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516发布日期:2020-07-04 01:1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工装,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纺织机又称棉纺机。纺织机就是将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设备。由于纺织机的生产效率高,因而纺织机发展较快。日常穿戴使用的衣物、床单、窗帘等都是由纺织机制作而成。纺织机自动化程度较高,纺织滚筒是纺织机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件。特别是在大型纺织机上,纺织滚筒的加工非常困难。由于纺织滚筒为圆柱形,且纺织滚筒内设置有不规则形状的支撑件,很难对纺织滚筒固定安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方案,采用夹具置于纺织滚筒内,通过多个压块压住支撑件。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对纺织滚筒轴线方向进行限定,在加工时纺织滚筒会沿轴线方向发生旋转偏移;(2)通过压块压住支撑件,无法对筒体进行固定;(3)压块压住支撑件,支撑件受力不均匀,造成支撑件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加工时纺织滚筒会沿轴线方向发生旋转偏移、通过压块压住支撑件无法对筒体进行固定和支撑件受力不均匀造成支撑件受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所述纺织滚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支撑件;

包括张紧块、驱动装置、压紧装置、限制所述纺织滚筒沿轴线旋转的顶杆和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的连杆;所述张紧块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张紧块远离或靠近所述筒体;所述压紧装置下压所述支撑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张紧块为v字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围绕所述张紧块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限制所述张紧块的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限位块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张紧块沿所述滑动槽远离或靠近所述筒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块和带动所述驱动块上下移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块上设置有自上而下向外延伸的驱动槽;所述连杆嵌入所述驱动槽内;所述驱动块带动所述连杆移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所述支撑件的压块和压紧所述压块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撑住所述压块的弹性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压紧装置上设置有固定所述固定杆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卡口,所述卡口扣住所述固定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杆包括固定顶杆和移动顶杆;所述顶杆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所述移动顶杆推动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固定顶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采用张紧块向外张紧固定住纺织滚筒的筒体。采用压紧装置压住纺织滚筒的支撑件。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带来了如下效果:(1)通过v字形的张紧块实现六点张紧固定住纺织滚筒的筒体;(2)通过顶杆顶住支撑件,限制纺织滚筒沿轴线方向旋转偏移;(3)压紧装置上设置有弹性件,避免了压块压坏支撑件;(4)通过固定板可以固定住压紧装置,避免压紧装置出现松动;(5)通过固定夹具可以将纺织滚筒完全固定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张紧块;11、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第三限位块;14、滑动槽;2、驱动装置;21、驱动块;22、驱动杆;23、驱动槽;24、驱动壳体;3、压紧装置;31、压块;32、固定杆;33、弹性件;34、压紧杆;35、螺母;4、顶杆;41、固定顶杆;42、移动顶杆;43、第一顶杆块;44、第二顶杆块;5、连杆;6、底板;7、固定板;71、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纺织滚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支撑件。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包括张紧块1、驱动装置2、压紧装置3、限制纺织滚筒沿轴线旋转的顶杆4和设置在驱动装置2上的连杆5。

张紧块1设置在筒体内。驱动装置2通过连杆5带动张紧块1远离或靠近筒体。压紧装置3下压支撑件。

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置于纺织滚筒内对纺织滚筒进行装夹固定。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安装在底板6上。优选的,底板6为圆形。底板6置于纺织滚筒内。

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块21和带动驱动块21上下移动的驱动杆22。驱动块21上设置有自上而下向外延伸的驱动槽23。连杆5嵌入驱动槽23内。驱动块21带动连杆5移动。

驱动装置2安装在底板6的中心位置。驱动装置2安装在驱动壳体24上。驱动壳体24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驱动壳体24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表面的中心位置。驱动壳体24的下表面与底板6的上表面相贴合。

驱动块21置于驱动壳体24内。驱动杆22设置于驱动壳体24的上端。驱动杆22与驱动壳体24螺纹连接。驱动杆22的下端旋入驱动壳体24的上端,驱动杆22的下端连接驱动块21的上端。驱动杆22带动驱动块21在驱动壳体24内上下移动。

驱动块21的外圆表面开设有驱动槽23。优选的,驱动槽23为三个。驱动槽23等距离开设于驱动块21的外圆表面。

连杆5围绕驱动装置2设置。优选的,连杆5为三个。连杆5的内端穿过驱动壳体24后嵌入驱动槽23内。

驱动杆22在驱动壳体24上旋进旋出带动驱动块21的上下移动。驱动块21通过驱动槽23带动连杆5向内或向外移动。

优选的,张紧块1为v字形。连杆5的外端连接张紧块1。优选的,张紧块1为三个。张紧块1的内端连接连杆5的外端。张紧块1的外端顶住筒体的内表面。

围绕张紧块1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2和第三限位块13。第一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2和第三限位块13限制张紧块1的移动。第三限位块13上开设有滑动槽14。张紧块1沿滑动槽14远离或靠近筒体。

第一限位块11设置于张紧块1的外端。第二限位块12设置于张紧块1的内端。第三限位块13对称设置于张紧块1的两侧。

第一限位块11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第一限位块11的下端连接底板6的上端。第一限位块11的下表面贴合底板6的上表面。

第二限位块12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第二限位块12的下端连接底板6的上端。第二限位块12的下表面贴合底板6的上表面。

第三限位块13通过第四螺钉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第三限位块13的下端连接底板6的上端。第三限位块13的下表面贴合底板6的上表面。

连杆5的外表面穿过第二限位块12。第三限位块13靠近张紧块1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14。张紧块1的两侧嵌入滑动槽14内,张紧块1沿滑动槽14内移动。

连杆5带动张紧块1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张紧块1靠近纺织滚筒,张紧块1的外端顶住筒体的内表面。第一限位块11的内端顶住张紧块1,第一限位块11限制张紧块1继续向外移动。

连杆5带动张紧块1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张紧块1远离纺织滚筒,张紧块1的外端不再顶住筒体的内表面。第二限位块12的外端顶住张紧块1,第二限位块12限制张紧块1继续向内移动。

连杆5带动张紧块1沿滑动槽14向内或向外移动。采用v字形的张紧块1,当张紧块1顶住筒体的内表面,张紧块1的两侧会受力向两侧扩张变形。第三限位块13限制张紧块1的扩张变形。当张紧块1扩张变形到一定程度,第三限位块13顶住张紧块1的两侧。

第一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2和第三限位块13对张紧块1起到限制保护的作用。限制张紧块1的移动范围,防止张紧块1过度受力挤压,避免造成张紧块1受损。滑动槽14的设置保证了张紧块1可以顺畅的移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所示,压紧装置3包括压紧支撑件的压块31和压紧压块31的固定杆32。固定杆32上设置有支撑住压块31的弹性件33。

压块31摆动连接在压紧杆34上。压紧杆34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压紧杆34的下端连接底板6的上端。压紧杆34的上端摆动连接有压块31。压块31的内端连接压紧杆34的上端。

固定杆32安装在底板6上。固定杆32的下端连接底板6的上端。固定杆32的外表面穿过压块31。固定杆32的上端设置有螺母35。螺母35从固定杆32的上端旋入。螺母35的下端压住压块31的上端。

压块31的下端设置有弹性件33。优选的,弹性件33为弹簧。固定杆32的外表面穿过弹性件33。弹性件33的上端支撑住压块31。弹性件33的上端接触压块31的下表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压紧装置3上设置有固定住固定杆32的固定板7。固定板7上开设有卡口71,卡口71扣住固定杆32。

卡口71开设于固定板7的侧端。优选的,卡口71为圆弧形。优选的,固定板7为直板。固定板7设置于压块31的上端。

当固定板7需要固定住固定杆32时,固定杆32的外表面嵌入卡口71内。卡口71扣住固定杆32的外表面。

压紧装置3通过压紧支撑件可以牢靠的固定住纺织滚筒。压块31在压紧支撑件时,弹性件33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避免压块31压坏支撑件。固定板7可以避免压紧装置3出现松动的现象。

顶杆4包括固定顶杆41和移动顶杆42。顶杆4设置于支撑件内。移动顶杆42推动支撑件靠近固定顶杆41。

固定顶杆41和移动顶杆42对称设置于支撑件的两侧。固定顶杆41上靠近支撑件的一端顶住支撑件。固定顶杆41通过第一顶杆块43固定安装在底板6上。第一顶杆块43的下端连接底板6。第一顶杆块43的下表面贴合底板6的上表面。固定顶杆41固定安装在第一顶杆块43的上端。

移动顶杆42上靠近支撑件的一端顶住支撑件。移动顶杆42通过第二顶杆块44安装在底板6上。第二顶杆块44的下端连接底板6。第二顶杆块44的下表面贴合底板6的上表面。移动顶杆42移动安装在第二顶杆块44的上端。

移动顶杆42推动支撑件靠近固定顶杆41。通过固定顶杆41和移动顶杆42限制纺织滚筒沿轴线旋转。

通过顶杆4限制纺织滚筒上下方向的旋转。通过张紧块1限制纺织滚筒左右方向的移动和纺织滚筒前后方向的移动。通过压紧装置3限制纺织滚筒上下方向的移动、纺织滚筒左右方向的旋转和纺织滚筒前后方向的旋转。用于装夹纺织滚筒的固定夹具实现纺织滚筒地完全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弹性件33为弹簧,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弹性件。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固定板7为直板,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形状的固定板。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圆形”、“v字形”和“圆弧形”等词语,它们并不是精确的“圆形”、“v字形”和“圆弧形”,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圆形”、“大致v字形”和“大致圆弧形”的状态。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三个”等数量,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数量。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