别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马达单元处。螺旋弹簧的另一个端部旋入到与把手组合件连接的管套中。为了将螺旋弹簧固定在马达组合件处,固定螺纹紧固件通过开口是可进入的。所述螺纹紧固件为了装配还能够通过所述开口移动到螺旋弹簧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如下的任务,提供根据类型的种类的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其在简单的结构的情况下实现简单的装配。本发明另外的任务在于,说明用于装配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方法。

所述任务通过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解决,所述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和至少一个抗振动元件,其中,抗振动元件包括螺旋弹簧,其中,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形成固定扣环,在其处螺旋弹簧具有减小的外直径,其中,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利用固定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组合件处,其中,固定螺纹紧固件延伸通过固定扣环并且头部突出进螺旋弹簧的内部中,其中,固定扣环以支承面贴靠在第一组合件处,并且其中,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旋紧在第二组合件的管套处,其中,管套突出进螺旋弹簧的内部中并且具有在螺旋弹簧的内部中布置的端侧,其中,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具有接合轮廓体,其中,第二组合件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延伸通过管套并且在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中的接合轮廓体通过所述开口对于工具是可进入的,其中,在固定扣环和管套的端侧之间的间距在工作仪器的未加载的状态中小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并且固定扣环的支承面到管套的端侧的间距大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

关于所述方法,所述任务通过用于装配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方法解决,所述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和至少一个抗振动元件,其中,抗振动元件包括螺旋弹簧,其中,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形成固定扣环,在其处螺旋弹簧具有减小的外直径,其中,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利用固定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一组合件处,其中,固定螺纹紧固件延伸通过固定扣环并且头部突出到螺旋弹簧的内部中,其中,固定扣环以支承面贴靠在第一组合件处,并且其中,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旋紧在第二组合件的管套处,其中,管套突出进螺旋弹簧的内部并且具有布置在螺旋弹簧的内部中的端侧,其中,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具有接合轮廓体,其中,第二组合件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延伸通过管套并且在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中的接合轮廓体通过所述开口对于工具是可进入的,其中,在固定扣环和管套的端侧之间的间距在工作仪器的未加载的状态中小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并且固定扣环的支承面到管套的端侧的间距大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将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布置在螺旋弹簧中,其中,在第二步骤中,将螺旋弹簧以其第二端部旋紧在管套处,并且其中,在第三步骤中,将固定螺纹紧固件旋入到第一组合件中。

螺旋弹簧的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具有用于工具的接合轮廓体。接合轮廓体通过在第二组合件的管套中的开口是可进入的。管套具有布置在螺旋弹簧的内部中的端侧。在固定扣环和管套的端侧之间的间距在工作仪器的未加载的状态中小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由此,固定螺纹紧固件的端部固定在固定扣环中,从而固定螺纹紧固件的位置被预设。由此,装配被简化。固定扣环的支承面(所述支承面设置成用于贴靠在第一组合件处)到管套的端侧的间距大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由此,当头部贴靠在管套的端侧处时,固定螺纹紧固件的自由的端部处于固定扣环之内。当第一组合件如下地布置,使得固定螺纹紧固件贴靠在管套处时,固定螺纹紧固件的端部由此在第二组合件装配在第一组合件处时没有突出固定扣环,并且不阻碍第二组合件布置在第一组合件处。固定螺纹紧固件通过间距与固定螺纹紧固件在螺旋弹簧中的长度的说明的协调在组合件的装配期间可靠地定位,直到固定螺纹紧固件通过在管套中的开口固定在第一组合件处。

有利地,开口的内直径最高为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的外直径的110%。由此,一旦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在管套处旋紧,固定螺纹紧固件就不再能够从螺旋弹簧的内部掉下。当所述螺纹紧固件头部到达开口的区域中时,基于螺纹紧固件的头部的长度螺纹紧固件头部在开口中倾斜(verkantet),并且不能够无意地从螺旋弹簧的内部出来。优选地,开口的内直径最高为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的外直径的105%。有利地,开口的内直径小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的外直径。在螺旋弹簧装配在管套处之前,固定螺纹紧固件能够布置并且定位在螺旋弹簧的内部中。那么在旋紧在管套处之后,固定螺纹紧固件已经预定位并且仅仅还需要固定在第一组合件处。由此,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装配被简化。对于抗振动元件的装配有利地仅仅需要两个旋拧过程,即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旋紧在管套处和固定螺纹紧固件旋入在第一组合件处。另外的旋拧过程不是必要的。

通过一旦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旋紧在第二组合件的管套处,固定螺纹紧固件就通过螺旋弹簧本身保持在第二组合件处,在装配期间或在固定螺纹紧固件无意的松开的情况下固定螺纹紧固件的丢失被避免。因此,固定螺纹紧固件能够以螺旋弹簧预装配在第二组合件处并且直到之后的时间点才固定在第一组合件处。在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和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的固定之间能够存在另外的装配步骤用于装配工作仪器,在所述另外的装配步骤期间第二组合件能够任意地定位和转动,而固定螺纹紧固件不会从螺旋弹簧中掉出来。由此,工作仪器的装配明显被简化并且能够较灵活地实施。

表述“接合轮廓体”在此表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其处工具和螺纹紧固件彼此处于接合中的区域。固定轮廓体优选地是内六角、缝口、十字缝口或梅花形。然而,接合轮廓体还能够不同地构造并且例如还在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的外周缘处设置。

有利地,两个组合件中的一个包括至少一个手柄,并且两个组合件中的另一个包括驱动马达。管套优选地与第二组合件的壳体部件一件式地构造。在此,概念“壳体部件”要广泛地理解并且例如还能够被称为框架或类似物。在备选的、有利的设计中,管套还能够与结构部件、尤其第一组合件的壳体部件一件式地构造。另外的装配步骤(利用所述装配步骤管套必须固定在第一或第二组合件的壳体部件处)能够由此取消。管套与其一件式地构造的壳体部件尤其形成至少一个手柄。优选地,壳体部件是把手壳体,所述把手壳体形成工作仪器的一个或多个手柄并且管套在所述把手壳体处一件式地构造。把手壳体能够尤其构造为把手框架。

有利地,第一组合件具有扭转止动部,其止动螺旋弹簧的固定扣环以防围绕螺旋弹簧的纵向中轴线的扭转。由此确保螺旋弹簧在拉紧固定螺纹紧固件时不相对于第二组合件转动。由此,视弹簧的缠绕方向而定能够避免弹簧从管套部分地旋下或张紧。当固定扣环具有不圆的外轮廓并且第一组合件在固定扣环的不圆的外轮廓处止动固定扣环以防围绕螺旋弹簧的纵向中轴线的扭转时,扭转止动部的简单的设计被实现。特别优选地,固定扣环具有其中螺旋弹簧的线材到螺旋弹簧的纵向中轴线的间距朝着线圈线材的端部的方向扩大的区域。

有利地,固定扣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组合件的加深部中。由此,在装配时固定扣环在第一组合件处的定位变得容易。特别优选地,至少一个限制加深部的壁形成用于固定扣环的扭转止动部以防围绕螺旋弹簧的纵向中轴线的扭转。由此,为了构造扭转止动部不需要附加的结构部件或元件。

固定扣环优选地形成用于在组合件处支承的平坦的支承面。特别优选地,螺旋弹簧的线圈线材的形成固定扣环的区段在螺旋弹簧的端部处在垂直于纵向中轴线伸延的平面中缠绕并且由此形成平坦的支承面。在备选的设计中,螺旋弹簧能够在固定扣环的区域中也平坦地磨光。

有利地,固定扣环的内直径小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的外直径。由此,固定螺纹紧固件不能够穿过固定扣环从螺旋弹簧的内部出来。在特别优选的设计中,管套突出进螺旋弹簧的内部中。由此,相对于在螺旋弹簧的外周缘处布置的管套得出减小的结构空间需求。在备选的设计中,管套还能够在螺旋弹簧的外周缘处布置,并且螺旋弹簧能够旋入到管套的内螺纹中。

有利地,管套具有螺纹区段,螺旋弹簧保持在所述螺纹区段处。螺纹区段尤其具有凹槽,螺旋弹簧旋入进所述凹槽中。管套有利地具有套筒区段,所述套筒区段沿径向的方向到螺旋弹簧具有间距。在套筒区段处有利地构造有管套的端侧。通过套筒区段的长度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长度的匹配能够确保固定螺纹紧固件由管套的端侧在其处被防止,在松开的固定螺纹紧固件的情况下从固定扣环滑动出。套筒区段的长度的匹配能够在不影响螺旋弹簧的弹簧特性的情况下进行。

优选地,工作仪器具有至少两个具有螺旋弹簧的抗振动元件。设置成,至少两个抗振动元件的所有管套(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分别旋入在其处)布置在第二组合件处并且固定螺纹紧固件的所有接合轮廓体从工作仪器的相同的侧是可进入的。因此,所有具有螺旋弹簧的抗振动元件能够从工作仪器的相同的侧装配。由此,尤其对于固定螺纹紧固件的旋紧而言,工作仪器的位置的改变不是必要的。工作仪器的所有螺旋弹簧的纵向中轴线优选地处于大约平行。在所有抗振动元件的螺旋弹簧的纵向中轴线之间的角度间距有利地为小于5°。

用于装配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方法设置成,在第一步骤中,将固定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布置在螺旋弹簧中,在之后的第二步骤中,将螺旋弹簧以其第二端部旋入在第二组合件的管套处并且在之后的第三步骤中将固定螺纹紧固件旋入到第一组合件中。在此,尤其在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之间能够进行另外的、独立于抗振动元件的装配的装配步骤用于装配工作仪器。第二装配步骤有利地直接地接着第一装配步骤,从而固定螺纹紧固件在布置在螺旋弹簧中后直接地通过螺旋弹簧旋紧在管套处止动在螺旋弹簧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随后根据附图阐释。其中:

图1示出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的示意性的图示,

图2以示意性的侧视图示出来自图1的工作仪器的第一组合件,具有布置在其处的抗振动元件的螺旋弹簧,

图3示出所述工作仪器的第二组合件,具有布置在其处的抗振动元件,

图4示出通过来自图1的工作仪器的抗振动元件的剖视图,

图5示出通过保持在所述第二组合件处的抗振动元件的剖视图,

图6以分解图示示出所述抗振动元件的第一端部的区域的局部的透视的图示,

图7示出在所述第一组合件的缸体处的螺旋弹簧的视图,

图8示出通过来自图7的在所述固定扣环的区域中的布置的剖视图,

图9示出在缸体和第一组合件之间的抗振动元件的分解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手动引导(handgeführtes)的工作仪器1,在实施例中是马达锯。所述手动引导的工作仪器还能够是其他工作仪器如例如切断机(trennschleifer)、割灌机(freischneider)、修枝剪(heckenschere)、草坪修剪机或类似仪器。工作仪器1具有驱动马达11,用于驱动工具、即锯链9。锯链9在引导导轨8处环绕地布置。手柄4和5用于在运行时引导工作仪器1。手柄4构造为后面的手柄并且具有操纵元件6、例如加速杆和加速杆闭锁。手柄5构造为把手管。除此之外,工作仪器1具有手部防护(handschutz)7,手部防护在手柄5和引导导轨9之间延伸。手部防护7能够用于触发未示出的、用于锯链9的制动机构。

工作仪器1的第一组合件31包括驱动马达11和工具,所述工具在实施例中构造为具有锯链9的引导导轨8。手柄4和5是工作仪器的第二组合件32的部分。第二组合件32在实施例中是把手壳体,在所述把手壳体处还能够集成有生产资料罐(betriebsmitteltank)3、尤其燃料罐。还能够设置成,第一组合件31包括生产资料罐3。在工作仪器1运行时尤其由于所述工具和/或驱动马达11产生振动。为了使得在第一组合件31处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第二组合件32上保持得小,在组合件31和32之间构造振动缝隙2,所述振动缝隙允许第一组合件31相对于第二组合件32的相对运动。振动缝隙32由抗振动元件10跨接。在实施例中示出三个抗振动元件10,其结构随后还更详细地描述。附加地能够设置有另外的和/或不同地构建的抗振动元件。

在实施例中驱动马达11是内燃机。在第二组合件32处布置有空气过滤器12,通过所述空气过滤器抽吸用于所述驱动马达11的燃烧用空气。空气过滤器12通过抽吸通道13与驱动马达11连接。抽吸通道13在实施例中跨接振动缝隙2。空气过滤器12的其他布置也能够是有利的。

图2示意性地示出第一组合件31的部分。第一组合件31包括马达载体37,驱动马达11保持在所述马达载体处。能够设置成,驱动马达11的部件、例如驱动马达11的曲轴箱与马达载体37一件式地构造。两个抗振动元件10保持在马达载体37处。在图2中分别示出每个抗振动元件10的螺旋弹簧15以及固定螺纹紧固件16。如图2示出的那样,固定螺纹紧固件分别具有接合轮廓体17,在实施例中为用于接合工具的梅花轮廓(torx-kontur)。

在实施例中,驱动马达11具有缸体14,第三抗振动元件10保持在所述缸体处。由第三抗振动元件10也示出螺旋弹簧15以及具有接合轮廓体17的固定螺纹紧固件16。抗振动元件10具有纵向中轴线30,所述纵向中轴线相应于螺旋弹簧15的中轴线。如图2示出的那样,在实施例中纵向中轴线30彼此平行地伸延。有利地,在抗振动元件10的纵向中轴线30之间的角度为最高5°。

图3以透视的图示示出具有布置在其处的抗振动元件10的第二组合件32。第二组合件32包括把手管5以及连接区段23,所述连接区段将把手管5的两个端部与彼此连接。在图3中未示出的、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接合轮廓体17(图2)通过第二组合件32的开口22可进入。在实施例中,把手管5与连接区段23一件式地构造。有利地,把手管5与连接区段23和管套18作为由塑料制成的部件以注塑成型方法制造。开口22是在一件式的壳体部件中的开口。第二组合件32有利地包括另外的结构部件、尤其在图1中示出的手柄4。

如图4示出的那样,螺旋弹簧15的第一端部19形成固定扣环21。固定螺纹紧固件16以其柄杆39突出通过固定扣环21。固定螺纹紧固件16具有头部24,所述头部在组件的装配好的状态中将固定扣环21固定在第一组合件31处。固定扣环21在实施例中布置在第一组合件31的加深部26中。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纵向中轴线完全地在螺旋弹簧15之内从螺旋弹簧15的第一端部19伸延直至螺旋弹簧15的第二端部20。在实施例中,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纵向中轴线与螺旋弹簧15的纵向中轴线30重合。固定螺纹紧固件16和螺旋弹簧15处于彼此同轴。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纵向中轴线伸延通过开口21。接合轮廓体17在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中在面向管套18的侧处构造。

如图4还示出的那样,在一件式的壳体部件处分别模制有用于每个抗振动元件10的管套18。开口22相应地突出通过管套18。开口22具有内直径a,所述内直径小于螺旋弹簧15的外直径d。螺旋弹簧15的第二端部20旋紧在管套18处。在实施例中,第二端部20旋紧在管套18的外周缘处。然而还能够设置成,管套18罐形地构造并且螺旋弹簧15的第二端部20旋紧在管套18的内周缘处。

如图5示出的那样,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具有外直径b。外直径b明显大于开口22的内直径a。由此,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不能够踏入穿过开口22。固定螺纹紧固件16不能够通过开口22插入到螺旋弹簧15中。因此,固定螺纹紧固件16应该在螺旋弹簧15装配在管套18处之前插入到螺旋弹簧15中。那么固定螺纹紧固件16仅仅能够穿过开口22在接合轮廓体17处操纵并且由此装配在第一组合件31处,然而不会通过开口22从螺旋弹簧15的内部33掉出来。在此,螺旋弹簧15的内部33是由螺旋弹簧15的弹簧线圈包围的空间。

如图5还示出的那样,固定扣环21具有外直径e。外直径e小于螺旋弹簧15(图4)的直径d。在实施例中,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的外直径b只微小地大于固定扣环21的外直径e。固定扣环21具有支承面25,其平坦地构造。支承面25在装配好的状态中贴靠在加深部26中。

如图5还示出的那样,固定螺纹紧固件16具有平行于纵向中轴线30测量的长度g。固定扣环21在工作仪器1的示出的未加载的状态中到管套18的布置在螺旋弹簧15的内部中的端侧27具有间距f。在实施例中,长度g大于间距f。在此,间距f在固定扣环21的位置处测量,在所述固定扣环的位置处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进入贴靠。工作仪器1的未加载的状态是如下状态,在其中在手柄处且在锯链9处没有力作用到工作仪器1上并且没有力将振动缝隙2拉伸开或压到一起。

通过间距f小于长度g,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自由的端部42在装配时在固定扣环21中引导并且保持。防止了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端部42在螺旋弹簧15的毗邻的线圈之间钩住。固定扣环21使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端部42对准第一组合件31的孔35(图6)的开口。在此,孔35构造为螺纹孔,所述固定螺纹紧固件16在装配好的状态中旋入到所述螺纹孔中。通过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端部42对准孔35,固定螺纹紧固件16能够在装配时较容易地在第一组合件31处穿引。由此简化了装配。接合轮廓体17具有最大的直径c,其小于开口22的直径a。由此,工具能够为了接合到接合轮廓体17中良好地通过开口22插入。

通过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区段始终布置在固定扣环21之内,固定螺纹紧固件16在螺旋弹簧15的内部33中的倾斜位置被限制到如下程度上,其中工具34(图9)通过开口22到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接合轮廓体17中的接合是可行的。能够适宜的是,开口22的直径a如此大地构造,使得工具34(图9)能够倾斜地布置在开口22中。由此,处于受限制地倾斜的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接合轮廓体17的可进入性能够被改善。然而,开口22的直径a小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的外直径b,从而优选地得出头部24环形地贴靠在管套18的端侧27处。

固定扣环21的支承面25到管套18的端侧27具有间距p。间距p大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长度g。由此,当头部24贴靠在管套18的端侧27处时,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自由的端部42处于固定扣环中。在实施例中,间距p大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长度g。管套18具有螺纹区段40和套筒区段41(还见图4)。螺旋弹簧15以其线圈贴靠在螺纹区段40处。螺纹区段40的轴向的长度匹配期望的弹簧特性(federungseigenschaften)。套筒区段41在管套18的螺纹区段40和端侧27之间径向地在螺旋弹簧15的线圈之内延伸。套筒区段的轴向的长度如下地选择,使得支承面25到管套18的端侧27的间距p大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长度g并且固定扣环21到端侧27的间距f小于等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长度g。由此,当固定螺纹紧固件16最大限度地穿入到螺旋弹簧15中时,自由的端部42处于固定扣环21之内。也就是说,当固定螺纹紧固件16以其头部24贴靠在管套18的端侧27处时,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端部42没有突出螺旋弹簧15的第一端部19。这尤其在当第一组合件31的装配如下地进行,使得螺旋弹簧15的纵向中轴线30沿重力的方向取向并且第二组合件32尤其布置在第一组合件31之下时是有利的。那么固定螺纹紧固件16自动地占据其最大限度地穿入的位置并且没有突出并且在布置螺旋弹簧15的第一端部19时不会钩住在第一组合件31处。

通过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端部42在固定扣环21中的预定位和引导以及加深部26(图4)的匹配固定扣环21的轮廓,螺旋弹簧15的第一端部19在第一组合件31处的误装配很大程度上被避免。在螺旋弹簧15的错误的布置的情况下,其不能够插入到加深部26中或通过螺旋弹簧15预定位的固定螺纹紧固件16不能够与孔35置于重叠中。固定螺纹紧固件16能够尤其仅仅当其平坦地平放在固定扣环21上时接合。

通过管套18除了螺纹区段40之外具有套筒区段41,套筒区段41和螺纹区段40的长度能够独立于彼此地匹配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长度g和螺旋弹簧15的期望的特性(kennlinie)地选择。

图6示出螺旋弹簧15的第一端部19,其固定在缸体14处。如图6示出的那样,缸体14具有加深部26。螺纹孔35布置在加深部26中。为了将螺旋弹簧15固定在缸体14处,固定螺纹紧固件16能够旋入到螺纹孔35中。

如图7示出的那样,加深部26具有壁28和29,其布置在固定扣环21的对置的支腿43、44处。固定扣环21视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转动方向而定以其一个支腿43或其另一个支腿44支撑在一个壁28或另一个壁29处。有利地,壁28和29到固定扣环21的支腿43、44具有轻微的角度错位。所述角度错位用于平衡固定扣环21的取向的公差。角度错位,也就是说,支腿43、44与壁28、29包夹的角度在每个壁28、29处有利地为在5°和15°之间。在图7中示出的位置中,固定扣环21的支腿43和44到两个壁28和29具有小的间距。

如图8示出的那样,固定扣环21没有在其整个长度上圆弧形地围绕纵向中轴线30伸延。固定扣环21具有弧区段45(在其中固定扣环围绕纵向中轴线30伸延)和联接到其处的支腿43和44,其相对于纵向中轴线30大约切向地伸延。加深部26的壁28、29在弧区段45的区域中跟随固定扣环21的轮廓并且在支腿43、44的区域中相对于壁28、29具有角度错位。

朝着螺旋弹簧15的自由的端部38的方向,固定扣环21处的线圈线材至纵向中轴线30的间距增加。线圈线材在固定扣环21的弧区段45中到纵向中轴线30具有最小的间距k。朝着自由的端部38上的方向,间距增加直到最大的间距i。壁29到纵向中轴线30具有间距m,其大于最小的间距k,然而明显小于间距i。壁28到纵向中轴线30具有间距o,其小于螺旋弹簧15的直径d的一半。由此,固定扣环21不能够任意地在加深部26中转动,而是只能够转动直到线圈线材止挡到壁28或壁29处。

固定扣环21具有最小的内直径h。最小的内直径h大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柄杆39(图9)的外直径n。

图9示意性地示出抗振动元件10的各个部件,第一组合件31和第二组合件32通过所述抗振动元件与彼此连接。抗振动元件10仅仅具有螺旋弹簧15和固定螺纹紧固件16作为单个部件。抗振动元件10的管套18一件式地模制在第二组合件32处。管套18在螺纹区段40中在其外周缘处具有凹槽36,所述凹槽螺旋形地构造并且螺旋弹簧15能够旋入到所述凹槽中。

为了装配抗振动元件10,固定螺纹紧固件16首先布置在螺旋弹簧15的内部33中,更确切地说如下地布置,使得柄杆39突出通过固定扣环21。接着,螺旋弹簧15旋入到管套18的凹槽36中。通过不仅固定扣环21的内直径h而且开口22的内直径a小于固定螺纹紧固件16的头部24的外直径b,固定螺纹紧固件16由此不会丢失地保持在第二组合件32处。因为间距f小于长度g(见图5),所以柄杆39不能够从固定扣环21脱离,从而固定螺纹紧固件16对于装配在第一组合件31处、例如在缸体14处或在马达载体37处处于正确的位置中。因为固定螺纹紧固件16和螺旋弹簧15保持在第二组合件32处,所以能够执行另外的、独立于抗振动元件的装配步骤。

在之后的装配步骤中,两个组合件31和32与彼此连接。为此,固定扣环21布置在缸体14的加深部26中,并且固定螺纹紧固件16旋入到第一组合件31的孔35中。为此,设置有工具34,所述工具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所述工具例如能够是螺纹紧固件扳手。工具34如下地确定尺寸,使得其能够通过开口22插入到接合轮廓体17(图4)中。因为固定螺纹紧固件16在螺旋弹簧15之内的倾斜位置通过固定扣环21限定,所以接合轮廓体17的至少一部分始终与开口22处于重叠并且对于工具34是可进入的。

尤其设置成,至少两个、有利地所有抗振动元件10预装配在相同的组合件31、32、尤其相同的壳体部件处。以这种方式,在连接两个组合件31、32时螺旋弹簧15的所有第一端部19“同时”与另一个组合件31的配属的加深部26进入接触,从而所有固定螺纹紧固件16能够在一个工序(arbeitsgang)中依次或同时旋紧。

因为所有开口22朝着工作仪器1的相同的纵向侧敞开(图3),所以所有抗振动元件10的固定螺纹紧固件16能够从工作仪器1的相同的侧并且沿相同的方向装配在第一组合件31处。由此,装配被简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