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轴承拆卸用组合工装

文档序号:26832208发布日期:2021-09-29 05:3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嵌轴承拆卸用组合工装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拆卸工具,具体是一种内嵌轴承拆卸用的组合工装,其特别适宜对小孔径轴套内嵌装的轴承进行拆卸。


背景技术:

2.旋转类结构件在其支座轴杆上的平顺旋转是由轴套内所嵌装的轴承来保障的,一旦轴承失效,需要将结构件的轴套内所嵌装的轴承拆卸下来而更换新的轴承。
3.旋转类结构件上的轴承通常是以过盈配合结构嵌装于轴套内的,随着结构件服役时间的延长,轴承通常会锈蚀锁死在轴套内。轴承在轴套内的拆卸,实则是将轴承从轴套的内孔中向外推,使轴承退出于轴套的内孔。
4.根据结构件的轴套内孔尺寸大小,目前对于轴套内的轴承拆卸有如下几种应对措施。对于轴套内孔尺寸较大的结构件而言,其便于工具伸入,通过将铳子等工具抵接在待拆卸轴承(即嵌装于轴套内的轴承,下同)的内端圆周不同位置处,进行反复敲击即可将轴承从轴套内拆卸下来。对于轴承内端在轴套内壁处形成较大配合台阶结构的结构件而言,其便于工具在轴承内端处施力,通过勾挂在轴承内端处的倒拔工具而将待拆卸轴承从轴套内拔出,实现拆卸。对于轴套内孔尺寸较小、且轴承内端在轴套内壁处的配合台阶亦较小的结构件而言,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一旦轴承失效,则得更换整个结构件,例如飞机操纵系统用的钢索转向轮。
5.飞机操纵系统用的钢索转向轮,其轴套内径约12mm、长约100余mm,轴承内径约10mm、长约15mm,轴承嵌装于轴套内所形成的端部配合台阶约2mm,而且,其轴套两端均以基本相同的嵌装结构嵌装有基本相同结构的轴承。对于此类结构件,常规的铳子工具因轴套长度、轴承与轴套配合台阶结构、以及轴套两端轴承存在等限制,根本就无法适用;常规的倒拔工具因轴承内径及轴承与轴套配合台阶结构等限制,亦无法适用。目前因钢索转向轮内的轴承无法拆卸,普遍的做法是,将轴承失效的钢索转向轮整体废弃,更换新的钢索转向轮。然而,就经济性而言,一个新的钢索转向轮的价位在数千元、甚至近万元(人民币,下同),一个新的轴承的价位不超过一百元;可见,单独更换轴承相较于整体更换钢索转向轮而言,其经济性优异。
6.因而,如何有效地将小孔径轴套内嵌装的轴承进行拆卸,以达到结构件、特别是精密结构件的维护技术效果,其经济性特别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轴承内嵌于结构件轴套内的特殊性和现有内嵌轴承拆卸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有效地将内嵌轴承从结构件轴套内拆卸下来的内嵌轴承拆卸用组合工装。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嵌轴承拆卸用组合工装,所述轴承嵌装于通孔结构的轴套内;所述组合工装具有相配套的一组卡瓦组件和一根铳
杆,所述卡瓦组件是由至少两瓣能够插装进轴套内、且处在待拆卸轴承内端处的卡瓦瓣组成,所述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之间具有撑涨孔,所述铳杆能够从待拆卸轴承的内端所对应轴套端部处轴向插装进所述轴套内,且所述铳杆的前端具有能够插装进所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内、使所述卡瓦组件涨开的楔体部,所述铳杆在受力状态下通过涨开的卡瓦组件将待拆卸轴承从内端外推而退出轴套。该技术措施利用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之间易变形的特性插装进结构件的轴套内、并在待拆卸轴承的内端处形成相对定位,利用铳杆的前端对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形成楔子型撑涨效果,使多瓣卡瓦瓣在轴承内端处产生涨开变形,涨开变形的卡瓦组件外径在轴承内端处的轴套内稳定地大于轴承内径,如此,利用铳杆挤压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使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以楔子型撑涨效果与轴承内端处实现锁紧,通过对铳杆施加外力(如敲击力),从而由卡瓦组件挤推轴承,进而使轴承退出结构件的轴套、实现拆卸,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轻松、容易、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地将内嵌轴承从结构件轴套中拆卸下来,特别适宜对小孔径轴套内嵌装的轴承(例如钢索转向轮)进行轻松、高效地拆卸。
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卡瓦组件是由两瓣半环体的卡瓦瓣周向配合组成,两瓣卡瓦瓣周向合拢状态下的最大外径小于轴套内径、以及小于或等于所述轴套内的待拆卸轴承的内径。该技术措施既有利于卡瓦组件保持易撑开的变形性,又能够有效地防止组成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因各自尺寸过小而易从轴承孔中滑脱、失去定位效果。
1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卡瓦瓣是由后部的柱形结构撑开段、前部的锥形结构导向段、以及处在所述撑开段和所述导向段之间的定位牙台构成,所述卡瓦瓣的内侧具有能够组成撑涨孔的弧形槽;该技术措施既能够使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在轴套内与轴承内端处稳定地形成有效定位,又能够确保铳杆撑涨下的各卡瓦瓣与轴承内端处可靠地形成锁紧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卡瓦瓣内侧的弧形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该技术措施有利于对铳杆的前端形成良好的引导效果,进而有利于铳杆高效、稳定地撑涨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
11.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卡瓦瓣为前端外径小、后端外径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卡瓦瓣的内侧具有能够组成撑涨孔的弧形槽;该技术措施既能够使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在轴套内与轴承内端处稳定地形成有效定位,又能确保铳杆撑涨下的各卡瓦瓣与轴承内端处可靠地形成锁紧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卡瓦瓣内侧的弧形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该技术措施有利于对铳杆的前端形成良好的引导效果,进而有利于铳杆高效、稳定地撑涨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
12.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铳杆是由杆体部和凸起于所述杆体部前端处的楔体部构成,所述杆体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轴套内的最小内径,所述楔体部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最大内径,所述楔体部的最小外径小于所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最大内径、且大于所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最小内径。该技术措施能够使铳杆对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可靠地实现楔子型撑涨效果。
13.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铳杆的楔体部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该技术措施有利于铳杆高效的插入卡瓦组件的撑涨孔内,并稳定地撑涨卡瓦组件的各卡瓦瓣。
14.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组合工装还具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具有直径大于待拆卸轴承外径的轴承下落孔,所述支撑座用作从待拆卸轴承的外端所对应轴套端部处对轴
套进行定位,使所述轴套内的待拆卸轴承正对所述轴承下落孔;该技术措施配合上述卡瓦组件和铳杆,使铳杆挤推下的轴承能够稳定、高效地按设定位置退出轴套。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下落孔的上端处具有从所述支撑座的顶面内凹成型的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的外径匹配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定位台阶对所述轴套进行定位;该技术措施有利于结构件的轴套在支撑座上高效、稳定地精准定位。
15.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结构件为飞机操纵系统的钢索转向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利用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之间易变形的特性插装进结构件的轴套内、并在待拆卸轴承的内端处形成相对定位,利用铳杆的前端对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形成楔子型撑涨效果,使多瓣卡瓦瓣在待拆卸轴承内端处产生涨开变形,涨开变形的卡瓦组件外径在待拆卸轴承内端处的轴套内稳定地大于轴承内径,如此,利用铳杆挤压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使卡瓦组件的多瓣卡瓦瓣以楔子型撑涨效果与待拆卸轴承内端处实现锁紧,通过对铳杆施加外力(如敲击力),从而由卡瓦组件挤推待拆卸轴承,进而使待拆卸轴承退出结构件的轴套、实现拆卸,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轻松、容易、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地将内嵌轴承从结构件轴套中拆卸下来,特别适宜对小孔径轴套内嵌装的轴承(例如钢索转向轮)进行轻松、高效地拆卸。
附图说明
17.图1为轴承嵌装于通孔结构轴套内的结构件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的卡瓦瓣的俯视图。
20.图4为图1中的卡瓦瓣的仰视图。
21.图5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图1所示结构件中应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22.图中代号含义:1—卡瓦瓣;11—撑开段;12—导向段;13—定位牙台;14—撑涨孔;2—铳杆;21—杆体部;22—楔体部;3—支撑座;31—轴承下落孔;32—定位台阶;4—轴套;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拆卸工具,具体是一种内嵌轴承拆卸用的组合工装,其特别适宜对小孔径轴套内嵌装的轴承进行拆卸,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

即图1、图2、图3、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24.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实用新型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25.实施例1
26.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适用的结构件为飞机操纵系统的钢索转向轮,其具有与支座上的轴杆相配合的轴套4,该轴套4为两端均连通的通孔结构,轴套4的内径约为10余mm、长度约为100余mm,属于典型的小尺寸内孔。前述结构件的轴套4两端处分别以过盈配合
结构嵌装有对应的轴承5,任一或两个均失效的轴承5需要从轴套4内拆卸下来以便更换新的,即处在轴套4内的、需要拆卸的轴承5为待拆卸轴承。
27.参见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配套的卡瓦组件、铳杆2和支撑座3。
28.具体的,卡瓦组件是由两瓣半环体的卡瓦瓣1组成,这两瓣卡瓦瓣1的结构基本相同,两瓣卡瓦瓣1合拢所组成的卡瓦组件的最大外径小于轴套4的内径,亦略小于轴套4内的待拆卸轴承5的内径。通常,卡瓦组件是将最大外径基本等于或略大于待拆卸轴承5内径的柱体沿着轴向中心分开成两瓣而成卡瓦瓣1,并将每一卡瓦瓣1的内侧面略作削减、且将两侧外缘处略作削平,如此,两瓣卡瓦瓣1在合拢状态下必然略小于待拆卸轴承5的内径。
29.卡瓦组件的每一卡瓦瓣1是由后部的柱形结构撑开段11、前部的锥形结构导向段12、以及处在撑开段11和导向段12之间的定位牙台13构成。导向段12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撑开段11的外径大于导向段12的最大外径。此外,卡瓦瓣1的内侧具有弧形槽,该弧形槽的前端(即下端)处在卡瓦瓣1的前端面(即底端面)处、后端(即上端)在卡瓦瓣1的后端面(即顶端面)处,即弧形槽沿着卡瓦瓣1的轴向成型,且卡瓦瓣1内侧的弧形槽最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当卡瓦组件的两瓣卡瓦瓣1合拢时,两瓣卡瓦瓣1之间的弧形槽能够组成配合下述铳杆2的撑涨孔14。
30.铳杆2通常为两段变截面结构,即由截面较大的杆体部21和截面较小的楔体部22构成。铳杆2的杆体部21外径小于轴套4的内径,亦略小于轴套4内的待拆卸轴承5的内径,但杆体部21的长度基本略大于轴套4的长度,因为,铳杆2与上述卡瓦组件在轴套4内形成配合时,杆体部21需要延伸出轴套4。铳杆2的楔体部22从杆体部21的前端处轴向凸起,楔体部22的长度大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14长度;该楔体部22最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而且,楔体部22的最大外径应大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14的最大内径,楔体部22的最小外径应小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14最大内径、且大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14最小内径。
31.支撑座3上具有轴承下落孔31,该轴承下落孔31的直径大于轴套4内的待拆卸轴承5的外径,且轴承下落孔31的长度大于轴套4内的待拆卸轴承5的长度。为了便于对轴套4进行定位,支撑座3的轴承下落孔31上端处具有从支撑座3的顶面内凹成型的定位台阶32,该定位台阶32的外径匹配于(或略大于)轴套4的外径。
32.参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结构件的轴套4一端竖立定位在支撑座3顶面的定位台阶32内,靠近支撑座3的轴承5为当前待拆卸轴承;将卡瓦组件的两瓣卡瓦瓣1合拢,从轴套4的上端处插装进轴套4内,两瓣卡瓦瓣1在轴套4内的下落过程中在待拆卸轴承5的内端处卡阻定位,各卡瓦瓣1的导向段12伸入待拆卸轴承5内,各卡瓦瓣1的定位牙台13处在待拆卸轴承5的内端端面处,卡瓦组件的两瓣卡瓦瓣1之间在轴套4内形成撑涨孔14;铳杆2以楔体部22为前端,从轴套4的上端处轴向插装进轴套4内,铳杆2的前端楔体部22插装进卡瓦组件的撑涨孔14内、使卡瓦组件涨开,从铳杆2的上端敲击、使铳杆2受力,铳杆2在受力状态下通过涨开的卡瓦组件将待拆卸轴承5从内端外推而退出轴套4,掉落在支撑座3的轴承下落孔31内。
33.至于当前位置状态下的轴套上端处轴承的拆卸,先将轴套反转、使原来处于上端处的端部坐落在支撑座上成为下端处(原已拆卸轴承的轴套下端处反转成为上端处),可以
采用如前所方式将其从轴套内拆卸下来,此处之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的、外径能够匹配于轴套内径的铳杆将其以“活塞”方式外推出来(因为已拆卸的轴承不会对匹配于轴套内径的铳杆再造成影响,直接可以用匹配于轴套内径的铳杆将待拆卸轴承推出,无需再依靠卡瓦组件)。
34.实施例2
35.本实用新型适用的结构件为飞机操纵系统的钢索转向轮,其具有与支座上的轴杆相配合的轴套,该轴套为两端均连通的通孔结构,轴套的内径约为10余mm、长度约为100余mm,属于典型的小尺寸内孔。前述轴套的两端处分别以过盈配合结构嵌装有对应的轴承,任一或两个均失效的轴承需要从轴套内拆卸下来以便更换新的,即处在轴套内的、需要拆卸的轴承为待拆卸轴承。
36.本实用新型包括卡瓦组件、铳杆和支撑座。
37.具体的,卡瓦组件是由两瓣半环体的卡瓦瓣组成,这两瓣卡瓦瓣的结构基本相同,两瓣卡瓦瓣合拢所组成的卡瓦组件的最大外径小于轴套的内径,亦略小于轴套内的待拆卸轴承的内径。通常,卡瓦组件是将最大外径基本等于或略大于待拆卸轴承内径的柱体沿着轴向中心分开成两瓣而成卡瓦瓣,并将每一卡瓦瓣的内侧面略作削减、且将两侧外缘处略作削平,如此,两瓣卡瓦瓣在合拢状态下必然略小于待拆卸轴承的内径。
38.卡瓦组件的每一卡瓦瓣为前端外径小、后端外径大的锥形结构。卡瓦瓣的内侧具有弧形槽,该弧形槽最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当卡瓦组件的两瓣卡瓦瓣合拢时,两瓣卡瓦瓣之间的弧形槽能够组成配合下述铳杆的撑涨孔。
39.铳杆通常为两段变截面结构,即由截面较大的杆体部和截面较小的楔体部构成。铳杆的杆体部外径小于轴套的内径,亦略小于轴套内的待拆卸轴承的内径,但杆体部的长度基本略大于轴套的长度,因为,铳杆与上述卡瓦组件在轴套内形成配合时,杆体部需要延伸出轴套。铳杆的楔体部从杆体部的前端处轴向凸起,楔体部的长度大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长度;该楔体部最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结构,而且,楔体部的最大外径应大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的最大内径,楔体部的最小外径应小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最大内径、且大于上述卡瓦组件的撑涨孔最小内径。
40.支撑座上具有轴承下落孔,该轴承下落孔的直径大于轴套内的待拆卸轴承的外径,且轴承下落孔的长度大于轴套内的待拆卸轴承的长度。为了便于对轴套进行定位,支撑座的轴承下落孔上端处具有从支撑座的顶面内凹成型的定位台阶,该定位台阶的外径匹配于(或略大于)轴套的外径。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或2的内容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卡瓦组件的卡瓦瓣为环周均分结构的三瓣,且卡瓦组件的最大外径等于(甚至是略大于)轴套内待拆卸轴承的内径。
43.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针对的结构件可以是其它的通孔结构轴套内嵌装有轴承的结构件等;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