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0511发布日期:2021-10-30 00: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骨架,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下端的驱动组件,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中部的中枢处理组件和智能识别组件,且智能识别组件位于中枢处理组件的上方,以及位于机器人骨架上端的存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和电源(2),且电源(2)与电机(1)电连接,以及电机(1)输出轴固定的驱动轮,以及两个驱动轮前方的支撑轮;中枢处理组件包括驱动板(3)、控制板(4)和上位机(5),所述上位机(5)与控制板(4)电连接,且上位机(5)和驱动板(3)与电机(1)电连接;智能识别组件包括摄像头(6)、激光雷达(7)和语音模块(8),且摄像头(6)、激光雷达(7)和语音模块(8)均与上位机(5)电连接;存储组件包括舵机(9),安装在舵机(9)输出轴端部的仓门(11),以及仓门(11)和机器人骨架之间设置的连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电机(1)分别与两个驱动板(3)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驱动轮与一个支撑轮形成等腰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5)内设置有树莓派控制系统,所述摄像头(6)内设置有用于二维码扫描的识别模块,所述激光雷达(7)内设置有用于地形扫描的建图模块,所述语音模块(8)内设置有用于语音播报发音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树莓派控制系统为ros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和通信。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的操作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机器人构件地图,在交易前先在上位机(5)内树莓派控制系统系统中的ros系统载入openstreetmap开源地图或直接使用激光雷达(7)扫描构建地图;步骤二,发货人与收货人确立交易关系,发货人根据收货地点选择好一个或多个收货地点编制好编号载入ros中,同时手机app中收货人的编号也需要一样,也可以将上位机(5)与手机通信来同步信息;步骤三,确定交易信息,当发货人发货时,通过手机app生成对应收货点的二维码;步骤三,规划行进路线,机器人利用多模态神经网络算法,由激光雷达(7)和slam及摄像头(6)作为多模态输入信息,通过特征提取网络对多模态信息交叉对抗训练,使得神经网络学习不同模态间的特征,并由注意力机制引入特征融合实现结果分类及回归,通过大量训练集训练,神经网络自动对配送区域进行定位和建图,并实现自主规划、避障的功能;步骤四,语音播报,机器人行进开始时,播报语音“开始前往x号目的地”,到达收货点后有语音提醒“收货点已到达,请出示二维码”,收货结束后,播报语音“收货完成,开始返回发货点”;步骤五,取货,收货人通过出示对应的二维码供机器人扫描识别,扫描二维码后配送机器人的仓门(11)打开。7.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的操作系统,其特征在
于:包括驱动系统、中枢处理系统、智能识别系统和存储系统;驱动系统包括电机(1)和电源(2),电机(1)用于带着驱动轮转动,电源(2)用于对电机(1)进行供电;中枢处理系统包括驱动板(3)、控制板(4)和上位机(5),上位机(5)安装有ros系统负责与控制板(4)通信,并进行传递信息,控制板(4)与驱动板(3)相连,用于检测电机(1)和舵机(9)的转速,同时上位机(5)和驱动板(3)通过电源(2)供电,控制板(4)通过上位机(5)供电;智能识别系统包括摄像头(6)、激光雷达(7)和语音模块(8),摄像头(6)通过一条十五芯的排线与上位机(5)连接,激光雷达(7)通过usb线与上位机(5)连接,摄像头(6)主要用于多模态输入的识别及扫描二维码提取并保存二维码信息,激光雷达(7)用于自主slam建图输入,用于导航和实时检测周围障碍物,由于激光雷达(7)需要扫描四周,机器人该区域不设置遮挡物,以保证激光雷达(7)扫描的准确性,同时开放的设计可以让语音模块(8)发出的声音更加清晰;存储系统包括舵机(9)、连杆(10)和仓门(11),其中仓门(11)采用旋转开启的方式打开,仓门(11)通过舵机(9)旋转角度实现开闭,舵机(9)与控制板(4)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ROS的配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骨架,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下端的驱动组件,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中部的中枢处理组件和智能识别组件,且智能识别组件位于中枢处理组件的上方,以及位于机器人骨架上端的存储组件;中枢处理组件包括驱动板、控制板和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控制板电连接,且上位机和驱动板与电机电连接;通过由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下端的驱动组件,安装在机器人骨架中部的中枢处理组件和智能识别组件,且智能识别组件位于中枢处理组件的上方,以及位于机器人骨架上端的存储组件;增加了机器人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机器人移动的便捷性,解决两地点间存在长期且频繁交易不便的问题。决两地点间存在长期且频繁交易不便的问题。决两地点间存在长期且频繁交易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伟 温懿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立伟
技术研发日:2021.07.28
技术公布日:2021/10/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