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7166发布日期:2020-06-09 20:29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镊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熊蜂养殖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镊子。



背景技术:

熊蜂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传粉昆虫,由于其耐低温、性情温顺、进化程度低、具备声震传粉能力等生物学特点,尤其适合为温室茄科作物传粉。目前,熊蜂传粉已经成为众多温室茄科作物,如温室番茄、辣椒、茄子等丰产栽培的必备措施。

为满足市场对传粉熊蜂的需求及科学研究的需要,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公司、科研机构等已经掌握了熊蜂的规模化饲养技术。与常见家养蜜蜂在室外饲养的模式不同,熊蜂通常在光线较弱的室内饲养,由于熊蜂对可见光光源十分敏感,熊蜂一般处于黑暗环境中饲养。在熊蜂饲养过程中组织新生蜂王和雄性蜂交尾是熊蜂周年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每日检查熊蜂蜂群,及时挑出刚出房的新生蜂王和雄性蜂,进行单独饲养。在蜂群生产新生蜂王和雄性蜂阶段,蜂群一般比较壮大,里面工蜂数量达到顶峰,同时有较多的巢房堆积,需要补充照明以便挑取。

目前,生产中挑取熊蜂蜂王和雄性蜂,存在不易操作、光源不易控制以及蜂蛰风险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不易操作、光源不易控制以及蜂蛰风险高的技术问题之一。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镊子,包括镊脚,所述镊脚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

所述镊脚的夹取端布置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所述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所述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光源为红光光源。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镊脚的夹取端设有透光保护罩,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于所述透光保护罩内。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透光保护罩为镊尖形状并连接于所述镊脚的端部。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镊脚上连接有防蛰挡件,所述防蛰挡件设于所述镊脚的手持端。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蛰挡件朝向所述镊脚夹取端的端面为光滑曲面。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蛰挡件包括平直面和四分之一球壳面,所述平直面封闭所述四分之一球壳面的一个剖切面,所述平直面设于所述镊脚的内侧,且未封闭的所述四分之一球壳面的剖切面朝向所述镊脚的手持端。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镊脚包括第一镊脚和第二镊脚,所述第一光源嵌设于所述第一镊脚,所述第二光源嵌设于所述第二镊脚。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开关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沿所述镊脚的中空腔体内延伸。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照强度和/或射程范围可调节。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光源的光照强度可调节。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光源包括若干个射程范围不同的发光体。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体至少包括射程范围不大于5cm的高指向性发光体。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镊脚的夹取端设置两种光源,分别为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的波长范围为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波长范围,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波长不同,以使第一光源用于分辨蜂王,第二光源用于分辨雄性蜂。利用在镊脚的夹取端设置的两种光源来分辨蜂群中的蜂王和雄性蜂,使镊子同时具有蜂只夹取和照明的功能,且通过调节第一光源的波长,使夹取过程对蜂群的干扰小,降低蜂群内的躁动,有利于蜂的正常生长繁殖。

进一步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镊子,当第一光源为红光光源、第二光源为白光光源时,尤其适用于熊蜂蜂群中蜂王与雄性蜂的分辨与夹取。

更进一步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镊子,防蛰挡件设于镊脚的手持端,可以有效阻挡夹取蜂王或雄性蜂过程中,其他工蜂顺着镊脚上爬,降低蜂蛰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镊子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镊子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第一镊脚;2、第二镊脚;3、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导线;6、防蛰挡件;7、控制开关;8、电源模块;9、透光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解决熊蜂养殖过程中,熊蜂蜂王和雄性蜂挑取过程操作不便、光照不易控制以及蜂蛰风险高等问题,提供本实用新型的镊子,用于熊蜂的挑取,并且还能用于其他种类密封的挑取。

结合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镊子,包括镊脚,镊脚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夹取端和手持端,夹取端用于夹取目标物,手持端用于握持、操作。镊脚的夹取端连接有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的波长不同,第一光源3用于分辨蜂王,第二光源4用于分辨雄性蜂,在分辨雄性蜂时,打开第二光源4照射或同时打开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

其中,镊脚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镊脚1和第二镊脚2,第一镊脚1和第二镊脚2的手持端连接、夹取端打开。两个光源可以同时设置在一个镊脚上,即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可以同时嵌设于第一镊脚1或第二镊脚2;或者,每个镊脚上均设置一个光源,如第一光源3嵌设于第一镊脚1、第二光源4嵌设于第二镊脚2。

根据蜂的种类不同,镊脚的手持端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连接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控制组件用于调节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的开关、光照强度、射程范围。其中,蜂王的体形较大,第一光源3可选用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光源颜色,即能分辨出蜂王,还能减小光照对蜂群的影响;雄性蜂与工蜂的体形相近,蜂群不敏感或不可见的光源颜色难以分辨雄性蜂与工蜂,则第二光源4选用便于识别雄性蜂与工蜂的颜色,如白光光源,白光环境便于人眼识别。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手电筒或头灯的白光光源对蜂群进行照射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在同一个镊子上设置两种光源,以便对蜂群中的蜂王、雄性蜂进行分辨,减小了白光照射对蜂群的影响,减小蜂群的躁动。并且两种光源设于镊子上,光源的照射范围可随镊子的挑选范围移动,光源的照射范围更有针对性、更灵活,并且解放握持手电筒的手,在实际操作中,以便在个别蜂只要飞出蜂箱时及时盖合蜂箱的盖子,降低蜂蛰风险;与此同时,采用头戴头灯的方式,虽然能够解放一只手,但是实际操作中,头灯的光源照射范围不容易掌控,当头灯照射范围过大时,容易引起蜂群整体躁动,头灯照射范围过窄时,需要工作人员头部与蜂箱形成合适的角度,才能有效对蜂群内部进行照明,然而头部长时间保持同一角度很容易造成疲劳,不利于长期作业。

本技术方案的镊子本身具备照明功能,在光线弱的条件下可以一只手同时解决夹取蜂只和照明的功能。镊子安装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两种光源,并且两种光源可通过控制组件自由切换,并且两种光源还可以相互补充照射。

其中一个实施例,当对熊蜂进行挑取时,第一光源3为红光光源,第二光源4为白光光源。其中,红光光源的波长优选为615-650nm,此波长范围的红光光源为熊蜂不可见的光源颜色,利用红光光源照明可以明显降低蜂群内的躁动,有利于熊蜂的正常生长繁殖。

在挑取熊蜂中的蜂王时,由于蜂王体型较大,在补充红光光源的条件下可以较容易的分辨。在挑取新生雄性蜂时,采用白光光源;由于雄性蜂和工蜂体型类似,难以根据大小区分工蜂和雄性蜂,需要依靠身体绒毛颜色进行区分,但是在红光光源照明条件下,肉眼难以区分不同的颜色,在红光光源照明条件下补入白光光源或者采用白光光源照明即可分辨。

镊脚上安装有红光光源和白光光源,红光光源和白光光源可以自由切换,在红光光源照明无法分辨雄性蜂体表颜色的情况下,可以方便的补入白光光源,或者关闭红光光源、打开白光光源。

其中,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可以直接连接于镊脚的壁面上,可直接对现有的镊子进行改装。

进一步的,镊脚的夹取端设有透光保护罩9,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设于透光保护罩9内。透光保护罩9的位置根据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的位置进行设置,透光保护罩9对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进行罩扣保护,提高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小外界环境对两个光源的干扰,还具有防水功能。透光保护罩9可以粘接或插接于镊脚上。

透光保护罩9设于镊脚的夹取端,可以理解为,透光保护罩9设于镊脚上用于夹取目标物的一端的任何位置。

优选的,如图1和2所示,透光保护罩9为镊尖形状并连接于镊脚的端部。镊尖形状的透光保护罩9,便于目标物的夹取,并且透光保护罩9内的光源进行照明,能准确分辨蜂王与雄性蜂。透光保护罩9连接在镊脚的端部,可替换原有的镊尖。在夹取蜂只时,透光保护罩9作为镊子夹取部位,与蜂腿或者翅膀直接接触,两个透光保护罩9夹紧后将蜂只(如熊蜂蜂王或雄性蜂)夹起,有助于夹取位置的充分照明。透光保护套与镊脚紧密结合,起到防水、保护的作用。

其中,透光保护罩9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镊尖、带弯钩结构的镊尖等,且镊尖的端部为盾圆形,防止夹取过程中误伤蜂只。第一镊脚1和第二镊脚2的端部均设有透光保护罩9,两个透光保护罩9的内侧能够紧密贴合。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分别嵌设于透光保护罩9内,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的控制组件设于手持端,方便操作,第二光源4和第二光源4与控制组件之间导线5连接,镊脚内部设于中空腔体,以便导线5沿镊脚内部的中空腔体延伸。透光保护罩9的表面可设置防滑纹,防止夹取过程滑脱。

镊脚可以为不锈钢、硬质塑料等材质,镊脚的外表面缝隙处需结合紧密,具备防水功能,防止光源受干扰。透明保护罩可以为透明的塑料材质。

在用镊子挑取蜂王和雄性蜂时,经常出现工蜂顺着镊子向上攀爬的情况,容易造成人员蛰伤。下面的实施例,用于降低蜂蛰风险。

具体的,镊脚上连接有防蛰挡件6,防蛰挡件6设于镊脚的手持端,可以有效阻挡夹取蜂王或雄性蜂过程中,其他工蜂顺着镊脚上爬,降低蜂蛰风险。

优选的,防蛰挡件6朝向镊脚夹取端的端面为光滑曲面,光滑曲面能减小工蜂在防蛰挡件6上的附着力,以有效阻止工蜂沿镊腿上爬。

进一步的,防蛰挡件6包括平直面和四分之一球壳面,即光滑曲面为四分之一球壳面,平直面封闭四分之一球壳面的一个剖切面,平直面设于镊脚的内侧,且未封闭的四分之一球壳面的剖切面朝向镊脚的手持端。上述的球壳面可以为圆形球壳、椭圆形球壳等形状,向外凸出的光滑曲面均可以理解为球壳面,防蛰挡件6外表面光滑,有效阻止蜂只攀爬。

第一镊脚1和第二镊脚2上均设有防蛰挡件6,两个防蛰挡件6的平直面设于镊脚的内侧且紧密贴合,便于手持操作。防蛰挡件6设于手持端的下方,当夹取蜂只时,手握住防蛰挡件6上方的镊腿处,将手保护在防蛰挡件6内,防蛰挡件6外表面光滑,可以有效防止夹蜂过程中其他工蜂沿着镊腿上爬,降低被蜂蛰的风险,并且操作灵活。其中,防蛰挡件6可以选用柔性材料,如橡胶,以适应不同手型的工作人员。防蛰挡件6在镊脚上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套设、卡接、粘结等。

更进一步的,还提供一个实施例,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开关7和电源模块8,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操作,控制开关7和电源模块8等控制组件设于镊脚的手持端,在夹取过程中,能够同时对两个光源进行调控。控制开关7与电源模块8、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通过导线5连接,导线5沿镊脚的中空腔体内延伸。

其中,控制开关7用于调控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的开关、光照强度,以便适用于不同的蜂箱环境。具体的,控制开关7包括三个档位,1档控制红光光源,2档控制白光光源,3档调控启闭,在1档位和2档位可以按压调节光照强度(原理如下文所述的调节电流)。其中,控制开关包括三档适用于白光光源与红光光源只有一个射程范围的情况,当下文所述的白光光源的射程范围可调节时,档位可随之增加。电源模块8为纽扣电池,体积小,便于安装。其中,1档适合于夹取容易依靠个体大小判断的蜂王,2档用于补充1档的光照或关闭1档后独立提供光照,2档适用于夹取1档光源下难以判断蜂只体表颜色的情况,通过增加光源或改变光源颜色来辨别雄性蜂。

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还可以分别连接一个控制开关7,每个光源进行独立控制。

更进一步的,还提供一个实施例,第二光源4的光照强度和/或射程范围可调节。第二光源4的光照强度可以通过其控制电路内的电流实现。第二光源4的射程范围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射程范围不同的发光体实现,其中,发光体可以选择射灯,如led发光二极管,第二光源4至少包括一个高指向性的led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散射性的led发光二极管。并且,第二光源4的多个发光体,可以通过一个集成式的控制开关7调节任意一个的启闭,还可以每个发光体均配设一个独立的控制开关7。

同理,第一光源3的光照强度和/或射程范围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二光源4的方式进行调节。一般情况下,仅需对第一光源3的光照强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操作人员夹取蜂王。

以熊蜂为例,由于熊蜂无法识别红光光源,红光光源对熊蜂蜂群影响不大,红光光源的射程范围一般不需要调节,只需要加强一下红光光源的光照照度;由于熊蜂能够识别白光光源,白光光源对蜂群影响很大,为了分别出雄性蜂的颜色以根据颜色挑出雄性蜂,白光光源的射程范围调节比较重要,最好使用短距离内小范围照明的白光光源,白光光源的射程范围集中在半径不大于5厘米的圆内照明,白光光源射程范围以外的蜂群仍处于其不敏感的红光环境中,能有效降低蜂群的躁动,快速分辨雄性蜂。

在夹取熊蜂中雄性蜂的具体操作,镊脚的尖端深入蜂箱,距离蜂巢位置5-10厘米处打开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中的散射性发光体,光照在蜂巢及蜂群上面,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寻找雄性蜂,一旦确定位置后,再使用高指向性的发光体照明,对雄性蜂进行定位照明并夹取,高指向性的发光体在蜂箱内形成半径为5厘米的照明区域,半径5厘米的照明区域外的空间仍保持红光状态,可以减轻夹取时候对蜂群的影响,有助于蜂群的生长。

上述实施例中的镊子,自身携带可照明光源,便于分辨蜂王与雄性蜂,实现照明及夹取蜂的单手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设置防蛰挡件6,具备防蜂蛰功能,可以有效阻止熊蜂沿着镊子上爬,操作简便、安全,适合熊蜂等蜂群的商品化养殖和科学研究中使用。

当上述实施例的镊子,用于熊蜂夹取时,红光光源与白光光源可便捷转换,红光光源适用于在黑暗环境下夹取熊蜂蜂王,对于红光模式下难以辨认的雄性蜂,可在白光条件下夹取;并且红光光源与白光光源的光照强度可调,同时白色光源的射程范围可调,适用于熊蜂蜂箱内小范围照明操作,可以有效避免熊蜂蜂群在明亮环境下的躁动,减轻对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