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盗装置的机动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6863发布日期:2021-11-10 00:0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盗装置的机动车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锁,该机动车锁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具有转动锁叉、至少一个锁定爪、闭锁装置和防盗装置,其中,借助于锁定爪能将转动锁叉锁定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借助于闭锁装置能使外致动杆失效,借助于防盗装置能使内致动杆失效。


背景技术:

2.在机动车的锁系统中能集成一系列功能。因此,除了将机动车上的可动构件锁住的主要任务之外,闭锁装置、尤其是电动闭锁装置目前按照标准也包含在机动车锁系统中。附加地,锁系统可以具有儿童安全装置、主动的惯性锁闭装置和/或防盗装置。
3.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功能是可电动操作的。如果应当使门内侧把手被锁住以防止门或舱盖未经允许就打开,则使用防盗装置。如果防盗装置被激活,则机动车的锁系统既不能通过操作内致动杆而从内部打开、也不能通过操作外致动杆而从外部打开。因此,即使在例如穿过被损坏的窗玻璃伸进汽车中的情况下也不能从内部打开车门。在此已知的是,借助于电动驱动装置来操作防盗装置。文献de 20 2007 010 301u1公开了一种具有防盗装置、儿童安全装置和中央闭锁装置的锁设备。
4.文献de 10 2005 052 190a1公开了一种具有联接元件的锁设备,该联接元件可以相对于致动杆系占据至少三个位置,由此可以使内致动杆系、外致动杆系或这两者被激活或去激活。因此,可以使锁设备的儿童安全装置和/或防盗装置被激活或去激活。现有的机动车锁原则上被证明是合适的,防盗装置的电气接入如今也属于通用标准。但是汽车工业中追求的是,将机动车锁集成在尽可能小的结构空间中并且在高功能性的情况下减轻锁系统的重量。为此提出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机动车锁。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提供一种机动车锁,在该机动车锁中能可靠地实现并保持防盗装置的端部位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用于固定端部位置的解决方案。
6.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应指出的是,以下描述的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包括在说明书、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中描述的特征的任意变型的可能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本发明的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机动车锁,该机动车锁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具有转动锁叉、至少一个锁定爪、闭锁装置和防盗装置,借助于锁定爪能将转动锁叉锁定在至少一个锁定位置中,借助于闭锁装置能使外致动杆失效,借助于防盗装置能使内致动杆失效,设置有防盗元件,借助于安全元件能使防盗元件保持在该防盗元件的端部位置中。通过具有防盗元件的机动车锁的根据本发明的构造,能够可靠地实现端部位置,其中,防盗元件能借助于独立的安全元件固定。在此,防盗元件与安全元件协同作用,使得防盗元件被固定到其端部位置中。在此,安全元件对防盗元件施加力,该
力将防盗元件推到端部位置中。因此,除了使防盗元件运动之外,还存在附加的力,该力使防盗元件运动到端部位置中。借助于该附加的力,在任何时刻都能确保,防盗元件不是位于中间位置,而是在安全元件的支持下移动到端部位置。
8.防盗元件优选地借助于电动驱动装置致动并且运动到其端部位置中。在驱动单元具有自锁的传动装置的情况下,端部位置可以至少在传动装置的支持下得到保持。在驱动装置不具有自锁结构的情况下,存在防盗元件由于振动和/或冲击而从其端部位置移出的危险。因此,借助于安全元件不仅能对占据端部位置进行支持,而且安全元件能将防盗元件保持在端部位置中。
9.如果根据本发明提及机动车锁,那么同义词、如锁设备或门锁与之同义。术语“机动车门锁”也包括如下的锁:该锁在机动车的车门、滑动门、舱盖和/或盖板中使用,总之用在需要将以可摆动或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机动车上的构件固定地保持就位的任何应用中。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锁优选地涉及侧门锁。这种机动车锁包括由转动锁叉和锁定爪组成的锁定机构。
10.锁定机构此外也可以配备有两个以上的锁定爪、或者例如具有锁定杆或锁死杆。这种锁定爪由现有技术已知。在此,锁定爪直接与转动锁叉接合,锁定杆或锁死杆将锁定爪的位置固定在锁定位置中、优选地固定在主锁定位置中。
11.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锁具有闭锁装置。闭锁装置能被电动操作,但也能被手动地接入。闭锁装置的特点在于,在机动车锁被闭锁之后,机动车锁不再能借助于外致动杆或门外侧把手而被解锁。在此情况下,例如鲍登拉索是否布置在机动车锁与门外侧把手之间或者外致动杆是否能被电动操作都是无关紧要的。如果对外致动杆的操作不再能使锁定机构解锁,则存在闭锁。因此,当闭锁装置处于闭锁状态时,外致动杆失效。借助于开锁使外致动杆重新起作用。
12.防盗装置使内致动杆失效。换言之,不再能借助于内致动杆使锁定机构、因此使机动车锁设备解锁。防盗装置可以手动地被接入,也可以电动地被接入。在接入防盗装置之后,不再能够例如借助于门内侧把手使机动车锁解锁。借助于防盗装置使在门内侧把手与内致动杆和/或后置的释放杆和/或后置于释放杆的联接件之间的致动链中断或能使之被禁止。
13.用于使锁定机构解锁的致动杆系例如由外致动把手、布置在外致动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鲍登拉索、布置在鲍登拉索上的外致动杆、与外致动杆接合的释放杆和能借助于释放杆致动的联接杆形成。联接杆或释放杆本身又与锁定爪协同作用,并使锁定爪和/或锁死杆从与转动锁叉接合的区域中松开。当然,在门内侧把手的范围内可以实现类似的致动链。当然也可以设想,在机动车锁中存在具有更多或更少构件的、替代的致动链。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在防盗装置接入之后,对门内侧把手的操作不会引起锁定机构的解锁。在防盗装置接入并且门内侧把手被操作之后,机动车锁保持在锁止的位置中、因此保持关闭。
1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变型中,安全元件能形锁合地与防盗元件接合。安全元件的形锁合接合的优点是,能以最简单的结构措施提供端部位置的固定。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例如一壳体造型部可以与防盗元件协同作用,从而不需要提供用于固定端部位置的其它构件。因此,得到结构简单且尤其低成本的、用于固定防盗元件的可能方案。如果例如防盗元件具有可供壳体造型部嵌入的凹部,或反之,便可以保持或固定防盗元件的端部位置。
15.有利地在本发明构思的一种改进方案中提出,安全元件能构造为独立的构件。使用独立构件提供了结构自由度高的优点,这一点尤其是在仅为集成安全元件提供了很小空间的情况下是有利的。这样安全元件便可以个性化地适配于可用的结构空间。因此,安全元件可集成到机动车锁中并且可在任意部位处作用在防盗元件上。因此存在以下可能性:将安全元件安装在机动车锁中存在可用结构空间的位置处。
16.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变型中,安全元件构造为弹簧元件。弹簧元件的使用、尤其是由板片形式或金属丝形式的弹簧钢制成的弹簧元件的使用实现了低成本地提供安全元件的可能方案。金属的弹簧元件能以多种方式并且成本极低地提供,从而可以借助于安全元件确保弹性持久的保持。但也可以设想,独立的弹簧元件由塑料制成,该弹簧元件又例如可以形锁合地装配到机动车锁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中。安全元件在机动车锁中的定位、特别是相对于防盗元件的定位当然不限于机动车锁壳体的约束,而是也可以形锁合地与机动车锁的其它构件协同作用以便可靠地相对于防盗元件定向。但是也可以设想,例如将弹簧元件固定在防盗元件自身上,其中,弹簧元件例如可以与壳体中的造型部和/或相邻的部件接合,以便保持或固定端部位置。根据安全元件的结构和机动车锁中的结构空间,在此提供了用于将防盗元件定位并可靠地保持在其端部位置中的多种结构可能性。
17.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变型中,安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波浪形的造型部。安全元件本身可以具有波浪形的造型部,该波浪形的造型部可以与安全元件和/或机动车锁中的另一构件接合。如上所述,安全元件可以作为独立的构件例如固定在防盗元件上并且与另一构件、例如壳体协同作用,以便固定防盗元件的端部位置。但也可以设想,将安全元件相对于防盗元件固定地保持在机动车锁中并且防盗元件相对于安全元件运动。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波浪形的造型部确保可靠的保持,例如通过在安全元件与防盗元件之间的形锁合。
18.如果弹簧元件被设计成具有腿部的螺旋弹簧,则在弹簧元件与波浪形的造型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提供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螺旋弹簧的腿部伸出螺旋部之外并被接纳在机动车锁的壳体中。对称的构造是有利的。可以通过腿部使螺旋弹簧的螺旋部相对于防盗元件实施保持或取向。换句话说,螺旋部通过腿部而相对于防盗元件被预加载。螺旋部便与防盗元件的波浪形的造型部相互作用,并因此可以用作防盗元件的位置固定件。螺旋弹簧、特别是通过其圆形的螺旋区域提供了结构上有利的可能性,以确保与防盗元件的可靠相互作用。
19.此外,有利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变型中提出,安全元件能与防盗元件上的凸起部接合。如果防盗元件本身具有隆起部或者说凸起部,安全元件能与该隆起部或者说凸起部接合,则得到一种在结构上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因此,固定和保持端部位置所需的构件数量最小化。于是,仅防盗元件上的隆起部或者说凸起部和安全元件或弹簧元件自身用于将防盗元件固定在其端部位置中。特别有利的是,安全元件具有尖棱的波浪形的造型部或至少一个可描述为尖端的波浪形的造型部,所述波浪形的造型部与防盗元件上的尖的隆起部或者说凸起部协同作用。通过由安全元件和隆起部构成的安全系统的这种设计方案能够避免在防盗元件中出现中间位置。尖端对尖端的状态形成不稳定的位置,使得安全元件将防盗元件挤压到其端部位置中。因此可以避免或至少阻碍防盗元件的中间位置。
2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变型中,安全元件与至少一个端部位置减振器协同作
用。安全元件抓住防盗安全元件并将其推动到端部位置中,其中,到达端部位置可能会带来不期望的噪声。通过用于防盗元件的安全元件和端部位置减振器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防盗元件的端部位置的可靠的、但也低噪声的到达。优选地,防盗元件被构造为可移动地布置在机动车锁中的防盗杆。防盗杆也可以称为滑阀或滑动元件。优选地借助于电动驱动装置使防盗杆运动。电动驱动装置使防盗杆移动到抵靠端部挡块或端部位置减振器,其中,弹簧元件固定端部位置。
21.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案变型中,防盗元件能被卡锁到安全元件的波浪形的造型部中。安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波浪形的造型部,但也可以具有另外的波浪部和/或弯边或斜部(abkantung),它们与防盗杆协同作用。因此,特别是波浪形的造型部和弯边或斜部的共同作用是可设想的、用于实现进一步提高端部位置的可靠占据的解决方案。在此,例如构造为弹簧元件的安全元件这样朝向防盗杆的方向取向,使得在防盗杆移动时,防盗杆上的隆起部被卡锁到弹簧元件上的固定的波浪形的造型部和/或弯边中。
22.另外可能有利的是,端部位置减振器由橡胶弹性的材料制成。端部位置减振器与防盗杆协同作用并且实现低噪声地到达防盗元件的端部位置。因此,与安全元件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实现低噪声地到达端部位置,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可靠地到达端部位置。
23.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变型中,安全元件具有波浪形的造型部并在端侧分别具有弯边或斜部,所述弯边能与安全元件接合。在此,弯边可以与防盗杆上的造型部协同作用,从而能够实现对端部位置的附加稳定。在防盗杆的每个端部位置中,除了波浪形的造型部之外,安全元件的在端侧的弯边与防盗杆上的造型部协同作用,由此能固定、而且能决定端部位置。由此,端部位置减振器、弯边和波浪形的造型部的共同作用能实现可靠地到达并保持防盗杆的端部位置。
附图说明
24.下面参照附图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然而以下原则是适用的:实施例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而是仅给出有利的设计方案。所示出的各特征可以单独实施、或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其它特征组合地实施。
25.图中:
26.图1示出仅部分显示的机动车锁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主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的视图,
27.图2示出根据图1的机动车锁的后视图,其中示出了集成的防盗装置,
28.图3示出闭锁装置、防盗装置及致动杆的细节图,
29.图4示出防盗装置、闭锁装置和释放机构的细节图,其中示出防盗装置被接入的闭锁状态,
30.图5示出具有安全元件的防盗装置的细节图,其中防盗装置被接入,
31.图6示出具有安全元件的防盗装置的另一细节图,其中,防盗装置在未被操作的状态下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32.在图1中以侧视图示出机动车锁1,其包括具有转动锁叉3和锁定爪 4的锁定机构
2,其中,壳体5仅以虚线示出。具体地,图1中示出了电机 6,该电机具有用于驱动防盗杆8的齿轮7。电机6与电气部件载体9电连接,电气部件载体9又接纳开关部件10、11、12。另一齿轮13用于致动闭锁杆14。此外示出了联接杆15、释放杆16、内致动杆17以及内闭锁杆 18。
33.所示的锁定机构2处于主锁定位置,在该主锁定位置中锁定爪4使转动锁叉3固定在其主锁定位置中。通常,转动锁叉3与未示出的锁挡块协同作用并且在机动车的运行中固定例如侧门。
34.图1示出了机动车锁1的如下状态:其中机动车锁1处在非闭锁位置中并且防盗装置脱开/未接入。防盗杆8的位置由微型开关10检测,其中,在防盗杆8上的控制造型部19与微型开关10协同作用。在非闭锁状态下,借助于内致动杆17或外致动杆20能使锁定机构2被解锁。为此,或者操作外致动杆20、或者操作内致动杆17,以使释放杆16围绕轴21摆动。在该视图中,为了解锁锁定机构2而使释放杆21沿箭头p的方向逆时针摆动,由此联接杆15会使锁定爪4与转动锁叉脱离接合。转动锁叉于是被释放并且能在弹簧的作用下和/或由于锁挡块的加载而摆动。在该实施例中,转动锁叉3同样逆时针摆动并放开锁挡块。
35.在图2中示出根据图1的机动车锁1的后视图。其中清楚地示出了防盗杆8,该防盗杆基本上在机动车锁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防盗杆8在放开位置中示出,也就是说,防盗装置脱开。通过微型开关10检测防盗杆8 的位置,形式为减振器22、23的端部挡块限制防盗杆可占据的位置。防盗杆8借助于弹簧元件形式的安全部件24保持在接入位置中。附加地,开口 25围绕支承部位、亦即围绕轴26用作防盗杆的导向部。同样可以看到蜗杆27以及电机28,该电机用于驱动齿轮13以使机动车锁1闭锁。
36.在图3中示出防盗杆8的下部区域的放大图。图中示出了内致动杆17、外致动杆20、释放杆16,并且示出了联接杆15的用于致动锁定爪4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机动车锁1处于非闭锁状态中,从而锁定机构2能借助于外致动杆20和内致动杆17经由释放杆16和联接杆15解锁。
37.图4示出了机动车锁1的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机动车锁1处于闭锁的且防盗的位置中。已借助于电机6使防盗杆8沿箭头p1的方向移动,其中防盗杆8在开口25中被引导。闭锁杆14已围绕轴26沿箭头p2的方向摆动,由此外致动杆20的致动被锁死。为此使用闭锁杆14上的延长部 29,所述延长部可在图3中更清楚地看到。借助于闭锁杆14已使联接杆 15围绕其在释放杆16中的接纳部30摆动,该联接杆阻止借助于外致动杆 20对释放杆16的致动。附加地,借助于防盗杆8阻止经由内致动杆17对释放杆16的致动。联接杆15上的延长部31借助于防盗杆8保持,使得联接杆到达如下的位置:在该位置中锁定爪4不能借助于联接杆致动。因此,对外致动杆20或内致动杆17的操作不会使锁定机构解锁。机动车锁位于闭锁的且防盗的位置中。防盗在此指的是,不能借助于门内侧把手使机动车锁解锁。
38.图5示出了防盗杆8的上部区域,其中,安全部件24将防盗杆8保持并固定在其端部位置中。图5示出了接入的防盗装置,此时机动车锁1 不能通过内致动杆操作。在防盗杆8的这个上部位置中,防盗杆8贴靠于端部位置减振器23上。该端部位置通过防盗杆8上的隆起部31与弹簧元件24相结合地被固定。为此,弹簧元件24具有波浪形的造型部,该波浪形的造型部在防盗杆的端部位置中与隆起部31相接合并且因此固定防盗杆8的位置。因此,弹簧元件24用于固定防盗杆8的位置。
39.图6也示出了防盗杆的上端部,其中在防盗装置脱开的情况下示出防盗杆8的位
置。防盗杆8位于脱开的位置a中。在此,防盗杆8能沿箭头 p1的方向在防盗装置脱开位置a与防盗装置接入位置e之间往复运动,其中,防盗杆8的端部位置能借助于端部位置减振器22、23保持。附加地,安全部件24固定防盗杆8的端部位置a、e。
40.此外可以看出,电气部件载体9具有触片/触脚33,借助于该触片能使机动车锁1与机动车的电子设备连接。开关部件10在此经由电阻34连接到开关部件10、11、12的开关电路中,其中,通过集成有电阻34能将开关部件10连接到现有的开关电路中。尤其是,通过在开关部件10、11、 12切换时的不同的电流历程,能够在电气部件载体9以相同方式接通的情况下实现附加地将微型开关10并入到机动车锁中。换言之,可以利用现有的触片33附加地检测开关部件10的开关位置,而不必将另外的附加的导体电路集成到电气部件载体9中。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形式、尽可能少的结构成本提供防盗杆8的位置。
41.附图标记列表:
42.1 机动车锁
[0043]2ꢀꢀ
锁定机构
[0044]3ꢀꢀ
转动锁叉
[0045]4ꢀꢀ
锁定爪
[0046]5ꢀꢀ
壳体
[0047]
6、28 电机
[0048]
7、13 齿轮
[0049]8ꢀꢀ
防盗杆
[0050]9ꢀꢀ
电气部件载体
[0051]
10、11、12 开关部件
[0052]
14 闭锁杆
[0053]
15 联接杆
[0054]
16 释放杆
[0055]
17 内致动杆
[0056]
18 内闭锁杆
[0057]
19 控制造型部
[0058]
20 外致动杆
[0059]
21、26 轴
[0060]
22、23 端部位置减振器
[0061]
24 安全部件,弹簧元件
[0062]
25 开口
[0063]
27 蜗杆
[0064]
29、31 延长部
[0065]
30 接纳部
[0066]
31 延展部
[0067]
32 波浪形的造型部
[0068]
33 触片
[0069]
34 电阻
[0070]
35 导体电路
[0071]
p、p1、p2 箭头
[0072]
a 防盗装置 脱开
[0073]
e 防盗装置 接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