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体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1920发布日期:2021-12-04 11:4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体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体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兴起,蓄热装置做为实现该技术的关键设备,使用8到10个月后内部需要更换安装新蓄热体,蓄热体的截面为方形,且具有若干个孔洞,与蜂窝煤类似。
3.现阶段更换安装蓄热体时还都采用人工直接安装,由于蓄热装置长度在1500mm以上,而检修孔只有600mm*600mm左右,内部空间分为尺寸更小的若干室,因此工作时需要多人配合,且在检修孔处频繁爬进爬出,蓄热体安装时间长、损坏率高,安装人员劳动强度大,安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体安装工具,能够快速的将蓄热体由检修孔安装到蓄热装置中,省时省力。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热体安装工具,包括壳体以及抓取组件,所述壳体呈中空的长条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由壳体端部向外延伸的夹持爪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爪开合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通过弹簧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杆,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上设置有与控制杆紧固连接的控制钮,所述夹持爪包括多根夹持臂,多根夹持臂相互独立且与所述控制杆的端部铰接,所述壳体的端部对应所述夹持臂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的数量以及位置与所述夹持臂一一对应。
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杆将铰接的夹持臂向壳体外部推动,在推动的过程中,由于控制杆与穿设孔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夹持臂向外张开,在伸入蓄热体后松开控制杆,使得夹持臂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并收缩,进而使得蓄热体被夹持固定,在将蓄热体转移至安装位置后再次张开夹持臂并退出,使得能够快速的将蓄热体由检修口安装到蓄热装置中。
7.进一步,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夹持爪的一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设置有防滑垫。通过握把能够更加舒适的抓紧壳体,使得转移过程更加舒适。
8.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主体段以及作业段,所述作业段和主体段的对接位置为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夹持爪的一端,所述主体段和作业段螺接在一起。分段设置使得弹簧和控制杆能够被更加容易的安装。
9.进一步,所述控制杆对应夹持臂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臂的安装盘,多个夹持臂环绕铰接于所述安装盘,所述弹簧一端与壳体紧固连接,所述弹簧相对应的另一端紧固设置于所述安装盘上。在向外推动控制杆时,弹簧随着安装盘移动而被拉伸。
10.进一步,所述主体段由对接位置向内螺接有固定环,所述弹簧与所述固定环紧固连接。使得弹簧能给被有效的固定。
11.进一步,所述控制杆对应主体段位置的直径大于对应作业段的直径,所述控制杆的直径在靠近对接位置时逐渐缩小至对应作业段位置的直径。使得控制杆在移动时能够穿过弹簧的内圈,避免控制杆被弹簧卡住。
12.进一步,所述夹持臂包括与控制杆相平行的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所述第一段杆与安装盘铰接,所述第一段杆远离安装盘的一端通过倾斜向外设置的倾斜段,所述倾斜段的端部连接第二段杆。
13.进一步,所述第二段杆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能够增加夹持臂和蓄热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蓄热体能够被有效固定。
14.进一步,所述控制杆与穿设孔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夹持臂长度的1/3。
15.进一步,所述主体段上开设有注油孔。方便向控制杆和壳体的间隙中注入润滑油,保证控制杆运行的顺畅。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夹持爪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剖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夹持爪处于扩张状态时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主体段100、注油孔110、防滑垫120、调节孔130、作业段200、控制杆300、控制钮310、固定环400、弹簧410、安装盘500、夹持臂600、第一段杆610、倾斜段620、第二段杆630、防滑层631。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3.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体安装工具,包括壳体以及抓取组件,所述壳体呈中空的长条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由壳体端部向外延伸的夹持爪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夹持爪开合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通过弹簧410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控制杆300,所述控制杆300与外壳的内壁间隙较小。可控制在1

5mm,使得控制杆300能够顺畅的在壳体中滑动,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调节孔130,所述调节孔130上设置有与控制杆300紧固连接的控制钮310,所述控制钮310伸出所述调节孔130,便于操作时在壳体的外部对控制杆300进行调节,所述夹持爪包括多根夹持臂600,多根夹持臂600相互独立且与所述控制杆300的端部铰接,所述壳体的端部对应所述夹持臂600开设有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的大小能够满足夹持臂600穿出时因角度改变而发生微小位移的需要,所述穿设孔的数量以及位置与所述
夹持臂600一一对应,使得夹持臂600能够均匀的四散开来。所述穿设孔开设于壳体的封堵盖上,所述封堵盖能够将中空壳体的端部封堵住,所述壳体的两端均需要封堵。
24.通过控制杆300将铰接的夹持臂600向壳体外部推动,在推动的过程中,由于控制杆300与穿设孔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夹持臂600向外张开,在伸入蓄热体的孔洞后松开控制杆300,使得夹持臂600在弹簧410的作用下复位并收缩,进而使得蓄热体被夹持固定,在将蓄热体转移至安装位置后再次张开夹持臂600并退出,使得能够快速的将蓄热体由检修口安装到蓄热装置中,采用伸入蓄热体孔洞夹紧的方式不会占用蓄热体外侧的空间,使得安放后的多个蓄热体能够更加紧密的贴合在一起。
25.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夹持爪的一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上设置有防滑垫120。通过握把能够更加舒适的抓紧壳体,使得转移过程更加舒适。在使用时可以单手握紧握把,并通过拇指推动控制钮310进行操作。
26.更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主体段100以及作业段200,所述作业段200和主体段100的对接位置为所述弹簧410远离所述夹持爪的一端,所述主体段100和作业段200螺接在一起。分段设置使得弹簧410和控制杆300能够被更加容易的安装。所述主体段100通过外螺纹与作业段200连接,使得内部的弹簧410不受影响。
27.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杆300对应夹持臂60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臂600的安装盘500,所述控制杆300的端部设置有螺柱和轴肩,使得安装盘500穿过螺柱后抵紧在轴肩上,而后通过螺栓固定,多个夹持臂600环绕铰接于所述安装盘500,所述弹簧410一端与壳体紧固连接,所述弹簧410相对应的另一端紧固设置于所述安装盘500上。在向外推动控制杆300时,弹簧410随着安装盘500移动而被拉伸。
28.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段100由对接位置向内螺接有固定环400,所述弹簧410与所述固定环400紧固连接。使得弹簧410能给被有效的固定。
29.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杆300对应主体段100位置的直径大于对应作业段200的直径,所述控制杆300的直径在靠近对接位置时逐渐缩小至对应作业段200位置的直径。使得控制杆300在移动时能够穿过弹簧410的内圈,避免控制杆300被弹簧410卡住。
30.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臂600包括与控制杆300相平行的第一段杆610和第二段杆630,所述第一段杆610与安装盘500铰接,所述第一段杆610远离安装盘500的一端通过倾斜向外设置的倾斜段620,所述倾斜段620的端部连接第二段杆630。分段设置的夹持臂600使得第二段杆630能够向外扩张的距离更大,能够夹紧蓄热体的更大面积。
3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杆630的内侧设置有防滑层631。防滑层631能够增加夹持臂600和蓄热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蓄热体能够被有效固定。
32.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杆300与穿设孔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夹持臂600长度的1/3。使得夹持臂600能够向外扩张足够的距离。
33.更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段100上开设有注油孔110。方便向控制杆300和壳体的间隙中注入润滑油,保证控制杆300运行的顺畅。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中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
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系统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