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锁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5583发布日期:2019-11-25 23:0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锁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锁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锁壳一般会设置有盖体,但是盖体一般只是通过螺栓固定在锁壳主体上,结构过于简单,可以被轻易拆开,所以安全性不高,另外,钥匙孔一般容易落入灰尘,而且,钥匙孔被恶意堵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钥匙孔的安全性也格外需要注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锁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锁壳安全性不高,钥匙孔的安全性也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锁壳,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壳体和安装在所述空腔上侧的主盖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锁芯,所述空腔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主盖体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主盖体另一侧设置有钥匙孔,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块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次盖体,所述次盖体用于遮挡所述钥匙孔。

可选的:所述次盖体与所述连接块通过扭簧连接。

可选的:所述次盖体底部还设置有缓冲件。

可选的:所述缓冲件为海绵材质。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锁舌孔,所述锁舌孔与所述空腔连接。

可选的:所述锁舌孔为圆柱形孔或方形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次盖体的宽度大于连接块的宽度,所以主盖体与壳体之间除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之外,还有次盖体的固定,即使螺栓被拆卸下来,由于次盖体两侧的阻挡作用,主盖体也不会与壳体分离;另外,钥匙孔上还有次盖体覆盖,隔绝了钥匙孔与外界的接触,保证了钥匙孔的安全,能够防止异物进入钥匙孔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锁壳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新型锁壳,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壳体1和安装在空腔上侧的主盖体2,该主盖体2用于遮挡住空腔上侧,故主盖体2的形状与空腔上沿的横切面形状相同,壳体1内设置有锁芯,空腔一侧设置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高度与空腔的高度相同,连接块11可以是一侧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的,也可以是在空腔中独立设置的,只要不影响空腔内锁芯的安装,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块11的一侧是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的,可以为锁芯的安装留下较大空间,且与壳体1连接在一起,连接块11更加固定。

主盖体2一侧设置有凹槽,主盖体2另一侧设置有钥匙孔21,凹槽的形状与连接块11的形状相匹配,以便主盖体2能够安装到壳体1上,并不会由于连接块11的阻挡不能适配,连接块11上设置有次盖体3,次盖体3用于遮挡钥匙孔21,且次盖体3的宽度大于凹槽的宽度,也就是说正常状况下,次盖体3的两侧是卡口在主盖体2上的,这样,即使壳体1与主盖体2没有其他的连接或固定方式,由于次盖体3一端设置在壳体1上,两侧又卡口在主盖体2上,所以该次盖体3可以保证壳体1与主盖体2的连接,无法将主盖体2与壳体1分离,保证了锁壳的安全性。

主盖体2与壳体1是通过螺栓连接的,在壳体1的空腔四周设置有螺孔12,在主盖体2上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螺孔12,螺钉依次穿过主盖体2上的螺孔12和壳体1上的螺孔12将主盖体2设置到壳体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次盖体3与连接块11通过扭簧连接,当需要开锁时,将次盖体3拨开,将钥匙插入钥匙孔21中开锁,当拔下钥匙后,次盖体3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遮盖住钥匙孔21。

另外,为了防止次盖体3复位使由于扭簧作用力过大对主盖体2造成损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次盖体3底部还设置有缓冲件31,该缓冲件31需为柔软的材料,例如可以是海绵材质。

壳体1的至少一个侧面上设置有锁舌孔,锁舌孔与空腔连接,锁芯的锁舌穿过该锁舌孔,并能在锁舌孔内前后移动。

根据需要,锁舌孔可以是圆柱形孔、方形孔等任意形状的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锁舌孔为圆柱形孔。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