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弹片卡合的防震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0333发布日期:2019-12-03 17:0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利用弹片卡合的防震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弹片卡合的防震锁。



背景技术:

目前,箱柜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锁的安全形和可靠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现有的锁大多是采用锁栓和锁梁相互抵持的形式实现锁止;在外部发生烈振震动,只要震动的方向恰当;锁栓会由于惯性发生离开锁梁的位移;锁梁在离开锁栓后,离开锁孔,此时锁被打开;也就是说在朝某一特定方向发生震动时;普通箱柜锁会被震开;虽然这种震开概率不大,但是仍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弹片卡合的防震锁,采用弹片与转盘抵持的方式实现锁止;弹片本身质量轻,惯性小;即使受到锁体本身受到震动,也不能轻易将弹片与转盘开分离,大大提高了锁体抗震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弹片卡合的防震锁,包括壳体、容置于壳体内的转盘、弹片和钛金属丝;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定位杆,所述转盘与扭簧连接后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形成所述转盘绕定位杆旋转的结构;所述转盘设有凹槽,所述弹片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向靠近所述凹槽的方向延伸;所述钛金属丝一端与所述弹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转盘还设有开口;所述壳体设有锁孔;所述弹片与凹槽抵持时,所述转盘的开口与所述锁孔位置相互错开,实现锁止;所述钛金属丝拉动所述弹片与所述凹槽分离后,所述扭簧驱动转盘转动至所述开口与锁孔重合,实现开锁。

其中,所述转盘设有通孔,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通孔的外壁上;且所述通孔的内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使得所述定位杆与通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距。

其中,所述壳体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环绕所述转盘排列;且所述转盘靠近所述锁孔的部分与所述限位部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

其中,所述壳体还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环绕所述转盘排列;所述转盘设有向靠近所述限位部方向延伸的凸块,开锁状态下,所述凸块与所述限位部相互抵持,限制所述转盘的最大转动角度。

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状态开关,所述开口与锁孔重合时,所述凸块下压所述状态开关;所述开口与所述锁孔位置相互错开时,所述状态开关处于自由状态。

其中,所述弹片包括固定部,伸长部和外延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伸长部由固定部向靠近所述转盘的方向延伸,外延部从所述伸长端向靠近所述凹槽方向延伸,形成外延部绕固定部旋转的结构。

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线柱,所述太金属丝一端与所述伸长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线柱连接。

其中,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控制电路和加热装置,所述pcb板与所述导线柱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加热所述钛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容置于壳体内的转盘、弹片和钛金属丝;弹片与凹槽抵持时,转盘的开口与锁孔位置相互错开,实现锁止;钛金属丝拉动弹片与凹槽分离后,扭簧驱动转盘转动至开口与锁孔重合,实现开锁;采用弹片与转盘抵持的方式实现锁止;弹片本身质量轻,惯性小;即使受到锁体本身受到震动,也不能轻易将弹片与转盘开分离,大大提高了锁体抗震能力;

2、转盘设有通孔,扭簧套设在通孔的外壁上;且通孔的内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使得定位杆与通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距其中,壳体还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环绕转盘排列;且转盘靠近锁孔的部分与限位部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当转盘受到外力拉扯时,转盘首先与壳体抵持,而不会与定位柱抵持,有效防止在外力冲击时,定位柱断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锁状态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止状态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片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壳体;2转盘;3、弹片;4、钛金属丝;5、状态开关;6、导线柱;7、扭簧;11、锁孔;21、开口;22、凹槽;23、凸块;24、限位部;25、通孔;31、固定部;32、伸长部;33、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一种利用弹片3卡合的防震锁,包括壳体1、容置于壳体1内的转盘2、弹片3和钛金属丝4;壳体1内部设有定位杆,转盘2与扭簧7连接后套设在定位杆上,形成转盘2绕定位杆旋转的结构;转盘2设有凹槽22,弹片3一端与壳体1连接,另一端向靠近凹槽22的方向延伸;钛金属丝4一端与弹片3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转盘2还设有开口21;壳体1设有锁孔11;弹片3与凹槽22抵持时,转盘2的开口21与锁孔11位置相互错开,实现锁止;钛金属丝4拉动弹片3与凹槽22分离后,扭簧7驱动转盘2转动至开口21与锁孔11重合,实现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2开口21为匚字形,匚字形靠近定位杆的一端为内侧,远离定位杆一端为外侧;弹片3与凹槽22抵持时,转盘2的开口21与锁孔11位置相互错开,匚字形外侧围合封闭锁孔11,实现锁止;此时,扭簧7发生扭转,并提供一个使得转盘2旋转至与锁孔11重合的扭矩;钛金属丝4受热后收缩拉动弹片3与凹槽22分离,扭簧7驱动转盘2转动至开口21与锁孔11重合,锁孔11处于开放的状态;实现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片3与转盘2抵持的方式实现锁止;弹片3本身质量轻,惯性小;即使受到锁体本身受到震动,也不能轻易将弹片3与转盘2开分离,大大提高了锁体抗震能力。

请参阅图2,转盘2设有通孔25,扭簧7套设在通孔25的外壁上;且通孔25的内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使得定位杆与通孔25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距;其中,壳体1还设有限位部24,限位部24环绕转盘2排列;且转盘2靠近锁孔11的部分与限位部24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当转盘2受到外力拉扯时,转盘2首先与壳体1抵持,而不会与定位柱抵持,有效防止在外力冲击时,出现定位柱断裂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2设有向靠近限位部24方向延伸的凸块23,开锁状态下,凸块23与限位部24相互抵持,限制转盘2的最大转动角度;防止开口21完全转到壳体1内,如果开口21完全旋转至壳体1内,整个锁就无法使用,需要将开口21旋转到靠近锁孔11后才能继续使用;限制转盘2的最大转动角度有效的避免这个麻烦。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状态开关5,开口21与锁孔11重合时,凸块23下压状态开关5;开口21与锁孔11位置相互错开时,状态开关5处于自由状态;根据状态开关5的状态得出锁的闭合状态;具体的,开关闭合时为锁止,开关断开时为解锁;

请参阅图3,弹片3包括固定部31,伸长部32和外延部;固定部31与壳体1固定连接,伸长部32由固定部31向靠近转盘2的方向延伸,外延部从伸长端向靠近所述凹槽22方向延伸,形成外延部绕固定部31旋转的结构;钛金属丝4收缩拉动外延部绕固定端旋转,外延部与转盘2分离;开口21与锁孔11重合后,钛金属丝4冷却后,伸长部32恢复原位,使得延伸部33与转盘2抵持,手动转动转盘2直至延伸部33沿转盘2边缘相对滑动至凹槽22内,延伸部33再次与凹槽22抵持实现手动锁止。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导线柱6,太金属丝一端与伸长部32连接,另一端与导线柱6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pcb板,pcb板上设有控制电路和加热装置,pcb板与导线柱6电连接,控制电路控制加热装置工作,加热钛金属丝4;pcb板上还设有信号接收器,当接受到正确的开锁的指令时,控制电路控制加热装置工作加热钛金属丝4,当接受到错误的开锁的指令时,加热装置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容置于壳体内的转盘、弹片和钛金属丝;弹片与凹槽抵持时,转盘的开口与锁孔位置相互错开,实现锁止;钛金属丝拉动弹片与凹槽分离后,扭簧驱动转盘转动至开口与锁孔重合,实现开锁;采用弹片与转盘抵持的方式实现锁止;弹片本身质量轻,惯性小;即使受到锁体本身受到震动,也不能轻易将弹片与转盘开分离,大大提高了锁体抗震能力

2、转盘设有通孔,扭簧套设在通孔的外壁上;且通孔的内直径大于定位杆的直径,使得定位杆与通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距其中,壳体还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环绕转盘排列;且转盘靠近锁孔的部分与限位部之间相互间隔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当转盘受到外力拉扯时,转盘首先与壳体抵持,而不会与定位柱抵持,有效防止在外力冲击时,定位柱断裂。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