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8123发布日期:2021-07-20 16:4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



背景技术:

外开上悬、外开下悬、内开下悬、内开上悬、内开内倒窗等具有平开及推开两种方式的窗户具有许多优点,如通风性好、安全性好,不占用室内空间,密封保温性能好等多种优点,但此类窗户对于安装时窗扇与窗框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内开下悬窗来说需要精准的安装才能使窗扇及窗框之间紧密配合,在东北等地区寒冷气候时室外温度极低,因此,对于窗框与窗扇之间的密封性能要求很高,若窗扇与窗框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也会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很多,因此,为了降低安装难度,此类窗户的铰链上往往具备可调节窗扇与铰链之间上下、左右搭边量的调节功能,在安装时通过此类结构能有效避免因打孔误差带来窗扇与窗框不能同处于一个平面导致窗扇无法正常开闭的问题,但此类铰链不能解决窗扇在安装于窗框后与窗框之间密封性的问题,即窗扇与窗框存在较大间隙时无法调解,从而造成密封性能降低,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包括有安装于窗框的l字形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一端为窗框侧边连接部另一端为窗框底面连接部,窗框底面连接部上铰接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联动杆及第二联动杆,窗框底面连接部与第二联动杆铰接处设有供第二联动杆滑动的第一腰型孔,第二联动杆铰接于第一腰型孔,第一联动杆到窗框侧边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隙,第二联动杆中部与第一联动杆中部铰接设置,第二联动杆相对连接窗框底面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窗扇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第二腰型孔,第一联动杆相对连接窗框底面连接部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腰型孔并可沿第二腰型孔滑动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杆通过可调节第一联动杆所处窗框底面连接部相对位置从而对窗框与窗扇之间前后左右间隙进行调节的气密调节机构安装于窗框底面连接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窗扇与窗框加工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存在偏差,造成安装后密封性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联动杆与第一安装座的窗框底面连接部铰接处设置气密调节机构从而调节第一联动杆所处窗框底面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具体表现为通过气密调节机构可调节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前后、左右间隙,使得即使窗扇与窗框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也可以通过气密调节机构调节,加强窗扇与窗扇之间的紧密程度,提升密封气密性。

上述的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密调节机构包括有偏心调节件,所述偏心调节件包括有偏心调节件本体,所述偏心调节件本体一端设置有调节部另一端偏心设置有连接部,所述偏心调节件通过连接部与窗框底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上设有与偏心调节件本体及调节部形状一致的沉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部偏心设置于偏心调节件本体相对设置调节部的另一端,当通过调节部转动偏心调节件时,由于连接部为偏心设置,偏心调节件本体将沿连接部做偏心转动,从而改变第一联动杆所处窗框底面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实现气密调节。

上述的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底面连接部在偏心调节件位置设有与连接部一致的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部设有与连接螺纹孔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与连接部同心设置的内六角孔,所述内六角孔一端设置有调节切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用内六角扳手将第一联动杆与第一安装座通过偏心调节件连接,在需要调节时通过一字螺丝刀等工具通过调节切口进行调节。

上述的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联动杆在偏心调节件相对位置一侧设有调节方向指示标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调节方向指示标识可辅助使用人员按标识方向旋动偏心调节件进行调节,提高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气密调节机构可调节窗扇与窗框之间的前后、左右间隙,使得即使窗扇与窗框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也可以通过气密调节机构调节,加强窗扇与窗扇之间的紧密程度,提升密封气密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安装窗扇、窗框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偏心调节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安装座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偏心调节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所示:具有气密调节功能的内开下悬窗用隐形铰链,实施例一作为下铰链,包括有安装于窗框a的l字形第一安装座1,第一安装座1一端为窗框侧边连接部11另一端为窗框底面连接部12,窗框底面连接部12上铰接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联动杆2及第二联动杆3,窗框底面连接部12与第二联动杆3铰接处设有供第二联动杆3滑动的第一腰型孔121,第二联动杆3铰接于第一腰型孔121,第一联动杆2到窗框侧边连接部11之间存在间隙4,第二联动杆3中部与第一联动杆2中部铰接设置,第二联动杆3相对连接窗框底面连接部1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窗扇b的第二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5开设有第二腰型孔51,第一联动杆2相对连接窗框底面连接部1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腰型孔51并可沿第二腰型孔51滑动设置,第一联动杆2通过可调节第一联动杆2所处窗框底面连接部12相对位置从而对窗框a与窗扇b之间前后左右间隙进行调节的气密调节机构安装于窗框底面连接部12,气密调节机构包括有偏心调节件6,偏心调节件6包括有偏心调节件本体61,偏心调节件本体61一端设置有调节部611另一端偏心设置有连接部612,偏心调节件6通过连接部612与窗框底面连接部12连接,第一联动杆2上设有与偏心调节件本体61及调节部611形状一致的沉孔21,窗框底面连接部12在偏心调节件6位置设有与连接部612一致的连接螺纹孔122,连接部612设有与连接螺纹孔122适配的外螺纹,调节部611上设置有与连接部612同轴心设置的内六角孔613,内六角孔613一端设置有调节切口614,第一联动杆2在偏心调节件6相对位置一侧设有调节方向指示标识23。

实施例二:参见图5-图7所示:作为上铰链时包括有安装于窗框a的l字形第一安装座1,第一安装座1一端为窗框侧边连接部11另一端为窗框底面连接部12,窗框底面连接部12上铰接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联动杆2及第二联动杆3,第一联动杆2及第二联动杆3一端与第一安装座1铰接另一端相互铰接,第一联动杆2与第二联动杆3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联动杆7,通过第三联动杆7与第二安装座5连接,由于内开下悬窗是下部悬开的,因此其悬开时上方需要与窗扇上方保持稳固的连接,因此第二安装座5具有第二安装座本体501及延伸部502,还具有与窗扇侧边连接的侧边连接部503,第二安装座本体501与延伸部502与第三联动杆7均连接,第三联动杆在第二安装座本体501与延伸部502连接处设有气密调节机构,所述气密调节机构包括偏心调节件6,第二安装座本体501上设有腰形围壁8,围壁8远离第二安装座延伸部502的一端开口81,偏心调节件6包括有偏心调节件本体61,偏心调节件本体61一端设置有调节部611另一端偏心设置有连接部612,连接部612连接在第三联动杆7上调节部611位于围壁8中且与围壁8两侧相抵接,通过调节部611调节偏心调节件本体61从而促使偏心调节件61改变延伸部502前后相对位置起到气密调节作用,偏心调节件6的外径为10mm,调节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