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9693发布日期:2022-02-12 13:1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公园、公路、公共场所的绿化带遍及全国各地,动力工具也被广泛的应用,吹风机就是其中一种。
3.目前使用的吹风机,主要用于吹地面、球场及看台附近的落叶和体积较小的垃圾。在面对地面上的大量树叶、夹缝中的树叶,雨后潮湿的树叶时,一般需要在吹风机上设置放大钮,放大钮用于操作使吹风机以最大的转速运行。吹风机以最大的转速运行时可以吹起大量树叶、夹缝中的树叶和雨后潮湿的树叶,使得操作者可以轻松解决普通吹风模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吹风机还设置有调速钮,调速钮用于控制吹风机的启闭和工作转速。
4.现有的吹风机中,开关钮与放大钮一般分离设置,操作者操作调节钮启动吹风机后,遇到特殊工况时又需要再次操作放大钮使得吹风机以最大转速及最大功率运转。调速钮与放大钮的分离设置不仅增加了操作者的操作,而且开关钮与放大钮的布局往往不太符合人机工程学,操作者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容易疲劳。另外,现有的将开关钮与放大钮结合设置吹风机中,各个档位均固定以降低操作者持续按压档位产生的疲劳感,放大钮所处的最大转速档因可锁定,操作者在工作时,可能出现并不会切换至开关钮所处的调速档,即长时间使用最大转速工作,从而使得用电量急剧损耗,减小工作时长的同时还会影响整机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可轻松控制工作转速且省电、寿命长的动力工具。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工具,包括:
7.壳体;
8.电机,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9.操作手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10.所述动力工具的操作手柄上设有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相对所述操作手柄以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移动,所述第一方式和所述第二方式的移动方向不同,所述控制件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所述操作手柄移动时,可移动至调速位置;所述控制件以所述第二方式相对所述操作手柄移动时,可移动至放大位置,其中,在所述调速位置,所述电机以低于最大转速的中间转速运转;在所述放大位置,所述电机以最大转速运转。
1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件以所述第一方式相对所述操作手柄移动时,所述控制件相对所述操作手柄绕一旋转轴线旋转,以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所述控制件以所述第二方式相对所述操作手柄移动时,所述控制件相对所述操作手柄沿所述旋转轴线移动,以在所述放大位置和退出所述放大位置之间切换。
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具有初始位置和压缩位置,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压缩位置时,所述控制件位于所述放大位置;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控制件退出所述放大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控制件之间,所述控制件移动至所述放大位置时,所述复位件对所述控制件施加使其复位的力。
14.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复位件套设在所述导向件上。
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件为旋钮,当所述旋钮绕所述旋转轴线相对所述操作手柄旋转时,所述电机的转速在零到所述中间转速之间连续变化。
16.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件为旋钮,所述旋钮上对应不同的旋转角度设置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电机的转速。
17.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的下侧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开启和关闭的扳机,所述控制件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左侧。
18.进一步地,当所述控制件绕所述旋转轴线相对所述握持部旋转时,所述电机的转速在一最低转速和所述中间转速之间连续变化,所述最低转速不为零。
19.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工具为吹风机、链锯、打草机或修枝机。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件实现控制动力工具的调速或以最大转速运转,操作简便,降低操作者工作时的疲劳感,提升操作舒适度。且控制件相对操作手柄移动具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可移动至调速位置和放大位置,从而避免施力过大而移动至放大位置且避免长时间位于放大位置,达到省电目的,从而提高动力工具的使用寿命。
21.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所示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所示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剖面图;
25.图4为图1中所示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在另一状态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0.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动力工具100,该动力工具100为吹风机10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动力工具100还可以是链锯或打草机等需要调节转速的设备,在此不一一列举。
31.吹风机100包括设有进风口(未图示)的壳体1、电机(未图示)、由电机驱动旋转并产生气流的风扇(未图示)、与壳体1在远离进风口的一端连接的吹风管2、以及用于引导气流的涵道(未图示)。其中,电机、风扇和涵道均设置在壳体1内部,吹风管2和壳体1连接形成有气流通道,且吹风管2具有远离壳体1设置的出风口21,涵道将风扇产生的气流引导并向出风口21移动,并且使气流的走向集中统一,提升出风效果。外界空气从壳体1的进风口进入到壳体1内部,电机驱动风扇旋转并产生气流,位于壳体1内的气流在涵道的引导下移动至吹风管2内,并从出风口21吹出,用于吹走地面上的落叶、垃圾等。
32.吹风管2在远离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虹吸管3,吹风管2与虹吸管3之间形成有虹吸口31,被风扇加速后的气流,从出风口21吹出时,虹吸口31吸收外界空气进入到气流通道内,增大出风量。吹风管2在靠近壳体1的一端的横截面大于靠近出风口21的横截面,此设计起到聚风的效果,增加气流的压力,更轻松的吹起清洁物。
33.将气流通道所在方向定义为纵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气流大致沿纵向a移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与出风口21在垂直于纵向a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34.涵道包括导流锥、及收容导流锥的涵道外壳,涵道外壳设置在吹风机100的壳体1内,涵道外壳呈筒状,大致沿纵向a方向延伸,导流锥也大致沿纵向a方向设置。导流锥包括导流锥外壳和导流锥外壳围设形成的锥形腔体,导流锥外壳与涵道外壳之间构成气流流通空间,用于使产生的气流通过,该流通空间的垂直纵向a的横截面大致为环形。
35.涵道还包括位于导流锥和涵道外壳之间的若干静叶片,若干静叶片位于导流锥外壳与涵道外壳之间的环形的流通空间内,并且大致间隔地分布,两个静叶片之间的间隔供气流流通。静叶片的数量可以为7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静叶片相对纵向a方向倾斜设置,并且倾斜的角度优选为5
°
至15
°
,这样利于更好的引导气流通过。静叶片在径向上至少固定连接导流锥外壳或涵道外壳之一上且可与其一体成型设置。
36.涵道和壳体1之间设置有用以密封连接的降噪密封件(未图示),且降噪密封件远离出风口21,以此将涵道外壳和壳体1之间密封连接,避免了吹风机100在工作时,涵道外壳在涵道的出口处与壳体1之间存在缝隙漏风,提高了吹风机100的密封性。降噪密封件为柔性吸音材料,实现涵道外壳与壳体1之间软连接,减小了涵道外壳相对壳体1的振动,即使涵道相对壳体1浮动时,涵道外壳与壳体1之间也处于密封状态,减小了吹风机100的噪音,该降噪密封件能够吸收噪音,进一步减小吹风机100在工作时的噪音,提高了操作舒适度。关
于降噪密封件的材料,可以为降噪海绵、橡胶中的任一个,但不仅限于此,降噪密封件的材料还可以为其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37.电机设置在导流锥的锥形腔体内,风扇布置在电机和进风口之间,即,进风口和电机位于风扇的两侧。风扇转动产生的气流从电机外围通过,对电机产生额外的冷却效果,因此不需要额外设置冷却风扇,电机的散热需求就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使吹风机100结构简化。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导流锥的锥形腔体内,或者设置在导流锥的外部,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8.电机设置有电机轴,电机带动电机轴围绕其自身轴线转动,风扇与电机轴连接并由电机驱动围绕风扇轴线旋转,从而带动空气形成气流,电机轴的轴线与风扇轴线重合且沿纵向a延伸。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轴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风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传动机构可以是齿轮组、传送带等常见结构。
39.本实施例中,电机优选为交流无刷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交流无刷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的尺寸通常比较小,交流无刷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的直径小于等于50mm,甚至更小。由此,交流无刷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可以方便的设置在导流锥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电机也可以为直流电机或有刷交流电机等。
40.风扇设置在涵道远离吹风管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风扇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相比于离心式风扇可以提供更好的吹风效果。风扇包括与电机轴配接的轮毂和若干围设在轮毂周向上的叶片,叶片为翼型叶片,其沿轮毂的径向延伸,叶片的一端连接在轮毂的周向表面,该端为连接端,与该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叶片可以与轮毂一体成型,也可以与轮毂固定连接。位于连接端和自由端之间的侧边呈弯曲设置使得整个叶片大致卷曲状态,叶片沿连接端与自由端的连线方向(即轴流风扇的径向)螺旋设置,使得叶片整体呈类似螺旋阶梯结构,因此该连接端和自由端并非位于同一平面。叶片沿风扇的周向均匀的分布,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叶片的数量为11片,当然也可以是9、10、12、13、14等。该若干个叶片的螺旋方向均保持一致,叶片随轮毂一同旋转形成气流。此外,叶片的自由端与涵道外壳之间在周向上设有缝隙,该缝隙在周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0.5mm,以实现降噪的效果。由于轴流风扇能够产生较高的风速,在没有增加尺寸的前提下,吹风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导流锥在与纵向a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小于等于风扇的轮毂在与纵向a相垂直方向上的截面积,从而避免阻碍气流流通。
41.吹风机100还包括用以给电机供电的电池包4,使得吹风机100的工作区域不受限制。电池包4可以为锂电池包4,电池包4可采用卡扣方式或者插拔方式固定在壳体1上,从而可轻易的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吹风机100可直接通过线缆与市电连接以代替电池包4供电,以此减轻吹风机100的重量,提高使用吹风机100工作的舒适度,但是吹风的使用范围受线缆长度的限制。吹风机100的供电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2.吹风机100还包括供操作者握持的操作手柄5,操作手柄5设置在壳体1上且和壳体1为一体成型设置,该操作手柄5可以呈直线状(如图1所示),也可呈曲线状(如图2所示),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操作手柄5的形状也可为其他,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3.吹风管2、涵道和电池包4大致沿直线排列,涵道设置在吹风管2和电池包4之间,操
作手柄5也至少部分设置在吹风管2和电池包4之间,重心更靠近操作者手部握持的位置,从而使得操作者能够更稳定的操作吹风机100,使得握持更舒服,长时间握持操作手柄5时也不易感觉到疲劳。
44.请参见图1和图2,操作手柄5包括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51,操作手柄5上设置有扳机52,扳机52与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启和关闭。且电池包4和电机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控制电机启动或停止的触点开关53。操作手柄5为空心结构,触点开关53设置在操作手柄5内,至少部分实现电性连接的线缆(未图示)也设置在操作手柄5内部。
45.扳机52包括操作本体521、用以操作按压的操作面522、设置在操作本体521上且用以打开触点开关53以使电池包4和电机导通的的触发杆523、以及设置在操作本体521和壳体1之间的弹性件(未图示)。操作本体521可相对壳体1转动,操作面522设置在操作本体521的前方,以方便操作者使用操作手指按压,触发杆523设置在操作本体521的后方且靠近触点开关53。在操作面522上施加外力,操作本体521转动,弹性件压缩,触发杆523向后移动,以打开触点开关53,从而启动电机,吹风机100开始工作,当施加在操作面522上的外力撤销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扳机52向相反方向转动并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触发杆523向前移动恢复原状,从而关闭触点开关53,电机停止工作。本实施例中,触发杆523和操作本体521可一体成型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触点开关53和扳机52都为现有结构,且触点开关53和扳机52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安装方式等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6.操作手柄5上还设有控制件54,控制件54设置在握持部51上。本实施例中,扳机52设置在握持部51的下侧,控制件54设置在握持部51的左侧,使得操作者在握持吹风机100进行清洁作业时可以很轻松实现对扳机52和控制件54的控制,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且只需要操作者的拇指就可以完成控制件54的操作,操作者除拇指外的其他手指可操作扳机52,从而实现操作者一手就可操作,操作方便。
47.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54与电机电性连接,其可用于控制电机的开启和关闭、以及调节电机的运转转速或以最大转速运转,此时,控制件54控制电机的开启和关闭是以控制电机的运转转速来实现控制,即,将电机的转运速度调至0,则控制吹风机100关闭,很显然,该控制件54可调节电机的运转转速从0开始可调节至最大转速,此时,无需吹风机100无需设置扳机52。此外,控制件54可只具备控制电机的运转转速或以最大转速运转,此时,电机的开启和关闭通过控制扳机52实现,控制件54控制电机的转速在一最低转速开始调节至最大转速,该最低转速不为零,关于最低转速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8.现有技术中,控制件54以一种方式相对壳体1移动,从而实现从从调速位置到放大位置,比如,施力控制件54绕轴转动,或施力按压控制件54,此时,都会存在若操作者施力过猛,将控制件54将移动至超过调速位置,向放大位置移动,造成电量的损耗,不利于吹风机100是使用寿命。
49.本实施例中,控制件54相对操作手柄5以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移动,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移动方向不同,控制件54以第一方式相对操作手柄5移动时,可移动至调速位置;控制件54以第二方式相对操作手柄5移动时,可移动至放大位置,其中,在调速位置,电机以低于最大转速的中间转速运转;在放大位置,电机以最大转速及最大功率运转。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54具有起始位置,控制件54位于起始位置时,电机的转速为0或为最低转速。
50.因为吹风机100由电机驱动,也就是说控制件54可以通过调速位置和放大位置,实现控制吹风机100的运转转速的调节。通过控制件54可满足操作者日常的操作中在不同的工况下吹风机100吹风转速的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通过只设置的一个控制件54就可以实现控制吹风机100的调速及以最大转速运转,操作简便,降低操作者工作时的疲劳感,提升操作舒适度。
51.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控制件54相对于操作手柄5构成以一旋转轴线为轴转动的转动连接,即,控制件54以第一方式相对操作手柄5移动时,控制件54相对操作手柄5绕一旋转轴线旋转,以调节电机的转速,很显然,该旋转轴线为控制件54自身的中轴线。具体的,控制件54的转动的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b和箭头c所示。控制件54的起始位置和调速位置分别对应不同的转动角度。
52.请参见图3和图4,控制件54以第二方式相对操作手柄5移动时,控制件54相对操作手柄5沿旋转轴线移动,以在放大位置和退出放大位置之间切换。即,控制件54也可以相对远离壳体1或靠近壳体1方向移动,即,第二方式为沿直线移动。具体的,相对远离壳体1移动的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d所示,相对靠近壳体1移动的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e所示。
53.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式为沿直线移动,而第二方式为绕轴线转动。另外,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都可为绕轴线动,但一个为顺时针转动,另一个为逆时针转动,此时,放大位置和调速位置位于起始位置的两侧,但是若需要电机以最大转速工作,则要先将控制件54从调速位置移动至起始位置,才能移动至放大位置,该设置可能导致操作不便。关于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54.本实施例中,控制件54在起始位置和调速位置之间切换为无级调速,操作者旋转控制件54实现不同转速的调节,并在操作者松手后,控制件54可以通过电位器自身的摩擦力固定在松手位置。控制件54位于不同的调速位置,电机以不同的转速运转,使得操作者在面对复杂工况时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起始位置和调速位置还可以包括若干个调速档位,控制件54可在不同的调速档位之间移动以调节电机的运转转速,且调速位置的调速档位按照从低速至高速依次排布。关于无级调速或设置若干调速档位来实现调速都为现有技术,比如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等方式来实现,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相似的实现方式,在此就不再对如何实现调速的原理进行详细的描述。控制件54通过转动或移动来控制电机转动转速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5.操作手柄5上形成有收容槽55,控制件54位于该收容槽55内,且控制件54和收容槽55底部之间具有间隙。动力工具100还包括复位件56,复位件56设置在控制件54和收容槽55底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处,具体的,复位件56可一端连接在收容槽55底部上,另一端连接在控制件54上。复位件56具有初始位置和压缩位置,复位件56位于压缩位置时,控制件54位于放大位置,此时,控制件54和收容槽55底部之间的间距f为25.4mm;复位件56位于初始位置时,控制件54退出放大位置,即位于起始位置或调速位置,此时,控制件54和收容槽55底部之间的间距g为28.4mm。具体的,复位件56设置在壳体1和控制件54之间,施力将控制件54移动至放大位置时,复位件56对控制件54施加使其复位的力,将外力撤销,控制件54在复位件56的驱动下复位。本实施例中,复位件56为弹簧56,但不仅限于此,复位件56还可以其他,在此不一一列举。且操作手柄5上设置有导向件57,复位件56套设在导向件57上,以此避免在压缩过程中,复位件56发生弯曲、偏移等问题。导向件57一端固定在收容槽55底部,导向件57可
以为圆柱等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6.本实施例中,控制件54为旋钮54,当然,在此不对控制件54方式做具体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控制件54还可以是按钮等其他形式,只要是可以实现控制件54相应功能的元件即可。当旋钮54绕旋转轴线相对操作手柄5旋转时,电机的转速在零到中间转速之间连续变化。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控制件54绕旋转轴线相对握持部51旋转时,即,旋钮54绕旋转轴线旋转时,电机的转速在最低转速和中间转速之间连续变化。
57.旋钮54上对应不同的旋转角度设置有标识(未图示),用于指示电机的转速,使得操作者直观的知晓工作时的电机转速。为了提高旋钮54的可操作性,旋钮54上可套设有把手541,如图2所示,使得转动旋钮54时,操作方便。
58.顺时针旋转旋钮54可以实现调节吹风机100的电机的运转转速,并固定在相应位置。施力按压旋钮54,可控制吹风机100的电机以最大转速运转,撤下按压,电机恢复至按压旋钮54前的状态。可无需限定吹风机100运转转速,在起始位置或调速位置的任意位置处,都可以转换到放大位置,增加吹风机100的可操作性。诚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定为逆时针旋转旋钮54以实现吹风机100开机和调节吹风机100的电机的运转转速。
59.因控制吹风机100的电机以最大的转速运转并不是吹风机100工作的常态,在平常的作业中只需要使用普通的吹风功能,并根据工况的需求调节吹风机100的电机的运转的转速。在碰到体积较大的或潮湿的树叶或垃圾等情况时,才需要控制吹风机100的电机以最大转速转动。此种模式下,吹风机100的功耗达到最大值,长时间使用会影响吹风机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当吹风机100通过电池包4进行供能时会严重缩短吹风机100的可工作时间,因此这种使用一般也只是维持很短的时间。通过复位件56的设置,操作者只需要设置一个控制件54,就可以轻松实现从吹风机100的电机以最大转速运转的模式自动返回至普通吹风模式,避免了操作者繁琐的操作,使用更加便捷,增大了吹风机100的单包工作时间。
60.本技术中动力工具100以吹风机100为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动力工具100还可以是链锯、打草机或修枝机等。链锯、打草机或修枝机等动力工具100上同样可以设置本技术中的控制件54,通过控制件54实现对电机运转转速、及以最大转速运转的调节。
61.综上,通过控制件实现控制动力工具的调速或以最大转速运转,操作简便,降低操作者工作时的疲劳感,提升操作舒适度。且控制件相对操作手柄移动具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可移动至调速位置和放大位置,从而避免施力过大而移动至放大位置且避免长时间位于放大位置,达到省电目的,从而提高动力工具的使用寿命。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