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9002发布日期:2021-07-02 21:1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

目前,现有技术中隔音棉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的生产加工中,在进行隔音棉加工过程中常常将正方形的隔音棉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过后需要人工将冲切切割分离后的外侧隔音棉掀起分离,在掀起的过程中由于隔音棉的摩擦力较大,外侧隔音棉掀起过程中常常会连带内侧隔音棉,人工不便于进行分离,然后将内侧的隔音棉块手动拿起,效率低下,同时外侧部分切割分离得到的常常为一个外框,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收集放置,人工处理冲切得到的隔音棉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隔音棉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的生产加工中,在进行隔音棉加工过程中常常将正方形的隔音棉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过后需要人工将冲切切割分离后的外侧隔音棉掀起分离,在掀起的过程中由于隔音棉的摩擦力较大,外侧隔音棉掀起过程中常常会连带内侧隔音棉,人工不便于进行分离,然后将内侧的隔音棉块手动拿起,效率低下,同时外侧部分切割分离得到的常常为一个外框,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收集放置,人工处理冲切得到的隔音棉效率低下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

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包括有:

工作机底板;

冲切车床,冲切车床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

外圈分离系统,外圈分离系统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外圈分离系统与冲切车床相连接;

内圈分离系统,内圈分离系统下方与外圈分离系统相连接;

切碎系统,切碎系统与外圈分离系统相连接,切碎系统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

电动推柱,电动推柱与冲切车床相连接。

可选地,外圈分离系统包括有:

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柱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相连接;

丝杆,丝杆与第一支撑柱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轴心与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与切碎系统相连接;

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相连接,第二支撑柱下方与切碎系统相连接;

内螺纹滑动架,内螺纹滑动架内侧与丝杆进行传动连接;

限位滑柱,限位滑柱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动架进行滑动连接;

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与限位滑柱进行焊接,第三支撑柱下方与切碎系统相连接,第三支撑柱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相连接;

第四支撑柱,第四支撑柱与限位滑柱进行焊接,第四支撑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进行焊接,第四支撑柱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相连接;

卷柱,卷柱与内螺纹滑动架进行转动连接;

平齿轮,平齿轮轴心与卷柱进行固接;

齿条,齿条与平齿轮进行啮合;

冲切台板,冲切台板上方与齿条进行焊接;

推出顶板,推出顶板与冲切台板进行焊接;

第一传送摩擦轮组,第一传送摩擦轮组与冲切台板相接触;

第一安装底座,第一安装底座与第一传送摩擦轮组相连接,第一安装底座与冲切车床进行固接;

第二传送摩擦轮组,第二传送摩擦轮组与冲切台板相接触;

第二安装底座,第二安装底座与第二传送摩擦轮组相连接,第二安装底座与冲切车床进行固接;

第一电动转轴座,第一电动转轴座与卷柱相连接;

l形杆,l形杆与第一电动转轴座相连接;

提起钩,提起钩与l形杆进行固接;

缝隙顶开机构,l形杆与内螺纹滑动架相连接。

可选地,内圈分离系统包括有:

第一电动滑槽板,第一电动滑槽板下方依次与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进行固接;

第二电动滑槽板,第二电动滑槽板下方依次与第一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槽板与第一电动滑槽板进行固接;

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一侧与第一电动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电动滑轨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

电动滑座,电动滑座与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电动滑座相连接;

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

第一轴座,第一轴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

第二轴座,第二轴座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

第一连轴杆,第一连轴杆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连轴杆,第二连轴杆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勾起刀片,第一勾起刀片与第二轴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勾起刀片与第一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勾起刀片,第二勾起刀片与第一轴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勾起刀片与第二连轴杆进行转动连接。

可选地,切碎系统包括有:

动力电机,动力电机下方与工作机底板进行螺栓连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轴心与动力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

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转轴杆,第一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四传动轮,第四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转轴杆,第二转轴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轴承架板,第一轴承架板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

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轴心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轴承架板,第二轴承架板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

处理舱,处理舱与第二轴承架板进行固接,处理舱与第一轴承架板进行固接,处理舱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处理舱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处理舱下方与工作机底板相连接,处理舱上方与第二支撑柱进行固接,处理舱上方与第三支撑柱进行固接;

第一刺辊,第一刺辊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刺辊与处理舱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刺辊,第二刺辊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刺辊与处理舱进行转动连接;

电动滑动切刀,电动滑动切刀与处理舱进行滑动连接。

可选地,缝隙顶开机构包括有:

安装柱,安装柱与内螺纹滑动架进行焊接;

第二电动转轴座,第二电动转轴座与安装柱相连接;

拨动条块,拨动条块与第二电动转轴座相连接。

可选地,第一电动转轴座、l形杆和提起钩为一组,共设置有多组均与卷柱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隔音棉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的生产加工中,在进行隔音棉加工过程中常常将正方形的隔音棉冲切成各种形状,在冲切过后需要人工将冲切切割分离后的外侧隔音棉掀起分离,在掀起的过程中由于隔音棉的摩擦力较大,外侧隔音棉掀起过程中常常会连带内侧隔音棉,人工不便于进行分离,然后将内侧的隔音棉块手动拿起,效率低下,同时外侧部分切割分离得到的常常为一个外框,体积较大,不便于进行收集放置,人工处理冲切得到的隔音棉效率低下的问题;

(2)、设计了外圈分离系统,内圈分离系统和切碎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整块隔音棉固定至外圈分离系统,控制外圈分离系统带动整块隔音棉运动至冲切车床内部,即冲切车床对隔音棉进行冲切成型,然后控制外圈分离系统带动冲切完成的隔音棉运动至内圈分离系统下方,然后外圈分离系统将冲切完成的隔音棉外侧部分分离,然后控制外圈分离系统将隔音棉内侧冲切部分进行分离,最后外圈分离系统将分离的隔音棉外侧部分传送至切碎系统,切碎系统配合外圈分离系统将外侧的隔音棉碎化;

(3)、实现了对汽车内饰用隔音棉冲切后的自动处理,自动将冲切后的隔音棉外侧部分掀起分离,并将隔音棉内侧部分依次分离,将外侧的较长的隔音棉切碎,减小体积便于收集,得到冲切的标准形状的隔音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圈分离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外圈分离系统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圈分离系统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外圈分离系统第三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圈分离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内圈分离系统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切碎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切碎系统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缝隙顶开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工作机底板,2:冲切车床,3:外圈分离系统,4:内圈分离系统,5:切碎系统,6:电动推柱,301:第一支撑柱,302:丝杆,303:第一传动轮,304:第二支撑柱,305:内螺纹滑动架,306:限位滑柱,307:第三支撑柱,308:第四支撑柱,309:卷柱,3010:平齿轮,3011:齿条,3012:冲切台板,3013:推出顶板,3014: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5:第一安装底座,3016: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7:第二安装底座,3018:第一电动转轴座,3019:l形杆,3020:提起钩,3021:缝隙顶开机构,401:第一电动滑槽板,402:第二电动滑槽板,403:电动滑轨,404:电动滑座,405:第一电动推杆,406:第二电动推杆,407:第一轴座,408:第二轴座,409:第一连轴杆,4010:第二连轴杆,4011:第一勾起刀片,4012:第二勾起刀片,501:动力电机,502:第二传动轮,503:第三传动轮,504:第一转轴杆,505:第四传动轮,506:第五传动轮,507:第二转轴杆,508:第六传动轮,509:第七传动轮,5010:第一轴承架板,5011:第一锥齿轮,5012:第二锥齿轮,5013:第八传动轮,5014:第二轴承架板,5015:处理舱,5016:第一刺辊,5017:第二刺辊,5018:电动滑动切刀,302101:安装柱,302102:第二电动转轴座,302103:拨动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

实施例1

一种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工作机底板1、冲切车床2、外圈分离系统3、内圈分离系统4、切碎系统5和电动推柱6;冲切车床2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外圈分离系统3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外圈分离系统3与冲切车床2相连接;内圈分离系统4下方与外圈分离系统3相连接;切碎系统5与外圈分离系统3相连接,切碎系统5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电动推柱6与冲切车床2相连接。

在使用汽车内饰隔音棉冲切后处理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稳定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将整块隔音棉固定至外圈分离系统3,然后外接电源,同时外接控制器,控制外圈分离系统3带动整块隔音棉运动至冲切车床2内部,即冲切车床2对隔音棉进行冲切成型,然后控制外圈分离系统3带动冲切完成的隔音棉运动至内圈分离系统4下方,然后外圈分离系统3将冲切完成的隔音棉外侧部分分离,然后控制外圈分离系统3将隔音棉内侧冲切部分进行分离,最后外圈分离系统3将分离的隔音棉外侧部分传送至切碎系统5,切碎系统5配合外圈分离系统3将外侧的隔音棉碎化,实现了对汽车内饰用隔音棉冲切后的自动处理,自动将冲切后的隔音棉外侧部分掀起分离,并将隔音棉内侧部分依次分离,将外侧的较长的隔音棉切碎,减小体积便于收集,得到冲切的标准形状的隔音棉的效果。

所述的,外圈分离系统3包括有第一支撑柱301、丝杆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二支撑柱304、内螺纹滑动架305、限位滑柱306、第三支撑柱307、第四支撑柱308、卷柱309、平齿轮3010、齿条3011、冲切台板3012、推出顶板3013、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第一安装底座3015、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第二安装底座3017、第一电动转轴座3018、l形杆3019、提起钩3020和缝隙顶开机构3021;第一支撑柱301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进行焊接,第一支撑柱301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4相连接;丝杆302与第一支撑柱3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3轴心与丝杆302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303与切碎系统5相连接;第二支撑柱304与丝杆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304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4相连接,第二支撑柱304下方与切碎系统5相连接;内螺纹滑动架305内侧与丝杆302进行传动连接;限位滑柱306外表面与内螺纹滑动架3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支撑柱307与限位滑柱306进行焊接,第三支撑柱307下方与切碎系统5相连接,第三支撑柱307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4相连接;第四支撑柱308与限位滑柱306进行焊接,第四支撑柱308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进行焊接,第四支撑柱308上方与内圈分离系统4相连接;卷柱309与内螺纹滑动架305进行转动连接;平齿轮3010轴心与卷柱309进行固接;齿条3011与平齿轮3010进行啮合;冲切台板3012上方与齿条3011进行焊接;推出顶板3013与冲切台板3012进行焊接;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与冲切台板3012相接触;第一安装底座3015与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相连接,第一安装底座3015与冲切车床2进行固接;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与冲切台板3012相接触;第二安装底座3017与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相连接,第二安装底座3017与冲切车床2进行固接;第一电动转轴座3018与卷柱309相连接;l形杆3019与第一电动转轴座3018相连接;提起钩3020与l形杆3019进行固接;l形杆3019与内螺纹滑动架305相连接。

首先将整块隔音棉固定至冲切台板3012上方,然后控制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和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和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同步转动带动冲切台板3012运动至冲切车床2内侧,然后控制冲切车床2对冲切台板3012上方的隔音棉进行冲切,冲切完成后控制电动推柱6推出,即电动推柱6推动推出顶板3013向前运动,然后推出顶板3013带动冲切台板3012又运动至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和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上方,此时控制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和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进行反向转动,进而第一传送摩擦轮组3014和第二传送摩擦轮组3016带动冲切台板3012运动至原位置,此时冲切台板3012带动平齿轮3010运动至与齿条3011啮合的位置,此时控制缝隙顶开机构3021将外侧的隔音棉边框向外侧顶,然后控制第一电动转轴座3018带动l形杆3019和提起钩3020向下转动,进而l形杆3019通过提起钩3020将隔音棉外侧部分向上勾起,直至提起钩3020将隔音棉转动贴合至卷柱309表面,进而将冲切后隔音棉外侧的部分固定,然后第八传动轮5013带动第一传动轮303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303带动丝杆302进行转动,然后丝杆302转动带动内螺纹滑动架305移动,内螺纹滑动架305在限位滑柱306表面进行滑动,内螺纹滑动架305移动带动卷柱309和平齿轮3010进行同步运动,进而平齿轮3010在齿条3011顶部进行滚动转动,然后平齿轮3010带动卷柱309进行转动,即卷柱309配合l形杆3019通过提起钩3020将隔音棉外侧部分固定后,卷柱309进行转动移动,进而卷柱309在移动过程中将外侧隔音棉卷起来,卷在卷柱309表面,完成了隔音棉冲切后外侧切开的隔音棉的分离。

所述的,内圈分离系统4包括有第一电动滑槽板401、第二电动滑槽板402、电动滑轨403、电动滑座404、第一电动推杆405、第二电动推杆406、第一轴座407、第二轴座408、第一连轴杆409、第二连轴杆4010、第一勾起刀片4011和第二勾起刀片4012;第一电动滑槽板401下方依次与第二支撑柱304和第三支撑柱307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槽板402下方依次与第一支撑柱301和第四支撑柱308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槽板402与第一电动滑槽板401进行固接;电动滑轨403一侧与第一电动滑槽板401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电动滑轨403另一侧与第二电动滑槽板402进行滑动连接;电动滑座404与电动滑轨4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05与电动滑座404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406与第一电动推杆405相连接;第一轴座407与第二电动推杆406进行固接;第二轴座408与第二电动推杆406进行固接;第一连轴杆409与第二电动推杆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轴杆4010与第二电动推杆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勾起刀片4011与第二轴座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勾起刀片4011与第一连轴杆4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勾起刀片4012与第一轴座4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勾起刀片4012与第二连轴杆4010进行转动连接。

在外圈分离系统3将外侧隔音棉分离后,此时可控制第一电动滑槽板401和第二电动滑槽板402带动电动滑轨403进行移动,同样可控制电动滑轨403带动电动滑座404进行滑动移动,进而通过第一电动滑槽板401、第二电动滑槽板402和电动滑轨403的配合运动保证了电动滑座404在隔音棉上方可运动至任意位置,即控制带动电动滑座404运动至冲切分割的内侧隔音棉块上方,然后控制第一电动推杆405向下推出,即带动其下方的部件靠近下方隔音棉,此时第一勾起刀片4011和第二勾起刀片4012向下插入至隔音棉块中,然后再控制第二电动推杆406向下推出,然后第二电动推杆406带动第一连轴杆409和第二连轴杆4010向下推出,即第一连轴杆409和第二连轴杆4010分别将第一勾起刀片4011和第二勾起刀片4012向外侧推动,进而第一勾起刀片4011和第二勾起刀片4012外侧的两个钩子将隔音棉向上勾起,然后再控制第一电动推杆405向上收缩,进而第一电动推杆405带动隔音棉向上运动分离,完成了隔音棉内侧冲切块的分离。

所述的,切碎系统5包括有动力电机501、第二传动轮502、第三传动轮503、第一转轴杆504、第四传动轮505、第五传动轮506、第二转轴杆507、第六传动轮508、第七传动轮509、第一轴承架板5010、第一锥齿轮5011、第二锥齿轮5012、第八传动轮5013、第二轴承架板5014、处理舱5015、第一刺辊5016、第二刺辊5017和电动滑动切刀5018;动力电机501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传动轮502轴心与动力电机501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5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5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转轴杆504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505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4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5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转轴杆507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506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508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50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5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轴承架板5010与第七传动轮5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11轴心与第七传动轮509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5012与第一锥齿轮5011进行啮合;第八传动轮5013轴心与第二锥齿轮5012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5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3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轴承架板5014与第八传动轮5013进行转动连接;处理舱5015与第二轴承架板5014进行固接,处理舱5015与第一轴承架板5010进行固接,处理舱5015与第一转轴杆504进行转动连接,处理舱5015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转动连接,处理舱5015下方与工作机底板1相连接,处理舱5015上方与第二支撑柱304进行固接,处理舱5015上方与第三支撑柱307进行固接;第一刺辊5016轴心与第一转轴杆504进行固接,第一刺辊5016与处理舱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刺辊5017轴心与第二转轴杆507进行固接,第二刺辊5017与处理舱5015进行转动连接;电动滑动切刀5018与处理舱5015进行滑动连接。

在外圈分离系统3将外侧的隔音棉卷起来后,此时外圈分离系统3内部的卷柱309运动至处理舱5015上方,然后由于隔音棉的弹性,隔音棉一端弹出垂落在处理舱5015内侧,此时动力电机501带动第二传动轮502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502带动第三传动轮503进行转动,然后第三传动轮503通过第一转轴杆504带动第四传动轮505进行转动,然后第四传动轮505带动第五传动轮506进行转动,第五传动轮506通过第二转轴杆507带动第六传动轮508进行转动,然后第六传动轮508带动第七传动轮509进行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509带动第一锥齿轮5011进行转动,然后第一锥齿轮5011带动第二锥齿轮5012进行转动,然后第二锥齿轮5012带动第八传动轮5013进行转动,此时第一转轴杆504和第二转轴杆507分别带动第一刺辊5016和第二刺辊5017进行转动,即第一刺辊5016和第二刺辊5017进行同向转动,进而第一刺辊5016和第二刺辊5017中部的缝隙处的锥刺运动方向相反,对垂落到处理舱5015内侧,即第一刺辊5016和第二刺辊5017中间缝隙中的隔音棉进行反向错位拉扯撕裂,此时隔音棉被拉紧,然后控制电动滑动切刀5018运动将隔音棉切断,然后第一刺辊5016和第二刺辊5017进行进一步撕碎,进而控制带动,然后隔音棉继续向下一段一段被割断撕碎,完成了隔音棉的碎化处理。

所述的,缝隙顶开机构3021包括有安装柱302101、第二电动转轴座302102和拨动条块302103;安装柱302101与内螺纹滑动架305进行焊接;第二电动转轴座302102与安装柱302101相连接;拨动条块302103与第二电动转轴座302102相连接。

在l形杆3019和提起钩3020从边缘将外侧隔音棉向上扒起时,控制第二电动转轴座302102带动拨动条块302103向外侧转动,即拨动条块302103将外侧隔音棉与内侧的贴合处向外推动,防止外侧隔音棉向上扒起时通过摩擦力将内侧贴合的隔音棉带起。

所述的,第一电动转轴座3018、l形杆3019和提起钩3020为一组,共设置有多组均与卷柱309相连接。

以便于通过多组第一电动转轴座3018、l形杆3019和提起钩3020将整个外侧隔音棉的一条边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