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4874发布日期:2021-10-27 16:3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片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胶片剪裁就是将成型之后的胶片周围的毛边进行清理的操作。
3.胶片的原料都是比较立体的,为了使得安装在散热器上,需要利用平板压铸机将立体的胶片进行压扁,为了使得成型良好,因此在压扁之后的胶片边缘处会有大量的多余毛边,由于形状不规则,因此只能需要人工进行清理,传统上胶片都是环状的,因此都是悬挂在架子上进行人工清理,无法将胶片摆放水平,在进行切割清理时,难免会有切割过头,将其损坏的情况发生,这样就会增加次品率,人工清理时,直接拿着刀进行切割,手部直接接触,容易受伤,如果直接的放置在桌面上进行操作,对于桌面也比较容易划伤,下次对不同形状的胶片进行清理时,之前的划痕也容易影响下次的清理,每次在清理一个胶片之后,还需要对费屑进行单独清理,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便于将胶片水平放置,又不影响剪裁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包括:工作台、若干个支撑架、若干对滑动块、若干个一号螺纹固定钉、若干个胶片固定夹手、若干个支撑弹簧和若干个固定吸盘,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有通孔,若干个所述支撑架均匀位于所述通孔内、且水平放置,每个所述支撑架上表面中心处均加工有水平滑动通槽,若干对所述滑动块分别位于若干个所述水平滑动通槽内、且沿着所述水平滑动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每个所述滑动块的纵截面均为t形,若干个所述一号螺纹固定钉均匀贯穿其中一部分所述滑动块、且上端伸入另一部分所述滑动块下表面内,若干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固定连接在其中一部分所述滑动块上表面,若干个所述支撑弹簧均匀连接在所述工作台下表面边缘处,若干个所述固定吸盘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支撑弹簧下端面、用以吸附固定。
6.优选地,还包括有:若干个转动圆轴和若干个二号螺纹固定钉,每个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且一端位于所述工作台外侧,若干个所述转动圆轴均穿过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且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架内部,若干个所述二号螺纹固定钉均穿过所述工作台下表面、且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架内部,每个所述转动圆轴的下端面与所述二号螺纹固定钉的上端面不搭接。
7.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均包括有支撑端和夹取端,所述夹取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端上端面、且纵截面为u形,所述支撑端下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端面,每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的下端面均长于所述上端面、且下端面连接处设有强力弹簧。
8.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上端面和下端面内侧均加工有弧形凹槽,每
个所述弧形凹槽内均设有用以夹取胶片的橡胶移动块。
9.进一步优选,所述工作台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线,所述弹簧线一端面上设有条形承接板。
10.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支撑架的纵截面均为直角折形。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便于根据胶片的形状进行固定,便于清理胶片毛边,保护手部,清理彻底,便于清理表面垃圾的装置。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3.图1为本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中所述支撑架、所述滑动块、所述一号螺纹固定钉、所述胶片固定夹手和所述橡胶移动块相配合的正视剖面图;
16.图4为本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中所述胶片固定夹手和所述橡胶移动块相配合的俯视图;
17.图5为本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中所述工作台和所述固定吸盘相配合的仰视图;
18.图中:1、工作台;2、支撑架;3、滑动块;4、一号螺纹固定钉;5、胶片固定夹手;6、支撑弹簧;7、固定吸盘;8、转动圆轴;9、二号螺纹固定钉;10、橡胶移动块;11、弹簧线;12、条形承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

5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剪裁胶片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若干个支撑架2、若干对滑动块3、若干个一号螺纹固定钉4、若干个胶片固定夹手5、若干个支撑弹簧6和若干个固定吸盘7,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中心处加工有通孔,若干个所述支撑架2均匀位于所述通孔内、且水平放置,每个所述支撑架2上表面中心处均加工有水平滑动通槽,若干对所述滑动块3分别位于若干个所述水平滑动通槽内、且沿着所述水平滑动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每个所述滑动块3的纵截面均为t形,若干个所述一号螺纹固定钉4均匀贯穿其中一部分所述滑动块3、且上端伸入另一部分所述滑动块3下表面内,若干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5固定连接在其中一部分所述滑动块3上表面,若干个所述支撑弹簧6均匀连接在所述工作台1下表面边缘处,若干个所述固定吸盘7固定连接在若干个所述支撑弹簧6下端面、用以吸附固定,使用此装置时,将已经通过加热压扁机进行压扁的夹片放置在工作台1上方,通过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若干个胶片固定夹手5进行各个端面的适当夹取,根据压扁模具的不同,压扁之后的胶片形状也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调节用来支撑每个胶片固定夹手5的一对滑动块3在所对应的支撑架2上水平滑动通槽内进行滑动位置,适应不同的胶片形状进行固定,其中每对滑动块3在水平滑动通槽内的固定可以通过拧紧所对应的一号螺纹固定钉4的情况进行固定,拧紧时,则下端的滑动块3紧紧的挤压在支撑架2的下端面,便于固定,其中
由于每个滑动块3的纵截面均为t型,因此便于上下端卡住良好的,由于加工胶片时,都是适当批量的进行,因此在按照每个批量的第一个胶片进行固定之后,则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不用继续进行调整,比较的方便的,其中支撑架2嵌装在工作台1内部 ,由于胶片固定之后所对应的是工作台1上表面的通孔处,便于在人工对胶片的边缘处进行清理毛边时,通过通孔掉落在下方,不会掉落在工作台1上表面,清理也是比较方便的,由于是人工进行清理,难免会有掉落在工作台1上表面的情况,在每次清理完毕之后,可以人工将工作台1向下进行挤压,使得位于工作台1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弹簧6进行不断的晃动,位于每个支撑弹簧6下端面上的固定吸盘7便于吸附住支撑的表面,使得在支撑弹簧6的不断晃动下,使得工作台1也进行跟随晃动,因此便于将落在工作台1上表面的毛边垃圾进行清理方便的,胶片是水平放置在若干个胶片固定夹手5上,因此便于清理毛边时,观察方便,由于毛边是沾粘这成品表面的,观察方便,就不容易清理到成品,保证成品的质量,减少次品的产生。
21.由说明书附图1

5可知,还包括有:若干个转动圆轴8和若干个二号螺纹固定钉9,每个所述支撑架2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且一端位于所述工作台1外侧,若干个所述转动圆轴8均穿过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且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架2内部,若干个所述二号螺纹固定钉9均穿过所述工作台1下表面、且部分伸入所述支撑架2内部,每个所述转动圆轴8的下端面与所述二号螺纹固定钉9的上端面不搭接,其中可以每个支撑架2的一端可以在所对应的转动圆轴8上进行转动,根据不同胶片的形状进行调整的,在调整好之后,将所对应的下方的二号螺纹固定钉9进行向上拧紧,便于将支撑架2紧紧的固定在工作台1下表面,使其不在所对应的转动圆轴8上进行转动,固定转动的位置,由于只需要进行拧紧固定,因此操作也是比较方便的,由于每个支撑架2的一端均贯穿通孔,伸出所述工作台1外侧,便于转动方便的。
22.由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每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5均包括有支撑端和夹取端,所述夹取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端上端面、且纵截面为u形,所述支撑端下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块3上端面,每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5的下端面均长于所述上端面、且下端面连接处设有强力弹簧,其中在将胶片进行固定时,由于每个胶片固定夹手5的下端面长于上端面,因此便于将胶片的下端面搭接在胶片固定夹手5的下端面,由于在每个胶片固定夹手5的下端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强力弹簧,就如头夹上的弹簧一样,便于在进行胶片固定时,只需要向下挤压,再将胶片的端部适当的向内推动,也就可以夹取在胶片固定夹手5内部。
23.由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每个所述胶片固定夹手5上端面和下端面内侧均加工有弧形凹槽,每个所述弧形凹槽内均设有用以夹取胶片的橡胶移动块10,其中在进行夹取时,位于每个胶片固定夹手5内下端的橡胶移动块10便于顶住胶片的下端面,由于每个橡胶移动块10可以在所对应的弧形凹槽内进行移动,因此在对夹取部分上的胶片毛边进行清理时,可以人工的进行整体的适当转动,将没有清理的部位移动出胶片固定夹手5内,便于清理方便的其中由于是橡胶移动块10,因此便于夹取固定摩擦力较大,固定良好的。
24.由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所述工作台1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线11,所述弹簧线11一端面上设有条形承接板12,其中由于胶片在成型之后,比较薄,因此在进行清理毛边时,可以需要人工将手部垫在胶片的下方,由于在进行清理时,可能会使用刀具,这样对手部有损害,因此在进行清理时,可以将条形承接板12垫在胶片的下端,进行清理时,保护手部,其中条形承接板12通过弹簧线11与工作台1侧表面进行连接,弹簧线11便于拉伸不同的位置,
便于移动方便,同时与工作台1之间为一体,不零散。
25.由说明书附图1

5可知,每个所述支撑架2的纵截面均为直角折形,便于提高一定的支撑高度,直上直下,也不占用内部空间。
2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
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