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变频电磁阀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9524发布日期:2021-11-06 04:2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电变频电磁阀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锁领域,涉及一种机电变频电磁阀锁。


背景技术:

2.电磁阀具有高精度控制、工作稳定、响应快等优点,受到门锁制造业的青睐,使用电磁阀控制的门具有上锁解锁便捷的优点,无需人手工操作即可完成上锁或者解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目前现有市场上存在的电磁阀控制门的安全性能较低,保护效果较差,遇到危险事故,往往会因为电磁阀断电无法开门使人员被困在室内无法逃生,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断电的情况下门能够自动解锁的机电变频电磁阀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机电变频电磁阀锁。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电变频电磁阀锁包括:
6.面板、三角栓、碰体、四角栓、连动杆、转盘、电磁阀和电路板,所述三角栓的一端设于面板前侧右端的锁夹滑槽内,所述三角栓的另一端设于面板的第一出口,所述碰体的一端设于面板中部前侧的小舌栓螺柱上,所述碰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小舌栓螺柱滑动设置于凹槽内,所述碰体的另一端设于面板的第二出口,所述面板中部左侧设有铆柱一,所述铆柱一上转动连接有动片,所述四角栓上的折弯槽滑动套设于动片的铆柱九上,所述四角栓上的弯槽二滑动套设于面板上的铆柱一,所述四角栓的另一端设于面板的第三出口,所述连动杆中部的方形套套设于碰体的凸台上,所述连动杆下部的长槽套设于铆柱一,所述连动杆下部的短槽套设于动片的铆柱八上,所述连动杆上部的倾斜槽卡入三角栓上部的套筒一,所述连动杆上部的连动杆铆柱设于面板右侧的连动杆滑槽,所述三角栓下部的凸台设于锁夹滑槽内,所述三角栓连接有三角栓弹簧,所述三角栓弹簧安装于面板前端右侧的铆柱五上,所述三角栓弹簧的长端位于三角栓的通槽内,所述三角栓弹簧的短端抵住面板,所述碰体连接有碰体弹簧,所述碰体弹簧安装于面板前侧的铆柱三上,所述碰体弹簧的长端抵住碰体的尾端,所述碰体弹簧的短端抵住面板前侧的铆柱四,所述连动杆连接有连动杆弹簧,所述连动杆弹簧安装于面板右侧中部的铆柱六上,所述连动杆弹簧的长端抵住连动杆铆柱,所述连动杆弹簧的短端抵住面板右侧中部的铆柱七内,所述转盘设于面板中部的转盘槽内,所述转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牛角片、中间牛角片、和下牛角片,所述中间牛角片上部连接有第一牛角扣片,所述第一牛角扣片用于卡住上牛角片,所述所述中间牛角片下部连接有第二牛角扣片,所述第二牛角扣片用于卡住下牛角片,所述转盘左侧设有中间牛角片挡柱一和中间牛角片挡柱二,所述转盘后侧设有转盘挡柱,所述中间牛角片的弯钩设于中间牛角片挡柱一的右侧,所述转盘的转盘突部的左侧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电磁阀安装于面板后侧右端的电磁阀凹槽内,所述电磁阀前端设有
塑料推动片,所述塑料推动片移动卡紧使转盘无法转动,所述电路板设于转盘后侧,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与电磁阀电源连通,所述电路板上左侧设有微动开关,所述四角栓回缩,四角栓的四角栓体尾端触碰微动开关。
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三角栓包括三角栓体、右三角栓头和左三角栓头,所述右三角栓头、左三角栓头转动连接于三角栓体两侧,所述右三角栓头和左三角栓头头部均呈等腰三角形。
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面板的小舌栓螺柱两侧对称设有挡板,所述碰体包括触发头和碰体杆体,所述触发头转动连接于碰体杆体头部。
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磁阀前端设有阀内弹簧和电磁阀柱,所述电磁阀柱的前端卡入塑料挡板的凹槽内,所述塑料推动片的两侧对称设有塑料挡板。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路板上左侧设有微动开关,所述四角栓回缩,四角栓的四角栓体尾端触碰微动开关。
11.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四角栓上的弯槽二上方设有套筒二,所述套筒二套设于铆柱一。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机电变频电磁阀锁通过连动杆的移动使三角栓、碰体和四角栓同时伸出,提高了上锁效果;断电情况下,电磁阀的磁力消失,与电磁阀相连的电磁阀柱被电磁阀内部的弹簧弹出,牛角片被牛角扣片抵住,转盘转动带动连动杆移动,使四角栓内缩,达到解锁效果,让室内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而非被困于室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四角栓的回缩触发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起到开关门状态检测作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门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门锁紧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无连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连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碰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三角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面板,11

挡板,111

第一出口,112

第二出口,113

第三出口, 12

小舌栓螺柱,13

锁夹滑槽,131

连动杆滑槽,14

铆柱一,15

电磁阀凹槽, 16

铆柱二,17

转盘槽,18

铆柱三,19

铆柱四,191

铆柱五,192

铆柱六, 193

铆柱七,2

三角栓,21

三角栓体,211

凸台,22

右三角栓头,23

左三角栓头,24

三角栓弹簧,25

套筒一,3

碰体,31

触发头,32

碰体杆体,321
‑ꢀ
凹槽,322

凸台二,34

碰体弹簧,4

四角栓,41

四角栓头,42

四角栓体,421
‑ꢀ
折弯槽,422

弯槽二,43

套筒二,51

连动杆,511

方形套,512

长槽,513
‑ꢀ
短槽,514

连动杆铆柱,515

倾斜槽,52

动片,521

铆柱八,522

铆柱九,53
‑ꢀ
连动杆弹簧,6

转盘,61

上牛角片,611

转盘突部,62

中间牛角片,621

弯钩,63

下牛角片,64

第一牛角
扣片,65

第二牛角扣片,66

弹簧柱,661

凸台三,662

中间牛角片挡柱一,663

中间牛角片挡柱二,664

转盘挡柱,67

弹簧,7

电磁阀,72

电磁阀柱,73

塑料推动片,731

塑料挡板,8

电路板,81
‑ꢀ
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5.实施例1
26.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面板1、三角栓2、碰体3、四角栓4、连动杆51、转盘6、电磁阀7和电路板8,所述三角栓2的一端设于面板1前侧右端的锁夹滑槽13内,所述三角栓2的另一端设于面板1的第一出口111,所述碰体3的一端设于面板1中部前侧的小舌栓螺柱12上,所述碰体3上设有凹槽321,所述小舌栓螺柱12滑动设置于凹槽 321内,所述碰体3的另一端设于面板1的第二出口112,所述面板1中部左侧设有铆柱一14,所述铆柱一14上转动连接有动片52,所述四角栓4上的折弯槽421滑动套设于动片52的铆柱九522上,所述四角栓4上的弯槽二422滑动套设于面板1上的铆柱一14,所述四角栓4的另一端设于面板1的第三出口113,所述连动杆51中部的方形套511套设于碰体3的凸台211上,所述连动杆51 下部的长槽512套设于铆柱一14,所述连动杆51下部的短槽513套设于动片 52的铆柱八521上,所述连动杆51上部的倾斜槽515卡入三角栓2上部的套筒一25,所述连动杆51上部的连动杆铆柱514设于面板1右侧的连动杆滑槽131,所述三角栓2下部的凸台211设于锁夹滑槽13内,所述三角栓2连接有三角栓弹簧24,所述三角栓弹簧24安装于面板1前端右侧的铆柱五191上,所述三角栓弹簧24的长端位于三角栓2的通槽212内,所述三角栓弹簧24的短端抵住面板1,所述碰体3连接有碰体弹簧34,所述碰体弹簧34安装于面板1前侧的铆柱三18上,所述碰体弹簧34的长端抵住碰体3的尾端,所述碰体弹簧34的短端抵住面板1前侧的铆柱四19,所述连动杆51连接有连动杆弹簧53,所述连动杆弹簧53安装于面板1右侧中部的铆柱六192上,所述连动杆弹簧53的长端抵住连动杆铆柱514,所述连动杆弹簧53的短端抵住面板1右侧中部的铆柱七193内,所述转盘6设于面板1中部的转盘槽17内,所述转盘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牛角片61、中间牛角片62、和下牛角片63,所述中间牛角片 62上部连接有第一牛角扣片64,所述第一牛角扣片64用于卡住上牛角片61,所述所述中间牛角片62下部连接有第二牛角扣片65,所述第二牛角扣片65用于卡住下牛角片63,所述转盘6左侧设有中间牛角片挡柱一662和中间牛角片挡柱二663,所述转盘6后侧设有转盘挡柱664,所述中间牛角片62的弯钩621 设于中间牛角片挡柱一662的右侧,所述转盘6的转盘突部611的左侧设有弹簧柱66,所述弹簧柱66上套设有弹簧67,所述电磁阀7安装于面板1后侧右端的电磁阀凹槽15内,所述电磁阀7前端设有塑料推动片73,所述塑料推动片 73移动卡紧使转盘6无法转动,所述电路板8设于转盘6后侧,所述电路板8 的一端与电磁阀7电源连通,所述电路板8上左侧设有微动开关81,所述四角栓4回缩,四角栓4的四角栓体42尾端触碰微动开关81,所述四角栓体42缩回触碰微动开关81,指示门未上锁;所述四角栓体42伸出不触碰微动开关81,指示门已上锁。
27.参考图2、图3、图4和图5,在通电的情况下,关门时,门边挤压三角栓 2,带动三角栓向第一出口111向内滑动,门边挤压碰体3,碰体3向第二出口 112向内滑动,连动杆51在连动杆弹簧53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当人进入门后,转盘6的左移使四角栓4从第三出口113伸
出,将门锁定,此时电磁阀7通过电磁作用将电磁阀柱72内缩,使电磁阀柱72不预紧第一牛角扣片64和第二牛角扣片65,此时上牛角片61和下牛角片63与第一牛角扣片64和第二牛角扣片 65分离,上牛角片61转动不带动中间牛角片62转动,即空转把手,无法通过带动中间牛角片62上的弯钩621移动连动杆51,即无法将四角栓4内缩。
28.在门锁定并断电情况下,电磁阀7内的弹簧将电磁阀柱72推出,使电磁阀柱72推住第一牛角扣片64至上牛角片61和第二牛角扣片65至下牛角片63,在转动上牛角片61和下牛角片63时可带动中间牛角片62,中间牛角片62的弯钩621带动连动杆51右移,将四角栓4向内收缩,推门将碰体3和三角栓2向内挤进面板1内,即可开门,从而达到解锁状态,到达断电自动解锁的目的,提高了电磁阀电子锁的安全性能,在突发事件而断电的情况下,能保障门在解锁状态,让室内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生,而非被困于室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29.实施例2
30.如图10所示,所述三角栓2包括三角栓体21、右三角栓头22、左三角栓头23,所述右三角栓头22、左三角栓头23转动连接于三角栓体21两侧,所述右三角栓头22和左三角栓头23头部均呈等腰三角形,在接触门框扣盒时,可转动的右三角栓头22、左三角栓头23,减少了与门框扣盒硬接触的作用力,转动过程中可逐渐减小接触作用力,提高了三角栓2与门框上扣盒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右三角栓头22和左三角栓头23同时向内推动三角栓体21,推动过程更快速。
31.实施例3
32.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面板1的小舌栓螺柱12两侧对称设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固定于面板1上,通过挡板11可对碰体3移动过程中限位,使碰体3 始终沿直线移动,碰体3上表面有连动杆51压住,此时挡板11的限位作用使在开关门过程中碰体3不能沿小舌栓螺柱12的轴线方向转动与晃动,使碰体3 在门框扣盒的方孔内无法晃动,减少噪音,进一步提高了锁住效果;所述碰体3 包括触发头31和碰体杆体32,所述触发头31转动连接于碰体杆体32头部,在门框扣盒接触触发头31时,触发头31转动到一定位置后,门框扣盒接触触发头31的斜面,将触发头31连同碰体杆体32一起向内推动至一定位置后,碰体 3在碰体弹簧34的作用下卡入扣盒的方孔内,可转动的触发头31减少了与门框扣盒硬接触的作用力,转动过程中可逐渐减小接触作用力,提高了碰体3与门框上扣盒的使用寿命。
33.实施例4
34.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电磁阀7前端设有阀内弹簧和电磁阀柱72,所述电磁阀柱72的前端紧密卡入塑料挡板731的凹槽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连接紧密,可提高对塑料挡板731推动的稳定性,使塑料挡板731保持同一直线的移动;所述塑料推动片73的两侧对称设有塑料挡板731,进一步对塑料挡板731移动限位,使塑料推动片73始终在塑料挡板731构成的槽体内移动,使塑料挡板731对第一牛角扣片64和第二牛角扣片65具有稳定的推紧作用。
35.实施例5
36.如图6、图7所示,所述四角栓4上的弯槽二422上方设有套筒二43,所述套筒二43固定套设于铆柱一14,所述套筒43位于四角栓体42的上表面,通过套筒43可限制四角栓4在平移过程中的上下波动,增加四角栓4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3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