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险柜外筐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9855发布日期:2020-01-31 14:5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险柜外筐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柜筐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险柜外筐体结构。



背景技术:

保险柜外筐体一般采用1mm/2mm冷轧钢板为材料,配合定位插口及定位夹具,固定好后通过氩弧焊的方式将筐体的顶板、左板、右板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但这种结构在实际作业加工时,对焊接工艺的合理性、定位夹具的精度及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喷涂前在外观方面的修补工作量也比较大(焊缝较多),总体生产成本较高。

如何更好的解决焊接变形、减少修补工作量,寻找一个更加合理的外筐体结构就显得十分重要。

传统焊接成型的保险柜外筐体一般都存在外侧面平面度差、筐体几何外形不正等缺陷,本次日立系列的筐体采用的大板料仅进行部装焊接后喷涂,然后在装配工段利用抽芯铆钉铆接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保险柜外筐体结构,能有效地减少工装夹具的使用,很好地控制筐体的平面度、垂直度等行为公差,大幅度地降低了外观修补的工作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保险柜外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筐体结构包括相互拼接装配的侧板和顶板,

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左侧板与顶板的前后侧边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左上连接架和第一左上连接架连接;

所述右侧板与顶板的前后侧边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右上连接架和第二右上连接架连接;

所述左侧板前端三角段连接一左前下连接架,左侧板后端直角段连接一左后下连接架;

所述右侧板前端三角段连接一右前下连接架,右侧板后端直角段连接一右后下连接架;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左上连接架和第二右上连接架结构一致,均为l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匹配;

所述第一左上连接架和第一右上连接架结构一致,均为l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匹配;

所左后下连接架和右后下连接架结构一致,均为l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匹配;

所述左前下连接架和右前下连接架结构一致,均为角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连接处结构匹配。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个连接架通过抽芯铆钉铆接与相应板材连接,且各连接架材质均采用钢材制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这种结构巧妙地避开了大面积的焊接,有效地减少了工装夹具的使用,很好地控制筐体的平面度、垂直度等行为公差,大幅度地降低了外观修补的工作量。根据目前量产的情况来看,这种装配结构的筐体在物料流转的效率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部装板料进行流转,板料厚度小,形状规则,可以叠放一定的高度,单次可流转的数量较大。

外筐体的装配结构相对于传统的焊接结构来说,其作业过程、定位方式、工艺流程都可借用原先成熟的工艺进行生产,可以直接进行量产。

1、利用装配替代现有焊接的按时,减少工装夹具的使用,更容易控制筐体的平面度、垂直度;

2、基本取消了筐体喷涂前的外观修补工作,仅需对少量焊点处进行打磨修补;

3、将整个筐体的流转改为了部装零件的流转,增加了单次流转的数量,提高了零件流转效率,减少了物料托盘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4为图1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采用左板、右板、顶板仅进行少量的焊接(焊接螺母,安装支架等),另外再制作4种连接架(顶部2种,底部2种,左板、右板装配时通用)共8件,每种2件。在左板、右板、顶板涂装完成后,通过4种连接架分别将左板、顶板、右板连接起来。通过这种结构装配而成的外筐体在强度方面基本达到焊接式筐体的强度,同时在成型后筐体的形位公差(平面度、垂直度、平行度)可以达到技术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险柜外筐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筐体结构包括相互拼接装配的侧板和顶板1,

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2和右侧板3;

所述左侧板与顶板1的前后侧边之间分别通过第二左上连接架4.1和第一左上连接架5.1连接;

所述右侧板与顶板1的前后侧边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右上连接架5.2和第二右上连接架4.2连接;

所述左侧板前端三角段连接一左前下连接架7.1,左侧板后端直角段连接一左后下连接架6.1;

所述右侧板前端三角段连接一右前下连接架7.2,右侧板后端直角段连接一右后下连接架6.2;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左上连接架4.1和第二右上连接架4.2结构一致,均为l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匹配;

所述第一左上连接架5.1和第一右上连接架5.2结构一致,均为l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匹配;

所左后下连接架6.1和右后下连接架6.2结构一致,均为l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匹配;

所述左前下连接架7.1和右前下连接架7.2结构一致,均为角型结构,且其与相对应处的板材连接处结构匹配。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个连接架通过抽芯铆钉铆接与相应板材连接,且各连接架材质均采用钢材制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