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4311发布日期:2021-07-13 15:4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门护板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但是内拉门门锁是门护板总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门手柄是一个内饰功能件,其主要作用是在车内乘客和驾驶员打开车门的作用,并且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将车门锁锁住,不能打开车门,也是使用频次很高的车内功能件,内门手柄使用频次越高,质量问题也易出现,例如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拉线脱卡,车内无法开门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包括内门底座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内门底座上的内门手柄,所述内门手柄通过拉线轴铰接有内拉线,还包括:

自锁卡接组件,设置在内门底座上;

锁套,套接在所述内拉线的外部,所述锁套包括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均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套设在内拉线外部;还包括卡接套,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套设在内拉线外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第二保护套之间,所述卡接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保护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套活动连接,所述卡接套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的直径;

所述自锁卡接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卡接套卡接配合的卡接孔,当卡接套与卡接孔卡接配合时,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与卡接孔的外周端部抵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自锁卡接组件包括:

卡接座,固定在内门底座上;

装配开口,设置在所述卡接座远离内门底座的一端端面上,使得所述卡接座上形成装配腔体;

所述卡接孔设置在所述卡接座远离内门手柄的一端端面上,与所述装配开口连通,供所述卡接套卡接进入。

优选的,所述卡接座一体化成型在所述内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卡接孔包括:

卡接部,设置为具有缺口的圆状,与所述卡接套卡接配合,所述卡接套的直径等于所述卡接部的直径;

切入部,与所述卡接部的缺口处连通,所述切入部的截面面积为矩形,所述切入部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卡接套的直径;

导向部,与所述切入部的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部的开口宽度自靠近所述切入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切入部的一端逐渐变大。

优选的,所述自锁卡接组件还包括穿孔,设置在所述卡接座靠近内门手柄的一端端面上,与装配开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直径自靠近卡接套的一端向远离卡接套的一端逐渐变小。

优选的,第二保护套在装配腔体内滑动,且第二保护套在装配腔体内滑动时,第一保护套的最窄处能够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第一保护套的最宽处无法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第一保护套的最宽处与卡接孔的外周端部抵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内门底座上设置自锁卡接组件,在内拉线上设置锁套,利用自锁卡接组件对锁套上的卡接套进行卡接锁死,能有效地规避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卡接结构磨损、尺寸配合公差加大导致拉线出现脱卡、车内无法开门的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接部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中:1-内门底座;2-内门手柄;3-缓冲垫;4-弹簧;5-转轴;6-螺钉堵盖;7-内拉线;8-自锁卡接组件;81-卡接座;82-装配开口;83-穿孔;84-卡接孔;841-卡接部;842-切入部;843-导向部;9-锁套;91-第一保护套;92-卡接套;93-第二保护套;10-拉线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请参阅图2至图7,一种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内部的内门底座1以及转动连接在内门底座1上的内门手柄2,内门手柄2朝向汽车内部的一侧设置,内门手柄2通过拉线轴10铰接有内拉线7,还包括:

自锁卡接组件8,设置在内门底座1上,并朝向汽车外部的一侧设置;

锁套9,套接在内拉线7的外部,所述锁套(9)包括:

第一保护套91,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套设在内拉线7外部;

第二保护套93,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套设在内拉线7外部;

卡接套92,具有轴向延伸方向,套设在内拉线7外部,且位于第一保护套91与第二保护套93之间,卡接套92的一端与第二保护套9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套(91)活动连接,卡接套92的直径小于第一保护套91、第二保护套93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91、卡接套92和第二保护套93均可以采用pa6-gf30或pc+abs的塑料件材质制成,使得第一保护套91、卡接套92和第二保护套93具有塑形。

其中,自锁卡接组件8上设有与卡接套92卡接配合的卡接孔84,当卡接套92与卡接孔84卡接配合时,第一保护套91和第二保护套93与卡接孔84的外周部抵接配合,即锁套9仅有卡接套92能够穿过卡接孔84并与卡接孔84完成卡接配合,第一保护套91和第二保护套93无法进入到卡接孔84内,与自锁卡接组件8位于卡接孔84的外周端部抵接配合。

具体的,自锁卡接组件8包括:

卡接座81,固定在内门底座1上,并朝向汽车外部的一侧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座81一体化成型在内门底座1上,便于整体的成型与加工;

装配开口82,设置在卡接座81远离内门底座1的一端端面上,沿汽车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使得卡接座81上形成装配腔体;

卡接孔84,设置在卡接座81远离内门手柄2的一端端面上,与装配开口82连通,供卡接套92卡接进入。

请参阅图5、图8和图9,卡接孔84包括:

卡接部841,设置为具有缺口的圆状,与卡接套92卡接配合,卡接套92的直径等于卡接部841的直径;

切入部842,与卡接部841的缺口处连通,沿汽车高度方向上,切入部842的截面面积为矩形,切入部842的开口间隙宽度小于卡接套92的直径;

导向部843,与切入部842远离卡接部841的一端连接,导向部843的开口宽度自靠近切入部842的一端向远离切入部842的一端逐渐变大。

导向部843的设置起到了导向作用,便于卡接套92进入,之后按压卡接套92使其进入到切入部842内,由于切入部842的间隙宽度小于卡接套92的直径,因此此时卡接套92会产生弹性形变,之后卡接套92再进入到卡接部841内,卡接套92的直径等于卡接部841的直径,因此卡接套92会恢复原状,并且被卡接部841锁止,使其在不借助较大的外力下,难以脱离卡接部841并进入到切入部842内,使得内门手柄2拉动内拉线7的过程中,难以将内拉线7以及锁套9从自锁卡接组件8上拉脱。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在另一种情形下卡接孔84包括:

卡接部841,设置为具有缺口的圆状,与卡接套92卡接配合,卡接套92的直径等于卡接部841的直径;

切入部842,与卡接部841的缺口处连通,且与卡接部841倾斜设置,沿汽车高度方向上,切入部842的截面面积为平行四边形,切入部842的间隙宽度小于卡接套92的直径;

导向部843,与切入部842远离卡接部841的一端连接,导向部843的开口宽度自靠近切入部842的一端向远离切入部842的一端逐渐变大。

同样的,该卡接孔84结构中,导向部843的设置起到了导向作用,便于卡接套92进入,之后按压卡接套92使其进入到切入部842内,由于切入部842的间隙宽度小于卡接套92的直径,因此此时卡接套92会产生弹性形变,之后卡接套92再进入到卡接部841内,卡接套92的直径等于卡接部841的直径,因此卡接套92会恢复原状,并且被卡接部841锁止,使其在不借助较大的外力下,难以脱离卡接部841并进入到切入部842内,倾斜设置的切入部842使得内门手柄2拉动内拉线7的过程中,更加难以将内拉线7以及锁套9从自锁卡接组件8上拉脱。

请参阅图4,和图7,自锁卡接组件8还包括:

穿孔83,设置在卡接座81靠近内门手柄2的一端端面上,与装配开口8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91与卡接套92并非是固定连接的,而是第一保护套91与卡接套92活动连接,同时第一保护套91与内拉线7是固定连接的,第一保护套91的直径自靠近卡接套92的一端向远离卡接套92的一端逐渐变小,第二保护套93在装配腔体内滑动,且第二保护套93在装配腔体内滑动时,第一保护套91的最窄处能够穿过穿孔83,第一保护套91的最宽处无法穿过穿孔83,第一保护套91的最宽处与卡接孔84的外周端部抵接,当内门手柄2拉动内拉线7的过程中,同步地拉动第一保护套91发生滑移,通过穿孔83对可活动的第一保护套91进行限位,同样可以避免内拉线7以及锁套9从自锁卡接组件8上拉脱。

通过在内门底座1上设置自锁卡接组件8,在内拉线7上设置锁套9,利用自锁卡接组件8对锁套9上的卡接套92进行卡接锁死,能有效地规避汽车门护板内拉门门锁拉线结构在频繁使用过程中,卡接结构磨损,尺寸配合公差加大导致拉线出现脱卡,车内无法开门的现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