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1436发布日期:2021-01-29 23:5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束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换热器制造过程中,有一项工作非常费时费力,就是将管束穿入筒体内部。
[0003]
在没有采用该装置前,我们利用手动葫芦,两侧各配备好几个人,手拉链条,然后很慢地将管束拉入筒体内部,有时候要花费好几天才能将管束拉入筒体,非常费时费力。
[0004]
本实用新型改变这个传统的制造工艺,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我们设计发明了一套管束推进装置,将装置与筒体固定住,控制电动液压千斤顶,同步进行往前推动管束,只需1个人独立操作,几小时就完成,管束质量也得到更好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管束推进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管束推进装置,包括底板、大滚轮和液压千斤顶,所述底板底部设有多个大滚轮,所述底板上设有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通过底板上的导轨进行限位滑动,所述底板一侧设有工具箱,工具箱上设有电机油箱保护罩,所述液压千斤顶底部装配有电动滚轮装置,液压千斤顶通过电动滚轮装置驱动,在导轨上进行限位滑动。
[0008]
进一步,所述液压千斤顶一侧位于输出端设有垫板。
[0009]
进一步,所述底板一端设有拉耳,底板两侧对称装配有侧板,底板上位于导轨一侧对应电动滚轮装置设有侧挡条。
[0010]
进一步,所述液压千斤顶上设有千斤顶保护罩。
[0011]
进一步,所述液压千斤顶为一拖二同步电动液压千斤顶。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装制作起来比较简便,实际使用过程也非常方便,完成解决了常规管束穿入筒体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6]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与液压千斤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演示示例图。
[0018]
图中,1拉耳,2大滚轮,3底板,4侧板,5垫板,6千斤顶保护罩,7液压千斤顶,8工具箱,9电机油箱保护罩,10侧挡条,11导轨,12电动滚轮装置,13筒体,14管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一种管束推进装置,包括底板3、大滚轮2和液压千斤顶7,所述底板3底部设有多个大滚轮2,所述底板3上设有液压千斤顶7,液压千斤顶7通过底板3上的导轨11进行限位滑动,所述底板3一侧设有工具箱8,工具箱8上设有电机油箱保护罩9,所述液压千斤顶7底部装配有电动滚轮装置12,液压千斤顶7通过电动滚轮装置12驱动,在导轨11上进行限位滑动。
[0020]
进一步,所述液压千斤顶7一侧位于输出端设有垫板5。
[0021]
进一步,所述底板3一端设有拉耳1,底板3两侧对称装配有侧板4,底板3上位于导轨11一侧对应电动滚轮装置12设有侧挡条10。
[0022]
进一步,所述液压千斤顶7上设有千斤顶保护罩6。
[0023]
进一步,所述液压千斤顶7为一拖二同步电动液压千斤顶7。
[0024]
该实用新型一种管束推进装置,使用时先将换热器筒体13固定在平台上,用行车将管束14吊起,调整管束14方向,将管束14和筒体13保证同心同轴,然后管束14推进装置放置在管束14的管板一侧,调整好位置固定,最后控制液压千斤顶7的开关,使液压千斤顶7同步往前推动管束14,配合电动滚轮控制液压千斤顶7往前移动,完成实现一人操作,经实践,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省事省力,原先花费很多时间和人力的事情,现在几小时,一人便可完成操作。
[0025]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