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钉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4113发布日期:2019-11-27 19:2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钉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钉锤,适用于帐篷安装固定。



背景技术: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适用于举行户外展览和产品推广宣传、庆典晚会、展览展销、旅游休闲、野外作业、大排档等等。帐篷安装时,为了防止大风对帐篷造成损坏,是采用防风绳加以固定。一般地,是将防风绳的一头系在帐篷上,而另一头用地钉钉在地上,借助防风绳将帐篷拉紧,由此防止帐篷被风吹跑。地钉通常呈倒l型,具有可插入地下的钉子部和供敲打的弯头,地钉不容易插入,需要用东西敲打弯头,才能使钉子部插入地下,但是敲打的过程中,地钉缺乏支撑保护,难以保持与敲打受力方向一致,所以容易把地钉弄坏,而且俯身敲打地钉时,操作不方便,也很辛苦。为此,本发明人专门研发出一种地钉锤,以方便将钉钉在地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钉锤,可以方便地将地钉钉在地上,操作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地钉锤,具有外管套和内活动杆,内活动杆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套置在外管套中,内活动杆与外管套之间设有限制相对滑动行程的限位结构,内活动杆的上端具有锤打控制部,内活动杆的下端具有锤打动作部,外管套的下端具有供地钉置入的容腔,容腔的侧壁上开设轴向剖槽供地钉的弯头伸出。

所述限位结构是在外管套的侧壁上安装弹簧销,弹簧销的两端分别位于外管套的内部和外部,在内活动杆上对应弹簧销的内端形成上、下两个销孔,当弹簧销的内端插入内活动杆的上销孔中,内活动杆和外管套呈收藏状态套置在一起,当弹簧销的内端插入内活动杆的下销孔中,内活动杆和外管套呈装钉状态套置在一起,当弹簧销的内端位于内活动杆的上、下销孔之间,内活动杆和外管套呈可锤打状态套置在一起。

所述外管套的下端对应地钉容腔在外部紧固有加强套,加强套对应轴向剖槽也开设轴向剖槽供地钉的弯头伸出。

所述外管套的上端外部固定有套筒,套筒的顶部具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内活动杆的直径而小于外管套的直径,在方便内活动杆滑动的同时,减小内活动杆与外管套之间的间隙,防止尘土进入而影响使用,且套筒的外表形成握持面,方便手握调节弹簧销。

所述锤打控制部为握把。所述握把表面曲线呈s型,握把的上段内凹而下段外凸,握把的中心具有安装孔,安装孔的顶部封闭而底部开口,内活动杆的上端由安装孔的底部插入而与握把紧固在一起。

所述锤打动作部为配重锤。所述内活动杆为管件,配重锤具有安装部和锤打部,安装部的直径小于锤打部的直径使安装部与锤打部之间形成台阶,安装部和台阶上衬有防震套,安装部固定在内活动杆的下端,且防震套衬在活动杆的下端与安装部和台阶之间。

所述外管套和内活动杆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在内活动杆上形成轴向导槽,在外管套上形成导块,导块位于轴向导槽中引导内活动杆在外管套中的滑动方向。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解除限位结构对内活动杆和外管套的限制,将内活动杆向上拉,使内活动杆的下端位于外管套下端容腔的上方,再将地钉置入外管套的下端容腔中,地钉的弯头从轴向剖槽中伸出,然后将外管套的下端对准需要打地钉的位置,来回抽动内活动杆敲击地钉,将地钉完全敲击出外管套,即完成地钉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操作容易,不用俯身动作,而且,敲打过程中,地钉受容腔限制、保护,在轴向剖槽的引导下,保持地钉的钉子部与敲打受力方向一致,地钉不会弄坏,可以很方便地将地钉钉在地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收合状态);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展开状态,配地钉);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7是图4的c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动作图二。

标号说明

外管套1,容腔11,轴向剖槽12,加强套13,轴向剖槽131,套筒14,通孔141,握持面142,导块143;

内活动杆2,上销孔21,下销孔22,轴向导槽23;

锤打控制部3,安装孔31;

锤打动作部4,安装部41,锤打部42,台阶43,防震套44;

弹簧销5;

地钉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地钉锤,具有外管套1和内活动杆2。内活动杆2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套置在外管套1中,内活动杆2与外管套1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此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内活动杆2在外管套1中的相对滑动行程,特别可以限制内活动杆2从外管套1中脱出。内活动杆2的上端具有锤打控制部3。内活动杆2的下端具有锤打动作部4。外管套1的下端具有容腔11,此容腔11可以供地钉10置入并起到限制和保护的作用,容腔11的侧壁上开设轴向剖槽12,此轴向剖槽12可供地钉10的弯头伸出,起到引导地钉10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解除限位结构对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的限制后,内活动杆2可以上下滑动,向上拉内活动杆2,使内活动杆2的下端位于外管套1下端容腔11的上方,再将地钉10置入外管套1的下端容腔11中,地钉10的弯头从轴向剖槽12中伸出,然后将外管套1的下端对准需要打地钉10的位置,来回抽动内活动杆2敲击地钉10,将地钉10完全敲击出外管套1,即完成地钉10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操作容易,不用俯身动作,而且,敲打过程中,地钉10受容腔11限制、保护,在轴向剖槽12的引导下,保持地钉10的钉子部与敲打受力方向一致,地钉10不会弄坏,可以很方便地将地钉10钉在地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结构的具体形态可以有很多,本文图示是在外管套1的侧壁上安装弹簧销5(可采用市面上现成的构件),弹簧销5的两端分别位于外管套1的内部和外部,在内活动杆2上对应弹簧销5的内端形成上、下两个销孔21、22。当弹簧销5的内端插入内活动杆2的上销孔21中,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呈收藏状态套置在一起,如图1所示,体积小,不占空间,方便保存。当弹簧销5的内端插入内活动杆2的下销孔22中,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呈装钉状态套置在一起,如图2、图4所示,方便将地钉10装入,避免内活动杆2处于容腔11中而造成地钉10无法装入。当弹簧销5的内端位于内活动杆2的上销孔21和下销孔22之间,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呈可锤打状态套置在一起,如图8、图9所示,来回抽动内活动杆2敲击地钉10,可完成地钉安装。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管套1的下端对应地钉容腔11在外部紧固有加强套13,加强套13对应轴向剖槽12也开设轴向剖槽131供地钉10的弯头伸出。此加强套13起到加强外管套1下端强度的作用,确保外管套1对地钉10的限制和保护的作用,避免锤打时造成外管套1和地钉10的损坏。所述外管套1的上端外部固定有套筒14,套筒14的顶部具有通孔141,通孔141的直径大于内活动杆2的直径而小于外管套1的直径,既可以方便内活动杆2在外管套1中滑动,又可以减小内活动杆2与外管套1之间的间隙,防止尘土进入而影响使用,且套筒14的外表还形成握持面142,方便手握调节弹簧销5。

为了方便锤打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锤打控制部3为握把,所述握把具体形态可以依设计需要而定,较佳形态是表面曲线呈s型,握把的上段内凹而下段外凸,握把的中心具有安装孔31,安装孔31的顶部封闭而底部开口,内活动杆2的上端由安装孔31的底部插入而与握把紧固在一起。所述锤打动作部4为配重锤,所述内活动杆2为管件,配重锤具有安装部41和锤打部42,安装部41的直径小于锤打部42的直径使安装部41与锤打部42之间形成台阶43,安装部41和台阶43上衬有防震套44,安装部41固定在内活动杆2的下端,且防震套44衬在活动杆2的下端与安装部41和台阶43之间,防震套44起到紧固配重锤的作用以及防止锤打时的强烈冲击伤害手臂。

为了确保外管套1和内活动杆2的顺畅滑动以及操作的便携性,本实用新型所述外管套1和内活动杆2之间还设有导向结构,在内活动杆2上形成轴向导槽23,在外管套1上形成导块143(较佳方式是将导块143形成在套筒14,而不用改变外管套1的形状),导块143位于轴向导槽23中,起到引导内活动杆2在外管套1中滑动方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图示所示较佳实施例,在不使用时,将内活动杆2缩入在外管套1中,将弹簧销5的内端插入内活动杆2的上销孔21中,使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呈收藏状态套置在一起,体积小,不占空间,方便保存,如图1所示。

具体使用时,先将弹簧销5拔起,解除对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的限制,将内活动杆2向上拉,使内活动杆2的下端离开外管套1下端的容腔11,当弹簧销5的内端插入内活动杆2的下销孔22中时,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的相对位置固定,此时,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呈装钉状态套置在一起,如图2、4所示,可以方便地将地钉10从外管套1的下端往上捅,地钉10的弯头对准轴向剖槽12和131,且在地钉10置入容腔11中时,地钉10的弯头从轴向剖槽12和131中伸出,然后将外管套1的下端对准需要打地钉10的位置,再将弹簧销5拔起,解除对内活动杆2和外管套1的限制,用手握住锤打控制部3(握把)上下来回抽动内活动杆2,使锤打动作部4(配重锤)敲击地钉10,如图8、9所示,将地钉10完全敲击出外管套1,即完成地钉10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