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变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7590发布日期:2021-11-10 01:2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定位变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件定位领域,尤其涉及定位变距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和变距,使得多个工件定位和变距后可同时被转移或抓取。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两个单独的气缸,从与工件呈45
°
的角度对单个工件进行定位和移动固定距离,该定位和移动过程通常一次只能定位一个工件且变化固定距离,定位效率较低,适用性差;且,完成一个工件的定位和移动后,在后续对其他工件进行定位和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因空间不足导致的工件相互干涉及卡料等问题。
3.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工件定位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定位变距装置,包括:
5.变距机构,所述变距机构沿变距方向依次设有多个变距槽,多个所述变距槽的沿所述变距方向的长度彼此不相等;
6.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定位组件,多个所述定位组件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变距槽内的沿所述变距方向的下游端部;以及
7.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变距机构沿所述变距方向移动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多个所述变距槽的长度中的最大长度,从而使多个所述变距槽相对各自的定位组件沿所述变距方向移动各自变距槽的长度后带动各自的定位组件分别移动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二预定距离取决于各自变距槽的长度,以实现多个所述定位组件的变距。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变距槽的沿所述变距方向的长度呈等差变化,以实现多个所述定位组件的等差变距。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变距槽的沿所述变距方向的长度等差递减,以实现多个所述定位组件沿所述变距方向之间的距离等差变大。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变距槽的沿所述变距方向的长度等差递增,以实现多个所述定位组件沿所述变距方向之间的距离等差变小。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变距装置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定位变距装置沿所述变距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变距机构和多个定位机构,多个所述变距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以实现多个所述定位机构的变距。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块及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固定多个所述变距机构使多个所述变距机构同时沿所述变距方向移动,所述连接块连接多个所述变距机构,多个所述变距机构通过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变距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变距机构间隔设置,所述调节机构沿垂直于所述变距方向的调节方向朝所述变距机构
靠近或远离。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气缸、调节带以及多个调节块,多个所述调节块设于所述调节带远离所述调节气缸一侧,多个所述调节块通过所述调节带与所述调节气缸传动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调节气缸与两个所述调节带连接,所述调节气缸驱动两个所述调节带沿所述调节方向分别向两侧移动以朝所述变距机构靠近或远离。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联动柱以及定位柱,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变距机构的表面,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变距机构的一侧,所述联动柱与所述定位块固定,所述联动柱设置于所述变距槽中,所述变距槽与所述联动柱可分离的连接以带动所述定位块及所述定位柱移动。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定位变距装置,可通过驱动机构(例如单个气缸)配合变距机构及定位机构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和变距,同时还可以配合调节机构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进一步定位;一方面,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和变距提升了工作效率,适用性好;另一方面,多个工件被间隔设置并同时完成定位和变距,可避免多个工件相互之间的干涉。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沿俯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沿仰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沿仰视方向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3.定位变距装置
ꢀꢀꢀꢀꢀꢀꢀꢀꢀꢀꢀꢀꢀꢀꢀꢀꢀꢀꢀꢀꢀꢀ124.变距机构
ꢀꢀꢀꢀꢀꢀꢀꢀꢀꢀꢀꢀꢀꢀꢀꢀꢀꢀꢀꢀꢀꢀꢀꢀꢀꢀ
11
25.变距槽
ꢀꢀꢀꢀꢀꢀꢀꢀꢀꢀꢀꢀꢀꢀꢀꢀꢀꢀꢀꢀꢀꢀꢀꢀꢀꢀꢀꢀ
110
26.第一连接部
ꢀꢀꢀꢀꢀꢀꢀꢀꢀꢀꢀꢀꢀꢀꢀꢀꢀꢀꢀꢀꢀꢀꢀꢀ
111
27.定位机构
ꢀꢀꢀꢀꢀꢀꢀꢀꢀꢀꢀꢀꢀꢀꢀꢀꢀꢀꢀꢀꢀꢀꢀꢀꢀꢀ
12
28.定位组件
ꢀꢀꢀꢀꢀꢀꢀꢀꢀꢀꢀꢀꢀꢀꢀꢀꢀꢀꢀꢀꢀꢀꢀꢀꢀꢀ
120
29.定位块
ꢀꢀꢀꢀꢀꢀꢀꢀꢀꢀꢀꢀꢀꢀꢀꢀꢀꢀꢀꢀꢀꢀꢀꢀꢀꢀꢀꢀ
121
30.第一表面
ꢀꢀꢀꢀꢀꢀꢀꢀꢀꢀꢀꢀꢀꢀꢀꢀꢀꢀꢀꢀꢀꢀꢀꢀꢀꢀ
1211
31.第二表面
ꢀꢀꢀꢀꢀꢀꢀꢀꢀꢀꢀꢀꢀꢀꢀꢀꢀꢀꢀꢀꢀꢀꢀꢀꢀꢀ
1212
32.定位槽
ꢀꢀꢀꢀꢀꢀꢀꢀꢀꢀꢀꢀꢀꢀꢀꢀꢀꢀꢀꢀꢀꢀꢀꢀꢀꢀꢀꢀ
1213
33.定位柱
ꢀꢀꢀꢀꢀꢀꢀꢀꢀꢀꢀꢀꢀꢀꢀꢀꢀꢀꢀꢀꢀꢀꢀꢀꢀꢀꢀꢀ
122
34.联动柱
ꢀꢀꢀꢀꢀꢀꢀꢀꢀꢀꢀꢀꢀꢀꢀꢀꢀꢀꢀꢀꢀꢀꢀꢀꢀꢀꢀꢀ
123
35.驱动机构
ꢀꢀꢀꢀꢀꢀꢀꢀꢀꢀꢀꢀꢀꢀꢀꢀꢀꢀꢀꢀꢀꢀꢀꢀꢀꢀ
13
36.调节机构
ꢀꢀꢀꢀꢀꢀꢀꢀꢀꢀꢀꢀꢀꢀꢀꢀꢀꢀꢀꢀꢀꢀꢀꢀꢀꢀ
14
37.调节气缸
ꢀꢀꢀꢀꢀꢀꢀꢀꢀꢀꢀꢀꢀꢀꢀꢀꢀꢀꢀꢀꢀꢀꢀꢀꢀꢀ
141
38.调节带
ꢀꢀꢀꢀꢀꢀꢀꢀꢀꢀꢀꢀꢀꢀꢀꢀꢀꢀꢀꢀꢀꢀꢀꢀꢀꢀꢀꢀ
142
39.调节块
ꢀꢀꢀꢀꢀꢀꢀꢀꢀꢀꢀꢀꢀꢀꢀꢀꢀꢀꢀꢀꢀꢀꢀꢀꢀꢀꢀꢀ
143
40.工作台
ꢀꢀꢀꢀꢀꢀꢀꢀꢀꢀꢀꢀꢀꢀꢀꢀꢀꢀꢀꢀꢀꢀꢀꢀꢀꢀꢀꢀ
15
41.载板
ꢀꢀꢀꢀꢀꢀꢀꢀꢀꢀꢀꢀꢀꢀꢀꢀꢀꢀꢀꢀꢀꢀꢀꢀꢀꢀꢀꢀꢀꢀ
151
42.第三表面
ꢀꢀꢀꢀꢀꢀꢀꢀꢀꢀꢀꢀꢀꢀꢀꢀꢀꢀꢀꢀꢀꢀꢀꢀꢀꢀ
1511
43.第四表面
ꢀꢀꢀꢀꢀꢀꢀꢀꢀꢀꢀꢀꢀꢀꢀꢀꢀꢀꢀꢀꢀꢀꢀꢀꢀꢀ
1512
44.第一辅助槽
ꢀꢀꢀꢀꢀꢀꢀꢀꢀꢀꢀꢀꢀꢀꢀꢀꢀꢀꢀꢀꢀꢀꢀꢀ
152
45.第二辅助槽
ꢀꢀꢀꢀꢀꢀꢀꢀꢀꢀꢀꢀꢀꢀꢀꢀꢀꢀꢀꢀꢀꢀꢀꢀ
153
46.第三辅助槽
ꢀꢀꢀꢀꢀꢀꢀꢀꢀꢀꢀꢀꢀꢀꢀꢀꢀꢀꢀꢀꢀꢀꢀꢀ
154
47.限位块
ꢀꢀꢀꢀꢀꢀꢀꢀꢀꢀꢀꢀꢀꢀꢀꢀꢀꢀꢀꢀꢀꢀꢀꢀꢀꢀꢀꢀ
155
48.连接机构
ꢀꢀꢀꢀꢀꢀꢀꢀꢀꢀꢀꢀꢀꢀꢀꢀꢀꢀꢀꢀꢀꢀꢀꢀꢀꢀ
16
49.连接块
ꢀꢀꢀꢀꢀꢀꢀꢀꢀꢀꢀꢀꢀꢀꢀꢀꢀꢀꢀꢀꢀꢀꢀꢀꢀꢀꢀꢀ
161
50.固定块
ꢀꢀꢀꢀꢀꢀꢀꢀꢀꢀꢀꢀꢀꢀꢀꢀꢀꢀꢀꢀꢀꢀꢀꢀꢀꢀꢀꢀ
162
51.变距方向
ꢀꢀꢀꢀꢀꢀꢀꢀꢀꢀꢀꢀꢀꢀꢀꢀꢀꢀꢀꢀꢀꢀꢀꢀꢀꢀ
x
52.调节方向
ꢀꢀꢀꢀꢀꢀꢀꢀꢀꢀꢀꢀꢀꢀꢀꢀꢀꢀꢀꢀꢀꢀꢀꢀꢀꢀ
y
53.工件
ꢀꢀꢀꢀꢀꢀꢀꢀꢀꢀꢀꢀꢀꢀꢀꢀꢀꢀꢀꢀꢀꢀꢀꢀꢀꢀꢀꢀꢀꢀ25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描述将参考附图以更全面地描述本技术内容。附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技术透彻和完整,并且将本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
56.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技术。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多个形式。此外,当在本文中使用时,“包括”和/或“包含”和/或“具有”,整数,步骤,操作,组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57.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此外,除非文中明确定义,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和本技术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58.以下内容将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须注意的是,参考附图中所描绘的组件不一定按比例显示;而相同或类似的组件将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或类似的技术用语。
59.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0.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1沿俯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1的部分立体示意图。由于图1中存在部分元件的视觉遮挡,为便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现将图1与图2结合进行说明。
61.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变距装置1,包括变距机构11、定位机构12以及驱动机构13。变距机构11与定位机构12连接,驱动机构13与变距机构11连接,以驱动变
距机构11带动定位机构12实现对工件2的定位。
62.如图2所示,其中,变距机构11沿变距方向x依次设有多个变距槽110,多个变距槽110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彼此不相等。定位机构12包括多个定位组件120,多个定位组件120对应设置于多个变距槽110内的沿变距方向x的下游端部。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变距机构11沿变距方向x移动第一预定距离,该第一预定距离为多个变距槽110的长度中的最大长度,从而使多个变距槽110相对各自的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移动各自变距槽110的长度后带动各自的定位组件120分别移动第二预定距离,该第二预定距离取决于各自变距槽110的长度,以实现多个定位组件120的变距。
63.对于每个变距槽110而言,满足下面的等式:
64.第一预定距离=第二预定距离+变距槽的长度
65.从该等式可以看出,如果多个变距槽110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彼此相等,那么多个变距槽110相对各自的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移动各自变距槽110的长度后带动各自的定位组件120分别移动的第二预定距离彼此相等,导致多个工件2彼此之间的距离在移动前后仍然相等,未实现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大或变小,亦即,不能实现变距的目的。
66.与之相反,如果多个变距槽110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彼此不相等,那么多个变距槽110相对各自的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移动各自变距槽110的长度后带动各自的定位组件120分别移动的第二预定距离彼此不相等,从而使多个工件2彼此之间的距离在移动前后不相等,实现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大或变小,亦即,能够实现变距的目的。
67.于一实施例中,变距机构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多个变距槽110开设于第一连接部11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变距槽110贯穿第一连接部111。
68.于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20包括定位块121、定位柱122以及联动柱123。定位块121设置于变距机构11表面,进一步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表面;定位柱122设置于定位块121远离变距机构11一侧;联动柱123与定位块121固定,联动柱123可活动地设置于变距槽110中,变距槽110与联动柱123可分离的连接以带动定位块121及定位柱122移动。
69.于一实施例中,定位块12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211及第二表面1212,第一表面1211为定位块121远离变距机构11的表面,第二表面1212为定位块121与变距机构11接触的表面。定位柱122设置于第一表面1211,定位柱122由第一表面1211向远离第二表面1212的方向凸起。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定位块121上的定位柱1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两个,两个定位柱122进一步可设置于定位块121的第一表面1211上的相背的两端;联动柱123连接于第二表面1212。
70.于一实施例中,定位块121还可包括定位槽1213,定位槽1213可开设于第二表面1212,并由第二表面1212向第一表面1211方向凹陷。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213的宽度可大致等于第一连接部111的宽度,使得定位块121可藉由定位槽1213与第一连接部111定位,以避免定位块121在沿非变距方向x的方向上相较于变距机构11发生过大的相对位移,进而保证变距过程中工件2的稳定变距。
71.于一实施例中,多个定位组件120设置于各自变距槽110内的沿变距方向x的下游端部,工件2设置于多个定位柱122沿变距方向x的下游一侧,如图1所示,工件2由虚线所示,并设置于定位柱122沿变距方向x的下游一侧。驱动机构13驱动变距机构11沿变距方向x移动,定位组件120的联动柱123首先与变距槽110中沿变距方向x的下游端部分离,随后联动
柱123与变距槽110发生相对滑动直至与变距槽110中沿变距方向x的上游端接触,随后第一连接部111推动联动柱123沿变距方向x运动,联动柱123带动定位块121及定位柱122沿变距方向x运动,定位柱122推动工件2沿变距方向x移动,以完成工件2在变距方向x上的变距。
72.定位变距装置1还包括调节机构14,调节机构14与变距机构11间隔设置,调节机构14沿垂直于变距方向x的调节方向y朝变距机构11靠近或远离,以推动工件2完成在调节方向y上的进一步定位。
73.于一实施例中,调节机构14包括调节气缸141、调节带142以及多个调节块143,多个调节块143设于调节带142远离调节气缸141一侧,多个调节块143通过调节带142与调节气缸141传动连接。调节气缸141驱动调节带142沿调节方向y朝向变距机构11及定位机构12靠近或远离。调节带142带动调节块143沿调节方向y朝工件2靠近或远离,以通过调节块143推动工件2的侧端在调节方向y上完成对工件2的进一步定位,更加精确地定位工件2。
74.于一实施例中,变距机构11及定位机构12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每个定位机构12与对应一个变距机构11配合,两个变距机构11间隔设置,调节机构14设置于两个变距机构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调节气缸141与两个调节带142连接,调节气缸141驱动两个调节带142沿调节方向y分别向两侧移动以朝向不同的变距机构11靠近或远离,以对设置于调节机构14两侧的工件2进行进一步定位,提升调节机构14的工作效率。
75.定位变距装置1还包括如图1所示的工作台15,工件2设置于工作台15上。工作台15包括载板151、第一辅助槽152、第二辅助槽153、第三辅助槽154以及限位块155。第一辅助槽152、第二辅助槽153、第三辅助槽154沿变距方向x延伸设置,限位块155设置于载板151外侧边缘。
76.于一实施例中,载板151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1511以及第四表面1512,工件2设置于第三表面1511,变距机构11及驱动机构13设置于第四表面1512。
77.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辅助槽152贯穿载板151,定位柱122通过第一辅助槽152由第四表面1512延伸至第三表面1511以推动工件2,第一辅助槽15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以与定位柱122的数量对应。多个第一辅助槽152间隔设置。
78.于一实施例中,第二辅助槽153由第三表面1511向第四表面1512凹陷形成,第三辅助槽154位于第二辅助槽153底部并贯穿载板151。调节机构14中的调节气缸141的部分设于第三辅助槽154中,调节带142及调节块143通过第三辅助槽154延伸至第二辅助槽153内,调节带142及调节块143可在第二辅助槽153的凹陷范围内移动,第二辅助槽153可对调节机构14进行定位。
79.于一实施例中,限位块15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块155环绕设置于载板151的外侧边缘,限位块155的至少部分相较于第三表面1511向远离第四表面1512的方向凸起,用于防止工件2移动至载板151外。
80.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变距装置1沿仰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定位变距装置1还包括连接机构16,定位变距装置1沿变距方向x并排设置有多个变距机构11和多个定位机构12,多个变距机构11通过连接机构16连接于驱动机构13,以实现多个定位机构12的变距。
81.于一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6包括连接块161及固定块162,固定块162用于固定多个变距机构11使多个变距机构11同时沿变距方向x移动,连接块161连接多个变距机构11,多
个变距机构11通过连接块161与驱动机构13传动连接。
82.于一实施例中,固定块162可以为桥状结构,固定块162至少同时固定两个变距机构11的第一连接部111,进一步可通过与载板151配合将第一连接部111夹设于固定块162及第一连接部111之间。
83.于一实施例中,连接块161与驱动机构13传动连接,连接块161可设置于驱动机构13沿变距方向x的下游侧,连接块161可同时与多个变距机构11固定,驱动机构13驱动连接块161,连接块161带动变距机构11沿变距方向x移动。
84.本技术的定位变距装置1可在变距方向x上同时对多个工件2进行变距,如图4所示,变距机构11沿变距方向x依次设有多个变距槽110,多个变距槽110的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彼此不相等,以实现多个定位组件120的变距,进而实现与定位组件120对应的工件的变距。
85.于一实施例中,多个变距槽110的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呈等差变化,以实现多个定位组件120的等差变距。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变距槽110的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等差递减,以实现多个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之间的距离等差变大。
86.例如,假设多个变距槽110的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依次为l1,l1

d,l1

2d和l1

3d,并且驱动机构13驱动变距机构11沿变距方向x移动的第一预定距离为l1,则多个变距槽110相对各自的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移动各自变距槽110的长度后带动各自的定位组件120分别移动第二预定距离分别为
87.l1

l1=0;
88.l1

(l1

d)=d;
89.l1

(l1

2d)=2d;
90.l1

(l1

3d)=3d;
91.由此看出,多个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之间的距离等差变大,进而实现与定位组件120对应的工件的等差变距,此时为等差变大。
92.可以理解,如果多个变距槽110的沿变距方向x的长度等差递增,那么能够实现多个定位组件120沿变距方向x之间的距离等差变小,进而实现与定位组件120对应的工件的等差变距,此时为等差变小。
93.本技术的定位变距装置,可通过驱动机构配合变距机构及定位机构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和变距,同时还可以配合调节机构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进一步定位;一方面,同时对多个工件进行定位和变距提升了工作效率,适用性好;另一方面,多个工件被间隔设置并同时完成定位和变距,可避免多个工件相互之间的干涉,提升工作效率。
94.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各种变更和替换。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