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阻尼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6864发布日期:2020-12-15 08:3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阻尼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杆。



背景技术:

小型阻尼杆可用于移动门的缓冲,其结构包括缸筒、设在缸筒内设有活塞、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油(硅油),所述活塞上设有至少设有一个过油孔,所述缸筒头部设有密封盖。其工作原理是:活塞杆在外力作用下,活塞向缸筒内运动,阻尼油快速通过狭窄的过油孔,以此产生较大的阻力。传统阻尼杆的活塞外壁直接与缸筒内壁过盈配合,存在的缺点是:当受到外力暴力撞击时,缸筒如被撑大变形,会导致缓冲效果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塞能与缸筒内壁自适应密封配合的新型阻尼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缸筒、设在缸筒内设有活塞、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油,所述活塞上至少设有一个过油孔,所述缸筒头部设有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前端设有“o”型圈安装部,所述“o”型圈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活塞内壁过盈配合的“o”型圈、且所述“o”型圈与“o”型圈安装部之间存有活动间隙和过油间隙,所述过油间隙与过油孔连通,所述“o”型圈安装部的端部,当所述活塞被向前推时,所述锥形部对所述“o”型圈内圈进行挤压,将其扩大与所述缸筒内壁相适应。

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的尾部设有凹槽。

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以圆周排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缸筒的尾部。

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有圆周排列的过油槽,当所述活塞被向前推时,所述“o”型圈封堵于所述过油槽,当所述活塞被向后拉时,所述“o”型圈远离所述过油槽,使所述过油槽与所述过油间隙连通。

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对应所述活塞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导向密封件,所述导向密封件与密封盖之间设有弹簧。

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密封件主要由衬套、油封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阻尼杆优点:当所述活塞被向前推时,所述活塞前端的锥形部对所述“o”型圈内圈进行挤压,将其向外撑开,使其扩大与缸筒内壁吻合,实现与变形缸筒的自适应密封配合。另外,使用寿命更长,不会因活塞表面的磨损造成密封性变差,而导致缓冲效果的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显示过油孔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阻尼杆,包括缸筒1、设在缸筒1内设有活塞2和与所述活塞2连接的活塞杆16。所述缸筒1内填充有阻尼油,所述活塞2上设有一个过油孔3,所述缸筒1头部设有密封盖4。所述活塞2前端设有“o”型圈安装部5,所述“o”型圈安装部5上设有与所述活塞2内壁过盈配合的“o”型圈6,所述“o”型圈安装部与所述活塞2可一体成型或组装成型。且所述“o”型圈6与“o”型圈安装部5之间存有活动间隙7和过油间隙8。所述过油间隙8与过油孔3连通,使阻尼油能通过。所述活动间隙7供“o”型圈6的前后移动。所述“o”型圈安装部5的端设有锥形部9。当所述活塞2被向前推时,所述“o”型圈6向所述活塞2侧相对移动。所述锥形部9对所述“o”型圈6内圈进行挤压,将其向外撑开,将其扩大与所述缸筒1内壁相适应,使其扩大与缸筒内壁吻合。

优选的,所述缸筒1的尾部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以圆周排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缸筒1的尾部。当活塞2移动至到处时,能迅速释放阻力,以实现对移门移动到位后达到类似吸合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活塞2上设有圆周排列的过油槽11,当所述活塞2被向前推时,所述“o”型圈6封堵于所述过油槽11。当所述活塞2被向后拉时,所述“o”型圈6远离所述过油槽11,使所述过油槽11与所述过油间隙8连通,使回拉更轻松。

优选的,所述缸筒1对应所述活塞2与密封盖4之间设有导向密封件12,所述导向密封件12主要由衬套14、油封15组成,所述油封15前面顶住所述缸筒1内部的凸缘17上,起到对所述活塞杆16的导向和密封作用。所述导向密封件12与密封盖4之间设有弹簧13,用于对所述活塞2回拉到位后的缓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阻尼杆,包括缸筒(1)、设在缸筒(1)内设有活塞(2)、与所述活塞(2)连接的活塞杆(16),所述缸筒(1)内填充有阻尼油,所述活塞(2)上至少设有一个过油孔(3),所述缸筒(1)头部设有密封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前端设有“o”型圈安装部(5),所述“o”型圈安装部(5)上设有与所述活塞(2)内壁过盈配合的“o”型圈(6)、且所述“o”型圈(6)与“o”型圈安装部(5)之间存有活动间隙(7)和过油间隙(8),所述过油间隙(8)与过油孔(3)连通,所述“o”型圈安装部(5)的端部设有锥形部(9),当所述活塞(2)被向前推时,所述锥形部(9)对所述“o”型圈(6)内圈进行挤压,将其扩大与所述缸筒(1)内壁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的尾部设有凹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以圆周排列的方式分布在所述缸筒(1)的尾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上设有圆周排列的过油槽(11),当所述活塞(2)被向前推时,所述“o”型圈(6)封堵于所述过油槽(11),当所述活塞(2)被向后拉时,所述“o”型圈(6)远离所述过油槽(11),使所述过油槽(11)与所述过油间隙(8)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对应所述活塞(2)与密封盖(4)之间设有导向密封件(12),所述导向密封件(12)与密封盖(4)之间设有弹簧(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阻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密封件(12)主要由衬套(14)、油封(15)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阻尼杆。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缸筒、设在缸筒内设有活塞、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所述缸筒内填充有阻尼油,所述活塞上至少设有一个过油孔,所述缸筒头部设有油封,所述活塞前端的“O”型圈安装部上设有与所述活塞内壁过盈配合的“O”型圈、且所述“O”型圈与“O”型圈安装部之间存有活动间隙和过油间隙,所述过油间隙与过油孔连通,所述“O”型圈安装部的端部,当所述活塞被向前推时,所述锥形部对所述“O”型圈内圈进行挤压,将其扩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维海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