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7591发布日期:2022-01-15 04:2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产品进行自动装配的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诸如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电子产品也因此向着高密度集成化以及超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的散热性能也随之愈发重要,因而,对电子产品的散热模组与电路板进行组接的贴装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在将长、短两种导电胶条贴装于散热模组上以形成对cpu进行保护的定型框的装配过程中,由于散热模组的形状并不规则,且具有一定曲度,因而不易定位,并且,两种导电胶条的形状也不规则,还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而更加不易贴合,而两种导电胶条与散热模组间的装配误差以及两种导电胶条彼此间的装配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所需的数值范围类。目前,对于上述导电胶条与散热模组的对位贴合多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手工作业效率低、贴装精度无法有效保证。
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用于自动化流水作业、结构简单、精度高、效率高的定位治具来克服上述问题,以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贴合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且效率高的定位治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治具,包括基板、安设于所述基板上下两相对端的顶板与底板、可滑动地嵌置于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活动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的凸轮组件、与所述凸轮组件连接且可移动地布置于所述顶板上的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所述顶板的相对中心处设有固定工件用的仿形槽,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对应设置于所述仿形槽的相垂直的两侧端的边缘处,所述活动板相对所述底板滑动时,可驱使所述凸轮组件动作,使得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随之做靠近或远离所述仿形槽的直线移动,从而夹紧或松开安置于所述仿形槽中的工件。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通过嵌置于基板与底板之间的一活动板相对底板滑动,驱使设置于底板与活动板之间的凸轮组件动作,从而在凸轮组件的带动下,使得与凸轮组件连接的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同步地做靠近或远离仿形槽的直线移动,从而可从两个相垂直的方向夹紧或松开安置于仿形槽中的工件。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可实现对工件进行装卡的自动化作业,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使用便捷、效率高且贴合精确度高。
7.较佳地,所述凸轮组件包括相抵接的凸轮与推送件,所述凸轮呈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活动板的旁侧,所述推送件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上与所述凸轮相对的侧端,所述推送件与所述凸轮相抵接的抵接面为一斜面或一曲面,所述第一夹块的下端与所述凸轮连接,所述第一夹块的上端穿过所述基板及所述顶板而位于所述仿形槽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夹块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夹块的上端穿过所述基板及所述顶
板而位于所述仿形槽的前侧端。
8.较佳地,所述顶板上排布有多个所述仿形槽,所述第一夹块及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仿形槽呈一一对应的布置,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一夹块呈一一对应的连接,所述推送件与所述凸轮呈一一对应的设置,或者,一所述推送件沿所述活动板的纵长方向布置,所述推送件上具有多个呈间隔开地布置且与所述凸轮呈一一对应地抵接的抵接头。
9.较佳地,所述推送件与所述活动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活动板的侧壁上与所述凸轮相对的一端向外凹凸而形成所述推送件。
10.较佳地,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凸轮呈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活动板呈可拆卸地连接。
11.较佳地,所述凸轮组件还包括底座与安装座,所述凸轮可转动地安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上端与第一夹块连接。
12.较佳地,所述凸轮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底板或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夹块与所述基板或所述顶板之间,用于恒驱使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第二夹块向着靠近所述仿形槽的方向直线运动。
13.较佳地,所述基板的相对中心处设有容置槽,所述基板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置孔与第二穿置孔,所述底板组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使得所述活动板可滑动地嵌置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一夹块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穿置于所述第一穿置孔中,所述第二夹块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穿置于所述第二穿置孔中,所述基板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第三通孔。
14.较佳地,所述顶板上还设有间隔开地分布于所述仿形槽的边缘处的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及第三定位件,对应用于工件于所述仿形槽中沿x轴方向、 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定位基准。
15.较佳地,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一直线导轨,所述活动板滑设于两所述直线导轨上,所述底板或所述基板上沿所述活动板的滑动方向还设有止位件,所述活动板的侧端凸设有与所述止位件相配合的阻挡件。
附图说明
16.图1为工件装夹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工件装夹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件与底板及活动主板相组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件与底板及活动主板相组接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件与底板及活动主板相组接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6.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位治具100,适用于对工件200 进行定位,以便其他组件对位组接于工件200上。于本技术中,工件200具体为车载电脑中对电路主板进行散热保护的散热模组,其整体呈蝙蝠状,包括具有两侧翼的散热部201及位于散热部201相对中心处的定位部202,两侧翼处设有散热片。具体地,散热部201的两侧翼呈对称的布置,且具有一定曲度,散热部201大致呈“几”字形,定位部202呈矩形,两长导电胶条300与两短导电胶条400对位贴合于定位部202的两长边框与两短边框的边缘处,以形成对 cpu进行保护的胶框,至少两导电胶块500对位贴合于散热部201的两侧翼的相对位置处。其中,本技术中的长导电胶条300与短导电胶条400的顶端面的形状并不规则,具有一定曲度,导电胶块500具有一定厚度。
27.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定位治具100包括基板 10、安设于基板10上下两相对端的顶板20与底板30、可滑动地嵌置于基板10 与底板30之间的活动板40、设置于底板30与活动板40之间的凸轮组件50、与凸轮组件50连接且可移动地布置于顶板20上的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顶板20的相对中心处设有固定工件200用的仿形槽20a,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对应设置于仿形槽20a的相垂直的两侧端的边缘处。活动板40相对底板 30滑动时,可驱使凸轮组件50动作,使得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随之做靠近或远离仿形槽20a的直线移动,从而夹紧或松开安置于仿形槽20a中的工件 200。
2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相对中心处设有容置槽10a,容置槽10a 具体由基板10的底壁11的相对中心处向着基板10的顶壁12的相对中心处凹陷而成,且顶壁12的相对中心处的端面高于其相对两侧的端面,则基板10的形状类似渔夫帽状,即具有一向上突出的容置空间。活动板40可滑动地嵌置于该容置槽10a中,底板30组接于容置槽10a的槽口处,以封闭该槽口,顶板20 固定于基板10的顶壁12的相对中心处,顶板20的仿形槽20a与工件200的定位部202及散热部201与定位部202相连接的连接端的形状相对应。其中,基板10的顶壁12上于容置槽10a的两相对侧的位置处对应设有定位块80,用于工件200的散热部201的两侧翼的搭接。
29.结合图1、图4和图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顶壁1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夹块60及第二夹块70相对应且与容置槽10a相连通的第一通孔121 与第二通孔122,顶板20上对应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122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置孔21与第二穿置孔22,第一夹块60穿过第一通孔121后穿置于第一穿置孔21中,第二夹块70穿过第二通孔122后穿置于第二穿置孔22中。基板 10的前后两相对侧壁上还开设有与容置槽10a相连通的第三通孔10b,活动板 40于第三通孔10b中显露,从而便于对活动板40于容置槽10a内的滑动进行操作。具体可通过外置吸盘或驱动器的输出端于第三通孔10b处吸附或抵推活动板40,从而驱使活动板40滑动。
30.结合图3和图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高效定位,顶板20上还设有间隔开地分布于仿形槽20a的边缘处的第一定位件23、第二定位件24及第三定位件25,对应用于工件200于仿形槽20a中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定位基准。当工件200摆放于仿形槽20a中时,通过第一定位件23、第二定位件24及第三定位件25即可快速进行对位,从而提高
后续夹持固定的效率及精确度。其中,第一定位件23与第二定位件24对应设于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的相对侧,第三定位件25设于仿形槽20a中对应工件200的散热部 201与定位部202相连接的连接端的位置处,第一定位件23与第二定位件24呈块状,第三定位件25呈柱状。
31.请参阅图7至图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底板30的前后两相对端各设有一直线导轨31,活动板40滑设于两直线导轨31上,底板30或基板10上沿活动板40的滑动方向还设有止位件111,活动板40的侧端凸设有与止位件111相配合的阻挡件41。阻挡件41呈条块状,止位件111为槽孔状,通过二者的对位卡接,简单且有效的对活动板40的滑动进行限位。
3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凸轮组件50包括相抵接的凸轮51与推送件52,凸轮51呈可滑动地设置于底板30上,且位于活动板40的旁侧,推送件52设置于活动板40上,并位于与凸轮51相对的侧端,推送件52与凸轮51相抵接的抵接面521为一斜面或一曲面,第一夹块60的下端与凸轮51连接,第一夹块 60的上端依次穿过基板10及顶板20而位于仿形槽20a的右侧端,第二夹块70 的下端与活动板40连接,第二夹块70的上端依次穿过基板10与顶板20而位于仿形槽20a的前侧端。
3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顶板20上排布有多个仿形槽20a,第一夹块60及第二夹块70与仿形槽20a呈一一对应的布置,凸轮51与第一夹块60呈一一对应的连接,推送件52与凸轮51呈一一对应的设置,或者,一推送件52沿活动板 40的纵长方向布置,推送件52上具有多个呈间隔开地布置且与凸轮51呈一一对应地抵接的抵接面521。则通过一活动板40动作,即可驱使多个凸轮51与和之相对的推送件52的抵接面521滑动配合,从而快速且有效的实现对多个工件 200的高效装夹作业。
34.优选地,推送件52与活动板40为一体式结构,活动板40的侧壁43上与凸轮52相对的一端向外凹凸而形成推送件52,从而进一步优化结构,便于加工及装配。
35.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块60与凸轮52呈可拆卸地连接,第二夹块 70与活动板40呈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对应的第一夹块 60与第二夹块70即可,从而有效提高本治具的适应性。具体地,凸轮组件50 还包括底座53与安装座54,凸轮52可转动地安设于安装座54上,安装座54 的下端与底座53可滑动地连接,安装座54的上端与第一夹块60连接,使用时,将对应所需的第一夹块60套接于安装座54上即可。活动板40的顶侧端还可设置定位座42,将对应所需的第二夹块70套接于定位座42上即可。
3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凸轮组件还50包括弹性件55,弹性件55设置于第一夹块60与底板30或基板10之间、第二夹块70与基板10或顶板20之间,用于恒驱使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向着靠近仿形槽20a的方向直线运动。当然,弹性件55还可设置于活动板40与底板30或基板10之间,用于恒驱使活动板40复位,从而带动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向着靠近仿形槽20a的方向直线运动。
37.以下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38.使用时,手动、通过驱动器或吸盘驱使活动板40于容置槽10a中沿y轴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安设于活动板40顶侧端的多个第二夹块70于对应的第二穿置孔22中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同时远离仿形槽20a以让位,与此同时,活动板40侧壁上的一个或多个推动件52所具有的多个抵推面521抵推与之相抵接的凸轮51,从而带动多个第一夹块60于对应的第一穿置孔21中沿x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同时远离仿形槽20a以让位,以便将多个工件200对位
安放于相应的仿形槽20a中,此过程中,相应的弹性件55均被压缩;
39.接着,手动、通过驱动器或吸盘解除对活动板40的推送力,在多个弹性件 55的恢复力的作用下,活动板40于容置槽10a中沿y轴反向滑动,多个第二夹块70于对应的第二穿置孔22中沿y轴方向反向移动以复位,从而同时靠近对应的仿形槽20a,以从y轴方向夹紧安放于各仿形槽20a中的工件200,与此同时,一个或多个推动件52所具有的多个抵推面521解除对凸轮51的抵推,多个第一夹块60于对应的第一穿置孔21中沿x轴方向反向移动以复位,从而同时靠近对应的仿形槽20a,以从x轴方向夹紧安放于各仿形槽20a中的工件200,从而实现对一工件200于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夹持定位,定位效果更佳。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100通过嵌置于基板10与底板30 之间的一活动板40相对底板30滑动,驱使设置于底板30与活动板40之间的凸轮组件50动作,从而在凸轮组件50的带动下,使得与凸轮组件50连接的第一夹块60与第二夹块70同步做靠近或远离仿形槽20a的直线移动,从而可从两个相垂直的方向夹紧或松开安置于仿形槽20a中的工件200。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治具100可实现对工件200进行装夹的自动化作业,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使用便捷、效率高且贴合精确度高。
4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