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4201发布日期:2020-07-04 01:1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轨车转向架牵引梁压装过程中经常发生牵引梁橡胶节点相对于牵引梁发生转动的情况,导致节点下部键槽相对于牵引梁的位置发生偏转,致使转向架在与车体落成时中心销压板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安装。

现有城轨车转向架牵引梁橡胶节点压装采用的是直接将牵引梁节点放置在上,并通过在压力机压头与牵引梁节点外钢套之间放置压装工装(避免压力机压头与牵引梁节点直接接触)后使实施压装的方式。

采用上述方法对牵引梁节点进行压装过程中橡胶节点相对于牵引梁容易发生转动,导致节点下部键槽相对牵引梁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致使压装无法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从而导致返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其不仅适用于牵引梁节点压装且能够保证在压装过程中牵引梁橡胶节点不会与牵引梁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并且能够较好保证压装质量,避免由于橡胶节点和牵引梁之间发生转动而造成的返工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在将牵引梁节点压装在牵引梁时防止所述牵引梁节点相对于所述牵引梁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开口;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开口中并相对于所述开口固定地设置;以及压板,所述压板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下盖板;立板,所述立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盖板上;以及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下盖板上方,所述立板位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立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其中,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带有螺纹的螺纹杆以及一端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相连接的连杆,其中,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开口中,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带有螺纹的杆状件。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结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开口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为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开口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上盖板、立板以及下盖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螺纹杆通过焊接与所述连杆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转装置不但防止了牵引梁橡胶节点在压装过程中发生转动,而且提高了城轨车转向架牵引梁橡胶节点压装的合格率,避免了压装完成后返工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连杆;20、立板;30、节点;40、下盖板;50、压板;60、螺纹杆;70、螺母;80、上盖板;90、牵引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在将牵引梁节点压装在牵引梁时防止所述牵引梁节点相对于所述牵引梁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开口;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插入到所述开口中并相对于所述开口固定地设置;以及压板,所述压板可拆卸地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

通过该防转装置不但防止了牵引梁橡胶节点在压装过程中发生转动,而且提高了城轨车转向架牵引梁橡胶节点压装的合格率,避免了压装完成后返工问题的发生。

根据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方案的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包括位于下部的底座、与底座可固定地连接的连接杆以及可拆卸地与连接杆连接的压板50。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底座包括上盖板80和位于上盖板80下方的下盖板40以及位于上盖板80和下盖板40之间的立板20。其中,下盖板40位于底部,用于对立板20以及上盖板80提供支撑,立板20的一端设置在下盖板40上,另一端设置在上盖板80上,并且,上盖板80上设置有开口,连接杆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连接杆的下端)插入到开口中,并且,该连接杆相对于开口固定地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上盖板80、下盖板40以及立板20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连接上述部件。

优选地,连接杆的第一端具有与上盖板80上的开口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例如,上盖板80的开口具有方形的横截面,连接杆的第一端也具有方形的横截面,从而保证在压装过程中防止连接杆发生相对于开口(即,底座)的转动。当然,连接杆和上盖板80的开口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只要连接杆插入到上盖板80的开口中时,连接杆不能相对于上盖板80的开口转动即可。例如,在连接杆的第一端设置有凸起,上盖板80的开口设置有与连接杆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从而,当连接杆插入到上盖板80的开口中时,连接杆的凸起卡合进入上盖板80开口的凹槽中,防止连接杆相对于底座的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优选实施例,连接杆包括带有螺纹的螺纹杆60以及与该螺纹杆60连接的连杆10。螺纹杆60的一端与连杆10连接,另一端与压板50连接。该连杆10的一端与螺纹杆60连接,另一端插入到上盖板80的开口中,该连杆10的下端具有与开口的横截面相同的横截面,例如,上盖板80的开口具有方形的横截面,连接杆的第一端也具有方形的横截面,从而保证在压装过程中防止连杆10发生相对于开口(即,底座)的转动。当然,连杆10和上盖板80的开口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只要连杆10插入到上盖板80的开口中时,连杆10不能相对于上盖板80的开口转动即可。例如,在该连杆10的第一端(下端)设置有凸起,上盖板80的开口设置有与连杆10的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从而,当连杆10插入到上盖板80的开口中时,连杆10的凸起卡合进入上盖板80开口的凹槽中,防止连杆10相对于底座的转动。

优选地,该螺纹杆60和连杆10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连接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带有螺纹的杆状件。该杆状件的插入开口的一端可以具有与上面实施例所述的连杆10的结构相似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压板50上设置有与连接杆相结合的螺纹孔,上述的连杆10或者杆状件可以穿过该螺纹孔,通过螺母70将连接杆与压板50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行压装操作时,将牵引梁90放在底座的上盖板80上,将牵引梁橡胶节点30放置在牵引梁90上,连接杆(图1中的连杆10和螺纹杆60)穿过上盖板80的开口,穿过牵引梁90的内部,并且穿过牵引梁橡胶节点30下部的键槽,从节点30的上部穿出。通过螺母70与连接杆的螺纹连接,将压板50压在牵引梁节点30上。之后对牵引梁节点30进行压装,压装过程中,底座的上盖板80上的开口能够保证连接杆不发生转动,而连接杆又通过螺纹杆60、螺母70以及压板50与牵引梁节点30组装到了一起,因此连接杆与牵引梁节点30之间同样不会发生转动。通过使用上述装置,保证了节点30不会相对于牵引梁90发生转动,确保了节点的压装质量。

压装时由于连接杆下部穿过了上盖板80的开口(例如,方形开口,连接杆下部横截面形状与该开口相同),因此在压装过程中由于存在开口对连接杆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连接杆发生转动,并且由于连接杆上部螺纹杆60部分通过螺母70及压板50与节点30组装到了一起,且连接杆下部插入到了节点30的键槽里,因此在压装过程中连接杆与节点30之间不会发生相互的转动。同时,牵引梁90由于其自身重量较大,压装过程中同样不会相对底座发生转动。因此,通过该装置与牵引梁90、节点30各配件间的相互作用即可保证牵引梁节点30在压装过程中不会相对于牵引梁90发生转动。

根据本申请,转向架牵引梁节点压装防转装置针对压装过程中节点相对于牵引梁发生转动的问题,在原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通过该防转装置各个部分与配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了牵引梁节点在压装过程中不会相对牵引梁发生转动,确保了牵引梁节点的压装质量,避免了由于压装不合格而造成的返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