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7376发布日期:2020-12-04 14:1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车用防盗锁具基本都是使用钥匙插入锁孔内开锁的机械锁具装置,需要人工操作,使用不方便,不符合智能产品的操作模式。同时,传统的车用防盗锁具安装不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锁孔内易进入飞尘泥沙,堵住锁孔无法开锁。因此,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且结构精巧的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适用共享单车使用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包括锁壳、锁盖、锁紧装置、驱动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锁盖装配于锁壳一侧,所述驱动装置和检测装置设置于锁壳型腔内;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板、第二锁板、固定板和定位板,所述第一锁板与第二锁板适配地安装于固定板和定位板之间,该固定板、定位板、第一锁板和第二锁板通过铆接固定为一体件,且第一锁板与第二锁板通过一拉簧件连接,所述第二锁板上端部设置有开口型锁闭槽,所述固定板上端部设置有第一u型凹槽,该固定板下端部设置有让位槽,并于固定板两侧对称分布安装孔和定位缺口,所述安装孔用于与设置于锁壳上的装配孔进行配装,所述定位缺口用于与设置于锁壳上的定位块进行配装定位,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位置处设置有与固定板上端部设置的第一u型凹槽相适配的第二u型凹槽,所述第二u型凹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板压铆配合的配装套;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蜗杆、双联齿轮一、双联齿轮二、双联齿轮三、离合齿轮组以及齿条,所述电机输出轴与蜗杆传动连接,所述双联齿轮一分别与蜗杆及双联齿轮二相啮合,所述离合齿轮组包括离合齿轮和压住离合齿轮的弹片,所述离合齿轮组分别与双联齿轮二和双联齿轮三相啮合,所述齿条直齿部与双联齿轮三相啮合,所述齿条直齿部一侧设置有推动块;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磁性开关以及设置于第二锁板下端部的磁块,所述磁性开关安装于控制电路板一侧且靠近第二锁板下端部。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锁板下端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磁块装配于圆形凹槽内。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板下端部一侧面设置为推止面,所述第一锁板中部凸缘端一侧面设置为锁止面。

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配装套的圆形通孔。

作为优选地,所述磁性开关为圆柱形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结构精巧,安装方便,开锁时无需使用钥匙操作,使用方便,适用共享单车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板打开过程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板锁闭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锁板与第二锁板配合锁闭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壳,101.装配孔,102.定位块,2.锁盖,3.锁紧装置,301.第一锁板,302.第二锁板,303.固定板,304.定位板,305.拉簧件,306.开口型锁闭槽,307.第一u型凹槽,308.让位槽,309.安装孔,310.定位缺口,311.定位凹槽,312.第二u型凹槽,313.配装套,314.圆形凹槽,315.推止面,316.第一锁止面,317.第二锁止面,318.圆形通孔,4.驱动装置,401.电机,402.蜗杆,403.双联齿轮一,404.双联齿轮二,405.双联齿轮三,406.离合齿轮组,416.离合齿轮,426.弹片,407.齿条,408.推动块,5.检测装置,501.控制电路板,502.磁性开关,503.磁块,6.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包括锁壳1、锁盖2、锁紧装置3、驱动装置4和检测装置5,所述锁盖2装配于锁壳1一侧,所述驱动装置4和检测装置5设置于锁壳1型腔内;

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第一锁板301、第二锁板302、固定板303和定位板304,所述第一锁板301与第二锁板302适配地安装于固定板303和定位板304之间,该固定板303、定位板304、第一锁板301和第二锁板302通过铆接固定为一体件,且第一锁板301与第二锁板302通过一拉簧件305连接,所述第二锁板302上端部设置有开口型锁闭槽306,所述固定板303上端部设置有第一u型凹槽307,该固定板303下端部设置有让位槽308,并于固定板303两侧对称分布安装孔309和定位缺口310,所述安装孔309用于与设置于锁壳1上的装配孔101进行配装,所述定位缺口310用于与设置于锁壳1上的定位块102进行配装定位,所述定位板304上设置有定位凹槽311,所述定位凹槽311位置处设置有与固定板303上端部设置的第一u型凹槽307相适配的第二u型凹槽312,所述第二u型凹槽312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板304压铆配合的配装套313;

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01、蜗杆402、双联齿轮一403、双联齿轮二404、双联齿轮三405、离合齿轮组406以及齿条407,所述电机401输出轴与蜗杆402传动连接,所述双联齿轮一403分别与蜗杆402及双联齿轮二404相啮合,所述离合齿轮组406包括离合齿轮416和压住离合齿轮的弹片426,所述离合齿轮组406分别与双联齿轮二404和双联齿轮三405相啮合,所述齿条407直齿部与双联齿轮三405相啮合,所述齿条407直齿部一侧设置有推动块408;

所述检测装置5包括控制电路板501、磁性开关502以及设置于第二锁板下端部的磁块503,所述磁性开关502安装于控制电路板501一侧且靠近第二锁板302下端部。

所述第二锁板302下端部开设有圆形凹槽314,所述磁块503装配于圆形凹槽314内。所述第一锁板301下端部一侧面设置为推止面315,所述第一锁板301中部凸缘端一侧面设置为第一锁止面316。所述第二锁板302中部凸缘端一侧面设置为第二锁止面317,当关锁动作完成时,第一锁止面316与第二锁止面317贴合。所述固定板30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配装套313的圆形通孔318。所述磁性开关502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离合齿轮416包括离合上齿和离合下齿,离合上齿与离合下齿的端面均设有波浪状的离合齿,离合上齿在弹片426的压力下与离合下齿通过离合齿相啮合,弹片426的压力使离合上齿与离合下齿之间产生离合力。

本实用新型卡扣式电动防盗锁具实施过程:

(一)开锁

当使用者需要开锁时,打开手机app点击开锁功能,此时控制电路板501接收到后台中控系统发送的开锁信号,控制电路板501驱动电机401,电机401带动蜗杆402正向驱动双联齿轮一403,双联齿轮一403驱动双联齿轮二404,双联齿轮二404驱动离合上齿,离合上齿在弹片426的压力下驱动离合下齿,离合下齿驱动双联齿轮三405,双联齿轮三405带动齿条407正向移动,使得推动块408推动第一锁板301下端部的推止面315,当第一锁板301中部凸缘端的锁止面316与第二锁板302脱离,在拉簧件305的作用下,第一锁板301、第二锁板302分别绕铆接固定点向开锁方向转动,第二锁板302的开口型锁闭槽306完全打开,锁扣6自动弹开,达到开锁目的;

根据系统设定静止一定时间后,电机401上的蜗杆402反向驱动双联齿轮一403,双联齿轮一403驱动双联齿轮二404,双联齿轮二404驱动离合上齿,离合上齿在弹片426的压力下驱动离合下齿,离合下齿驱动双联齿轮三405,双联齿轮三405带动齿条407反向移动,齿条407复位到原状态。

信号反馈

(二)关锁

当使用者需要关锁时,将锁扣6落到第一u型凹槽307与第二u型凹槽312上方并向下按,在压力作用下,第一锁板301绕铆接固定点向关锁方向旋转,直至第一锁板301中部凸缘端的第一锁止面316与第二锁板302中部凸缘端的第二锁止面317贴合,且在拉簧件305的作用下,第一锁止面316与第二锁止面317完全贴合,此时第二锁板302下端部的磁块503位置接近于磁性开关502产生信号反馈,即达到关锁目的。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