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上顶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9777发布日期:2021-11-10 09:3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轴套上顶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套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轴套上顶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2.轴套是套在转轴上的机械零件,轴套在轴的安装和卸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轴套的尺寸和性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避免因出厂质量影响机械的转动效果及使用寿命。由于轴套应用的领域和机械设备各不相同,所以轴套的形状和大小也会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轴套,例如如图1a、1b所示的上下表面均安装有密封垫的轴套。
3.在对加工的轴套的性能及参数进行检测时,采用人工检测的方式较为普遍,需要在不同操作工序后对轴套的性能进行分别检测,检测后再将轴套放置于下一工序中,这样的检测模式导致劳动强度较大,且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提出轴套上顶翻转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上顶翻转机构,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上顶组件、第一翻转组件及胶面检测摄像头,所述机架上转动安装有用于传送轴套的转盘,所述第一翻转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及第一夹爪,所述第一上顶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顶杆及第二顶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滑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夹爪转动安装于第一旋转电机上,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间隔安装在第一驱动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上,所述第一顶杆可移动地穿过转盘并配合托举轴套靠近胶面检测摄像头,所述第二顶杆可移动地穿过转盘以抵靠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滑动方向与第二顶杆的移动方向同向,所述胶面检测摄像头与第一顶杆相对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第一活塞杆上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平行设有两个第一顶杆,两个所述第一顶杆位于第二顶杆的两侧,所述胶面检测摄像头对应设有两个。
8.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第二上顶组件、第二翻转组件、旋转机构及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所述第二上顶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三顶杆及第四顶杆,所述第二翻转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电机及第二夹爪,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三旋转电机及磨盘,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滑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驱动气缸及第三旋转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三顶杆及第四顶杆间隔安装在第二驱动气缸的第二活塞杆上,所述第三旋转电机通过传动齿轮连接磨盘,所述第三顶杆可移动地穿过转盘并托举轴套抵靠旋转的磨盘,所述第四顶杆可移动地穿过转盘以抵靠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位于磨盘的侧面。
9.进一步地,所述磨盘的中部设有供轴套中心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所述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位于磨盘的上方。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顶组件及旋转机构分别设有两组,两所述旋转机构位于第
二夹爪两侧,所述旋转机构与第二上顶组件相对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预顶孔和第二预顶孔,其中一组所述第二上顶组件的第二驱动气缸上的第四顶杆与第二旋转电机抵靠,该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上还设有可移动地穿过转盘并托举轴套向上抵住第一预顶孔的第五顶杆,另一组所述第二上顶组件的第四顶杆可移动地穿过转盘托举轴套向上抵住第二预顶孔。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内孔检测组件,所述内孔检测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气缸、插杆及内孔检测摄像头,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插杆安装在第三驱动气缸的第三活塞杆上,所述插杆可移动地穿过转盘并插入轴套中心孔内靠近内孔检测摄像头,所述内孔检测摄像头与插杆相对设置。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侧孔检测摄像头,所述侧孔检测摄像头位于转盘的上方。
14.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所述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位于转盘的上方。
15.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与轴套相配合的轴套定位件,所述轴套定位件上设有与轴套中心体轴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轴套定位件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轴套环形盘体的支撑台。
16.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上顶翻转机构,转盘转动的过程中,将多个放置在转盘上的轴套有序的进行传送,当传送至胶面检测摄像头所对应的位置时,转盘停止转动,通过第一夹爪夹取轴套,第一上顶组件驱动多个顶杆运动,第一顶杆托举轴套靠近胶面检测摄像头对轴套胶面是否损伤进行采集,同时第二顶杆驱动第一旋转电机向上或向下移动,给第一旋转电机上的夹爪提供翻转的空间及方便第一夹爪将翻面的轴套快速放置原位,实现轴套翻转过程的连贯动作,方便同时对不同工位上的轴套进行多种不同的操作和信息采集,提高了检测效率,且简化了结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a是现有的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1b是现有的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套上顶翻转机构的立体图(一);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套上顶翻转机构去掉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套上顶翻转机构去掉部分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上顶组件、第一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顶组件、第二翻转组件及旋转机构的结构
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与第二上顶组件另一方位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机构与另一第二上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翻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孔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套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如下:
34.50、机架,50a、第一预顶孔,50b、第二预顶孔,50c、顶杆穿孔,51、第一上顶组件,52、第一翻转组件,53、胶面检测摄像头,54、转盘,54a、容置槽,54b、定位孔,54c、开口,55、轴套定位件,55a、第二通孔,55b、缺口,56、第一旋转电机,56a、顶压部,57、第一夹爪,58、第一驱动气缸,59、第一顶杆,60、第二顶杆,61、支撑块,62、第二上顶组件,63、第二翻转组件,64、旋转机构,65、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6、第二驱动气缸,67、第三顶杆,68、第四顶杆,69、第二旋转电机,70、第二夹爪,71、第三旋转电机,72、磨盘,72a、第一通孔,73、传动齿轮,74、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5、第五顶杆,76、内孔检测组件,77、第三驱动气缸,78、插杆,79、内孔检测摄像头,80、侧孔检测摄像头,81、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2、支撑台,83、补光灯,84、第一导向板,85、第二导向板,86、固定板,87、套筒,100、轴套,101、中心轴体,101a、中心孔,101b、侧孔,102、环形密封垫,103、环形盘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7.如图2

5、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轴套上顶翻转机构,包括机架50,安装在机架50上的第一上顶组件51、第一翻转组件52及胶面检测摄像头53,机架50上转动安装有用于传送轴套100的转盘54,第一翻转组件52包括第一旋转电机56及第一夹爪57,第一上顶组件51包括第一驱动气缸58、第一顶杆59及第二顶杆60,第一旋转电机56滑动安装在机架50上,第一驱动气缸58安装在机架50上,第一夹爪57转动安装于第一旋转电机56上,第一顶杆59和第二顶杆60间隔安装在第一驱动气缸58的第一活塞杆上,第一顶杆59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并配合托举轴套100靠近胶面检测摄像头53,用于检测轴套100上胶面是否有损伤,第二顶杆60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以抵靠第一旋转电机56,第一旋转电机56的滑动方向与第二顶杆60的移动方向同向,胶面检测摄像头53与第一顶杆59相对设置。其中,转盘51上设有多个工位,其中包括无任何操作的等待工位。
38.如图1a、1b所示,具体的,轴套100包括中心轴体101,中心轴体101上安装有环形密封垫102,环形密封垫102的周向安装有环形盘体103,中心轴体101上设有中心孔101a和侧孔101b。
39.如图9所示,具体的,第一驱动气缸58的第一活塞杆上安装有支撑块61,支撑块61上平行设有第二顶杆60及两个第一顶杆59,两个第一顶杆59位于第二顶杆60的两侧,胶面检测摄像头53对应设有两个。通过第一夹爪57翻转轴套100后,两个胶面检测摄像头53先后实现对同一个轴套100上、下胶面是否损伤进行采集。
40.较佳地,第一上顶组件51还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一导向板84,第一驱动气缸58安装在第一导向板84上,支撑块61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板84上。
41.具体的,第一翻转组件52还包括沿竖向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二导向板85,第二导向板85上滑动安装有固定板86,第一旋转电机56垂直安装在固定板86上。
42.较佳地,第一旋转电机56上设有与第二顶杆60相对应设置的顶压部56a。
43.具体的,机架50上设有顶杆穿孔50c,胶面检测摄像头53与顶杆穿孔50c之间设有套筒87,套筒87上安装有补光灯83。
44.如图6

8、10所示,优选地,机架50上还安装有第二上顶组件62、第二翻转组件63、旋转机构64及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第二上顶组件62包括第二驱动气缸66、第三顶杆67及第四顶杆68,第二翻转组件63包括第二旋转电机69及第二夹爪70,旋转机构64包括第三旋转电机71及磨盘72,第二旋转电机69滑动安装在机架50上,第二驱动气缸66及第三旋转电机71安装在机架50上,第三顶杆67及第四顶杆68间隔安装在第二驱动气缸66的第二活塞杆上,第三旋转电机71通过传动齿轮73连接磨盘72,第三顶杆67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并托住轴套100抵靠旋转的磨盘72,第四顶杆68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以抵靠第二旋转电机69,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位于磨盘72的侧面,用于检测被第三顶杆67顶住的轴套100在磨盘72的摩擦作用下,轴套100上环形密封垫侧面的挠性。
45.具体的,传动齿轮73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安装在第三旋转电机71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从动齿轮套设安装在磨盘72上。
46.较佳地,第二驱动气缸66的输出轴上安装支撑块61,第三顶杆67及第四顶杆68间隔安装在支撑块61上,机架1上固定有第一导向板84,第二驱动气缸66安装在第一导向板84上,支撑块61滑动安装于第一导向板84上。
47.其中,第一夹爪57、第二夹爪70均为气动夹爪。
48.具体的,第二翻转组件63还包括沿竖向固定在机架50上的第二导向板85,第二导向板85上滑动安装有固定板86,第二旋转电机69垂直安装在固定板86上。
49.较佳地,第二旋转电机69上设有与第四顶杆68相对应设置的第二顶压部。
50.具体的,磨盘72的中部设有供轴套100中心轴穿过的第一通孔72a,机架50上安装有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位于磨盘72的上方。用于检测被第三顶杆67顶住的轴套100在磨盘72的摩擦作用下,轴套100的环形密封垫上表面的挠性。
51.较佳地,磨盘68上安装有套筒87,套筒87上安装有补光灯83。
52.进一步地,中心轴体101穿过第一通孔72a,环形密封垫102抵靠于第一通孔72a的下表面。
53.具体的,第二上顶组件62及旋转机构64分别设有两组,两旋转机构64位于第二夹
爪70两侧,旋转机构64与第二上顶组件62相对设置。
54.较佳地,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对应设有两组,实现对轴套100上、下部环形密封垫表面及侧面的挠性采集。
55.具体的,机架50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预顶孔50a和第二预顶孔50b,其中一组第二上顶组件62的第二驱动气缸66上的第四顶杆68与第二旋转电机69抵靠,该第二驱动气缸66上还设有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并托举轴套100向上抵住第一预顶孔50a的第五顶杆75,另一组第二上顶组件62的第四顶杆68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并托举轴套100向上抵住第二预顶孔50b。在对轴套100上的环形密封垫预顶后,再通过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对环形密封垫表面的挠性进行检测。
56.较佳地,中心轴体101配合穿过第一预顶孔50a和第二预顶孔50b,环形密封垫102分别抵住第一预顶孔50a和第二预顶孔50b的下表面。
57.优选地,机架50上设有补光灯83。通过补光灯83对摄像头的照明区域的亮度进行加强,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58.具体的,补光灯83靠近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设置,补光灯83通过驱动气缸安装于机架50上。
59.如图11所示,优选地,还包括内孔检测组件76,内孔检测组件76包括第三驱动气缸77、插杆78及内孔检测摄像头79,第三驱动气缸77安装在机架50上,插杆78安装在第三驱动气缸77的第三活塞杆上,插杆78可移动地穿过转盘54并插入轴套100中心孔内靠近内孔检测摄像头79,内孔检测摄像头79与插杆78相对设置。便于对轴套100中心轴体的中心孔是否贯通进行检测。
60.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机架50上的侧孔检测摄像头80,侧孔检测摄像头80位于转盘51的上方。便于对轴套100中心轴体的侧孔是否贯通进行检测。
61.优选地,机架50上还设有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位于转盘54的上方。便于对轴套100中心轴体中心孔及侧孔的直径进行检测。
62.具体的,可设置驱动气缸及位于驱动气缸上的顶杆穿过转盘54托举轴套100靠近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配合使用。
63.如图12、13所示,优选地,转盘54上设有多个与轴套100相配合的轴套定位件55,轴套定位件55上设有与轴套100中心轴体相配合的第二通孔55a,轴套定位件55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轴套100环形盘体的支撑台82。第一顶杆59、第三顶杆67及第五顶杆75配合穿过轴套定位件55并托举轴套100。
64.具体的,转盘54上设有容置槽54a,容置槽54a的中心设有与第二通孔55a对应设置的定位孔54b,轴套定位件55安装在容置槽54a上,轴套100中心轴体配合插入定位孔54b内,轴套定位件55上设有供第一夹爪57或第二夹爪70插入的缺口55b。容置槽54a靠近转盘54中心的一侧设有与缺口53b对应设置的开口51c。
65.较佳地,缺口55b与第二通孔55a连通。轴套定位件55为具有缺口55b的环形件,支撑台82沿环形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初始状态下,第一夹爪57或第二夹爪70的下夹持部沿水平插入缺口53b内,第一夹爪57或第二夹爪70的上夹持部沿竖向设置。夹取状态下,上夹持部、下夹持部均沿水平设置。
66.优选地,机架50上设有升降机构,胶面检测摄像头53、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第
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及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安装于升降机构上,便于对摄像头的高度进行调节。
67.具体的,机架50包括多根立柱,及依次由下至上安装在立柱上的下支撑板、中间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预顶孔50a和第二预顶孔50b,以及供顶杆托举轴套100抵住或穿过顶杆穿孔50c,两个第二导向板85安装在下支撑板与中间支撑板之间,第一导向板84安装在转盘54上,内孔检测摄像头79、侧孔检测摄像头80及两个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安装在上支撑板的下表面,第三旋转电机71、套筒87安装在上支撑板的上表面,两个胶面检测摄像头53、两个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及一个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安装在上支撑板的上方。
68.进一步地,内孔检测组件76、侧孔检测摄像头80、第一翻转组件52、第二上顶组件62、第二翻转组件63、另一第二上顶组件62及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依次围绕转盘54设置。
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上顶翻转机构,其工作原理如下:通过上料机构将多个轴套100依次上料于轴套定位件55上的支撑台82上,转盘54上的轴套100从上料位置转动至下一操作位置,第三驱动气缸77驱动插杆78向上穿过定位孔54b插入轴套100的中心孔101a内,内孔检测摄像头79检测轴套100的中心孔101a是否贯通;转盘51转动,将检测内孔后的轴套100传送至侧孔检测摄像头80下方,对轴套100上的侧孔是否贯通进行检测,完成对轴套100上的孔是否贯通进行检测。
70.转盘54上的轴套100转动到达等待工位,然后转动至上胶面检测位置,第一夹爪57闭合夹取轴套100,然后第一驱动气缸58同时驱动三个顶杆上升,第一翻转机构52前的第一顶杆59托举支撑台82上的轴套100离开支撑台82以靠近第一个胶面检测摄像头53,对轴套100上胶面是否损伤进行检测,同时第二顶杆60向上穿过定位孔54b抵住第一旋转电机56,第一夹爪57上的另一个轴套100跟随第一旋转电机56沿着第二导向板85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第一旋转电机56驱动第一夹爪57旋转180度实现对轴套100翻面,第一翻转机构52后的第一顶杆59托举支撑台82上的第三个轴套100离开支撑台82以靠近第二个胶面检测摄像头53,对翻面后的轴套100下胶面是否损伤进行检测,第一夹爪57张开,第一驱动气缸58同时驱动三个顶杆下降以将三个轴套100放置于原检测前的工位,完成对轴套100上下胶面的损伤检测。
71.转盘54转动带动轴套100转动到达下一等待工位,然后转动至第一预顶位置,第二翻转组件63前的第二上顶组件62同时驱动三个顶杆上升,第五顶杆75穿过转盘54向上托举轴套100抵住第一预顶孔50a,轴套100上的环形密封垫的上表面因被第五顶杆75顶住受到挤压力部分挤压至第一预顶孔50a内而发生变形,下一工位上的轴套100在第三顶杆67的驱动作用下与磨盘72的第一通孔72a相抵靠,第二翻转组件63前的第三旋转电机71带动磨盘72旋转与轴套100上的环形密封垫发生摩擦,并被第三顶杆67顶住受到挤压使得环形密封垫的上表面部分挤压至第一通孔72a内而发生变形,第二翻转组件63前的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对轴套100下表面环形密封垫102侧面的预顶后的挠性进行检测,第二翻转组件63前的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对轴套100密封垫102的上表面摩擦后的挠性进行检测。
72.再下一工位上的轴套100被第二夹爪70夹取,并在第四顶杆68的驱动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行翻转180度,第二驱动气缸66同时驱动三个顶杆下降以将三个轴套100放置于原测试前的工位,转盘54转动至第二预顶位置,第二翻转组件63后的第二上顶组件62同时驱动
两个顶杆上升,第四顶杆68穿过转盘54向上托举轴套100抵住第二预顶孔50b,轴套100上的环形密封垫的下表面因被第四顶杆68顶住受到挤压力部分挤压至第二预顶孔50a内而发生变形,下一工位上的轴套100在第三顶杆67的驱动作用下与磨盘72的第一通孔72a相抵靠,第二翻转组件63后的第三旋转电机71带动磨盘72旋转与轴套100上的环形密封垫发生摩擦,并被第三顶杆67顶住受到挤压使得环形密封垫的下表面部分挤压至第一通孔72a内而发生变形,第二翻转组件63后的第一挠性检测摄像头65对轴套100上表面环形密封垫102侧面的预顶后的挠性进行检测,第二挠性检测摄像头74对轴套100环形密封垫102的下表面摩擦后的挠性进行检测,第二夹爪70张开,两个第二驱动气缸66同时驱动其上的顶杆下降以将五个轴套100放置于原检测前的工位,完成对环形密封垫102上下表面及侧面的挠性检测。
73.转盘54转动进入到第三个等待工位,然后转动至通孔直径检测位置,顶杆向上穿过转盘54托举轴套100靠近通孔直径检测摄像头81进行中心孔101a和侧孔101b直径检测,通过下料机构将轴套100从转盘54上卸料。
7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