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0644发布日期:2020-06-23 21:1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窗户一般保持在打开状态,若人外出后下雨,不能及时返回房屋关窗,非常容易导致房屋内被飘进的雨水淋湿;且现有的窗户类型大多数为手动,为保证开窗后能稳定固定,转动结构都设计的比较紧,需要用力推开窗户,再用力关上窗户,当身高不够或者力气太小的人去开关窗户,非常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其开窗后或关窗后的结构都非常稳定,使用体验效果好,防止雨天忘关窗户而飘雨进房屋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包括窗架和窗扇,所述窗扇设于窗架上,还包括雨水感应器、控制器、转动结构、第一稳定结构、第二稳定结构、第三稳定结构,所述雨水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转动结构连接,所述窗扇通过转动结构与窗架连接,所述第一稳定结构设于窗架右侧,所述第二稳定结构设于窗架右前侧,所述第三稳定结构设于窗架左后侧,所述第一稳定结构位于第二稳定结构上方;

所述转动结构上设有两个第一稳定孔和两个位于第二稳定孔,两所述第一稳定孔与第一稳定结构对应,两所述第二稳定孔与第二稳定结构对应,所述窗扇左前侧设有与第三稳定结构对应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底部设有第三稳定孔;

其中,两所述第一稳定孔之间的夹角与两所述第二稳定孔之间的夹角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中,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电机、联轴器、转动轴、转动杆、固定轴,所述电机固定于窗架上,所述电机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下方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动轴固定于转动杆中,所述转动杆底部与固定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轴固定于窗架上,所述转动杆与窗扇连接。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中,所述第一稳定结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稳定结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稳定结构包括第三气缸、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分别固定于窗架上;所述窗架上设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所述第一伸缩杆位于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一稳定孔对应,所述第二伸缩杆位于第二穿孔中,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二稳定孔对应,所述第三伸缩杆与第三稳定孔对应。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中,两所述第一稳定孔之间的夹角与两所述第二稳定孔之间的夹角都为45°。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雨水感应器感应是否下雨,若下雨则通过控制器控制转动结构将窗扇关上,防止雨水进入房间,第一稳定结构和第二稳定结构使窗扇打开后稳定固定,第三稳定结构则使窗扇关上后稳定固定,整体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窗扇稳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天可自动关闭且结构稳定的窗户,包括窗架1和窗扇2,所述窗扇2设于窗架1上,还包括雨水感应器、控制器、转动结构、第一稳定结构、第二稳定结构、第三稳定结构,所述雨水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转动结构连接,所述窗扇2通过转动结构与窗架1连接,所述第一稳定结构设于窗架1右侧,所述第二稳定结构设于窗架1右前侧,所述第三稳定结构设于窗架1左后侧,所述第一稳定结构位于第二稳定结构上方。

所述转动结构上设有两个第一稳定孔和两个位于第二稳定孔,两所述第一稳定孔与第一稳定结构对应,两所述第二稳定孔与第二稳定结构对应,所述窗扇2左前侧设有与第三稳定结构对应的容纳槽21,所述容纳槽21底部设有第三稳定孔212。

其中,两所述第一稳定孔之间的夹角与两所述第二稳定孔之间的夹角相同,夹角为45°。

优选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电机31、联轴器32、转动轴33、转动杆34、固定轴,所述电机31固定于窗架1上,所述电机31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机3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32与下方的转动轴33连接,所述转动轴33固定于转动杆34中,所述转动杆34底部与固定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轴固定于窗架1上,所述转动杆34与窗扇2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定结构包括第一气缸41、第一伸缩杆42,所述第二稳定结构包括第二气缸51、第二伸缩杆52,所述第三稳定结构包括第三气缸61、第三伸缩杆62,所述第一气缸41、第二气缸51、第三气缸61分别固定于窗架1上;所述窗架1上设有第一穿孔11、第二穿孔12,所述第一伸缩杆42位于第一穿孔11中,所述第一伸缩杆42与第一稳定孔对应,所述第二伸缩杆52位于第二穿孔12中,所述第二伸缩杆52与第二稳定孔对应,所述第三伸缩杆62与第三稳定孔212对应。

如图1~4,本实施例中,雨水感应器(未图示)设在房屋外墙上,雨水感应器输出端与控制器(未图示)连接,控制器根据雨水感应器的信号控制转动结构是否转动。若下雨,雨水感应器将雨水信号输出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输出指令,控制转动结构转动,将窗户关上;若未下雨,则控制器不控制转动结构转动。当然,房屋内会设有控制按钮(未图示),控制按钮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按钮和控制器也能控制转动结构转动。只是通过控制按钮实现窗户开关属于人为控制,比如控制按钮会设置开和关两个按键,而开窗的按键又分为半开按键和全开按键,半开按键使窗户半开,而全开按键可以使窗户全开。

如图4,为窗扇2全开时,转动结构和窗扇2位置示意图,而窗扇2需要半开时,则转动结构需要逆时针转动45°,若窗扇2关闭,则转动结构继续逆时针转动45°即可,图中a和b的角度值都为45°。结合图3,对窗扇2、转动结构如何固定稳定进行说明。当窗扇2全开,虽然有转动结构固定窗扇2,但若风力较大,窗扇2会给转动结构一个较大的力,容易造成转动结构被动受力而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图3中,第一气缸41将第一伸缩杆42从第一穿孔11中推出,使第一伸缩杆42插在图4中的第一稳定孔341中,第二气缸51将第二伸缩杆52从第二穿孔12推出,使第二伸缩杆52插在图4中的第二稳定孔343中。通过第一伸缩杆42和第二伸缩杆52将转动杆34卡住,限制转动杆34转动,稳定整个窗户结构。并且,将第一伸缩杆42和第二伸缩杆52设置为一上一下,将转动杆34上部和下部都卡住,使转动杆34均匀受力。

相应的,若窗扇2需要半开,在窗扇2全开基础上,转动结构逆时针转动45°,图3中,第一气缸41将第一伸缩杆42从第一穿孔11中推出,使第一伸缩杆42插在图4中的第一稳定孔342中,第二气缸51将第二伸缩杆52从第二穿孔12中推出,使第二伸缩杆52插在图4中的第二稳定孔344中,同样对转动杆34进行限位稳定。

如图1,若在下雨天自动关闭窗扇2,或者手动控制窗扇2关闭,在窗扇2半开或者全开基础上,转动结构逆时针转动,直至窗扇2关闭。此时,窗架1上的第三气缸61和第三伸缩杆62会位于窗扇2的容纳槽21中,第三伸缩杆62下方为第三稳定孔212,第三气缸61将第三伸缩杆62往下推,使第三伸缩杆62插在第三稳定孔212中,将窗扇2锁住。

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雨水感应器感应是否下雨,若下雨则通过控制器控制转动结构将窗扇关上,防止雨水进入房间,第一稳定结构和第二稳定结构使窗扇打开后稳定固定,第三稳定结构则使窗扇关上后稳定固定,整体结构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