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拉机盖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6635发布日期:2020-09-29 09:3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双拉机盖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拉机盖锁体,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机盖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汽车开启机盖都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骤是拉动驾驶室内部拉手,使机盖锁解锁,第二步骤是将机盖抬起一点,手动解除保险钩锁止机构,然后打开机盖。这种传统的打开方式对于很多新人有时会造成打开不了的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双拉机盖锁体。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双拉机盖锁体,包括棘轮、上底板、支撑轴、支撑摇臂簧、棘轮轴、棘轮簧、支撑摇臂、微动开关、棘爪轴套、棘爪簧、棘爪轴、棘爪与下底板;

在上底板上安装有支撑轴、棘轮轴与棘爪轴,在棘轮轴上安装有棘轮与棘轮簧,棘轮簧的一端与棘轮相连,棘轮簧的另一端与上底板相连,在棘爪轴上安装有棘爪、棘爪簧与棘爪轴套,棘爪簧的一端与棘爪相连,棘爪簧的另一端与下底板相连,在棘爪轴套上安装有支撑摇臂,在支撑摇臂上安装有支撑摇臂簧,支撑摇臂簧的另一端与下底板相连;

在上底板上开设有上底板锁口,在下底板上开设有下底板锁口,在棘轮上设有一挡棘轮啮合钩、二挡棘轮啮合钩、棘轮锁钩、棘轮锁指与棘轮锁死凸起,在棘轮锁钩与棘轮锁指之间的棘轮上开设有棘轮锁口,在棘轮锁死凸起上设有棘轮锁死面,在棘爪上设有棘爪啮合钩与棘爪锁死凸起,在棘爪锁死凸起上设有棘爪锁死弧面;棘轮锁口、上底板锁口与下底板锁口配合,棘轮锁钩与棘轮锁指配合,一挡棘轮啮合钩、二挡棘轮啮合钩均与棘爪啮合钩配合,棘轮锁死面与棘爪锁死弧面配合。

在支撑摇臂簧内设有柱形橡胶垫。

所述棘轮簧套在棘爪轴套上。

在上底板上还安装有微动开关;在支撑摇臂上还设有微动开关触发凸起,微动开关触发凸起与微动开关配合。

本实用新型在解锁时不需要现有技术的两个步骤,只需要在驾驶室内部连续拉动两次内部拉手,机盖自动会打开。本实用新型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也有所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全锁状态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锁死状态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半锁状态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双拉机盖锁体,如图1所示,它包括棘轮1、上底板2、支撑轴3、支撑摇臂簧5、棘轮轴6、棘轮簧7、支撑摇臂8、微动开关9、棘爪轴套10、棘爪簧11、棘爪轴12、棘爪13与下底板14;

在上底板2上安装有支撑轴3、棘轮轴6与棘爪轴12,在棘轮轴6上安装有棘轮1与棘轮簧7,棘轮簧7的一端与棘轮1相连,棘轮簧7的另一端与上底板2相连,在棘爪轴12上安装有棘爪13、棘爪簧11与棘爪轴套10,棘爪簧11的一端与棘爪13相连,棘爪簧11的另一端与下底板14相连,在棘爪轴套10上安装有支撑摇臂8,在支撑摇臂8上安装有支撑摇臂簧5,支撑摇臂簧5的另一端与下底板14相连;

在上底板2上开设有上底板锁口2.1,在下底板14上开设有下底板锁口14.1,在棘轮1上设有一挡棘轮啮合钩1.1、二挡棘轮啮合钩1.2、棘轮锁钩1.3、棘轮锁指1.4与棘轮锁死凸起1.5,在棘轮锁钩1.3与棘轮锁指1.4之间的棘轮1上开设有棘轮锁口1.6,在棘轮锁死凸起1.5上设有棘轮锁死面1.7,棘轮锁指1.4位于二挡棘轮啮合钩1.2与棘轮锁钩1.3之间,棘轮锁钩1.3位于棘轮锁指1.4与棘轮锁死凸起1.5之间,二挡棘轮啮合钩1.2位于一挡棘轮啮合钩1.1与棘轮锁指1.4之间,棘轮锁死凸起1.5位于一挡棘轮啮合钩1.1与棘轮锁钩1.3之间,在棘爪13上设有棘爪啮合钩13.1与棘爪锁死凸起13.2,在棘爪锁死凸起13.2上设有棘爪锁死弧面13.3;棘轮锁口1.6、上底板锁口2.1与下底板锁口14.1配合形成锁口,棘轮锁钩1.3与棘轮锁指1.4配合,一挡棘轮啮合钩1.1、二挡棘轮啮合钩1.2均与棘爪啮合钩13.1配合,棘轮锁死面1.7与棘爪锁死弧面13.3配合。

在支撑摇臂簧5内设有柱形橡胶垫4,可以减小支撑摇臂簧5在伸缩时产生的噪音。

所述棘轮簧7套在棘爪轴套10上。

在上底板2上还安装有微动开关9;在支撑摇臂8上还设有微动开关触发凸起8.1,微动开关触发凸起8.1与微动开关9配合;支撑摇臂8在绕棘爪轴12转动时,微动开关触发凸起8.1会触发微动开关9。

图2是锁体处于全锁(即二挡)时的状态,此时棘轮1的二挡棘轮啮合钩1.2与棘爪13的棘爪啮合钩13.1完全啮合,机盖关闭。

本实用新型双拉机盖锁体的解锁工作原理为:用拉丝拉动棘爪13,棘爪13绕着棘爪轴12逆时针旋转,随着棘爪13旋转角度的增大,其与棘轮1的啮合量越来越小(棘轮1在棘轮簧7的作用下会受到一个顺时针的扭矩)。因此在棘轮1、棘爪13完全脱开时,棘轮1绕着棘轮轴6顺时针旋转。一般的单拉锁结构会直接让棘轮1直接旋转到锁体开启位置,机盖完全打开,而双拉锁则将其运动分为了两段,为了实现此功能,如图3所示,在棘轮1的棘轮锁死面1.7与棘爪13的棘爪锁死弧面13.3接触,形成了一个锁死结构。当棘轮1运动到此位置时,棘轮1的棘轮锁死凸起1.5与棘爪13的棘爪锁死凸起13.2相碰,阻碍了其运动趋势,待拉丝拉力撤去之后,棘爪13(棘爪簧11给其一个顺时针扭矩)顺时针旋转。锁死结构解除,棘轮1在棘轮簧7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棘爪13在棘爪簧11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到啮合位置,此时,棘爪啮合钩13.1与一挡棘轮啮合钩1.1啮合,如图4所示,此时锁体所处半锁(即一挡)状态。重复上述步骤,再通过拉丝拉动棘爪13,棘轮1将会开启到最大位置,如5所示,此时锁体完全打开,整个解锁过程结束。



技术特征:

1.一种双拉机盖锁体,包括棘轮(1)、上底板(2)、支撑轴(3)、支撑摇臂簧(5)、棘轮轴(6)、棘轮簧(7)、支撑摇臂(8)、微动开关(9)、棘爪轴套(10)、棘爪簧(11)、棘爪轴(12)、棘爪(13)与下底板(14);

其特征是:在上底板(2)上安装有支撑轴(3)、棘轮轴(6)与棘爪轴(12),在棘轮轴(6)上安装有棘轮(1)与棘轮簧(7),棘轮簧(7)的一端与棘轮(1)相连,棘轮簧(7)的另一端与上底板(2)相连,在棘爪轴(12)上安装有棘爪(13)、棘爪簧(11)与棘爪轴套(10),棘爪簧(11)的一端与棘爪(13)相连,棘爪簧(11)的另一端与下底板(14)相连,在棘爪轴套(10)上安装有支撑摇臂(8),在支撑摇臂(8)上安装有支撑摇臂簧(5),支撑摇臂簧(5)的另一端与下底板(14)相连;

在上底板(2)上开设有上底板锁口(2.1),在下底板(14)上开设有下底板锁口(14.1),在棘轮(1)上设有一挡棘轮啮合钩(1.1)、二挡棘轮啮合钩(1.2)、棘轮锁钩(1.3)、棘轮锁指(1.4)与棘轮锁死凸起(1.5),在棘轮锁钩(1.3)与棘轮锁指(1.4)之间的棘轮(1)上开设有棘轮锁口(1.6),在棘轮锁死凸起(1.5)上设有棘轮锁死面(1.7),在棘爪(13)上设有棘爪啮合钩(13.1)与棘爪锁死凸起(13.2),在棘爪锁死凸起(13.2)上设有棘爪锁死弧面(13.3);棘轮锁口(1.6)、上底板锁口(2.1)与下底板锁口(14.1)配合,棘轮锁钩(1.3)与棘轮锁指(1.4)配合,一挡棘轮啮合钩(1.1)、二挡棘轮啮合钩(1.2)均与棘爪啮合钩(13.1)配合,棘轮锁死面(1.7)与棘爪锁死弧面(13.3)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机盖锁体,其特征是:在支撑摇臂簧(5)内设有柱形橡胶垫(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机盖锁体,其特征是:所述棘轮簧(7)套在棘爪轴套(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拉机盖锁体,其特征是:在上底板(2)上还安装有微动开关(9);在支撑摇臂(8)上还设有微动开关触发凸起(8.1),微动开关触发凸起(8.1)与微动开关(9)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拉机盖锁体,在上底板上安装有支撑轴、棘轮轴与棘爪轴,在棘轮轴上安装有棘轮与棘轮簧,在棘爪轴上安装有棘爪、棘爪簧与棘爪轴套,在棘爪轴套上安装有支撑摇臂,在支撑摇臂上安装有支撑摇臂簧;在上底板上开设有上底板锁口,在下底板上开设有下底板锁口,在棘轮上设有一挡棘轮啮合钩、二挡棘轮啮合钩、棘轮锁钩、棘轮锁指与棘轮锁死凸起,在棘轮上开设有棘轮锁口,在棘轮锁死凸起上设有棘轮锁死面,在棘爪上设有棘爪啮合钩与棘爪锁死凸起,在棘爪锁死凸起上设有棘爪锁死弧面。本实用新型在解锁时只需要在驾驶室内部连续拉动两次内部拉手,机盖自动会打开。本实用新型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在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也有所提升。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江;彭寿良;吴宁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