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童锁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6657发布日期:2020-04-21 16:5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童锁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童锁把手。



背景技术:

在门窗上通常设置有用于锁闭门窗的锁具把手,常用的锁具把手为转动结构,操作把手旋转来实现锁闭和解锁,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但传统的锁具把手能够够被随意的进行转动操作,即门窗的开闭状态能够被轻易改变,使用安全性较差,容易出现儿童误操作打开或关闭门窗的状况,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门窗童锁把手,解决目前技术中的门窗锁具把手能够随意的开闭门窗,容易出现误操作的状况,使用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门窗童锁把手,包括把手和童锁机构,所述把手的转轴上设置有棱柱段,所述的童锁机构包括童锁主体件,所述的童锁主体件上开设了有控制通孔,所述的控制通孔套在把手转轴的棱柱段上,并且所述的控制通孔由孔边缘贴靠棱柱段壁面来防止棱柱段转动的锁止孔和孔径大于棱柱段并任由棱柱段转动的解锁孔两者连通构成,所述的童锁主体件在锁止孔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间转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窗童锁把手利用童锁主体件状态的转换来实现对把手的锁止和解锁,锁止孔套于棱柱段上时即童锁主体件处于使把手无法转动的锁止位,解锁孔套于棱柱段上时即童锁主体件处于把手可自由转动的解锁位,在操作把手开闭门窗时需要同时操作童锁主体件,从而有效避免误操作,有效防止儿童误开启或关闭门窗,提高使用安全性,并且结构简单、童锁可靠性高,童锁主体件只需进行简单的移动切换控制通孔的位置即可解锁或锁止把手,增加童锁功能的同时不会过度增加开关门窗的繁琐程度,保障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止孔和解锁孔两者分布在垂直于把手转轴的平面方向上,童锁主体件在垂直于把手转轴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锁止孔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的转换,即童锁主体件的动作方向平行于把手的旋转平面,在操作童锁主体件解除对把手的锁止同时可以方便的旋转把手进行门窗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的童锁机构还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与盖板连接将童锁主体件夹持在两者之间,童锁主体件在底板和盖板两者之间构成的腔道内移动进行状态转换,底板和盖板可用于固定在门窗框上,底板和盖板起到对童锁主体件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童锁主体件可靠的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可靠实现童锁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板和盖板两者之间的腔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童锁主体件复位到锁止孔套于棱柱段上的复位弹簧,利用复位弹簧使得童锁主体件自动恢复到锁止位,即在转动把手一次后会保持把手当前的状态,需要再次操作童锁主体件才能再次转动把手,避免出现门窗意外关闭的状况,有效避免出现误操作,提高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位弹簧平行设置有若干根,提供稳定的复位作用力,保障童锁主体件能够长效稳定的自动复位到锁止位。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盖板通过卡扣机构连接,结构简单,装卸方便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机构设置在底板、盖板的中部区域内,所述的童锁主体件上设置沿童锁主体件动作方向的长槽孔,并且所述的卡扣机构穿在长槽孔中从而两者配合构成对童锁主体件移动进行导向限位的机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保证童锁主体件稳定的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的童锁主体件为垂直于把手转轴方向的薄片,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童锁主体件上连接有装饰套,提高美观性,同时便于更好的操作童锁主体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止孔和解锁孔两者分布在把手转轴的轴向上,童锁主体件沿着把手转轴方向移动来进行锁止孔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的转换,即控制通孔整体为一个轴向沿着把手转轴轴向的台阶孔结构,锁止孔和解锁孔为台阶孔的口径不同的部分,童锁主体件沿着把手转轴方向移动来进行锁止位和解锁位的转换,同样可以稳定的实现童锁功能,有效防止误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窗童锁把手利用童锁主体件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对把手的锁止和解锁,在操作把手开闭门窗时需要同时操作童锁主体件才能转动把手,从而有效避免误操作,有效防止儿童误开启或关闭门窗,提高使用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操作便捷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把手与童锁机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童锁机构的剖面a-a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童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第二种实时方式的控制通孔与把手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门窗童锁把手,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在进行额外的解锁操作后才可操作把手开闭门窗,有效防止误操作,提高使用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门窗童锁把手,主要包括把手1和童锁机构2,童锁机构2用于防止把手随意转动,需要操作童锁机构2后才能操作把手开闭门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1的转轴上设置有棱柱段,所述的棱柱段可以是截面呈矩形或多边形的棱柱结构,棱柱段还可以是圆柱的周向表面铣削出平面的结构,所述的童锁机构2主要包括童锁主体件3,所述的童锁主体件3上开设了有控制通孔31,所述的控制通孔31套在把手1转轴的棱柱段的外围上,并且所述的控制通孔31由孔边缘贴靠棱柱段壁面来防止棱柱段转动的锁止孔311和孔径大于棱柱段并任由棱柱段转动的解锁孔312两者连通构成,所述的童锁主体件3在锁止孔311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312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间转换。

控制通孔31的结构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锁止孔311和解锁孔312分布在垂直于把手1转轴的平面方向上,即锁止孔311和解锁孔312两者的周向边缘连通在一起,童锁主体件3在垂直于把手1转轴的方向上移动来进行锁止孔311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312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的转换;另一种方式如图4所示,控制通孔31为沿着把手转轴轴向的台阶孔结构,锁止孔311和解锁孔312为沿着把手转轴轴向分布的两个孔,两个孔在通孔的方向上形成连通结构,童锁主体件3沿着把手1转轴方向移动来进行锁止孔311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312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的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种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把手1转动的平面平行于门窗所在平面,童锁主体件3则是在平行于门窗的平面内移动实现锁止位和解锁位转换,此种方式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优选的将童锁主体件3设置为垂直于把手1转轴轴向的薄片,即童锁主体件3为平行于门窗所在平面的薄片,薄片上开设边缘连通在一起的锁止孔311和解锁孔312,锁止孔311呈方孔形,解锁孔312呈圆孔形,童锁主体件3沿着平行于门窗的平面方向移动来实现锁止孔311套于棱柱段上和解锁孔312套于棱柱段上两种状态间的转换。

童锁机构2还包括有底板4和盖板5,底板4和盖板5为整体平行于门窗平面的板状结构,所述的底板4与盖板5连接将童锁主体件3夹持在两者之间,童锁主体件3在底板4和盖板5两者之间构成的腔道内移动进行锁止位和解锁位的转换,底板4和盖板5上开设供把手1的转轴穿过的并正对控制通孔31的穿孔。

底板4和盖板5两者之间的腔道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童锁主体件3复位到锁止孔311套于棱柱段上的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平行设置有两根,利用复位弹簧使得童锁主体件3自动恢复到锁止位,即每次在转动把手时都需要操作童锁主体件3转换到解锁位,否则把手无法被转动,从而无法随机的操作把手来开关门窗,有效防止儿童误开启或关闭门窗,提高使用安全性。

底板4与盖板5通过卡扣机构7连接,装卸方便、快捷,并且卡扣机构7设置在底板4、盖板5的中部区域内,卡扣机构7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板4、盖板5上卡扣和卡孔,并且卡扣呈圆环形结构,在底板4与盖板5通过卡扣机构7连接后再通过穿过圆环形卡扣的螺钉将底板4与盖板5固定于门窗框上。并且,所述的薄片状的童锁主体件3上设置了沿童锁主体件3动作方向的长槽孔32,所述的卡扣机构7穿在长槽孔32中从而卡扣机构7与长槽孔32配合构成对童锁主体件3移动进行导向限位的机构,使得童锁主体件能可靠的在锁止位和解锁位之间转换。薄片状的童锁主体件3的边缘上连接有装饰套8,通过按压操作童锁主体件3来对把手进行解锁,避免出现误操作。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