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0483发布日期:2020-02-22 04:0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



背景技术:

汽车维修时,由于汽车底盘较低,维护、保养时需要维修工钻入汽车底盘下面进行检查,传统上都是采用在汽车下面铺一张垫子的方式来进行维修,但这会让维修员无法在地盘下面自由移动,而且进去和出来都不方便,虽然目前市场上也有专用的躺板,但是体积太大不方便携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专利号为:201721582441.2,“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包括第一躺板,所述第一躺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躺板的两侧内壁均设有滑轨,且滑轨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有第二躺板,为维修员在汽车底部进行维修工作提供了方便。该专利实现了在汽车底部便捷式移动的效果,但是在车底,难以施力将躺板进行移动,尤其是手部,由于汽车底盘高度的限制,无法通过翻转手肘施力使得躺板移动,操作相对不够便捷。其次安装有轮子的躺板,难以控制起、停的过程,容易自主移动,无法准确将躺板落位于所需修理的部位,导致最终操作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腿部的水平的水平转动来控制移动的便捷式汽车维修用躺板。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包括躺板,躺板的四侧通过转轴设有滚轮;所述躺板上设有放置架,放置架设有两个,可进行水平方向的相对转动;两个所述放置架上分别设有位于放置架内侧的挡板一和位于放置架外侧的挡板二,且两个放置架之间设有联动构件;所述躺板的下方,且位于躺板宽度方向的两个滚轮之间设有驱动构件,驱动构件与联动构件相连,在两个放置架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联动构件并配合驱动构件,使得滚轮进行前后活动。

优选的,两个所述放置架分别对称设置在躺板上的两侧。

优选的,两个所述放置架在联动构件的作用下能够进行联动转动,转动的角度为15-75°。

优选的,所述联动构件包括连杆一、连杆二、支撑座、联动块;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放置架铰接,另一端均与支撑座铰接;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均水平于放置架设置,且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的夹角始终与两个放置架之间的夹角保持一致;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与联动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杆一与连杆二之间的夹角范围与两个放置架之间的夹角范围均为30-150°。

优选的,所述驱动构件包括带有铜套的螺杆、齿轮一、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安装在远离放置架一侧的连接滚轮的转轴上,齿轮二固定套接于铜套上;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螺杆的一端与联动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躺板的底部设有与齿轮二相匹配的限位座,且限位座用于对齿轮二进行横向限位。

优选的,所述躺板上设有供头部平靠的软垫。

(三)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本发明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通过腿部向内或向外施力的同时,带动放置架向内或向外转动,配合联动构件和驱动构件,驱动滚轮进行正转或反转,实现躺板的前后移动,便于精准的控制躺板落位于所需修理的部位;且通过腿部在水平方向进行施加作用力,不会受到汽车底盘高度的限制而难以施力,施力更加灵活;其次腿部的施力间接关系到滚轮的移动,使得滚轮受到一个约束作用力而不会出现自动起、停的现象,从而不会出现躺板在滚轮的滑动下不受控制地进行移动,即躺板的前后移动能够完全受到腿部的活动进行灵活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常态下仰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放置架结构之间最大角度使用限度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放置架结构之间最小角度使用限度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常态下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正视图。

图中:1躺板、2滚轮、3放置架、4挡板一、5挡板二、6联动构件、61连杆一、62连杆二、63支撑座、64联动块、7驱动构件、71铜套、72螺杆、73齿轮一、74齿轮二、8软垫、9限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6所示:一种汽车维修用躺板,包括躺板1,躺板1的四侧通过转轴连有滚轮2。躺板1上设有放置架3,放置架3设有两个,用于供腿部放置,且均可相对躺板1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两个放置架3上分别设有位于放置架3内侧的挡板一4和位于放置架3外侧的挡板二5。两个放置架3分别对称设置在躺板1上的两侧。

维修员工的一只腿放于内侧挡板一4的外侧,另一只腿放于外侧挡板二5的内侧,使得能够通过控制腿部的施力,实现两个放置架3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同时两个放置架3对称设置,更有利于腿部均匀施力。

放置架3之间设有联动构件6,躺板1的下方设有驱动构件7,驱动构件7与联动构件6相连,在两个放置架3的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联动构件6并配合驱动构件7,使得滚轮2进行前后活动。

其中两个放置架3在联动装置的连接作用下,能够同时向内侧或者同时向外侧进行水平转动,其转动的角度为15-75°,并以躺板1的中轴线为法线。由于联动装置设于两个放置架3之间,使得两个放置架3无法实现0-90°的转动,其中15°时为常态下两个放置架3之间的角度,而75°则为在腿部活动带动下所能达到的最大角度,特此声明,本实施例中的端点角度(15°、75°,150°)均为约值,并非完全精确值。

联动构件6包括连杆一61、连杆二62、支撑座63、联动块64。连杆一61和连杆二6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放置架3铰接,另一端均与支撑座63铰接。连杆一61与连杆二62均水平于放置架3设置,且连杆一61与连杆二62之间的夹角始终与两个放置架3之间的夹角保持一致。支撑座63的底部与联动块64连接。其中连杆一61与连杆二62之间的夹角范围与两个放置架3之间的夹角范围均为30-150°,此处夹角为上述出现的15°和75°夹角的两倍。

驱动构件7包括带有铜套71的螺杆72、齿轮一73、齿轮二74。齿轮一73安装在远离放置架3一侧的连接滚轮2的转轴上,齿轮二74固定套接于铜套71上。齿轮一73与齿轮二74之间相互啮合。螺杆72的一端与联动块64连接。

螺杆72与支撑块相连部分未开设螺纹。

其中齿轮二74与铜套71固定连接,使得铜套71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齿轮二74转动。其中由于齿轮二74与齿轮一73之间啮合,使得齿轮一73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固定,从而螺杆72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能够始终带动铜套71进行水平方向的转动,并带动滚轮2转动。

躺板1的底部设有与齿轮二74相匹配的限位座9,且限位座9用于对齿轮二74进行横向限位,防止齿轮二74在螺杆72水平移动过程中出现横移现象,而导致与齿轮一73脱离而无法啮合,影响躺板1的正常使用。如附图5所示,限位座9具体为带凹槽的矩体,其中凹槽朝向齿轮二74一侧,且尺寸与齿轮二74的尺寸相匹配。

使用过程:将身体平躺于躺板1上,一只腿放于内侧挡板一4的外侧,另一只腿放于外侧挡板二5的内侧,通过腿部向内施力带动两个放置架3向内侧转动,传动连杆一61和连杆二62带动支撑座63向远离躺板1一侧移动,螺杆72与联动块64相连,使得螺杆72也随之移动,并带动铜套71和齿轮一73转动,从而实现滚轮2转动;反之,将腿部向外施力带动两个放置架3同时向外侧施力,实现滚轮2往反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根据设置,可调整齿轮一73与齿轮二74之间的尺寸,实现躺板1在水平方向所能实现位移长度的调整,但由于躺板1的前后移动纯靠腿部带动放置架3进行转动,而放置架3所能转动的角度有限,使得躺板1所能够移动的行程也较为有限,只能微调而不能进行大幅度的位移调整。

躺板1上设有供头部平靠的软垫8,便于长时间维修过程中头部得到依靠,提高维修员工维修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依据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定其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