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5121发布日期:2021-07-13 16:2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早在中国隋代,洛阳皇宫紫微城内的观文殿就出现了可以自动开合的窗户,推拉窗采用装有滑轮的窗扇在窗框上的轨道滑行,这种窗的优点是窗无论在开关状态下均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构造也较为简单。

在制作推拉窗的滑轮时,需要对橡胶筒进行切割,一般的切割设备不能够对橡胶筒进行自动切割,在对下一次进行切割时,需要工作人员将橡胶筒进行推动,安全性较低,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受伤,工作人员推动位置有偏差,导致切割出来的橡胶圈尺寸不合格。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与推动,且不会造成位置偏差的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通过人工推动橡胶筒,安全性较低,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受伤,工作人员推动位置有偏差,导致切割出来的橡胶圈尺寸不合格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与推动,且不会造成位置偏差的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

技术方案为:一种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包括:底板,底板一侧设置有支撑框架;转动机构,支撑框架上设置有转动机构;夹紧机构,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夹紧机构;移动切割机构,底板另一侧设置有移动切割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动机构包括:支撑滑杆,支撑框架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滑杆;固定架,两个支撑滑杆上滑动式设置有固定架;第一轴承,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旋转固定头,第一轴承内转动式设置有旋转固定头;第一伺服电机,支撑框架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二轴承,靠近第一伺服电机的支撑框架上对称设置有第二轴承;异形轴,两个第二轴承之间转动式设置有异形轴,异形轴一端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皮带轮组,旋转固定头一端与异形轴另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组,第一皮带轮组由两个皮带轮和一个平皮带组成,旋转固定头一端设置有一个皮带轮,异形轴另一端设置有另一个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设置有平皮带,第一皮带轮组与异形轴滑动式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夹紧机构包括:连接杆,旋转固定头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手推杆,连接杆一侧设置有手推杆;滑轨块,手推杆一端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滑轨块;顶板条,三个滑轨块上均设置有顶板条;轴座,三个顶板条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轴座;第一转轴,两侧的轴座之间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六个第一转轴与三个滑轨块滑动式配合;卡块,连接杆另一侧滑动式设置有卡块;第一弹性件,卡块一侧与连接杆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旋转固定头一侧与连接杆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移动切割机构包括:支撑架,底板另一侧设置有支撑架;工作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工作台;圆柱块,支撑架上部两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一排圆柱块;固定车架,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固定车架;第二转轴,固定车架两侧均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车轮,四个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车轮,车轮与圆柱块配合;固定柱,固定车架一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柱;切割刀,固定车架一侧设置有切割刀,切割刀与一侧的固定柱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三转轴,固定车架上部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一端贯穿工作台;第四转轴,固定车架上部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四转轴;第二皮带轮组,第三转轴两端与第四转轴两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皮带轮组,第二皮带轮组由四个皮带轮和两个平皮带组成,第三转轴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侧皮带轮,第四转轴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皮带轮,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同一侧的皮带轮之间均设置有平皮带;第一带轮,第四转轴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一侧的两个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另一侧的两个第二转轴上均设置有第三带轮;第一平皮带,同一侧的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平皮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电机座,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电机座;第二伺服电机,电机座上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限位架,工作台顶部设置有限位架;固定轴块,限位架上滑动式设置有固定轴块;第三弹性件,固定轴块一侧与限位架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第五转轴,固定轴块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五转轴;第四带轮,第五转轴一端设置有第四带轮;第五带轮,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三转轴一端设置有第六带轮;第二平皮带,第四带轮与第五带轮和第六带轮之间设置有第二平皮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限位顶杆,第四转轴中部设置有限位顶杆;顶轴块,固定车架两侧均开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均设置有顶轴块,顶轴块位于第四转轴两侧;第四弹性件,两个顶轴块一侧与两个凹槽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弹性件;定位板,固定车架一侧设置有定位板;限位块,定位板上滑动式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顶杆配合;第五弹性件,限位块一侧与定位板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件;挡块,靠近定位板一侧的固定车架上设置有挡块;第六弹性件,限位顶杆一侧与挡块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六弹性件;楔形顶块,靠近定位板一侧的固定车架上滑动式设置有楔形顶块,楔形顶块与定位板配合;第七弹性件,楔形顶块一侧与挡块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弹性件;第一齿轮,第四转轴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转轴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两个第一齿轮与两个第二齿轮配合;限位挡板,支撑架一侧设置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与楔形顶块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第六转轴,固定架底部开有n型槽,n型槽内转动式均匀间隔设置有五个第六转轴;旋转挡板,五个第六转轴上均设置有旋转挡板;扭力弹簧,旋转挡板与第六转轴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l型顶杆,固定车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l型顶杆,l型顶杆与旋转挡板配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当橡胶筒套在夹紧机构上之后,通过夹紧机构向外滑动对橡胶圈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通过转动机构转动带动夹紧机构转动,夹紧机构转动带动橡胶圈转动,通过移动切割机构向左移动对橡胶圈进行切割。

2、第二伺服电机正反转动能够自动带动固定车架左右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与复位,不再需要人工推动。

3、限位顶杆向左移动带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配合,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控制第二伺服电机正反转动带动固定车架左右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

4、l型顶杆与旋转挡板配合能够推动固定架向前滑动,使得橡胶筒移动至需要进行下一次切割的位置,直到橡胶筒完全切割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切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2-支撑框架,3-转动机构,301-支撑滑杆,302-固定架,303-第一轴承,304-旋转固定头,305-第一伺服电机,306-第二轴承,307-异形轴,308-第一皮带轮组,4-夹紧机构,401-连接杆,402-手推杆,403-滑轨块,404-轴座,405-第一转轴,406-顶板条,407-卡块,408-第一弹性件,409-第二弹性件,5-移动切割机构,501-支撑架,502-工作台,503-圆柱块,504-固定车架,505-第二转轴,506-车轮,507-固定柱,508-切割刀,6-第三转轴,7-第四转轴,8-第二皮带轮组,9-第一带轮,10-第二带轮,11-第三带轮,12-第一平皮带,13-电机座,14-第二伺服电机,15-限位架,16-固定轴块,17-第三弹性件,18-第五转轴,19-第四带轮,20-第五带轮,21-第六带轮,22-第二平皮带,23-限位顶杆,24-顶轴块,25-第四弹性件,26-定位板,27-限位块,28-第五弹性件,29-挡块,30-第六弹性件,31-楔形顶块,32-第七弹性件,33-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5-限位挡板,36-第六转轴,37-旋转挡板,38-扭力弹簧,39-l型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窗户滑轮橡胶圈切割设备,包括有底板1、支撑框架2、转动机构3、夹紧机构4和移动切割机构5,底板1左侧设置有支撑框架2,支撑框架2上设置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上设置有夹紧机构4,底板1右侧设置有移动切割机构5。

在需要对窗户滑轮的橡胶圈进行切割时,工作人员将橡胶筒套在夹紧机构4上,工作人员推动夹紧机构4,夹紧机构4向外滑动对橡胶筒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工作人员启动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转动带动夹紧机构4转动,夹紧机构4转动带动橡胶筒转动,随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切割机构5向左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切割机构5向右移动复位,工作人员关闭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停止转动带动夹紧机构4停止转动,这时工作人员按压夹紧机构4,夹紧机构4将橡胶筒松开,工作人员将切割完成的橡胶圈进行收集,随后工作人员移动橡胶筒,重复上述动作,对橡胶筒的下一个位置继续切割直到橡胶筒完全切割完。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实施例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转动机构3包括有支撑滑杆301、固定架302、第一轴承303、旋转固定头304、第一伺服电机305、第二轴承306、异形轴307和第一皮带轮组308,支撑框架2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滑杆301,两个支撑滑杆301上滑动式设置有固定架302,固定架302上设置有第一轴承303,第一轴承303内转动式设置有旋转固定头304,支撑框架2顶部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305,支撑框架2后部对称设置有第二轴承306,两个第二轴承306之间转动式设置有异形轴307,异形轴307前端与第一伺服电机30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固定头304后端与异形轴307后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组308,第一皮带轮组308由两个皮带轮和一个平皮带组成,旋转固定头304后端设置有一个皮带轮,异形轴307后端设置有另一个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设置有平皮带,第一皮带轮组308与异形轴307滑动式配合。

在需要对窗户滑轮的橡胶圈进行切割时,工作人员将橡胶筒套在夹紧机构4上,工作人员推动夹紧机构4,夹紧机构4向外滑动对橡胶筒进行夹紧,夹紧完成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05,第一伺服电机305转动带动异形轴307转动,异形轴307转动通过第一皮带轮组308带动旋转固定头304转动,旋转固定头304转动带动夹紧机构4转动,随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切割机构5向左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切割机构5向右移动复位,工作人员关闭第一伺服电机305,第一伺服电机305停止转动带动异形轴307停止转动,异形轴307停止转动通过第一皮带轮组308带动旋转固定头304停止转动,旋转固定头304停止转动带动夹紧机构4停止转动,工作人员将切割完成的橡胶圈取下进行收集,这时工作人员推动固定架302在支撑滑杆301上向前滑动,固定架302向前滑动带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带动第一皮带轮组308在异形轴307上向前滑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带动夹紧机构4向前移动,夹紧机构4向前移动带动橡胶筒向前移动,待橡胶筒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再次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05进而对橡胶筒下一个位置继续切割,直到橡胶筒完全切割完。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使得橡胶筒转动,当移动切割机构5与橡胶筒接触时,进而对橡胶筒进行切割。

夹紧机构4包括有连接杆401、手推杆402、滑轨块403、轴座404、第一转轴405、顶板条406、卡块407、第一弹性件408和第二弹性件409,旋转固定头304前端设置有连接杆401,连接杆401前侧设置有手推杆402,手推杆402后端均匀间隔设置有三个滑轨块403,三个滑轨块403上均设置有顶板条406,三个顶板条406后部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轴座404,两侧的轴座404之间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405,六个第一转轴405与三个滑轨块403滑动式配合,连接杆401后侧滑动式设置有卡块407,卡块407一侧与连接杆401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08,旋转固定头304一侧与连接杆401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09。

常态时,第一弹性件408处于压缩状态,在需要对窗户滑轮的橡胶圈进行切割时,工作人员将橡胶筒套在顶板条406上,随后工作人员推动手推杆402向后移动,第一弹性件408复位带动卡块407向外滑动,第二弹性件409被压缩,手推杆402向后移动带动第一转轴405在滑轨块403上向外滑动,第一转轴405向外滑动带动顶板条406向外移动张开对橡胶筒的内径进行夹紧,夹紧之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05,旋转固定头304转动带动连接杆401转动,连接杆401转动通过手推杆402与顶板条406带动橡胶筒转动,随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切割机构5向左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移动切割机构5向右移动复位,工作人员关闭第一伺服电机305,旋转固定头304停止转动带动连接杆401停止转动,连接杆401停止转动通过手推杆402与顶板条406带动橡胶筒停止转动,这时工作人员推动固定架302在支撑滑杆301上向前滑动,固定架302向前滑动带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带动第一皮带轮组308在异形轴307上向前滑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带动手推杆402向前移动,手推杆402向前移动带动橡胶筒向前移动,待橡胶筒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再次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05进而对橡胶筒下一个位置继续切割,直到橡胶筒完全切割完。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橡胶筒进夹紧,防止橡胶筒在切割时移动,偏离切割位置。

移动切割机构5包括有支撑架501、工作台502、圆柱块503、固定车架504、第二转轴505、车轮506、固定柱507和切割刀508,底板1右侧设置有支撑架501,支撑架501后侧设置有工作台502,支撑架501上部前后两侧均匀间隔设置有一排圆柱块503,支撑架501顶部设置有固定车架504,固定车架504前后两侧均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505,四个第二转轴505上均设置有车轮506,车轮506与圆柱块503配合,固定车架504左部对称设置有固定柱507,固定车架504左部前侧设置有切割刀508,切割刀508与前侧的固定柱507配合。

当连接杆401转动通过手推杆402与顶板条406带动橡胶筒转动时,工作人员推动固定车架504在支撑架501上向左移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带动车轮506在第二转轴505上转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能够增加摩擦力,当切割刀508与橡胶筒接触时,切割刀508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推动固定车架504在支撑架501上向右移动复位,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带动车轮506在第二转轴505上转动,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带动切割刀508与橡胶筒脱离接触,不再对橡胶筒进行切割。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橡胶筒进行切割。

实施例2

如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还包括有第三转轴6、第四转轴7、第二皮带轮组8、第一带轮9、第二带轮10、第三带轮11和第一平皮带12,固定车架504上部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6,第三转轴6后端贯穿工作台502,固定车架504上部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四转轴7,第三转轴6前后两端与第四转轴7前后两端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皮带轮组8,第二皮带轮组8由四个皮带轮和两个平皮带组成,第三转轴6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侧皮带轮,第四转轴7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皮带轮,第三转轴6与第四转轴7同一侧的皮带轮之间均设置有平皮带,第四转轴7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带轮9,左侧的两个第二转轴505上均设置有第二带轮10,右侧的两个第二转轴505上均设置有第三带轮11,同一侧的第一带轮9与第二带轮10和第三带轮1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平皮带12。

当连接杆401转动通过手推杆402与顶板条406带动橡胶筒转动时,工作人员转动第三转轴6,第三转轴6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组8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2带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05转动,第二转轴505转动带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车轮506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带动切割刀508向左移动与橡胶筒进行接触,并且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反转第三转轴6,第三转轴6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组8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2带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05转动,第二转轴505转动带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车轮506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复位,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带动切割刀508向右移动与橡胶筒脱离接触,不再进对橡胶筒进行切割。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使得固定车架504左右移动。

还包括有电机座13、第二伺服电机14、限位架15、固定轴块16、第三弹性件17、第五转轴18、第四带轮19、第五带轮20、第六带轮21和第二平皮带22,支撑架501后侧设置有电机座13,电机座13上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14,工作台502顶部设置有限位架15,限位架15上滑动式设置有固定轴块16,固定轴块16一侧与限位架15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17,固定轴块16内转动式设置有第五转轴18,第五转轴18前端设置有第四带轮19,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五带轮20,第三转轴6后端设置有第六带轮21,第四带轮19与第五带轮20和第六带轮21之间设置有第二平皮带22。

常态时,第三弹性件17处于拉伸状态,当连接杆401转动通过手推杆402与顶板条406带动橡胶筒转动时,工作人员启动第二伺服电机14正转,第二伺服电机14转动带动第五带轮20转动,第五带轮20转动通过第二平皮带22带动第四带轮19与第六带轮21转动,第四带轮19转动带动第五转轴18转动,第六带轮2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6转动,第三转轴6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组8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2带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05转动,第二转轴505转动带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车轮506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带动切割刀508向左移动与橡胶筒进行接触,并且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当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至中部位置时,第二平皮带22变得松弛,第三弹性件17复位带动固定轴块16在限位架15上向上滑动,固定轴块16向上滑动带动第五转轴18向上移动,第五转轴18向上移动带动第五带轮20向上移动将第二平皮带22绷紧,待橡胶筒切割完成后,工作人员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4反转,第二伺服电机14转动带动第五带轮20转动,第五带轮20转动通过第二平皮带22带动第四带轮19与第六带轮21转动,第四带轮19转动带动第五转轴18转动,第六带轮2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6转动,第三转轴6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组8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2带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05转动,第二转轴505转动带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车轮506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复位,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带动切割刀508向右移动与橡胶筒脱离接触,并且不再对橡胶筒进行切割,当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复位时,第三转轴6随之向右移通过第二平皮带22带动固定轴块16在限位架15上向下滑动,第三弹性件17被拉伸,固定轴块16向下滑动带动第五转轴18向下移动,第五转轴18向下移动带动第五带轮20向下移动将第二平皮带22绷紧。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自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左右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与复位,不再需要人工推动。

还包括有限位顶杆23、顶轴块24、第四弹性件25、定位板26、限位块27、第五弹性件28、挡块29、第六弹性件30、楔形顶块31、第七弹性件32、第一齿轮33、第二齿轮34和限位挡板35,第四转轴7中部设置有限位顶杆23,固定车架504前后两侧均开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均设置有顶轴块24,顶轴块24位于第四转轴7前后两侧,两个顶轴块24一侧与两个凹槽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弹性件25,固定车架504上设置有定位板26,定位板26上滑动式设置有限位块27,限位块27与限位顶杆23配合,限位块27一侧与定位板26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五弹性件28,固定车架504右侧设置有挡块29,限位顶杆23一侧与挡块29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六弹性件30,固定车架504右侧滑动式设置有楔形顶块31,楔形顶块31与定位板26配合,楔形顶块31一侧与挡块29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七弹性件32,第四转轴7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齿轮33,第三转轴6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34,两个第一齿轮33与两个第二齿轮34配合,支撑架501右侧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挡板35,限位挡板35与楔形顶块31配合。

当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带动切割刀508向左移动与橡胶筒进行接触,并且对橡胶筒进行切割时,在切割的过程中限位顶杆23与橡胶筒接触,并且挤压限位顶杆23向右移动,第六弹性件30被压缩,第五弹性件28随之复位带动限位块27向下移动卡入限位顶杆23内,限位顶杆23向右移动带动第四转轴7向右移动挤压顶轴块24,第四弹性件25被压缩,第四转轴7向右移动使得第二皮带轮组8变得松弛,第二皮带轮组8变得松弛不再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停止转动使得固定车架504停止向左移动,第四转轴7向右移动带动第一齿轮33向右移动与第二齿轮34啮合,第二齿轮34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3转动,第一齿轮33转动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2带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05转动,第二转轴505转动带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车轮506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复位,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带动楔形顶块31与限位挡板35接触,楔形顶块31随之向左滑动,第七弹性件32被压缩,楔形顶块31向左滑动与限位块27接触,并且推动限位块27向上滑动,第五弹性件28被压缩,这时第六弹性件30复位带动限位顶杆23向左移动,限位顶杆23向左移动带动第四转轴7向左移动不再挤压顶轴块24,第四弹性件25复位,第四转轴7向左移动带动第一齿轮33与第二齿轮34脱离啮合,使得固定车架504停止向右移动,第四转轴7向左移动使得第二皮带轮组8绷紧,第三转轴6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组8带动第四转轴7转动,第四转轴7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转动,第一带轮9转动通过第一平皮带12带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第二带轮10与第三带轮1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505转动,第二转轴505转动带动车轮506转动与圆柱块503接触,车轮506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带动切割刀508向左移动与橡胶筒进行接触,并且进行切割。本装置结构简单,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控制第二伺服电机14正反转动带动固定车架504左右移动对橡胶筒进行切割。

还包括有第六转轴36、扭力弹簧38、旋转挡板37和l型顶杆39,固定架302底部开有n型槽,n型槽内转动式均匀间隔设置有五个第六转轴36,五个第六转轴36上均设置有旋转挡板37,旋转挡板37与第六转轴36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38,固定车架504左侧的底部设置有l型顶杆39,l型顶杆39与旋转挡板37配合。

固定车架504向左移动带动l型顶杆39向左移动挤压旋转挡板37在第六转轴36上向后转动,扭力弹簧38发生形变,l型顶杆39向左移动不再挤压旋转挡板37,扭力弹簧38复位带动旋转挡板37在第六转轴36上向前转动复位,当固定车架504向右移动复位时,进而带动l型顶杆39向右移动挤压旋转挡板37的斜面,并且通过n型槽弧面,从而带动固定架302在支撑滑杆301上向前滑动,固定架302向前滑动带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带动第一皮带轮组308在异形轴307上向前滑动,旋转固定头304向前滑动带动手推杆402向前移动,手推杆402向前移动带动橡胶筒向前移动,待橡胶筒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工作人员再次启动第一伺服电机305进而对橡胶筒下一个位置继续切割,重复上述动作,能够推动固定架302向前滑动,使得橡胶筒移动至需要进行下一次切割的位置,直到橡胶筒完全切割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