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拉头盖帽的修理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8940发布日期:2021-01-01 14:39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装拉头盖帽的修理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拉头修理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安装拉头盖帽的修理钳。



背景技术:

拉链的使用已经深入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之中,基本的拉链包括链牙、拉链头、上止以及下止。拉链头是拉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拉头、拉片以及盖帽,盖帽将拉片、码脚扣在拉头的顶面上。

由于拉片的种类繁多且类似,拉头在组装时,容易将错误的拉片装到拉头本体上,或者是码脚变形导致拉头锁紧功能异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将盖帽去除,更换正确的拉片或码脚后,再采用半自动扣压机将盖帽压紧到拉头上。采用这种方式安装盖帽,仅能针对无法对穿上链带的拉头进行操作,且半自动扣压机较为沉重,不便于携带,因此当遇到拉链已缝制到衣服上或者不良拉头出现在客户工厂等情况时,半自动扣压机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拉头更换拉片、安装新盖帽的半自动扣压机无法作用于已穿上链带的拉链,适用场景不灵活,扣压机不便于携带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用于安装拉头盖帽的修理钳,操作简单,便捷,不受拉头是否穿上链带限制,灵活适用于多种场景,小巧,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安装拉头盖帽的修理钳,包括相互铰接的左钳体、右钳体,二者分别在铰接部位一侧形成钳头、另一侧形成钳柄,在左钳头及右钳头的外端部、对应开设有缺口,缺口内朝向对向的钳头设有凸尖,使用时,捏合钳柄,带动左钳头及右钳头上的凸尖挤压盖帽形成铆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缺口与扣合了盖帽的拉头相配合,并通过缺口内的凸尖挤压盖帽形成定位铆孔,实现盖帽与拉头之间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左钳头与右钳头朝内挤压时,仅有凸尖挤压盖帽的相应部位上,对拉头、拉片或盖帽的其他部位不会有挤压作用,不会将拉头、拉片或盖帽的其他部位夹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左钳头与右钳头上的缺口及凸尖沿通过铰接部位中心轴的铅垂面对称。

缺口的顶面、前端面及朝向对向钳头的端面为开放面;缺口为具有两级台阶、横截面为倒l形的台阶缺口,形成倒l形的内侧面、第一侧面、第一台阶面、第二侧面及第二台阶面。

左钳头和右钳头闭合时,左钳头的第二侧面和右钳头的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与盖帽的宽度相同。

第一侧面上、位于内侧面一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若干段弧形面段。

第二台阶面与内侧面之间为圆角连接,形成圆角连接部,第二台阶面及圆角连接部与盖帽对应部位的外表面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缺口的第二台阶面及圆角连接部与盖帽对应部位的外表面相匹配,在安装盖帽时,第二台阶面及圆角连接部与盖帽对应部位相贴合定位,贴合面积大,定位更精准,避免盖帽安装错位。

第二台阶面由内朝外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与盖帽对应部位的高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与盖帽对应部位的高度相匹配,起到紧逼盖帽与拉头本体的作用。

凸尖设置在第二侧面上、靠近第一台阶面及内侧面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凸尖设置在第二侧面上、靠近第一台阶面及内侧面的部位,在安装盖帽时,确保凸尖可以夹到盖帽的有效位置上。

凸尖为棱锥形或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凸尖为棱锥形或圆锥形,其端部尖锐,在夹紧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压入盖帽表面,在盖帽上压出定位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缺口与扣合了盖帽的拉头相配合,并通过缺口内的凸尖挤压盖帽形成定位铆孔,实现盖帽与拉头之间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左钳头与右钳头朝内挤压时,仅有凸尖挤压盖帽的相应部位上,对拉头、拉片或盖帽的其他部位不会有挤压作用,不会将拉头、拉片或盖帽的其他部位夹坏。

本实用新型的缺口的第二台阶面及圆角连接部与盖帽对应部位的外表面相匹配,在安装盖帽时,第二台阶面及圆角连接部与盖帽对应部位相贴合定位,贴合面积大,定位更精准,避免盖帽安装错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距离与盖帽对应部位的高度相匹配,起到紧逼盖帽与拉头本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凸尖设置在第二侧面上、靠近第一台阶面及内侧面的部位,在安装盖帽时,确保凸尖可以夹到盖帽的有效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凸尖为棱锥形或圆锥形,其端部尖锐,在夹紧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压入盖帽表面,在盖帽上压出定位铆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部的放大图。

图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安装盖帽时的钳头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在凸尖部位、沿平行于拉头翼片板面方向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中:

1、左钳体;11、左钳头;12、左钳柄;

2、右钳体;21、右钳头;22、右钳柄;

3、缺口;31、内侧面;32、第一侧面;321、弧形面段;33、第一台阶面;34、第二侧面;35、第二台阶面;351、圆角连接部;

4、凸尖;

5、拉头;

6、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左钳体1与右钳体2,左钳体1与右钳体2相互铰接,在左钳体1上位于铰接部位的两侧分别形成长度较短的左钳头11与长度较长的左钳柄12,同理在右钳体2上位于铰接部位的两侧形成右钳头21与右钳柄22,手握左钳柄12与右钳柄22朝内捏合时,可绕铰接部位带动左钳头11与右钳头21朝内运动,实现挤压的动作。

如图1、图2、图4所示,在左钳头11及右钳头21的外端部、相互对应开设有缺口3,缺口3内朝向对向的钳头凸起设置有凸尖4,左钳头11与右钳头21上的缺口3及凸尖4沿通过铰接部位中心轴的铅垂面对称。缺口3的顶面、前端面及朝向对向钳头的端面为开放面,如图3、图5、图6所示,缺口3为具有两级台阶、横截面为倒l形的台阶缺口,在缺口3内形成倒l形的内侧面31、第一侧面32、第一台阶面33、第二侧面34及第二台阶面35,在第一侧面32上、位于内侧面31一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两段弧形面段321;在拉头5安装盖帽6的前部时,倒l形的内侧面31抵住拉头5本体最前部,第一台阶面33抵住拉头5本体的上翼片,第二台阶面35抵住盖帽6的顶部来实现定位,第一侧面32给拉头5本体的上翼片让位;在拉头5安装盖帽6的后部时,倒l形的内侧面31抵住拉头5本体的最后部,第一台阶面33抵住拉头5本体的上翼片,第二台阶面35抵住盖帽6的顶部来实现定位,弧形面段321给拉头5本体的上翼片让位;当本实用新型不夹拉头5,左钳头11和右钳头21完全闭合时,左钳头11的第二侧面34和右钳头21的第二侧面34之间的距离与盖帽6的宽度相同。如图6所示,第二台阶面35由内朝外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其与内侧面31之间为圆角连接,形成圆角连接部351,第二台阶面35及圆角连接部351与盖帽6对应部位的外表面相匹配,在安装盖帽6时,第二台阶面35及圆角连接部351与盖帽6对应部位相贴合定位,贴合面积大,定位更精准,避免盖帽6安装错位;第一台阶面33与第二台阶面35之间的距离与盖帽6对应部位的高度相匹配,起到紧逼盖帽6与拉头5本体的作用。如图6所示,凸尖4设置在第二侧面34上、靠近第一台阶面33及内侧面31的部位,在安装盖帽6时,确保凸尖4可以夹到盖帽6的有效位置上;如图3、图6所示,凸尖4为四棱锥形,其端部尖锐,在夹紧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压入盖帽6表面,在盖帽6上压出定位铆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尖4也可以为三棱锥、五棱锥、六棱锥等多棱锥形,或者凸尖4位圆锥形,只要其具有较尖锐的端部,可以实现在盖帽6上压出定位铆点的目的即可。

如图7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在拉头5上安装盖帽6时,首先将盖帽6的前部或后部(图中所示为盖帽6前部)扣合在拉头5的相应部位上,然后将拉头5带盖帽6的一侧放置在左钳头11及右钳头21的缺口3上,拉头5对应翼片的表面置于第一台阶面33上,盖帽6位于缺口3的第二台阶内,第二台阶面35及圆角连接部351与盖帽6对应部位的外表面贴合,倒l形的内侧面31抵住拉头5本体的最前部或最后部,以此来定位;手握左钳柄12与右钳柄22朝内捏合,如图8所示,左钳头11及右钳头21上的凸尖4在盖帽6的对应部位朝内挤压,在盖帽6及拉头5上挤压形成朝内凹入的铆孔,从而将盖帽6固定在拉头5上,盖帽6安装完成,松开左钳柄12与右钳柄22,左钳头11及右钳头21将拉头5、盖帽6松开并取出。

在拉头5上安装盖帽6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缺口3与扣合了盖帽6的拉头5相配合,并通过缺口3内的凸尖4挤压盖帽6形成定位铆孔,实现盖帽6与拉头5之间的固定,操作简单,便捷,左钳头11与右钳头21朝内挤压时,仅有凸尖4挤压盖帽6的相应部位上,对拉头5、拉片或盖帽6的其他部位不会有挤压作用,不会将拉头5、拉片或盖帽6的其他部位夹坏。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