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抓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7704发布日期:2020-12-08 15:4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抓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抓料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抓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制造产业也随之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自动化的程度决定了其产品的质量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作业或利用机械手来取放物料。然而,在取放料空间受限时或在危险作业环境中,人工取放料存在危险,且效率低下;若利用机械手取放物料则作业速度比较慢,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抓料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抓料机构,包括抓料驱动装置和抓料夹持装置:

所述抓料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移动,所述抓料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抓料驱动部件和第二抓料驱动部件;

所述抓料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工件,所述抓料夹持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驱动装置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抓料驱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一抓料驱动固定板,所述第二抓料驱动部件上设置有第二抓料驱动固定板,所述第一抓料驱动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抓料驱动固定板上均固定设置有抓料驱动导轨,所述抓料驱动导轨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抓料驱动气缸和第二抓料驱动气缸。

可选地,所述抓料夹持装置包括有两个抓料夹持固定板,两个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分别为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和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抓料驱动部件上,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抓料驱动部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驱动部件、抓料夹持底板和至少两个第三夹持驱动部件,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的内侧壁面的两端,所述抓料夹持底板与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下表面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上还均固定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驱动部件,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的内侧壁面上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和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上还均设置有多个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位于所述第一抓料驱动气缸和所述第二抓料驱动气缸之间。

可选地,所述抓料夹持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相对应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包括第二夹持驱动导轨、第二夹持驱动气缸和第二夹持固定块,所述第二夹持驱动导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夹持驱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驱动导轨上,所述第二夹持固定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驱动气缸上。

可选地,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包括第三夹持驱动滑轨、第三夹持驱动气缸和第三夹持固定块,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滑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上,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与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滑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抓料机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工作时,抓料驱动装置夹持住工件后在第一抓料驱动部件和第二抓料驱动部件带动下移动到下一加工工位处,然后抓料驱动装置将工件放在下一工位处后在第一抓料驱动部件和第二抓料驱动部件带动回到起始位置,整个抓料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避免采用人工作业和利用机械手抓取工件,降低了危险系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抓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抓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抓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上模自动抓料机构2包括抓料驱动装置21和抓料夹持装置22,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上;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将工件夹持住后,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移动到下一个加工工位。

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用于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移动;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包括第一抓料驱动部件211和第二抓料驱动部件212;所述第一抓料驱动部件211和所述第二抓料驱动部件212用于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移动。

所述第一抓料驱动部件211上设置有第一抓料驱动固定板2111,所述第二抓料驱动部件212上设置有第二抓料驱动固定板2121,所述第一抓料驱动固定板2111和所述第二抓料驱动固定板2121上均固定设置有抓料驱动导轨213,所述抓料驱动导轨213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抓料驱动气缸2131和第二抓料驱动气缸;所述第一抓料驱动气缸2131和所述第二抓料驱动气缸用于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移动。

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用于夹持固定工件;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包括有两个抓料夹持固定板221,两个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221分别为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222和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223,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22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抓料驱动部件211上,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22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抓料驱动部件212上,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222和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223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夹持驱动部件2231、抓料夹持底板2232、至少两个第二夹持驱动部件2233和至少两个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2231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221的内侧壁面的两端,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与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22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2233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221的内侧壁面上,两个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下表面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2231待带动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和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2233向下移动,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带动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移动,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将工件夹持住后,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移动到下一个工位,然后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2231带动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和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2233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也随着往上移动,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带动工件安装固定到下一个工位。

所述第一抓料夹持固定板222和所述第二抓料夹持固定板223上还均设置有多个凸起块2230,所述凸起块位于所述第一抓料驱动气缸2131和所述第二抓料驱动气缸之间;所述第一抓料驱动气缸2131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到下一个工位,所述第二抓料驱动气缸通过所述凸起块2230带动所述抓料夹持装置22移动。

所述第一夹持驱动部件2231包括第一夹持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夹持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221上,所述第一夹持驱动气缸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固定连接。

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2233相对应的缺口。

所述第二夹持驱动部件2233包括第二夹持驱动导轨2235、第二夹持驱动气缸和第二夹持固定块2236,所述第二夹持驱动导轨2235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固定板221上,所述第二夹持驱动气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驱动导轨2235上,所述第二夹持固定块2236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驱动气缸上;所述第二夹持驱动气缸穿过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二夹持驱动导轨2235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夹持驱动气缸带动所述第二夹持固定块2236移动。

所述第三夹持驱动部件2234包括第三夹持驱动滑轨2237、第三夹持驱动气缸和第三夹持固定块2238,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滑轨2237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抓料夹持底板2232上,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2238与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2238与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滑轨223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气缸带动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2238在所述第三夹持驱动滑轨2237上移动。

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2238上设置有夹持缺口;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带动所述第三夹持固定块2238将工件夹持住,然后所述在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的带动下移动到下一个工位,然后在所述抓料驱动装置21的带动下回到所述升降装置12上方准备夹持下一个工件。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抓料机构的各驱动源的工作通过控制装置(图未示)协调控制实现,该控制装置可以是plc控制器、计算机或者单片机等技术成型以及技术成熟的技术,其余各电动部件电性连接以此实现对各电动部件的控制,其中电动部件可以是电机或者气缸、光栅、传感器等。由于该控制装置并非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其结构不再做进一步的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