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7854发布日期:2021-07-20 16:3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配件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集装箱运送时通常需要使用配件锁进行封闭,防止箱内物品掉落,配件锁分为锁头、锁座、扳手座和手柄,货品在集装箱内运输途中,容易发生位移,拥挤在箱门处,工作人员直接打开箱门,容易发生意外,而目前市面上的锁头没有压力传感装置和报警装置,不能提醒工作人员堆积在箱门处的货品有倒塌风险,容易造成意外,而且集装箱在长期的使用中容易发生形变,导致锁头和锁座错位,无法连接,同时锁头没有防腐结构,长期使用中锁头容易被外界环境腐蚀,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有孔锁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不仅安装有压力传感和报警装置,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打开箱门,导致拥挤在箱门处的货品倒塌发生意外,而且安装有弹性装置,防止锁头和锁座之间发生错位,无法连接,同时设置有防腐结构,提高锁头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其包括:主体、锁孔、弹性件和固定柱,所述主体外部安装有防腐层,所述主体一侧壁安装有上锁爪和下锁爪,所述主体顶端开设有锁孔,所述主体颈部安装有弹性件,所述主体一侧壁安装有扣件,所述主体一侧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主体底端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部设置有机箱槽,所述机箱槽内壁两侧分别安装有控制器和通讯装置,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通讯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锁爪的底端和下锁爪的顶端均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孔内壁四周安装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为硅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机箱槽内壁四周安装有防潮层,所述防潮层为聚氨酯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具体的使用时,通过转动锁头,使主体旋转,上锁爪和下锁爪伸入锁座中,通过上锁爪和下锁爪抱紧锁座,使得主体和锁座紧贴密合,压力传感器与锁座贴合,通过锁孔和锁座上的孔对齐上锁,提高集装箱内货物的安全性,通过扣件内壁与锁座连接,进一步固定锁头,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当货品在集装箱内发生位移,对箱门产生挤压时,使得压力传感器和锁座之间的压力减小,当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减小或消失时,控制器控制通讯装置向工作人员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开门注意,防止开门的瞬间货品倾倒,砸伤工作人员,发生意外,由于长期的使用,集装箱底部可能会发生凹陷,通过弹性件调整上锁爪和下锁爪之间的距离,防止主体和锁座之间距离增加或错位导致无法连接,该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不仅安装有压力传感和报警装置,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打开箱门,导致拥挤在箱门处的货品倒塌发生意外,而且安装有弹性装置,防止锁头和锁座之间发生错位,无法连接,同时设置有防腐结构,提高锁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100主体、110防腐层、120上锁爪、130下锁爪、140缓冲垫、150扣件、160压力传感器、200锁孔、210防滑垫、300弹性件、400固定柱、410机箱槽、420控制器、430通讯装置、440防潮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配件锁用有孔锁头,不仅安装有压力传感和报警装置,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打开箱门,导致拥挤在箱门处的货品倒塌发生意外,而且安装有弹性装置,防止锁头和锁座之间发生错位,无法连接,同时设置有防腐结构,提高锁头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主体100、锁孔200、弹性件300和固定柱400;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主体100外部安装有防腐层110,所述主体100一侧壁安装有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所述主体100顶端开设有锁孔200,所述主体100颈部安装有弹性件300,所述主体100一侧壁安装有扣件150,所述主体100一侧壁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0,所述主体100底端安装有固定柱400,所述固定柱400内部设置有机箱槽410,所述机箱槽410内壁两侧分别安装有控制器420和通讯装置430,所述控制器420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60和通讯装置430,具体的,所述主体100外部黏合连接有防腐层110,所述主体100一侧壁安装有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所述主体100顶端开设有锁孔200,所述主体100颈部焊接有弹性件300,所述主体100一侧壁焊接有扣件150,所述主体100一侧壁螺栓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60,所述主体100底端焊接有固定柱400,所述固定柱400内部开设有机箱槽410,所述机箱槽410内壁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控制器420和通讯装置430,所述控制器420电性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60和通讯装置430,主体100用于利用杠杆原理和锁座锁紧密合,防腐层110110用于防止主体100受到水汽和二氧化碳接触,发生腐蚀损坏,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用于相互配合。扣住锁座,防止脱落,锁孔200用于方便对锁头和锁座上锁,提高安全性,弹性件300用于伸长增加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之间的距离,扣件150用于和锁座连接,进一步固定锁头,压力传感器160用于和锁座贴合,感应主体100和锁座之间的压力,固定柱400用于提供容纳机箱槽410的空间,机箱槽410用于提供容纳控制器420和通讯装置430的空间,控制器420用于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160和通讯装置430,通讯装置430用于将接收到的压力信号传输给工作人员。

在具体的使用时,通过转动锁头,使主体100旋转,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伸入锁座中,通过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抱紧锁座,使得主体100和锁座紧贴密合,压力传感器160与锁座贴合,通过锁孔200和锁座上的孔对齐上锁,提高集装箱内货物的安全性,通过扣件150内壁与锁座连接,进一步固定锁头,通过压力传感器160感应压力,当货品在集装箱内发生位移,对箱门产生挤压时,使得压力传感器160和锁座之间的压力减小,当压力传感器160感应到压力减小或消失时,控制器420控制通讯装置430向工作人员发出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开门注意,防止开门的瞬间货品倾倒,砸伤工作人员,发生意外,由于长期的使用,集装箱底部可能会发生凹陷,通过弹性件300调整上锁爪120和下锁爪130之间的距离,防止主体100和锁座之间距离增加或错位导致无法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上锁爪120的底端和下锁爪130的顶端均安装有缓冲垫140,所述缓冲垫140为橡胶材质制成,具体的,所述上锁爪120的底端和下锁爪130的顶端均黏合连接有缓冲垫140,所述缓冲垫140为橡胶材质制成,缓冲垫140用于防止锁爪和锁座相互碰撞发生损坏。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锁孔200内壁四周安装有防滑垫210,所述防滑垫210为硅胶材质制成,具体的,所述锁孔200内壁四周安装有防滑垫210,所述防滑垫210为硅胶材质制成,防滑垫210用于防止锁孔200内的锁打滑。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机箱槽410内壁四周安装有防潮层440,所述防潮层440为聚氨酯材质制成,具体的,所述机箱槽410内壁四周黏合连接有防潮层440,所述防潮层440为聚氨酯材质制成,防潮层440用于防止水汽进入机箱槽410损坏控制器420。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