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门及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0329发布日期:2020-04-07 20:2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防护门及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护门及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交车上,常有发生乘客干扰驾驶员驾驶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通过在驾驶员座位旁加装防护门,将防护门反锁,能够有效避免乘客对驾驶员的干扰。然而,由于锁具的反锁结构,当驾驶员有危险时,乘客或救护人员等不便打开门抢救,错过抢救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紧急情况下,无法打开反锁的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护门及锁具。

一种锁具,包括:

锁盒,具有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设置的外侧;

锁定件,设置于所述锁盒内;

内锁组件,一端由所述锁盒的内侧穿设于所述锁盒内,所述内锁组件用于拨动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锁盒移动;

外锁组件,一端由所述锁盒的外侧穿设于所述锁盒内,所述外锁组件用于拨动所述锁定件相对于所述锁盒移动;

反锁销,一端由所述锁盒的内侧穿设于所述锁盒内,所述反锁销相对于所述锁盒可运动,所述反锁销用于限制所述锁定件和/或所述外锁组件的运动;及

开启组件,包括启动件及触发器,所述启动件的一端由所述锁盒的外侧穿设于所述锁盒内,所述启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反锁销相对于所述锁盒运动,以使所述反锁销解除对所述锁定件和/或所述外锁组件运动的限制,所述触发器设置于所述锁盒上,所述触发器用于感应所述启动件的运动并用于触发报警器。

上述锁具在使用时,将锁盒安装在门板上,内锁组件的一端由锁盒的内侧穿设于锁盒内,内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门板内侧。由于外锁组件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外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外侧。通过内锁组件或外锁组件拨动锁定件相对于锁盒移动,进而方便开启或关闭门板。

当需要避免由门板的外侧开启锁具时,在门板的内侧,将反锁销的一端由锁盒的内侧穿设于锁盒内。通过反锁销限制锁定件和/或外锁组件的运动,进而有效避免通过拧动外锁组件开启锁具,有效保证了门板内侧人员的安全。

当门板内侧的人员发生危险时,需要由门板外侧开启锁具时,由于启动件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启动件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外侧。通过启动件带动反锁销相对于锁盒运动,进而使得反锁销解除对锁定件和/或外锁组件的运动的限制,方便通过外锁组件带动锁定件移动,方便开启门板,进而有利于救治门板内侧人员。同时,触发器能够检测到启动件的运动,进而触发报警器,以提醒其他人员注意。

当有人恶意使用启动件时,在使用启动件的同时,触发器能够触发报警器工作,不仅能够对恶意使用启动件的人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若在公交车或客车上,能够有效提醒驾驶员与其他乘客,进而使得驾驶员与其他乘客做出应急措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盒包括外支撑座及与所述外支撑座相对设置的内支撑座,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内支撑座内,所述内锁组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内支撑座,所述反锁销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内支撑座并能够限制所述锁定件移动,所述外锁组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外支撑座,所述启动件能够由所述外支撑座穿设于所述内支撑座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动件包括拉手及连杆,所述拉手设置于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支撑座并能够与所述反锁销相配合,所述连杆能够带动所述反锁销相远离所述锁定件的方向移动,所述拉手位于所述外支撑座背向于所述内支撑座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齿轮,所述反锁销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齿轮相配合的啮合齿,所述外支撑座上开设有转孔,所述连杆穿设于所述转孔内,并能够在所述转孔内转动,以使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反锁销向远离所述锁定件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与所述反锁销沿所述转孔轴线的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拉手能够拉动所述连杆在所述转孔内移动,以使所述齿轮与所述啮合齿相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撑座上开设有触发孔,所述触发器设置于所述触发孔内,所述拉手相对于所述连杆可转动,并能够与所述触发器相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动件还包括锁盖,所述锁盖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外支撑座上,所述锁盖能够盖设于所述拉手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一锁孔,所述内锁组件包括内锁件及第一复位件,所述内锁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锁孔内并与所述锁定件相抵触,所述内锁件在所述第一锁孔内可转动,所述第一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内支撑座上,所述第一复位件用于将所述内锁件由最大转动位回弹至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二锁孔,所述外锁组件包括外锁件及第二复位件,所述外锁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锁孔并与所述锁定件相抵触,所述外锁件在所述第二锁孔内可转动,所述第二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外支撑座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将所述外锁件由最大转动位回弹至初始位置。

一种防护门,包括:

门板;及

如上所述的锁具,所述锁盒安装于所述门板上,以使所述内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门板内侧,所述外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门板的外侧,其中,所述反锁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门板的内侧,所述启动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门板的外侧。

上述防护门在使用时,将锁盒安装在门板上,内锁组件的一端由锁盒的内侧穿设于锁盒内,内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门板内侧。由于外锁组件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外锁组件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外侧。通过内锁组件或外锁组件拨动锁定件相对于锁盒移动,进而方便打开或关闭防护门。

当需要避免由门板的外侧开启锁具时,在门板的内侧,将反锁销的一端由锁盒的内侧穿设于锁盒内。通过反锁销限制锁定件和/或外锁组件的运动,进而有效避免通过拧动外锁组件开启锁具,有效保证了门板内侧人员的安全。

当门板内侧的人员发生危险时,需要由门板外侧开启锁具时,由于启动件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启动件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外侧。通过启动件带动反锁销相对于锁盒运动,进而使得反锁销解除对锁定件和/或外锁组件的运动的限制,方便通过外锁组件带动锁定件移动,方便开启门板,进而有利于救治门板内侧人员。同时,触发器能够检测到启动件的运动,进而触发报警器,以提醒其他人员注意。

当有人恶意使用启动件时,在使用启动件的同时,触发器能够触发报警器工作,不仅能够对恶意使用启动件的人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若在公交车或客车上,能够有效提醒驾驶员与其他乘客,进而使得驾驶员与其他乘客做出应急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锁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锁定件、内锁组件及外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内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内支撑座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外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外支撑座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锁具省略锁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反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中的报警器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一实施例中的防护门,包括锁具10(请参阅图1及图2)及门板,通过锁具10能够将门板锁定在门框上或其他固定件上。

一实施例中,锁具10包括锁盒、锁定件200、内锁组件300、外锁组件400、反锁销510及开启组件。锁盒具有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设置的外侧,锁定件200设置于锁盒内。内锁组件300的一端由锁盒的内侧穿设于锁盒内,内锁组件300用于拨动锁定件200相对于锁盒移动。外锁组件400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外锁组件400能够拨动锁定件200相对于锁盒移动。其中,锁盒安装于门板上,以使内锁组件300的另一端位于门板内侧,外锁组件400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外侧。

使用时,在门板外侧,通过拧动外锁组件400的另一端进而带动锁定件200相对于锁盒移动,方便由门板外侧打开门板;在门板内侧,通过拧动内锁组件300的另一端进而带动锁定件200相对于锁盒移动,方便由门板内侧打开门板,使用过程方便。

一实施例中,锁盒包括外支撑座110及与外支撑座110相对设置的内支撑座120,锁定件200设置于内支撑座120内。其中,内支撑座120形成锁盒的内侧,外支撑座110形成锁盒的外侧。内锁组件300的一端穿设于内支撑座120,外锁组件400的一端穿设于外支撑座110。通过内支撑座120与外支撑座110能够方便内锁组件300、外锁组件400及锁定件200的安装。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内支撑座120能够由门板的内侧进行安装,外支撑座110能够由门板的外侧进行安装,有效提高锁具10安装在门板上的安装效率。

具体地,外支撑座110朝向内支撑座120的一侧形成有连接柱130。通过连接柱130连接外支撑座110与内支撑座120。通过连接螺钉穿过内支撑座120并穿设于连接柱130,进而使得外支撑座110与内支撑座120有效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连接柱130为多个,多个连接柱130间隔设置,进而能够提高外支撑座110与内支撑座1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柱130还可以形成于内支撑座120朝向外支撑座110的一侧,只要能够将外支撑座110与内支撑座120连接在一起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柱130还可以省略,外支撑座110与内支撑座120还可以直接相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门板上开设有安装孔,连接柱130穿设于安装孔内,以使内支撑座120位于门板的内侧,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位于门板的外侧。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一实施例中,内支撑座120上开设有支撑槽121,支撑槽121贯穿内支撑座120的一侧壁形成开口。锁定件200包括锁舌210及弹性件220,弹性件220的一端设置于锁舌210上,另一端抵接于支撑槽121背向于开口侧的侧壁上。锁舌210能够由内支撑座120的开口侧伸缩,进而实现门板锁定与开启。其中,内锁组件300能够拨动锁舌210压缩弹性件220,进而使得锁舌210能够缩回支撑座内。当内锁组件300不拨动锁舌210时,由于弹性件220的弹力,锁舌210远离弹性件220的一端能够弹出支撑槽121的开口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槽121还可以开设于外支撑座110上,锁定件200设置于外支撑座110上。

一实施例中,内支撑座120上还开设有第一锁孔122,内锁组件300包括内锁件310,内锁件310穿设于第一锁孔122并能够与锁定件200相抵触,内锁件310能够在第一锁孔122内转动,进而能够拨动锁定件200移动。

具体地,第一锁孔122与支撑槽121相连通。锁舌210上形成有拨动板230。内锁件310的一端穿过第一锁孔122并能够与拨动板230相抵接。通过内锁件310能够在第一锁孔122内转动,进而推动拨动板230带动锁舌210在支撑槽121内移动。

可选地,锁舌210上开设有拨动孔240,拨动孔240与第一锁孔122相连通。拨动板230形成于锁舌2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一侧,内锁件310的一端穿过第一锁孔122与拨动孔240,并能够与拨动板230相抵接。

一实施例中,内锁件310包括内执手312及第一锁芯314,内执手312设置于第一锁芯314的一端,第一锁芯314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一拨块316。内执手312位于内支撑座120背向于外支撑座110的一侧,第一锁芯314的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一锁孔122并穿设于拨动孔240内,以使第一拨块316能够与拨动板230相抵接。

具体地,第一锁芯314的另一端形成有花键,第一拨块316上开设有键孔,第一锁芯314的另一端穿设于键孔内,并通过紧固螺钉与第一拨块316相连接,进而能够使得第一锁芯314稳定地带动第一拨块316转动,进而稳定地推动拨动板230。

可选地,拨动板230具有两个,两个拨动板230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拨块316位于两个拨动板230之间,进而能够避免第一锁芯314转动过度。

可选地,内锁组件300还包括第一阻挡件320,第一阻挡件320套设于第一锁芯314上,并抵接于锁定件200或内支撑座120上。通过第一阻挡件320能够限制第一锁芯314在第一锁孔122内轴向窜动,避免第一锁芯314由第一锁孔122内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320为卡簧,第一锁芯314上开设有卡簧槽,卡簧卡设于卡簧槽内。在其实施例中,第一阻挡件32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限制第一锁芯314在第一锁孔122内轴向窜动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5,可选地,内支撑座120背向于外支撑座110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挡条123,第一挡条123围设于第一锁孔122的外缘处,且第一挡条123相对的两端的端面间隔设置。内执手312朝向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位于第一挡条123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之间。通过内执手312带动第一锁芯314在第一锁孔122内转动时,使得第一凸块能够在第一挡条123两个端面之间移动,进而有效避免内锁组件300过度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支撑座120背向于外支撑座110的表面上形成有还可以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台,第一凸块位于两个凸台之间,只要能够有效限制第一凸块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制第一锁芯314的转动角度即可。

一实施例中,内锁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复位件330,第一复位件330用于将内锁件310由最大转动位回弹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锁舌210远离弹性件220的一端弹出支撑槽121的开口侧,最大转动位置为锁舌210缩回支撑槽1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条123的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中,其中一端面为初始位置,另一端面为最大转动位。第一复位件330设置于内支撑座120上,用于将第一凸块由最大转动位回弹至初始位置。其中第一凸块位于初始位置时,锁舌210远离弹性件220的一端能够弹出支撑槽121的开口侧。

具体地,第一复位件330为回位弹簧,第一复位件330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332。第一挡条123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4,其中一第一弹片332卡设于第一凹槽124内,另一第一弹片332靠近初始位置设置,第一凸块位于另一第一弹片332与初始位置之间。使用时,拧动内执手312,第一凸块挤压另一第一弹片332向最大转动位移动。使用完毕后,松开内执手312,由于两个第一弹片332之间的弹力,另一第一弹片332推动第一凸块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带动第一锁芯314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内支撑座120的背向于外支撑座11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标识125。通过第一转动标识125方便使用人员判断内锁件310的转动方向。例如,第一转动标识125为转动箭头,转动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拧动内执手312开启锁具10的方向。

请参阅图3、图6及图7,一实施例中,外支撑座110上还开设有第二锁孔111,外锁组件400包括外锁件410,外锁件410穿设于第二锁孔111并能够与锁定件200相抵触,外锁件410能够在第二锁孔111内转动,进而能够拨动锁定件200移动。其中,第二锁孔111与锁定件200相对应。

具体地,外锁件410的一端穿过第二锁孔111并能够与拨动板230相抵接。通过外锁件410能够在第二锁孔111内转动,进而推动拨动板230带动锁舌210在支撑槽121内移动。

一实施例中,外锁件410包括外执手412及第二锁芯414,外执手412设置于第二锁芯414的一端,第二锁芯4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拨块416。外执手412位于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一侧,第二锁芯414的另一端能够穿过第二锁孔111,以使第二拨块416能够与拨动板230相抵接。

具体地,第二锁芯414的另一端形成有花键,第二拨块416上开设有键孔,第二锁芯414的另一端穿设于键孔内,并通过紧固螺钉与第二拨块416相连接,进而能够使得第二锁芯414稳定地带动第二拨块416转动,进而稳定地推动拨动板230。

可选地,拨动板230具有两个,两个拨动板230间隔设置。其中,第二拨块416位于两个拨动板230之间,避免第二锁芯414转动过度。具体地,第二拨块416与第一拨块316并列设置,并均设置于两个拨动板230背向于弹性件220的一侧。第二拨块416与第一拨块316能够分别推动两个拨动板230,避免内锁件310与外锁件410在开锁的过程相互干扰。

可选地,外锁组件400还包括第二阻挡件420(如图2所示),第二阻挡件420套设于第二锁芯414上,并抵接于外支撑座110上。通过第二阻挡件420能够限制第二锁芯414在第二锁孔111内轴向窜动,避免第二锁芯414由第二锁孔111内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420为卡簧,第二锁芯414上开设有卡簧槽,卡簧卡设于卡簧槽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阻挡件42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限制第二锁芯414在第二锁孔111内轴向窜动即可。

可选地,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二挡条112,第二挡条112围设于第二锁孔111的外缘处,且第二挡条112相对的两端的端面间隔设置。外执手412朝向外支撑座11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位于第二挡条112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之间。通过外执手412带动第二锁芯414在第二锁孔111内转动时,使得第二凸块能够在第二挡条112两个端面之间移动,进而有效避免外锁组件400过度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上还可以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凸台,第二凸块位于两个凸台之间,只要能够有效限制第二凸块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制第二锁芯414的转动角度即可。

一实施例中,外锁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复位件430,第二复位件430用于将外锁件410由最大转动位回弹至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为锁舌210远离弹性件220的一端弹出支撑槽121的开口侧,最大转动位置为锁舌210缩回支撑槽1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条112相对设置的两端面中,其中一端面为初始位置,另一端面为最大转动位。第二复位件430设置于外支撑座110上,用于将第二凸块由最大转动位回弹至初始位置。其中第二凸块位于初始位置时,锁舌210远离弹性件220的一端能够弹出支撑槽121的开口侧。

具体地,第二复位件430为回位弹簧,第二复位件430具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弹片432。第二挡条112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13,其中一第二弹片432卡设于第二凹槽113内,另一第二弹片432靠近初始位置设置,第二凸块位于另一第二弹片432与初始位置之间。使用时,拧动外执手412,第二凸块挤压另一第二弹片432向最大转动位移动。使用完毕后,松开外执手412,由于两个第二弹片432之间的弹力,另一第二弹片432推动第二凸块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带动第二锁芯414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430与第一复位件330结构规格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430与第一复位件330也可以根据具体设置要求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外支撑座110的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转动标识114。通过第二转动标识114方便使用人员判断外锁件410的转动方向。

请参阅图8及图9,一实施例中,反锁销510的一端由锁盒的内侧穿设于锁盒内,反锁销510相对于锁盒可运动。反锁销510用于限制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运动。通过设置反锁销510能够有效限制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运动,进而能够避免由门板的外侧通过外锁组件400开锁。

具体地,反锁销510设置于内支撑座120上,反锁销510的一端穿设于内支撑座120内,反锁销510能够限制锁定件200相对于内支撑座120移动。其中,反锁销510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内侧。通过将反锁销510设置在内支撑座120上,进而使得反锁销510的另一端位于门板的内侧,方便位于门板内侧的人员操作反锁销510。

进一步地,反锁销510能够限制锁舌210相对于内支撑座120移动。在使用时,通过拉动反锁销510相对于锁舌210移动,当反锁销510远离锁舌210时,不会限制锁舌210的移动,进而能够通过内锁组件300或外锁组件400拨动锁舌210移动。当需要锁定时,推动反锁销510,使得反锁销510的一端能够抵接于锁舌210上,进而限制锁舌210的移动。

一实施例中,锁舌210朝向反锁销510的一侧形成有限制槽212,反锁销510的一端穿设于内支撑座120内并能够穿设于限制槽212内,进而能够有效限制锁舌210相对于内支撑座120移动。

请再次参阅图4,进一步地,内支撑座120的侧壁上开设有锁定孔126,反锁销510的一端穿设于锁定孔126内,并能够抵接于锁舌210上,进而限制锁舌210在支撑槽121移动。

一实施例中,反锁销510上卡设有第一卡簧512,内支撑座120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27,第一卡槽127与锁定孔126相连通。第一卡簧512设置于第一卡槽127内。通过设置第一卡簧512,在推动或拉动反锁销510时,需要一定的力度才能使得反锁销510相对锁定孔126移动的同时,相对于第一卡簧512移动,避免反锁销510在锁定孔126内窜动,而无法起到有效的反锁作用。

具体地,反锁销510上形成有第一球轴部514,第一卡簧512卡设于第一球轴部514的一侧。在拉动或推动反锁销510的过程中,第一卡簧512能够由第一球轴部514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有效限制反锁销510在锁定孔126内窜动。同时,通过第一球轴部514与第一卡簧512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反锁销510的移动距离,避免反锁销510由锁定孔126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三转动标识140。通过第三转动标识140方便使用人员判断连杆522的转动方向。例如,第三转动标识140为转动箭头,转动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拧动拉手521带动反锁销510移动的方向。

一实施例中,开启组件包括启动件520,启动件520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启动件520用于带动反锁销510相对于锁盒运动,以使反锁销510解除对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运动的限制。其中,启动件520位于门板的外侧。

当门板内侧的人员发生危险时,需要由门板外侧开启锁具10时,通过将启动件520的一端由锁盒的外侧穿设于锁盒内,启动件520带动反锁销510相对于锁盒运动,进而使得反锁销510解除对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运动的限制,方便通过外锁组件400带动锁定件200移动,方便开启门板,进而有利于救治门板内人员。

具体地,启动件520能够由外支撑座110穿设于内支撑座120内,进而使得启动件520的另一端位于外支撑座110上,方便门板外侧的人员操作启动件520。

一实施例中,启动件520包括拉手521及连杆522,拉手521设置于连杆522的一端,连杆522的另一端穿过外支撑座110并能够与反锁销510相配合。连杆522能够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方向移动,拉手521位于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一侧。

具体地,通过拉手521方便操控连杆522与反锁销510相配合,进而方便控制反锁销510相对于锁定件200移动,使得反锁销510由锁舌210的限制槽212内退出,方便通过外锁组件400控制锁舌210在支撑槽121内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拉手521为红色,进而在视觉上更加醒目,在门本内侧人员发生危险时,可以及时发现拉手521。

请再次参阅图6及图7,一实施例中,外支撑座110上开设有转孔115,连杆522穿设于转孔115内并能够在转孔115内移动。连杆52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齿轮523,反锁销510上形成有啮合齿516,齿轮523能够与啮合齿516相配合。连杆522相对于外支撑座110可转动,以使齿轮523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方向移动。通过齿轮523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方向移动,进而避免反锁销510进一步限制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运动,方便由门板的外侧开锁。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52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带动反锁销510移动,只要能够带动反锁销510解除对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运动的限制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反锁销510限制锁定件200的运动,连杆522能够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锁定件200的方向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反锁销510限制外锁组件400的运动,连杆522能够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外锁组件400的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反锁销510还可以同时限制锁定件200和外锁组件400的运动,连杆522能够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锁定件200及外锁组件400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齿轮523与反锁销510沿转孔115轴线的方向上错位设置,拉手521能够拉动连杆522在转孔115内移动,以使齿轮523与啮合齿516相啮合。在不使用时,齿轮523与啮合齿516不配合,进而不会干扰反锁销510的正常使用。当需要从外侧开锁时,使得连杆522在转孔115内移动,齿轮523与啮合齿516能够相配合,进一步控制连杆522在转孔115内转动。通过齿轮523带动反锁销510向远离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方向移动,进而避免反锁销510进一步限制锁定件200和/或外锁组件400的运动,方便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不使用启动件520时,齿轮523相对于反锁销510错位设置,且齿轮523位于远离外支撑座110的一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拉动拉手521,进而拉动连杆522移动,使得齿轮523能够与啮合齿516相配合。在使用时,若不拉动拉手521,仅通过拉手521带动连杆522转动,则无法使得反锁销510移动,进而由门板外侧无法开启锁具10。在另一实施例中,齿轮523还可以位于靠近外支撑座110的一侧。

请再次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内支撑座120朝向外支撑座110的表面上开设有配合孔128,配合孔128与锁定孔126相连通,配合孔128与转孔115相对应。配合孔128的底壁上形成有转轴129,连杆522另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杆522的另一端穿过转孔115并穿设于配合孔128内,转轴129穿设于连接孔524(如图2所示)内。当连杆522在转孔115内移动时,通过转轴129与连接孔524相配合能够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可选地,连杆522上套设有第二卡簧525,外支撑座110开设有第二卡槽116(如图2所示),第二卡簧525位于第二卡槽116内。通过设置第二卡簧525,在推动或拉动连杆522时,需要一定的力度才能使得连杆522相对转孔115移动的同时,相对于第二卡簧525移动,避免连杆522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相对于转孔115窜动,影响反锁销510的移动。

具体地,连杆522上形成有第二球轴部526,第二卡簧525卡设于第二球轴部526的一侧。在拉动或推动连杆522的过程中,第二卡簧525能够由第二球轴部526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有效限制连杆522的轴向窜动。同时,通过第二球轴部526与第二卡簧525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连杆522的移动距离,避免连杆522由转孔115脱出。

可选地,连杆522上还卡设有第三阻挡件527,第三阻挡件527位于外支撑座110与内支撑座120之间。第三阻挡件527与外支撑座110之间具有间距。当拉动连杆522时,为连杆522相对于外支撑座110的移动提供一定的移动空间。同时通过第三阻挡件527能够有效限制连杆522的移动距离,避免连杆522由转孔115内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527为卡簧,连杆522上开设有卡簧槽,卡簧卡设于卡簧槽内。在其实施例中,第三阻挡件527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限制连杆522在转孔115内的移动距离即可。

具体地,外支撑座110背向于内支撑座120的表面上开设有放置槽117,放置槽117与转孔115相连通。拉手521相对于连杆522可转动。不使用时,拉手521相对于连杆522转动并设置于放置槽117内。

一实施例中,开启组件还包括触发器530,触发器530设置于锁盒上,触发器530用于感应启动件520的运动并触发报警器。当使用启动件520时,启动件520发生移动或转动动作,通过触发器530启动报警器,以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当有人恶意使用启动件520时,不仅能够对恶意使用启动件520的人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若在公交车或客车上,能够有效提醒驾驶员与其他乘客,进而使得驾驶员与其他乘客做出应急措施。

具体地,外支撑座110上开设有触发孔118,触发器530设置于触发孔118内,拉手521相对于连杆522可转动,并能够与触发器530相接触。使用时,需要使得拉手521相对于连杆522转动,进而方便通过拉手521拉动连杆522,以使齿轮523与啮合齿516相啮合。当拉手521与触发器530分离时,即可触发报警器,能够起到即时提醒或警示作用。

可选地,触发孔118与放置槽117相连通。当不使用时,拉手521设置于放置槽117内,并与触发器530相接触,进而控制报警器不启动。当需要使用启动件520时,将拉手521相对于连杆522转动,使得拉手521与触发器530分离,则触发器530控制报警器启动,有效避免非法使用启动件520。

可选地,外支撑座110朝向内支撑座120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119,触发器530进一步放置于支撑板119上,并穿设于触发孔118内。通过设置支撑板119能够为触发器530的安装提供支撑平台。

一实施例中,锁具10还可以包括报警器,报警器可以设置于锁盒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器还可以设置于门板或门板附近的位置,只要能够其他警示作用即可。在另一实施例中,锁具10还可以不包括报警器。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器为蜂鸣器或喇叭。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器还可以为警示灯,或者报警器还可以包括警示灯,只要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即可。

请参阅图10,一实施例中的报警器控制电路图。当提起拉手521,拉手521离开触发器sw,使得触发器sw断开触点1,连接至触点3,进而使得报警器控制电路导通。电源bt1通过芯片u1输入脚5为芯片u1供电。芯片u1的输出脚6驱动npn三极管q1,进而驱动蜂鸣器ls1工作发出警报。芯片u1的输出脚7与8外接振荡电阻。其中蜂鸣器ls1还可以为喇叭。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源bt1还可以进一步点亮灯led,起到进一步的警示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器还可以通过其他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只要能够通过触发器530触发报警器启动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及2,一实施例中,启动件520还包括锁盖540,锁盖540可开合地设置于外支撑座110上,锁盖540能够盖设于拉手521上。通过锁盖540能够避免人们注意到拉手521,而去拉动拉手521。

一实施例中,触发器530上具有弹性触发块,拉手521能够压紧所述弹性触发块。在拉手521压紧在弹性触发块上时,不触发报警器;若拉手521离开所述弹性触发块或不在对弹性触发块施加压力时,触发报警器工作。

具体地,锁盖540能够将拉手521压紧在弹性触发块上。

进一步地,锁盖540上设置有卡扣541,卡扣541能够卡设于外支撑座110上,进而使得锁盖540将拉手521压紧在弹性触发块上。同时通过卡扣541还能够使得锁盖540更加稳定地盖设于拉手521上。

可选地,外支撑座110的侧壁上还可以有卡扣槽545(如图6所示),卡扣541能够卡设于卡扣槽545内,进而使得锁盖540更加稳定地设置在外支撑座110上。

另一实施例中,锁盖540还可以与触发器530直接相感应。当打开锁盖540,使得锁盖540相对于为外支撑座110转动时,即可触发报警器,进而警示人员在非紧急的情况下拉动拉手521,同时为其他人员争取应急反应时间。

具体,外支撑座110上设置有转动杆542,转动杆54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于外支撑座110上。转动杆542上套设有扭转弹簧543,扭转弹簧543的一端抵接于锁盖540上,另一端抵接于外支撑座110上,进而使得锁盖540更加稳定的盖设于拉手521上。

一实施例中,锁具10还可以设置有警示标语,通过警示标语起到有效的警示提醒作用。

一实施例中,锁具10还可以包括锁止件,锁止件固定在门框上。其中锁定件200能够伸入锁止件内,进而限制门板相对于门框活动。

一实施例中,门板上还可以设置有插销。当有人员非法使用启动件520时,避免人员非法进如门板内侧,在人员非法使用启动件520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插销固定门板,有效避免人员非法进入,有效保证门板内侧人员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防护门应用在公交车上,防护门安装于驾驶员座位一侧。驾驶员进入驾驶区后,可关上防护门,锁定件200伸入锁止件内,进而使得门板锁定。进一步由门板的内侧按下反锁销510,使得反锁销510能够插设于锁舌210的限制槽212,此时乘客不能从门板外侧直接旋转外锁组件400的外执手412来开启司机防护门。

而遇突发状况,驾驶员无法自主打开防护门时,外部人员打开锁盖540,拉手521不在对触发器530的弹性触发块施加压力,进而触发报警器。或者,提起拉手521,使得拉手521与触发器530分离,进而触发报警器。此时,拉动拉手521,使得连杆522上的齿轮523与反锁销510上的啮合齿516相配合。进一步转动拉手521齿轮523带动反锁销510退出限制槽212,即可打开反锁销。最后转动外执手412即可打开防护门。通过上述锁具10的结构,在突发状况,驾驶员无法自主打开防护门时,通过开启组件便可打开防护门,进而能够对驾驶员进行及时救治。

如遇乘客非法打开防护门,当打开锁盖540的同时便可触发报警器,进而起到有效地警示作用和提醒作用,为其他人员争取应急反应时间。在开锁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动拉手521带动连杆522在转孔115内移动,转动拉手521,通过连杆522带动反锁销510退出限制槽212。此解除反锁的过程需要一定操作时间,在此时间内,驾驶员与其他乘客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例如,驾驶员可以进一步通过插销将门板固定,避免乘客的恶意干扰。同时,在不拉动拉手521带动522的移动,仅转动拉手521的情况下,无法解除反锁销510的限制,进一步提高乘客恶意打开防护门的难度,进而进一步有效保障驾驶员及乘客的人身安全。

上述锁具10不仅结构设计简单便捷,可满足必要的司机防护门锁具的要求,同时还考虑到驾驶员本身的安全隐患与驾驶员开关门的便利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锁具10可以于应用在其他环境中,能够在紧急状况下有效打开防护门,避免防护门内人员发生安全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