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芯联动机构及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2968发布日期:2022-01-05 10:40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锁芯联动机构及门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芯联动机构及门锁。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各类门锁存在结构复杂、装配与维修困难、制造成本高昂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特别是与锁芯配合的传动机构,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卡顿、响应迟缓、运动时阻塞感显著的问题,这会造成门锁内部元件磨损和元件间的装配不良,进而出现运动和传动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芯联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一锁舌及壳体组件,第一锁舌滑动设置于壳体组件;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拨动部,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拨动部,第一传动件用于和锁芯拨轮形成配合,并通过第一拨动部与第二传动件活动配合,第二拨动部与第一锁舌活动配合;第一传动件能够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二拨动部带动第一锁舌伸出或缩入壳体组件。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芯联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与配合可靠、耐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性,锁芯联动机构对锁芯组件的动力输入响应更加灵敏,传力效率和稳定性更高,能够克服长期使用后出现卡顿、响应延迟、运动阻力大的缺陷,从而避免锁芯联动机构磨损或元件间装配不良导致的运动失效。
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拨动部包括第一拨爪及第二拨爪,第一拨爪与第二拨爪之间设有第一间隙,第二传动件包括设置于第一间隙内的第一传力部;第一传动件能够通过第一拨爪抵接第一传力部,并正向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以使第一锁舌伸出壳体组件;或者,通过第二拨爪抵接第一传力部,并反向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以使第一锁舌缩入壳体组件。
6.如此设置,第一传力部通过与第一拨爪和第二拨爪的择一抵接,实现了第一传动件对第二传动件的正向或反向带动,第一传力部设置在第一拨爪与第二拨爪之间,使得第一拨动部与第二传动件之间的活动配合可靠,可以防止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连接失效进而造成动力传递中断。
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件还包括第三拨爪及第四拨爪,第三拨爪与第四拨爪之间设有供锁芯拨轮伸入的第二间隙;第三拨爪能够与锁芯拨轮抵接,并在锁芯拨轮的驱动下使第一传动件正向运动,第四拨爪能够与锁芯拨轮抵接,并在锁芯拨轮的带动下使第一传动件反向运动。
8.如此设置,锁芯拨轮能够在第三拨爪与第四拨爪之间与第一传动件形成活动配合,通过与第三拨爪和第四拨爪的择一抵接,实现了锁芯拨轮对第一传动件的正向或反向驱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拨爪、第二拨爪、第三拨爪及第四拨爪一体锻压成
型。
10.如此设置,第一拨爪、第二拨爪、第三拨爪与第四拨爪的刚性和强度更高,承力性能进一步提升,并且不易产生磨损、变形或者强度破坏,有利于提高锁芯联动机构的传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锁舌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于壳体组件;第二拨动部能够抵接第一配合部并正向拨动第一锁舌,以使第一锁舌伸出壳体组件;或者,抵接第二配合部并反向拨动第一锁舌,以使第一锁舌缩入壳体组件。
12.如此设置,第二拨动部通过对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择一拨动,也即第二拨动部与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的配合切换,实现了对第一锁舌的正向或反向拨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分别在第二传动件正向拨动和反向拨动时承受第二拨动部的拨动力,优化了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应力循环特性,降低了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出现疲劳损坏的几率。
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锁舌开设有拨动槽,拨动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拨动段、第一止动段及第二止动段;第二拨动部能够在拨动槽内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为第一拨动段内相对的两个内壁;第二传动件能够正向转动并进入第一止动段,以止挡第一锁舌缩入壳体组件;或者,反向转动并进入第二止动段,以止挡第一锁舌伸出壳体组件;第一传动件能够正向带动第二传动件脱离第二止动段;或者,反向带动第二传动件脱离第一止动段。
14.如此设置,当第二拨动部进入第一止动段内时,锁芯联动机构具有了对第一锁舌在伸出壳体组件状态下的限位止退功能,从而避免门框和门板相互锁定失效;当第二拨动部进入第二止动段内时,锁芯联动机构具有了对第一锁舌在缩入壳体组件状态下的限位止伸功能,从而避免门板和门框相对运动时,第一锁舌意外伸出壳体组件进而被门框挤压造成损坏。
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锁舌开设有滑槽,锁芯联动机构还包括固设于壳体组件的第一枢接件,第一枢接件穿设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并穿设于滑槽;第一锁舌与第一枢接件及壳体组件滑动配合,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一枢接件与壳体组件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能够带动第一锁舌沿滑槽的长度方向伸出或缩入壳体组件。
16.如此设置,第一锁舌、第一枢接件以及第二传动件的布置更加紧凑,可以减小锁芯联动机构所占据的空间范围,提高壳体组件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有利于实现锁芯联动机构和门锁的小型化。
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锁芯联动机构还包括与第二传动件连接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弹性件正向发生形变,以使第二传动件与第一止动段保持抵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件反向发生形变,以使第二传动件与第二止动段保持抵接。
18.如此设置,在第一锁舌充分伸出壳体组件,或者充分缩回壳体组件的状态下,第一弹性件对应作用于第二传动件,从而提高锁芯联动机构的限位止退功能或者限位止伸功能效果,防止门板或门锁受到外力冲击后导致第一锁舌意外缩入壳体组件,或者意外伸出壳体组件。
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一随动元件及第二随动元件,第一随
动元件与第二随动元件中的一者与第二拨动部固定连接,另一者与第一弹性件连接,并开设有与第二拨动部相适配的卡槽;第二拨动部与卡槽卡接配合,以使第一随动元件与第二随动元件固定为一体,并能够相对壳体组件同步转动。
20.如此设置,第一随动元件与第二随动元件的运动速率以及运动空间范围相一致,协同配合从而对第一配合部施加正向拨动力,或者对第二配合部施加反向拨动力,提高了第二传动件整体的强度和承力性能,防止第二传动件磨损形变进而造成锁芯联动机构运动卡顿,有利于提高锁芯联动机构的耐用性。
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锁舌包括安装架,拨动槽开设于安装架,第一随动元件与第二随动元件位于安装架相互背离的两侧;第二拨动部固设于第一随动元件,并伸入拨动槽,卡槽开设于第二随动元件,第一弹性件连接第二随动元件与壳体组件。
22.如此设置,第一锁舌、第一随动元件与第二随动元件的布置紧凑,方便设置第一弹性件,减少了锁芯联动机构拆装维保的耗时,降低了锁芯联动机构的拆装难度。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包括锁芯组件以及上述中任意一项的锁芯联动机构,壳体组件用于容置锁芯联动机构,并开设有供第一锁舌伸出或缩入的锁舌通孔,锁芯组件包括与第一传动件活动配合的锁芯拨轮。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所示的门锁的爆炸示意图;
26.图3为图1所示的门锁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图6所示第一锁舌的正视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随动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随动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拨叉的正视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把手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拨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图1所示门锁在第一锁舌缩入壳体组件状态下的示意图;
38.图15为图1所示门锁在第一锁舌伸出壳体组件状态下的示意图;
39.图16为图1所示门锁在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均缩入壳体组件状态下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00、锁芯联动机构;10、第一传动件;11、第一拨动部;111、第一拨爪;112、第二拨爪;113、第一间隙;121、第三拨爪;122、第四拨爪;123、第二间隙;20、第二传动件;21、第二拨动部;22、第一传力部;231、第一随动元件;232、第二随动元件;2321、卡槽;2322、弹性件连接柱;24、第二齿组;30、第一锁舌;31、拨动槽;311、第一拨动段;3111、第一配合部;3112、第二配合部;312、第一止动段;313、第二止动段;32、滑槽;33、安装架;331、第二凸柱;34、第
一插接部;35、过渡连杆;351、凸柱插装孔;40、壳体组件;41、第一壳体;411、锁舌通孔;42、第二壳体;43、锁芯安装孔;44、把手连接件安装孔;45、固定挡架;46、活动挡架;51、第一枢接件;52、第二枢接件;54、第四枢接件;61、第一弹性件;611、第一套孔;612、第二套孔;613、第一弹性臂;614、第二弹性臂;615、第三套孔;62、第二弹性件;70、第二锁舌;91、第一拨叉;911、第一插接孔;912、推杆;913、第三凸柱;92、第二拨叉;921、第二插接孔;922、第一齿组;93、把手连接件;931、棱柱插接段;932、限位轴肩;933、把手配合孔;94、垫圈;95、周向凸块;200、门锁。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4.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门锁2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门锁200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门锁200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组件4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芯联动机构100,包括第一锁舌30以及用于容置第一锁舌30的壳体组件40。壳体组件40包括相互盖设的第一壳体41以及第二壳体42,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均开设有锁芯安装孔43以及把手连接件安装孔44。其中锁芯安装孔43用于供锁芯组件穿设以安装在壳体组件40内,把手连接件安装孔44用于供把手转轴穿设以安装在壳体组件40内。
46.进一步地,第二壳体42的侧壁还开设有多个锁舌通孔411,用于供第一锁舌30从中通过并部分伸出壳体组件40,或者缩入壳体组件40内。当然,多个锁舌通孔411也可以开设于第一壳体41侧壁,或者,在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盖设固定后,二者之间共同限定出多个锁舌通孔411。
47.第一锁舌30作为门锁200的主锁舌,包括相对固定的安装架33以及多个第一插接部34,第一锁舌30通过安装架33滑动设置于壳体组件40内,安装架33用于承受锁芯组件的输出动力,多个第一插接部34平行设置于安装架33的一端并与多个锁舌通孔411相对应,能够在锁芯组件的正向驱动下伸出壳体组件40,或者在锁芯组件的反向驱动下缩入壳体组件40内。
48.为了降低第一锁舌30在伸出或缩入壳体组件40过程中的阻力,并减小锁芯联动机构100的间隙,第一插接部34与锁舌通孔411之间优选采用过渡配合。
49.现有的门锁存在结构复杂、装配与维修困难、制造成本高昂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特别是与锁芯组件配合的传动机构,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卡顿、响应迟缓、运动时阻塞感显著的问题,这会造成门锁内部元件磨损和元件间的装配不良,进而出现运动和传动失效。
50.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芯联动机构100,还包括用于第一传动件10以及第二传动件20。第一传动件10用于和锁芯组件活动配合并承受锁芯组件的正向输出动力或反向输出动力,第二传动件20用于和第一传动件10活动配合并将锁芯组件传递至第一传动件10的动力进一步向第一锁舌30传递,从而正向带动第一锁舌30伸出壳体组件40,或者反向带动第一锁舌30缩入壳体组件40。
51.其中,第一传动件10包括第一拨动部11及第三拨动部,第二传动件20包括第一传力部22以及第二拨动部21,第一传动件10通过第一拨动部11与第一传力部22活动配合,并通过第三拨动部与锁芯组件的锁芯拨轮活动配合,第二传动件20通过第二拨动部21与第一锁舌30活动配合。
52.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锁芯组件/锁芯拨轮的结构或形式作特别限定。锁芯组件/锁芯拨轮既可以是以钥匙为中介传力元件的手动机械传动结构,也可以是采用电控驱动方式的智能感应电驱动结构,也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芯联动机构100既可以用于手动机械门锁200,也可以用于智能电控门锁200。以下以手动机械门锁200中的应用场合为例,对锁芯联动机构100的组成和作动过程作详细阐释。
53.请再次参阅图2,并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4.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2内固设有第一枢接件51及第二枢接件52,第二传动件20套设第一枢接件51从而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42,第一传动件10套设第二枢接件52从而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42。第一拨动部11包括第一拨爪111及第二拨爪112,第一拨爪111与第二拨爪112之间设有第一间隙113;第一传力部22为凸设于第二传动件20上的柱状结构,位于第一间隙113内,并能够与第一拨爪111或者第二拨爪112抵接。
55.此外,第三拨动部包括第三拨爪121及第四拨爪122,第三拨爪121与第四拨爪122之间设有第二间隙123,第二间隙123的形状与锁芯拨轮的形状相适配,用于容置锁芯拨轮。
56.进一步地,第一锁舌30还包括活动安装于安装架33的过渡连杆35,过渡连杆的一端与门锁200中的第二锁舌70活动连接,另一端向锁芯拨轮延伸,锁芯拨轮能够转动并抵接过渡连杆35,进而通过过渡连杆35联动第二锁舌70运动,以使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内。
57.请再次参阅图1,并参阅图14至图16,图14为图1所示门锁200在第一锁舌30缩入壳体组件40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5为图1所示门锁200在第一锁舌30伸出壳体组件40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6为图1所示门锁200在第一锁舌30和第二锁舌70均缩入壳体组件40状态下的示意图。
58.当用户操纵锁芯拨轮沿图1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锁芯拨轮抵接第三拨爪121,对第一传动件10正向输出动力,正向驱动第一传动件10绕第二枢接件52的轴线正向运动,即对应图14中第一传动件10逆时针转动;然后,第一传动件10通过第一拨爪111抵接第一传力部22,正向带动第二传动件20绕第一枢接件51的轴线转动,即对应图14中第二传动件20顺时针转动;接着,第二传动件20拨动安装架33,使第一插接部34伸出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的状态如图15所示。
59.当用户操纵锁芯拨轮沿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锁芯拨轮抵接第四拨爪122,对第一传动件10反向输出动力,反向驱动第一传动件10绕第二枢接件52的轴线反向运
动,即对应图15中第一传动件10顺时针转动;然后,第一传动件10通过第二拨爪112抵接第一传力部22,反向带动第二传动件20绕第一枢接件51的轴线转动,即对应图15中第二传动件20逆时针转动;接着,第二传动件20拨动安装架33,使第一插接部34缩入壳体组件40内,此时门锁200的状态如图14所示。
60.当用户操纵锁芯拨轮沿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锁芯拨轮远离第三拨动部,并抵接过渡连杆35相对靠近锁芯拨轮的一端,随着用户继续施力,锁芯拨轮带动过渡连杆35沿图14所示向上的方向运动,并联动第二锁舌70沿图14所示向右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的状态如图16所示。
61.优选地,第一拨爪111、第二拨爪112、第三拨爪121及第四拨爪122一体锻压成型,也即第一传动件10为锻压件。如此设置,第一拨爪111、第二拨爪112、第三拨爪121与第四拨爪122的刚性和强度更高,承力性能进一步提升,并且不易产生磨损、变形或者强度破坏,有利于提高锁芯联动机构100的传力性能和使用寿命。
62.进一步地,第一锁舌30包括第一配合部3111及第二配合部3112,在第一传动件10的正向带动下,第二拨动部21能够抵接第一配合部3111并拨动安装架33,以使第一插接部34伸出壳体组件40;或者,在第一传动件10的反向带动下,第二拨动部21能够抵接第二配合部3112并拨动安装架33,以使第一插接部34缩入壳体组件40。
63.请参阅图6至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锁舌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锁舌30的正视图。
64.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锁舌30开设有拨动槽31,拨动槽31的形状如图6、图7所示,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拨动段311、第一止动段312以及第二止动段313。第一配合部3111与第二配合部3112分别为第一拨动段311内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面,其中第一配合部3111靠近第一止动段312,第二配合部3112靠近第二止动段313。
65.优选地,第一止动段312与第二止动段313关于第一拨动段3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二者与第一拨动段311倾斜设置。因而拨动槽31的形状与第二拨动部21绕第一枢接件51轴心转动的弧形轨迹相适应,第二拨动部21能够在拨动槽31内相对于壳体组件40转动,并且第二传动件20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的角度变化量相等。
66.请再次参阅图14至图15。当用户操纵锁芯拨轮沿图1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传动件20带动第二拨动部21绕第一枢接件51轴线顺时针转动,第二拨动部21离开第二止动段313并抵接于第一配合部3111,接着拨动安装架33向图14所示的左侧方向运动,直至第一插接部34充分伸出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状态如图15所示,第二拨动部21进入第一止动段312内,并与第一止动段312的内壁相抵接。
67.当用户操纵锁芯拨轮沿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二传动件20带动第二拨动部21绕第一枢接件51轴线逆时针转动,第二拨动部21离开第一止动段312并抵接于第二配合部3112,接着拨动安装架33向图15所示的右侧方向运动,直至第一插接部34充分缩入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状态如图14所示,第二拨动部21进入第二止动段313内,并与第二止动段313的内壁相抵接。
68.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止动段313的内壁与第一枢接件51相互协同配合,止挡第一锁舌30向图14中的左侧方向运动,限制第一插接部34伸出壳体组件40,即使用户用力拉拔第一插接部34也无法使第一锁舌30伸出,此时第二传动件20只有在第一传动件10的正
向带动下才能离开第二止动段313;类似地,在图15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止动段312的内壁与第一枢接件51相互协同配合,止挡第一锁舌30向图15中的右侧方向运动,限制第一插接部34缩入壳体组件40,即使用于用力推压第一插接部34也无法使第一锁舌30缩入,此时第二传动件20只有在第一传动件10的反向带动下才能离开第一止动段312。
69.进一步地,第一锁舌30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的长度方向与锁舌通孔411的轴向相一致。第二壳体42上的第一枢接件51穿设于滑槽32内,第一锁舌30通过滑槽32套设第一枢接件51的外周从而与壳体组件40形成滑动配合,因而第二传动件20能够带动第一锁舌30沿滑槽32的长度方向伸出或缩入壳体组件40。
70.如此设置,第一锁舌30、第一枢接件51以及第二传动件20的布置更加紧凑,可以减小锁芯联动机构100所占据的空间范围,提高壳体组件40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有利于实现锁芯联动机构100和门锁200的小型化。
71.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4,并参阅图8至图1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随动元件23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随动元件23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2.进一步地,锁芯联动机构100还包括连接壳体组件40以及第二传动件20的第一弹性件61,第一弹性件61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弹性件61发生形变,第二传动件20在弹性作用下与第一止动段312的内壁保持抵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弹性件61发生形变,第二传动件20在弹性作用下与第二止动段313的内壁保持抵接。
7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1为扭簧,包括可相对转动的第一弹性臂613及第二弹性臂614,第一弹性臂613远离第二弹性臂614的一端设有第一套孔611,第二弹性臂614远离第一弹性臂613的一端设有第二套孔612,第一弹性臂613与第二弹性臂614之间还设有第三套孔615。第二壳体42上固设有第四枢接件54,第一套孔611套设第四枢接件54从而与第二壳体42转动连接;第二传动件20上固设有弹性件连接柱2322,第二套孔612套设弹性件连接柱2322从而与第二传动件20转动连接。
74.用户在锁门时,锁芯拨轮正向输出动力并克服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使第二传动件20正向转动,当第二拨动部21即将离开第一配合部3111时第一弹性件61积蓄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随后第一弹性件61自发形变,绕第四枢接件54轴心相对于壳体组件40沿图4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进入第一止动段312,同时第一弹性臂613与第二弹性臂614之间的夹角增大,直至第二传动件20与第一止动段312内壁抵接,最终第一弹性件61对第二传动件20持续施加弹力,使其与第一止动段312内壁保持抵接状态。
75.用户在开锁时,锁芯拨轮反向输出动力并克服第一弹性件61的弹力使第二传动件20反向转动,当第二拨动部21即将离开第一配合部3111时第一弹性件61积蓄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随后第一弹性件61自发形变,绕第四枢接件54轴心相对于壳体组件40沿图4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进入第二止动段313,同时第一弹性臂613与第二弹性臂614之间的夹角减小,直至第二传动件20与第二止动段313内壁抵接,最终第一弹性件61对第二传动件20持续施加弹力,使其与第二止动段313内壁保持抵接。
76.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2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随动元件231及第二随动元件232,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拨动部21固定连接并且一体锻压成型,第二随动元件232开设有与第二拨动部21相适配的卡槽2321,并且固设有套接第一弹性件61的第二套孔612的弹性件
连接柱2322。
77.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随动元件232均套设第一枢接件51,同时第二拨动部21与卡槽2321卡接从而形成随动配合,使得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随动元件232固定为一体,二者相对于壳体组件40绕第一枢接件51以相同速率转动,并具有相同转角。
78.优选地,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随动元件232均为锻压件;拨动槽31开设于安装架33,第一随动单元与第二随动单元位于安装架33相互背离的两侧,其中第一随动单元位于安装架33朝向第一壳体41的一侧,第二随动单元位于安装架33朝向第二壳体42的一侧,第二拨动部21固设于第一随动单元相对远离第一枢接件51的一端,并向靠近第二壳体42的方向相对于第一随动单元弯折设置,从而伸入拨动槽31内。
79.如此设置,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随动元件232的运动速率以及运动空间范围相一致,协同配合从而对第一配合部3111施加正向拨动力,或者对第二配合部3112施加反向拨动力,提高了第二传动件20整体的强度和承力性能,防止第二传动件20磨损形变进而造成锁芯联动机构100运动卡顿,有利于提高锁芯联动机构100的耐用性。此外,第一锁舌30、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随动元件232的布置紧凑,方便设置第一弹性件61,减少了锁芯联动机构100拆装维保的耗时,降低了锁芯联动机构100的拆装难度。
80.第二传动件2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随动元件231和第二随动元件232,是出于方便布置第一弹性件61,保证第一弹性件61连接可靠性,以及提高第二传动件20整体承力性能的技术考量,特别是将第一随动元件231与第二随动元件232沿第一枢接件51轴向层叠设置在安装架33的两侧,有利于提高二者推动安装架33运动的平稳性,避免二者长期使用造成压溃形变或磨损。
81.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件20也可以不必设置为两个分体成型且固定为一体的随动元件,第一弹性件61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而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扭簧。
8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200,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芯联动机构100、转动把手、容置于壳体组件40内的第二锁舌70及锁芯组件。转动把手包括穿设于把手连接件安装孔44内的转轴,第二锁舌70作为门锁200的副锁舌滑动设置于壳体组件40内,包括位于端部且与锁舌通孔411相对应的斜舌,第二锁舌70能够沿自身轴向相对于壳体组件40滑动,带动斜舌伸出或缩入壳体组件40;锁芯组件包括与第一传动件10活动配合的锁芯拨轮。
8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锁芯联动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拨叉91、第二拨叉92以及把手连接件93,第一拨叉91、第二拨叉92以及把手连接件93均相对于壳体组件40转动设置。
84.具体地,把手连接件93与第一拨叉91以及第二拨叉92同轴设置且活动配合,把手连接件93能够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相对于第一拨叉91转动,并且能够在第二预设范围内相对于第二拨叉92转动。
85.第一拨叉91与第二锁舌70活动配合,第二拨叉92包括第一齿组922,第二传动件20包括设置于第一随动元件231端部的第二齿组24,第二齿组24与第一齿组922相适配,也即第二拨叉92与第二传动件20通过齿啮合方式连接。
86.请再次参阅图2及图4,并参阅图11至图13,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拨叉92的正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把手连接件9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拨叉9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87.第一拨叉91用于带动第二锁舌70沿轴向运动,以使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并且与第一锁舌30活动连接;第二拨叉92与第二传动件20的第一随动元件231齿啮合传动连接。
88.具体地,第一拨叉91、第二拨叉92沿把手连接件93的轴向依次层叠设置,二者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接孔911及第二插接孔921,第一插接孔911、第二插接孔921与把手连接件安装孔44同轴设置。
89.把手连接件93穿设第一插接孔911及第二插接孔921,包括同轴设置的棱柱插接段931以及限位轴肩932。其中棱柱插接段931穿设于第一插接孔911和第二插接孔921内,限位轴肩932相对靠近第一壳体41并与第二拨叉92的侧部抵接,把手连接件93开设有与把手连接孔同轴设置的把手配合孔933,用于套设转动把手转轴,以使把手连接件93在把手转轴的周向上相对于把手转轴固定。
90.优选地,第一插接孔911与第二插接孔921的内壁均设有沿径向向内凸出的周向凸块95,周向凸块95用于抵接棱柱插接段931的外周面。把手连接件93在预设角度范围转动,既能够带动第一拨叉91与第二拨叉92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转动,也能够带动第一拨叉91与第二拨叉92同步转动。
91.具体而言,第一插接孔911内的周向凸块95与第二插接孔921内的周向凸块95均以把手连接件安装孔44的轴线为中心均布环设。
92.第一拨叉91还包括向外凸出的推杆912以及沿第一插接孔911轴向凸出的第三凸柱913,第二锁舌70穿设固定挡架45和活动挡架46,其中固定挡架45固设于第二壳体42,活动挡架46固定套设于第二锁舌70的外周壁,固定挡架45位于活动挡架46在第二锁舌70轴向上相对靠近斜舌的一侧,推杆912伸入固定挡架45和活动挡架46之间的缝隙内。第二锁舌70外周套设有第二弹性件62,第二弹性件62优选采用伸缩弹簧,其两端分别抵接斜舌以及固定挡架45。
93.进一步地,过渡连杆35开设有凸柱插装孔351以套设第三凸柱913;过渡连杆35相对远离凸柱插装孔351的一端开设有条形孔,安装架33靠近第二壳体42的一侧固设有外凸的第二凸柱331,第二凸柱331穿设于条形孔内。
94.锁芯拨轮能够沿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抵接过渡连杆35,进而推动过渡连杆35沿图14所示的上方运动,从而联动第一拨叉91沿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拨叉91带动推杆912对活动挡架46施加推力。
95.因此锁芯拨轮通过过渡连杆35带动第一拨叉91转动,第一拨叉91带动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的状态如图16所示。
96.为了使第一拨叉91与第二拨叉92定位精准,第一拨叉91与第二拨叉92之间还设有垫圈94。
97.请再次参阅图14,当用户对转动把手施加沿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的外力时,把手连接件93沿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棱柱插接段931与第一拨叉91的周向凸块95抵接,带动第一拨叉91沿图1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推杆912带动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状态如图16所示。
98.因此,用户既可以使用钥匙驱动锁芯拨轮,通过锁芯拨轮带动过渡连杆35,以使过渡连杆35通过联动第一拨叉91的方式将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也可以对转动把手施
力,通过把手连接件93带动第一拨叉91转动的方式将第二锁舌70缩入壳体组件40,即使把手连接件93失效或损坏,也不会影响用户使用钥匙驱动第二锁舌70回缩。
99.请再次参阅图14,当用户对转动把手施加沿图1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外力时,把手连接件93沿图1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通过棱柱插接段931与第二拨叉92的周向凸块95抵接,带动第二拨叉92沿图1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接着第二拨叉92通过第一齿组922与第一随动元件231的第二齿组24传动啮合,带动第二传动件20绕第一枢接件51沿图14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第二传动件20带动第一锁舌30伸出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的状态如图15所示。
100.在门锁200处于图15所示的状态下,当用户对转动把手施加顺时针方向的外力时,把手连接件93沿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把手连接件93通过棱柱插接段931与第一拨叉91的周向凸块95和第二拨叉92的周向凸块95同时抵接,带动第一拨叉91和第二拨叉92沿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在推杆912对活动挡架46的抵接作用下,第二锁舌70被带动缩入壳体组件40;同时,第二拨叉92通过第一齿组922与第一随动元件231的第二齿组24传动啮合,带动第二传动件20绕第一枢接件51沿图15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第二传动件20带动第一锁舌30缩回壳体组件40,此时,门锁200状态如图16所示。
101.因此,用户既可以使用钥匙驱动锁芯拨轮,通过锁芯拨轮带动锁芯联动机构100运动的方式控制第一锁舌30相对于壳体组件40伸出或回缩,以使门锁200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两个状态之间切换,也可以对转动把手施力,控制第一锁舌30和第二锁舌70相对于壳体组件40伸出或回缩。即使把手连接件93失效或损坏,也不会影响用户使用钥匙驱动第一锁舌30伸出或缩入壳体组件40。
102.请再次参阅图14及图15。锁芯联动机构100可以减少用户在开锁或闭锁时,转动钥匙的角度和圈数,无需多圈转动钥匙即可使第一锁舌30快速伸出或缩回壳体组件40,省去了传统门锁由于多圈转动钥匙导致用户反复用力尝试的不便性,第一锁舌30的伸缩过程更快捷。
1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芯联动机构100具有结构简单、连接与配合可靠、耐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性,锁芯联动机构100对锁芯组件的动力输入响应更加灵敏,传力效率和稳定性更高,能够克服长期使用后出现卡顿、响应延迟、运动阻力大的缺陷,从而避免锁芯联动机构100磨损或元件间装配不良导致的运动失效。
104.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5.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