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7667发布日期:2021-10-30 11:0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分离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当电子产品需要进行拆卸维修显示屏时,维修人员可以利用工业冰箱或液氮使胶层失效后直接进行手动剥离显示屏,从而可以快速地拆卸剥离出盖板和偏光片。但是在手动剥离显示屏时,显示屏中的偏光片容易由于用户握持剥离时受力不均而在拆卸的过程中损坏,进而导致偏光片的维修良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组件,旨在可以快速分离待分离件,同时可以使待分离件在拆卸的过程中受力均匀,降低不良风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离组件,包括:
5.起角治具,所述起角治具用于对待分离件进行加工,以使待分离件形成切割间隙;和
6.切割治具,所述切割治具用于对经过所述起角治具的待分离件沿所述切割间隙进行切割分离。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角治具包括:
8.第一支撑座;和
9.起角结构,所述起角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起角结构的一侧形成有限位缝隙,所述待分离件插入于所述限位缝隙内,通过外力压制所述待分离件以形成所述切割间隙。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角结构包括支撑板和限位板,所述支撑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缝隙。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安装段和支撑段,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与所述安装段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缝隙,所述支撑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并沿背离所述限位缝隙的方向延伸。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角治具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并位于所述起角结构形成有所述限位缝隙的一侧,所述托板与所述起角结构倾斜设置。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起角治具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托板,以使所述托板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
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角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座;
15.且/或,所述起角结构的材质为电木;
16.且/或,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所述起角结构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1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割治具包括:
18.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有切割区域;和
19.切割线,所述切割线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并位于所述切割区域,所述切割线以用于对经过所述起角治具的待分离件沿所述切割间隙进行切割分离。
2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设有两连接柱,所述切割线的一端连接于一所述连接柱,所述切割线的另一端活动固定于另一所述连接柱,以调整所述切割线的松紧程度。
2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角治具和所述切割治具分体设置。
2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分离组件包括起角治具和切割治具,其中该起角治具用于对待分离件进行加工,而切割治具在用于对经过起角治具的待分离件进行切割。如此先通过起角治具使待分离件之间产生切割间隙,然后再由切割治具沿该切割间隙切割以使待分离件完全分离。此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可以快速分离待分离件,使得待分离件在拆卸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同时避免了直接剥离待分离件而导致待分离件损坏的情况发生,降低待分离件的不良风险,提升待分离件回收利用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组件的起角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组件的起角治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组件的起角结构的侧视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组件的起角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离组件的切割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待分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号说明:
32.[0033][003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6]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9]
参照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离组件100,用于分离待分离件200,而具体地,该待分离件200可以为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盖板201和偏光片202。需要说明的是,盖板201和偏光片202堆叠设置,且盖板201主要用于防护偏光片202。其中,为了保证显示屏平时的正常使用,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设置有一层胶层203以用于使两者粘接固定,该胶层203具体可以为硅酮胶。而在分离该显示屏前可先将其冷冻,经过冷冻后的显示屏,会使得胶层203失效凝结,从而降低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便于后续的分离。而冷冻后的显示屏,会使得硅酮胶层203失效凝结,从而降低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便于使盖板201和偏光片202更容易分离。
[0040]
参照图1、图2以及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分离组件100包括起角治具10和切割治具30,起角治具10用于对待分离件200进行加工,以使待分离件200形成切割间隙
204;切割治具30用于对经过起角治具10的待分离件200沿切割间隙204进行切割分离。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将待分离件200从起角治具10移动至切割治具30,即可以通过用户直接用手直接进行搬移后再进行加工,或者为了提高分离组件100整体的自动化,则可以通过设置机械手等机械设备,再通过智能控制,以使得该搬移过程可以自动运行并进行自动定位加工,不仅提高整体的分离效率,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
[0042]
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的分离组件100包括起角治具10和切割治具30,其中该起角治具10用于对待分离件200进行加工,而切割治具30在用于对经过起角治具10的待分离件200进行切割。如此先通过起角治具10使待分离件200之间产生切割间隙204,然后再由切割治具30沿该切割间隙204切割以使待分离件200完全分离。此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可以快速分离待分离件200,使得待分离件200在拆卸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同时避免了直接剥离待分离件200而导致待分离件200损坏的情况发生,降低待分离件200的不良风险,提升待分离件200回收利用率。
[0043]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起角治具10包括第一支撑座11和起角结构13,起角结构13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起角结构13的一侧形成有限位缝隙135,待分离件插入于限位缝隙135内,通过外力压制待分离件200以形成切割间隙204。具体地,为了保证第一支撑座11的支撑的稳定性,同时保证其使用年限,该第一支撑座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例如:铜质材料、铜合金材料、铁质材料、不锈钢材料等。当待分离件200为显示屏时,盖板201和偏光片202堆叠设置,沿堆叠方向投影,该盖板201的横截面积大于偏光片202的横截面积,即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存在未重合的区域。而该起角结构13的一侧形成有限位缝隙135,从而用户可将冷冻后的待分离件200的盖板201未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插入并限位于限位缝隙135内,而使盖板201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位于限位缝隙135外,并同时通过用户直接下压盖板201以使盖板201发生形变,从而使得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部分脱离以产生切割间隙204,以便于后续切割治具30的切割。当然此过程也可以通过机械手和摄像头等机械结构进行配合来移动待分离件200,从而进一步提高起角治具10整体的自动化。此外,该起角治具10也可以通过设置刮板等结构来使得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部分脱离以产生切割间隙204,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
[0044]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3至图5,起角结构13包括支撑板131和限位板133,支撑板131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限位板133连接于支撑板131并位于支撑板131的上方,限位板133与支撑板131之间形成限位缝隙135。其中,该支撑板131和限位板133之间形成限位缝隙135,当待分离件200为显示屏时,盖板201未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可以位于限位缝隙135内后并压制盖板201,以使盖板201未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与支撑板131或限位板133发生抵接,以限制盖板201未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位于限位缝隙135内,以达到盖板201发生形变的效果,进而起到使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部分脱离以产生切割间隙204。而该限位板133呈t字型设置,从而该盖板201插入于限位缝隙135内时,限位板133的侧壁用于与盖板201抵接,以限制盖板201插入限位缝隙135内过深,从而保证盖板201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位于限位缝隙135外,如此以进一步保证通过压制盖板201以使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部分脱离以产生切割间隙204的效果。此外,该支撑板131和限位板133即可以为一体结构,以保证支撑板131和限位板133与盖板201未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抵接时较为稳定,
当然该支撑板131和限位板133分体设置并通过螺钉等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便于后期进行单独的维修更换。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
[0045]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4,支撑板131包括安装段1311和支撑段1313,限位板133连接于安装段1311,并与安装段1311之间形成限位缝隙135,支撑段1313连接于安装段1311并沿背离限位缝隙135的方向延伸。具体地,该安装段1311和限位板133可以通过螺钉等方式连接并围合形成限位缝隙135。该安装段1311和支撑段1313可以为一体结构,以进一步保证支撑板131的结构强度。而该支撑段1313连接于安装段1311并沿背离限位缝隙135的方向延伸,如此以增大支撑板131与盖板201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盖板201放置于起角结构13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盖板201和偏光片202之间部分脱离以产生切割间隙204的效果。
[0046]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起角治具10还包括托板15,托板15与第一支撑座11连接,并位于起角结构13形成有限位缝隙135的一侧,托板15与起角结构13倾斜设置。具体地,该托板15与起角结构13倾斜设置,并位于起角结构13形成有限位缝隙135的一侧,如此当压制盖板201时,可使盖板201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抵接于托板15上,从而使托板15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限制了盖板201的形变尺寸,而避免了盖板201形变的幅度过大而导致待分离件200整体破碎,如此以进一步保证盖板201和偏光片202分离时的偏光片202的回收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该托板15可呈矩形等规则形状设置,以增大托板15与待分离件200的接触面积,以保证托板15对待分离件200支撑的稳定性。
[0047]
进一步地,托板15与第一支撑座11转动连接,起角治具10还包括伸缩杆17,伸缩杆1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和托板15,以使托板15可相对于第一支撑座11转动。具体地,为了使托板15和起角结构13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调整,即可以针对不同规格边框(屏占比)显示屏幕调试适合角度。从而该托板15可通过转轴和转轴孔等转动连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且设置伸缩杆17固定于第一支撑座11并位于托板15的下方,如此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伸缩杆17的长度,进而调整托板15和限位结构的倾斜角度,以进一步保证托板15对盖板201与偏光片202重合的区域的支撑强度,同时保证盖板201和偏光片202分离时的偏光片202的回收利用率。
[0048]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起角结构13可拆卸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其中,由于不同的待分离件200的尺寸规格均不同,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待分离件200,从而需要设置不同尺寸的切割间隙204的起角结构13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分离件200,进而使得各个起角结构13均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支撑座11,以使操作人员选择适配的起角结构13针对对应的待分离件200进行起角工序。
[0049]
可选地,起角结构13的材质为电木;具体地,由于起角结构13需要与待分离件200发生抵接接触,为了降低起角结构13对待分离件200造成磨损,从而该起角结构13可由电木材质制成,而电木材质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耐热以及耐腐蚀等特性,如此即降低了对待分离件200的磨损,同时保证了起角结构13的使用寿命。
[0050]
可选地,参照图3,第一支撑座11的一侧形成有安装槽111,起角结构13嵌设于安装槽111内。其中,该第一支撑座11形成有安装槽111,如此以使得该起角结构13嵌设于安装槽111内,以避免起角结构13外露而容易损坏,同时通过安装槽111的设置,以使得操作人员安装起角结构13时较为精准,提高起角结构13的安装效率。
[0051]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切割治具30包括第二支撑座31和切割线33,第
二支撑座31设有切割区域;切割线33连接于第二支撑座31,并位于切割区域,切割线33以用于对经过起角治具10的待分离件200沿切割间隙204移动分离。
[0052]
其中,该切割线33连接于第二支撑座31并位于切割区域,从而用户可以将具有切割间隙204的待分离件200放置在切割区域,并使切割线33与切割间隙204进行对准,从而通过推动待分离件200移动,当待分离件200为显示屏时,进而使切割线33沿切割间隙204移动以完全分离出盖板201和偏光片202,该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快捷。此外,还可以设置滑轨和滑块的配合,以使待分离件200可以便于在切割区域上移动,进而保证分离效果,并提高切割治具30的自动化。而该切割线33的材质可以为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从而使切割线33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进而保证切割线33的正常使用寿命。当然该切割治具30也可以通过设置切割片以沿切割间隙204分离出盖板201和偏光片202。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
[0053]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座31设有两连接柱311,切割线33的一端连接于一连接柱311,切割线33的另一端活动固定于另一连接柱311,以调整切割线33的松紧程度;其中,两连接柱311间隔设置,且高切割线33的一端固定于一连接柱311,而切割线33的另一端可以通过缠绕固定于另一连接柱311,如此用户可通过调整缠绕的圈数来调整切割线33的松紧程度,从而以保证切割线33保持绷紧状态,进而提高对盖板201和偏光片202的分离效果。当然也可以使切割线33的两端分别缠绕固定于两连接柱311,如此以便于用户可以选择调整其中一端即可以使切割线33保持绷紧状态。
[0054]
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起角治具10和切割治具30分体设置。具体地,该起角治具10和切割治具30分体设置,不仅便于使两个工序可以分别单独进行,以提高盖板201和偏光片202分离的效率,且可以分别针对起角治具10和切割治具30分别进行拆卸维修。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