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4353发布日期:2020-08-25 19:05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



背景技术:

参见图12,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广泛用于汽车后备箱3,现有技术中,鹅颈式铰链1一端铰接在后备箱3内部上侧,另一端连接在行李箱盖34上,上行李箱盖34合上的时候,行李箱盖34盖在后备箱3上,行李箱盖靠近后挡风玻璃一侧与后备箱3之间必须有很好的配合度,如若不然,雨水会从后备箱3与行李箱盖34的缝隙中渗入。现有的鹅颈式铰链1安装时,往往不能安装一步到位,安装好了之后需要关上行李箱盖34进行测试,如果行李箱盖34与后备箱之间有空隙则需要调整鹅颈式铰链1的形状,而鹅颈式铰链1的刚度大,调节起来很麻烦。现有技术不能通过调节鹅颈式铰链1与后备箱3连接点的上下位置来使得后备箱3与行李箱盖34之间完美配合,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安装麻烦的缺点,提出一种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安装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包括鹅颈式铰链、用于减小行李箱盖打开阻力的弹簧、固接在后备箱内部上侧的可实现鹅颈式铰链对应端部上下调节的连接机构,所述鹅颈式铰链一端铰接在连接机构上,所述鹅颈式铰链另一端连接在行李箱盖上,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鹅颈式铰链上,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后备箱内部后侧。通过连接机构实现鹅颈式铰链端部的上下调节,从而调节好行李箱盖与后备箱之间位置,使得两者配合完好。不再需要改变鹅颈式铰链的形状,安装大大简化。

作为优选,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鹅颈式铰链端部相对两侧的支撑板、与支撑板固接的支架板、位于支撑板上设有竖向长孔,所述鹅颈式铰链端部上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竖向长孔并与之固接,所述螺栓在支撑板之间套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两端靠在支撑板上,所述衬套上套设有用于减小鹅颈式铰链转动阻力的第二衬套,所述鹅颈式铰链套设在第二衬套上。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竖向长孔一侧设有用于感受螺栓位置的刻度线。

作为优选,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后备箱内部上侧的连接板、两个滑动连接在连接板下侧的滑块、固接在连接板下侧的固接块、穿设在滑块与固接块上的螺杆、四个连杆元件,两个滑块与螺杆的螺纹连接方向相反,所述螺杆与固接块转动连接,每个滑块上铰接有两个连杆元件,每个滑块上的连杆元件的下端位于鹅颈式铰链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杆元件下端与鹅颈式铰链端部穿设有转轴。代替竖向长孔的技术方案,即使螺母松动,也不会造成鹅颈式铰链端部的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连杆元件包括上端铰接在滑块上的缸体、位于缸体内的缸体滑块、位于缸体上端内部的上支撑块、位于缸体下端内部的下支撑块、位于缸体滑块与上支撑块之间的上弹簧、位于缸体滑块与下支撑块之间的下弹簧、位于上支撑块与下支撑块之间的连杆、固接在缸体内的限位块、位于下支撑块与缸体下端之间的支撑弹簧、连接在下支撑块上的拉线、上端插设在缸体下端内并与缸体滑块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过下支撑块,所述活塞杆下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拉线远离下支撑块的一端缠绕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鹅颈式铰链固接,所述缸体滑块靠在限位块靠近下支撑块的一侧,所述连杆穿过缸体滑块。每次行李箱盖关上之后,转轴转动,带动下支撑块与上支撑块向下移动,上弹簧和下弹簧对缸体滑块施加向下的合力,从而下压行李箱盖,使得行李箱盖与后备箱之间始终紧密配合。

作为优选,转轴两端套设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位于连杆元件与转轴之间,所述转动套内侧设有呈环形的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设有滚珠,所述转轴两端均设有两个呈环形的限位槽,所述拉线的下端穿出缸体后穿过转动套的侧壁并缠绕在限位槽上,每个限位槽对应一个拉线,所述转动套与连杆元件固接,所述转轴一端固接有防拔凸块,所述转轴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连杆元件的下端位于防拔凸块与螺母之间,所述鹅颈式铰链上穿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转轴螺纹连接。滚珠减小转动套与转轴之间转动阻力,减小噪音的产生。

作为优选,固接块位于滑块之间,所述螺杆在滑块对应位置设有圆环状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位于固定块内。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弹簧内穿设有用于减小弹簧伸缩时噪音的海绵。弹簧在伸缩的时候会发生噪音,增加海绵可以吸收噪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安装方便;性能稳定,行李箱盖与后备箱之间配合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5为图4隐藏螺栓的螺母后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连接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连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图7的c处放大图;

图10为图7的d-d剖视图;

图11为图9在拉线被缠绕后的示意图;

图12为背景技术示意图。

图中:鹅颈式铰链1、弹簧2、后备箱3、支撑板4、支架板5、竖向长孔6、螺栓7、衬套8、第二衬套9、连接板10、滑块11、固接块12、螺杆13、转轴14、缸体15、缸体滑块16、上支撑块17、下支撑块18、上弹簧19、下弹簧20、连杆21、支撑弹簧22、拉线23、转动套25、滚珠槽26、滚珠27、限位槽28、活塞杆29、防拔凸块30、螺母31、固定螺栓32、定位凸起33、行李箱盖34、限位块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一种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包括鹅颈式铰链1、用于减小行李箱盖34打开阻力的弹簧2、固接在后备箱3内部上侧的可实现鹅颈式铰链1对应端部上下调节的连接机构,所述鹅颈式铰链1一端铰接在连接机构上,所述鹅颈式铰链1另一端连接在行李箱盖34上,所述弹簧2一端连接在鹅颈式铰链1上,所述弹簧2另一端连接在后备箱3内部后侧。

连接机构包括位于鹅颈式铰链1端部相对两侧的支撑板4、与支撑板4固接的支架板5、位于支撑板4上设有竖向长孔6,所述鹅颈式铰链1端部上穿设有螺栓7,所述螺栓7穿过竖向长孔6并与之固接,所述螺栓7在支撑板4之间套设有衬套8,所述衬套8两端靠在支撑板4上,所述衬套8上套设有用于减小鹅颈式铰链1转动阻力的第二衬套9,所述鹅颈式铰链1套设在第二衬套9上。

实施例原理:

螺栓7可以在竖向长孔6上上下调节,从而实现鹅颈式铰链1一端的上下调节,当行李箱盖34和后备箱3之间有偏差的时候,通过调节螺栓7的位置即可,调节很方便。

实施例2:

参见图7至图11:一种汽车鹅颈式铰链总成系统,包括鹅颈式铰链1、用于减小行李箱盖34打开阻力的弹簧2、固接在后备箱3内部上侧的可实现鹅颈式铰链1对应端部上下调节的连接机构,所述鹅颈式铰链1一端铰接在连接机构上,所述鹅颈式铰链1另一端连接在行李箱盖34上,所述弹簧2一端连接在鹅颈式铰链1上,所述弹簧2另一端连接在后备箱3内部后侧。弹簧2内穿设有用于减小弹簧2伸缩时噪音的海绵。

连接机构包括固接在后备箱3内部上侧的连接板10、两个滑动连接在连接板10下侧的滑块11、固接在连接板10下侧的固接块12、穿设在滑块11与固接块12上的螺杆13、四个连杆元件,两个滑块11与螺杆13的螺纹连接方向相反,所述螺杆13与固接块转动连接,每个滑块11上铰接有两个连杆元件,每个滑块11上的连杆元件的下端位于鹅颈式铰链1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杆元件下端与鹅颈式铰链1端部穿设有转轴14。连杆元件包括上端铰接在滑块11上的缸体15、位于缸体15内的缸体滑块16、位于缸体15上端内部的上支撑块17、位于缸体15下端内部的下支撑块18、位于缸体滑块16与上支撑块17之间的上弹簧19、位于缸体滑块16与下支撑块18之间的下弹簧20、位于上支撑块17与下支撑块18之间的连杆21、固接在缸体15内的限位块35、位于下支撑块18与缸体15下端之间的支撑弹簧22、连接在下支撑块18上的拉线23、上端插设在缸体15下端内并与缸体滑块16连接的活塞杆29,所述活塞杆29穿过下支撑块18,所述活塞杆29下端与转轴14连接,所述拉线23远离下支撑块18的一端缠绕在转轴14上,所述转轴14与鹅颈式铰链1固接,所述缸体滑块16靠在限位块35靠近下支撑块18的一侧,所述连杆21穿过缸体滑块16。

转轴14两端套设有转动套25,所述转动套25位于连杆元件与转轴14之间,所述转动套25内侧设有呈环形的滚珠槽26,所述滚珠槽26内设有滚珠27,所述转轴14两端均设有两个呈环形的限位槽28,所述拉线23的下端穿出缸体15后穿过转动套25的侧壁并缠绕在限位槽28上,每个限位槽28对应一个拉线23,所述转动套25与连杆元件固接,所述转轴14一端固接有防拔凸块30,所述转轴14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31,所述连杆元件的下端位于防拔凸块30与螺母31之间,所述鹅颈式铰链1上穿设有固定螺栓32,所述固定螺栓32与转轴14螺纹连接。固接块12位于滑块11之间,所述螺杆13在滑块11对应位置设有圆环状的定位凸起33,所述定位凸起33位于固定块内。

实施例原理:

连杆元件长度相等,两个连杆元件和螺杆13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转动螺杆13,两个滑块11之间的距离改变,转轴14上下移动,从而改变鹅颈式铰链1端部的高度。

需要注意,实施例1在日常使用中,螺栓可能会松动,从而造成行李箱盖34和后备箱3之间不能很好配合,可能会漏水。

本实施例中,不利用竖向长孔进行调节,即使螺母松动也不会造成行李箱盖34与后备箱3之间的漏水。

在行李箱盖34转动的时候,带动转轴的转动。

在行李箱盖34打开的时候,上弹簧19和下弹簧20对缸体滑块16施加一个向上的合力,缸体滑块16靠在限位块35上。

在行李箱盖34关闭后,转轴转动,由于拉线23缠绕在限位槽28上,拉线23向下运动,下支撑块18向下运动,上支撑块17向下运动,支撑弹簧22缩短,上弹簧19缩短,下弹簧20伸长,此时,上弹簧19和下弹簧20开始对缸体滑块16施加向下的合力,因此在行李箱盖34关闭上之后,连杆元件有伸长的趋势,即,转轴有向下运动的趋势,鹅颈式铰链1端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行李箱盖34与后备箱3之间始终紧密配合,大大提高了后备箱的密封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