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分体孔位和天地杆的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7183发布日期:2022-05-18 11:1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带分体孔位和天地杆的锁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分体孔位和天地杆的锁体。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锁具领域中,常见的锁具大多数为机械锁,机械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用钥匙配合锁芯上长短不一的弹子,使弹子在锁芯上对成一平面,从而可在锁体转动达到开锁目的,基于上述原理,在辅以开锁工具及万能钥匙,则能轻易将锁具打开;
3.此外,现有的锁具大多都只有一种解锁的方式,在用户外出遗忘钥匙时,则必须要寻找锁匠进行开锁,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机械锁防盗系数不高且解锁方式单一问题的带分体孔位和天地杆的锁体。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分体孔位和天地杆的锁体,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由底板组件、盖板、导向板相互组合形成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齿轮箱、主舌解锁机构、辐舌解锁机构,所述齿轮箱通过齿轮传动与主舌解锁机构连接,所述主舌解锁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控制天地杆的伸缩从而控制辐舌解锁机构的上锁与解锁;
6.所述主舌解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部组件上的传动部件、把手解锁部件、方舌解锁部件及斜舌部件,所述传动部件与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之间、所述传动部件与把手解锁部件之间、把手解锁部件与方舌解锁部件之间分别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把手解锁部件设有悬臂,通过悬臂的摆动从而控制斜舌部件的上锁与解锁;
7.所述辐舌解锁机构包括平行放置的一对天地杆解锁部件、位于底板组件两侧且分别通过辐舌传动拨轮与天地杆解锁部件传动连接的辐舌解锁部件,所述天地杆解锁部件通过解锁拨轮与方舌解锁部件传动连接,两天地杆解锁部件之间通过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8.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锁定机构、钥匙解锁机构以及用于切换解锁方式的离合部件;
9.所述锁定机构通过限制天地杆解锁部件的回缩,从而限制锁体的解锁;
10.所述钥匙解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钥匙解锁组件以及与传动部件传动连接的钥匙齿条,所述钥匙解锁组件孔至齿条前后移动,从而控制传动部件转动;
11.所述离合部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把手解锁部件上的离合过度杆、活动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壳顶部的离合上盖组件。
12.作为优选:所述齿轮箱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齿轮箱底壳、安装在齿轮箱底壳上的齿轮箱上壳、安装在齿轮箱底壳上的无刷电机、通过中心轴分别安装齿轮箱底壳与齿轮箱上壳之间的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四级齿轮及五级齿轮,所述五级齿轮为齿轮箱的输出齿轮;
13.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轴上还套装有电机齿轮,所述所述一级齿轮与二级齿轮的中
心轴上分别还固设有一级副齿轮与二级副齿轮,所述三级齿轮的中心轴上设有同步转动的离合齿轮,所述离合齿轮上部固设有离合链接头;
14.所述齿轮箱上壳对应三级齿轮处穿设有通孔,位于通孔两侧凹设有导向槽,所述离合齿轮与离合链接头穿过通孔露出齿轮箱上壳,所述离合链接头两侧分别凸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导向柱;
15.所述电机齿轮与一级齿轮啮合,所述一级副齿轮与二级齿轮啮合,所述二级副齿轮与三级齿轮啮合,所述离合齿轮与三级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离合齿轮与四级齿轮啮合,所述五级齿轮与四级齿轮啮合,当所述离合齿轮在离合链接头作用下沿中心轴向上提起,四级齿轮与离合齿轮脱离且相互之间无齿轮传动。
16.作为优选:所述三级齿轮上表面环绕中心轴凹设有型槽,所述离合齿轮下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型槽形状契合的型块,所述型槽与型块配合,实现所述离合齿轮与三级齿轮同步转动。
17.作为优选: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上的轴体、从上至下依次套装在轴体上的拨轮、第一阶梯式齿轮、拨轮套筒,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上下放置且一体成型的一级拨轮与二级拨轮,所述二级拨轮的轮齿与所述齿轮箱的输出齿轮相互啮合,形成传动连接;
18.所述二级拨轮的底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用于推动第一阶梯式齿轮转动,所述二级拨轮位于方舌解锁部件一侧凹设有第一槽口,所述二级拨轮底面且位于第一槽口边缘凸设有第一导柱。
19.作为优选:所述把手解锁部件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把手凸轮、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把手凸轮上的上垫圈、把手拨杆、复位扭簧、下垫圈、斜舌解锁拨杆、第二阶梯式齿轮;
20.所述把手凸轮中心穿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方孔,所述把手凸轮外壁两侧做平整处理,整体呈直槽型;
21.所述把手拨杆中心贯穿有与把手凸轮外壁形状一致的通孔,靠近斜舌部件一侧延伸有第一悬臂,位于第一悬臂对侧凸设有凸肩;
22.所述斜舌解锁拨杆中心贯穿有与把手凸轮外壁形状一致的通孔,靠近斜舌部件一侧延伸有第二悬臂,位于第二悬臂对侧布设有若干与第一阶梯式齿轮啮合的轮齿;
23.所述复位扭簧的一引脚固定在底座组件上,另一引脚与齿轮箱外壁相抵;
24.所述第二阶梯式齿轮中心贯穿有与把手凸轮外壁形状一致的通孔。
25.作为优选:所述斜舌部件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斜舌固定座、沿滑槽活动安装在底板组件上的斜舌活动座、斜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斜舌后端延伸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斜舌固定座后固定在斜舌活动座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位于斜舌与斜舌活动座之间;
26.所述把手解锁部件的悬臂置于所述斜舌固定座与斜舌固定座之间,所述悬臂向后移动带动斜舌活动座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斜舌整体向后移动完成解锁;悬臂复位后,斜舌在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完成上锁。
27.作为优选:所述方舌解锁部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底板组件且沿导向板伸出的方舌、将方舌与把手解锁部件形成传动连接的连杆;
28.所述连杆包括一体成型的轮齿段、旋转中心段、传动段,所述轮齿段中心穿设有安
装孔,所述轮齿段的外缘均匀布设有若干与第二阶梯式齿轮啮合的轮齿,所述旋转中心段靠近传动部件一侧侧壁凹设有凹穴,所述传动段中心穿设有槽孔,所述连杆通过安装孔枢接在所述齿轮箱底部,通过所述凹穴紧贴拨轮套筒外壁;
29.所述方舌包括一体成型的锁舌段及齿条段,所述锁舌段沿导向板上穿设的通孔在连杆的作用下伸出或回缩,所述齿条段侧壁布设有若干直齿,位于齿条段后端的侧壁凹设有第二槽口,位于齿条段上表面且第二槽口边缘凸设有第二导柱,位于齿条段末端的底面凸设有与所述槽孔配合的凸柱。
30.作为优选:所述天地杆解锁部件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解锁拨轮、滑动安装在底板组件上且与解锁拨轮传动连接的右天地杆、固定在底板组件上且与右天地杆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滑动安装在底板组件上且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的左天地杆;
31.所述解锁拨轮包括上下布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三阶梯式齿轮、天地杆拨轮,所述第三阶梯式齿轮与所述方舌解锁部件的方舌的齿条段上布设的直齿啮合;
32.所述右天地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右杆体及右杆体穿过壳体向外延伸后连续弯折形成的右天地钩,所述右天地钩与所述右杆体相互垂直布置,所述右杆体上穿设有若干与底板组件凸设的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位于右杆体后侧布设有辐舌传动齿条、与天地杆拨轮的轮齿啮合的解锁齿条,位于右杆体前侧布设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条;
33.所述左天地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左杆体及左杆体穿过壳体向外延伸后连续弯折形成的左天地钩,所述左天地钩与所述左杆体相互垂直布置,位于左杆体后侧与传动齿轮对应处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侧壁上布设有与传动齿轮啮合的传动齿条,位于左杆体的后侧靠近左天地钩一段还布设有辐舌传动齿条。
34.作为优选:所述辐舌解锁部件包括安装在底板组件上的辐舌传动拨轮及辐舌,所述辐舌传动拨轮包括上下布置且一体成型的天地杆齿轮及辐舌传动齿轮,所述辐舌后端延伸有辐舌传动板,所述辐舌传动板成“门”型,一侧套装有活动安装在底板组件上的导柱,另一侧的侧壁上布设有直齿;
35.所述天地杆解锁部件的天地杆分别向内侧移动,带动辐舌传动拨轮的天地杆齿轮转动,所述辐舌传动齿轮带动辐舌传动板向后侧移动,实现辐舌解锁。
36.作为优选:还包括离合部件,所述离合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把手解锁部件的把手凸轮上的离合过度杆、活动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壳顶部的离合上盖组件;
37.所述离合上盖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上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安装柱、活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柱且位于齿轮箱上壳顶部的活动板、连接第一固定柱与活动板的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在活动板上的离合上盖;
38.所述活动板上穿设有与第一安装柱配合活动槽,所述活动板靠近第一固定柱一侧向下弯折形成折板,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柱上,另一端套装在折板上;
39.所述离合上盖中心穿设有通孔,位于通孔的两侧壁穿设有从上至下倾斜布置的滑槽,所述离合链接头穿过通孔露出齿轮箱上壳,所述离合链接头两侧的导向柱穿过滑槽后安装在所述导向槽内。
40.作为优选:还包括钥匙解锁机构,所述钥匙解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上的安装座、贯穿安装座的旋转轴、套装在旋转轴上且同步转动的套筒、钥匙齿条;
41.所述旋转轴上凹设有钥匙插孔;
42.所述套筒外壁凸设有钥匙凸块;
43.所述钥匙齿条靠近钥匙组件一侧凸设有间隔设置的两钥匙挡块,远离钥匙组件一侧布设有若干直齿,所述钥匙齿条与所述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44.作为优选: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上的固定座、第二固定柱、安装在所述固定座内的锁定电机活动安装在底壳组件上的挡板以及第三复位弹簧;
45.所述挡板底面凹设有缺口,靠近第二固定柱一端凹设有固定槽;
46.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另一端套装在所述固定槽内;
47.所述锁定电机的驱动轴上套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凸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卡入所述缺口内;
48.所述电机控制驱动块旋转,在导柱的旋转作用下控制挡板向天地杆解锁部件伸出,阻碍天地杆解锁部件回缩,从而实现阻碍锁体内齿轮转动,进而实现锁体的锁定。
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5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体利用齿轮箱、主舌解锁机构、辐舌解锁机构相互之间分别通过齿轮与齿轮之间、齿轮与拨轮之间、齿轮与齿条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实现同时控制方舌、斜舌、辐舌的伸出,整体提高了防盗的性能;
51.同时锁体还具备有天地杆,当锁体需要上锁时,方舌、斜舌、辐舌、左天地杆、右天地杆在齿轮齿条的精密控制下,同时伸出,分别从前、上、下三个方向进行上锁,进一步提高了防盗系数。
52.锁体还具备有包括齿轮箱、把手和钥匙的多种解锁方式,通过离合部件进行解锁模式的切合,大大提高用户解锁的便利性;
53.此外锁体还包括有锁定机构,用于限制天地杆的回缩,从而从而实现阻碍锁体内齿轮转动,进而实现锁体的锁定,提高了锁体的防盗系数。
附图说明
5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结构爆炸图;
5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结构示意图(无壳体);
5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齿轮箱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58.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传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59.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把手传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60.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方舌的结构示意图;
61.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62.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离合齿轮处于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体的离合齿轮处于离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65][0066]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006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69]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带分体孔位和天地杆的锁体,包括由底板组件11、盖板12、导向板13形成的壳体以及壳体内的齿轮箱2、主舌解锁机构、辐舌解锁机构;
[0070]
请参阅图2、图3、图4,所述齿轮箱2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11上的齿轮箱底壳21、安装在齿轮箱底壳21上的齿轮箱上壳22、安装在齿轮箱底壳21上的无刷电机28、通过中心轴
分别安装齿轮箱底壳21与齿轮箱上壳 22之间的一级齿轮23、二级齿轮24、三级齿轮25、四级齿轮26及五级齿轮27;
[0071]
所述无刷电机28的输出轴上还套装有电机齿轮281,所述所述一级齿轮23的中心轴上还固设有一级副齿轮231,二级齿轮24的中心轴上还固设有二级副齿轮241;
[0072]
所述三级齿轮25上表面环绕中心轴凹设有型槽251,所述三级齿轮25 的中心轴上设有同步转动的离合齿轮29,所述离合齿轮29下表面凸设有与所述型槽251形状契合的型块292,所述离合齿轮29可沿中心轴相对三级齿轮25上下滑动,当型块与型槽相互配合时,所述三级齿轮25与所述离合齿轮29同步转动,所述离合齿轮29上部固设有离合链接头291,所述离合链接头两侧对称凸设有导向柱2911;
[0073]
所述齿轮箱上壳22对应三级齿轮25处穿设有通孔,位于通孔两侧凹设有导向槽222,所述离合齿轮29与离合链接头291穿过通孔露出齿轮箱上壳22,所述导向柱2911置入所述导向槽222内;
[0074]
所述电机齿轮281与一级齿轮23啮合,所述一级副齿轮231与二级齿轮24啮合,所述二级副齿轮241与三级齿轮25啮合,所述离合齿轮29与三级齿轮25同步转动,所述离合齿轮29与四级齿轮26啮合,所述五级齿轮27与四级齿轮26啮合,所述五级齿轮27的中心轴上还套装有输出齿轮 271;
[0075]
当离合链接头291两侧导向柱2911沿导向槽222向上滑动时,所述离合齿轮29在离合链接头291作用下沿中心轴向上提起,四级齿轮26与离合齿轮29脱离且相互之间无齿轮传动。
[0076]
所述齿轮箱上盖22顶面还包括有齿轮箱顶盖221。
[0077]
所述主舌解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部组件上的传动部件、把手解锁部件、方舌解锁部件及斜舌部件;
[0078]
请参阅图2、图3、图5所示,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 11上的轴体、从上至下依次套装在轴体上的拨轮31、第一阶梯式齿轮32、拨轮套筒33,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上下放置且一体成型的一级拨轮311与二级拨轮312,所述二级拨轮312的轮齿与所述齿轮箱2的输出齿轮271相互啮合,形成传动连接;
[0079]
所述二级拨轮312的底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块3121与第二限位块3122,用于推动第一阶梯式齿轮32转动,所述二级拨轮312位于方舌解锁部件一侧凹设有第一槽口3123,所述二级拨轮312底面且位于第一槽口3123边缘凸设有第一导柱3124。
[0080]
请参阅图2、图3、图6所示,所述把手解锁部件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上的把手凸轮41、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把手凸轮41上的上垫圈42、把手拨杆43、复位扭簧44、下垫圈45、斜舌解锁拨杆46、第二阶梯式齿轮47;
[0081]
所述把手凸轮41中心穿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方孔411,所述把手凸轮 41外壁两侧做平整处理,整体呈直槽型;
[0082]
所述把手拨杆43中心贯穿有与把手凸轮41外壁形状一致的通孔,靠近斜舌部件一侧延伸有第一悬臂431,位于第一悬臂431对侧设有凸肩432;
[0083]
所述斜舌解锁拨杆46中心贯穿有与把手凸轮41外壁形状一致的通孔,靠近斜舌部件一侧延伸有第二悬臂461,位于第二悬臂对侧布设有若干与第一阶梯式齿轮啮合的轮齿;
[0084]
所述复位扭簧44的一引脚固定在底座组件11上,另一引脚与齿轮箱2 外壁相抵;
[0085]
所述第二阶梯式齿轮47中心贯穿有与把手凸轮41外壁形状一致的通孔。
[0086]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斜舌部件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11上的斜舌固定座51、沿滑槽活动安装在底板组件11上的斜舌活动座52、斜舌53、第一复位弹簧54,所述斜舌53后端延伸有连接杆531,所述连接杆531穿过斜舌固定座51后固定在斜舌活动座52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54套装在所述连接杆531上,且位于斜舌53与斜舌固定座51之间;
[0087]
所述把手拨杆43的第一悬臂431与斜舌解锁拨杆46的第二悬臂461 均置于所述斜舌固定座51与斜舌活动座52之间,所述第一悬臂431与第二悬臂461在把手凸轮41的旋转作用下向后移动带动斜舌活动座52向后移动,从而带动斜舌53整体向后移动完成解锁;第一悬臂431与第二悬臂 461在复位扭簧44的作用下复位后,斜舌53在第一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复位,完成上锁。
[0088]
所述方舌解锁部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底板组件11且沿导向板伸出的方舌 61、将方舌61与把手解锁部件形成传动连接的连杆62;
[0089]
请参阅图3、图8所示,所述连杆62包括一体成型的轮齿段621、旋转中心段622、传动段623,所述轮齿段621中心穿设有安装孔,所述轮齿段621的外缘均匀布设有若干与第二阶梯式齿轮47啮合的轮齿,所述旋转中心段622靠近传动部件一侧侧壁凹设有凹穴6221,所述传动段623中心穿设有槽孔6231,所述连杆62通过安装孔枢接在所述齿轮箱2底部,通过所述凹穴6221紧贴拨轮套筒33外壁;
[0090]
请参阅图2、图3、图7所示,所述方舌61包括一体成型的锁舌段611 及齿条段612,所述锁舌段611沿导向板13上穿设的通孔在连杆62的作用下伸出或回缩,所述齿条段612侧壁布设有若干直齿,位于齿条段612后端的侧壁凹设有第二槽口6121,位于齿条段612上表面且第二槽口6121边缘凸设有第二导柱6122,位于齿条段612末端的底面凸设有与所述槽孔 6231配合的凸柱6123。
[0091]
所述传动部件的拨轮31凹设的第一槽口3123与所述方舌的齿条段612 的第二导柱6122相互嵌合,所述传动部件的拨轮31底面凸设的第一导柱 3124与所述方舌的齿条段612的第二槽口6121相互嵌合,所述拨轮31转动,从而带动齿条段612前后移动,进而控制方舌61的伸出与回缩。
[0092]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9、图10所示,所述辐舌解锁机构包括平行放置的一对天地杆解锁部件、位于底板组件11两侧且分别通过辐舌传动拨轮721与天地杆解锁部件传动连接的辐舌解锁部件;
[0093]
所述天地杆解锁部件包括固定在底板组件11上的解锁拨轮711、滑动安装在底板组件11上且与解锁拨轮711传动连接的右天地杆712、固定在底板组件11上且与右天地杆712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713、滑动安装在底板组件11上且与传动齿轮713传动连接的左天地杆714;
[0094]
所述解锁拨轮711包括上下布置且一体成型的第三阶梯式齿轮、天地杆拨轮,所述第三阶梯式齿轮与所述方舌解锁部件的方舌61的齿条段612 上布设的直齿啮合;
[0095]
所述右天地杆712包括一体成型的右杆体7121及右杆体穿过壳体向外延伸后连续弯折形成的右天地钩7122,所述右天地钩7122与所述右杆体 7121相互垂直布置,所述右杆体7121上穿设有若干与底板组件11凸设的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位于右杆体7121后侧布设有辐舌传动齿条、与所述天地杆拨轮的轮齿啮合的解锁齿条,位于右杆体7121前侧布设有
与传动齿轮713啮合的传动齿条;
[0096]
所述左天地杆714包括一体成型的左杆体7141及左杆体7141穿过壳体向外延伸后连续弯折形成的左天地钩7142,所述左天地钩7142与所述左杆体7141相互垂直布置,所述左杆体7141上穿设有若干与底板组件11凸设的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位于左杆体7141后侧与传动齿轮713对应处经连续两次90
°
弯折形成凹口,所述凹口的侧壁上布设有与传动齿轮713啮合的传动齿条,位于左杆体7141的后侧靠近左天地钩7142一段还布设有辐舌传动齿条。
[0097]
当锁体解锁时,所述解锁拨轮711在方舌61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右天地杆712向锁体内回缩,传动齿轮713逆时针旋转,带动左天地杆714向锁体内回缩,锁体两侧的左、右天地钩同时回缩,完成天地杆的解锁。
[0098]
所述辐舌解锁部件包括安装在底板组件11上的辐舌传动拨轮721及辐舌722,所述辐舌传动拨轮721包括上下布置且一体成型的天地杆齿轮及辐舌传动齿轮,所述辐舌722后端延伸有辐舌传动板7221,所述辐舌传动板成“门”型,一侧套装有活动安装在底板组件11上的导柱,另一侧的侧壁上布设有直齿;
[0099]
当锁体解锁时,所述左天地杆714或右天地杆712分别向内侧移动,带动辐舌传动拨轮721转动,从而带动辐舌传动板7221向后侧移动,实现辐舌722解锁。
[0100]
请参阅图2、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还包括了离合部件,所述离合部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把手解锁部件的把手凸轮41上的离合过度杆81、活动安装在所述齿轮箱上壳22顶部的离合上盖组件;
[0101]
所述离合上盖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11上的第一固定柱821和第一安装柱822、活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柱822且位于齿轮箱上壳22顶部的活动板823、连接第一固定柱821与活动板823的第二复位弹簧824、固定在活动板823上的离合上盖825;
[0102]
所述活动板823上穿设有与第一安装柱822配合活动槽,所述活动板 823靠近第一固定柱821一侧向下弯折形成折板,所述第二复位弹簧824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柱821上,另一端套装在折板上;
[0103]
所述离合上盖825中心穿设有通孔,位于通孔的两侧壁穿设有从上至下倾斜布置的滑槽8251,所述离合链接头291穿过通孔露出齿轮箱上壳22,所述离合链接头291两侧的导向柱2911穿过滑槽8251后安装在所述导向槽222内;
[0104]
所述离合过度杆81整体呈“《”型,一端与把手拨杆43凸设的凸肩432 相抵,另一端与离合上盖825的侧壁相抵,当利用把手解锁锁体时,把手凸轮41顺时针转动,所述凸肩432推动离合过渡杆81逆时针转动,离合过渡杆81另一端将离合上盖825向右推动,导向柱2911沿滑槽8251向上移动,带动离合链接头291沿三级齿轮25的中心杆向上提起,从而解除三级齿轮25与离合齿轮29的同步转动,离合齿轮29与四级齿轮26解除啮合,无刷电机28动力无法输出至五级齿轮27,锁体切换为把手解锁模式。
[0105]
请参阅图2、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还包括钥匙解锁机构,所述钥匙解锁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11上的安装座831、贯穿安装座831的旋转轴832、套装在旋转轴832上且同步转动的套筒833、钥匙齿条834;
[0106]
所述旋转轴832上凹设有钥匙插孔;
[0107]
所述套筒833外壁凸设有钥匙凸块;
[0108]
所述钥匙齿条834靠近钥匙组件一侧凸设有间隔设置的两钥匙挡块,远离钥匙组件一侧布设有若干直齿,所述钥匙齿条与所述传动组件的拨轮的一级拨轮传动连接;
[0109]
所述活动板823位于钥匙解锁机构一侧凹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形状契合钥匙凸块旋转时所经过的路径;
[0110]
当锁体使用钥匙解锁时,旋转轴带动套筒转动,所述钥匙凸块转动时推动活动板向右移动,导向柱2911沿滑槽8251向上移动,带动离合链接头291沿三级齿轮25的中心杆向上提起,从而解除三级齿轮25与离合齿轮29的同步转动,离合齿轮29与四级齿轮26解除啮合,无刷电机28动力无法输出至五级齿轮27,锁体切换为钥匙解锁模式。
[0111]
请参阅图2、图3、图9、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壳组件11上的固定座91、第二固定柱 92、安装在所述固定座91内的锁定电机93活动安装在底壳组件11上的挡板94以及第三复位弹簧95;
[0112]
所述挡板94底面凹设有缺口,靠近第二固定柱92一端凹设有固定槽;
[0113]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95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柱92上,另一端套装在所述固定槽内;
[0114]
所述锁定电机93的驱动轴上套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凸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卡入所述缺口内;
[0115]
所述锁定机构安装在底座组件11靠近左天地杆714一侧,当锁定电机启动,在导柱的旋转作用下控制挡板93伸出,恰好与左天地杆714凹口的侧壁相抵,限制左天地杆714向内移动,由于锁体整体的锁合机构相互之间的齿轮与齿条之间、齿轮与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以可以达到防止锁体解锁的效果,起到锁定的作用。
[011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体的实际工作原理如下:
[0117]
1、齿轮箱解锁模式:
[0118]
请参阅图9所示,无刷电机28启动,齿轮箱2内齿轮相互啮合传动后,输出齿轮271顺时针转动,带动传动组件整体逆时针转动,在第一导柱3124 与第二槽口6121、第二导柱6122与第一槽口3123相互嵌入的配合下,带动方舌61整体向后移动,实现方舌61解锁;
[0119]
传动组件逆时针转动,带动把手解锁部件整体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悬臂431与第二悬臂461向后拉动斜舌活动座52,带动斜舌53整体向后移动,实现斜舌53的解锁;
[0120]
方舌61的齿条段621向后移动,带动解锁拨轮711逆时针转动,从而控制左天地杆714与右天地杆712向内回缩,辐舌传动拨轮721逆时针转动,带动辐舌722整体向后移动,实现天地杆与辐舌的解锁。
[0121]
2、把手解锁模式:
[0122]
请参阅图9、图10所示,把手凸轮41顺时针转动,所述凸肩432推动离合过渡杆81逆时针转动,离合过渡杆81另一端将离合上盖825向右推动,导向柱2911沿滑槽8251向上移动,带动离合链接头291沿三级齿轮 25的中心杆向上提起,从而解除三级齿轮25与离合齿轮29的同步转动,离合齿轮29与四级齿轮26解除啮合,无刷电机28动力无法输出至五级齿轮27,锁体切换为把手解锁模式;
[0123]
把手解锁部件整体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二阶梯式齿轮47控制连杆62 绕拨轮套筒3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方舌61整体向后移动,实现方舌61 解锁;
[0124]
同时把手解锁部件的第一悬臂431与第二悬臂461向后拉动斜舌活动座52,带动斜
舌53整体向后移动,实现斜舌53的解锁;
[0125]
方舌61的齿条段621向后移动,带动解锁拨轮711逆时针转动,从而控制左天地杆714与右天地杆712向内回缩,辐舌传动拨轮721逆时针转动,带动辐舌722整体向后移动,实现天地杆与辐舌的解锁。
[0126]
3、钥匙解锁模式:
[0127]
当锁体使用钥匙解锁时,旋转轴832带动套筒833转动,所述钥匙凸块转动时推动活动板823向右移动,导向柱2911沿滑槽8251向上移动,带动离合链接头291沿三级齿轮25的中心杆向上提起,从而解除三级齿轮 25与离合齿轮29的同步转动,离合齿轮29与四级齿轮26解除啮合,无刷电机28动力无法输出至五级齿轮27,锁体切换为钥匙解锁模式;
[0128]
所述钥匙凸块向后拨动钥匙齿条834从而带动传动组件整体逆时针转动,在第一导柱3124与第二槽口6121、第二导柱6122与第一槽口6123相互嵌入的配合下,带动方舌61整体向后移动,实现方舌61解锁;
[0129]
传动组件逆时针转动,带动把手解锁部件整体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悬臂431与第二悬臂461向后拉动斜舌活动座52,带动斜舌53整体向后移动,实现斜舌53的解锁;
[0130]
方舌61的齿条段621向后移动,带动解锁拨轮711逆时针转动,从而控制左天地杆714与右天地杆712向内回缩,辐舌传动拨轮721逆时针转动,带动辐舌722整体向后移动,实现天地杆与辐舌的解锁。
[0131]
4、锁体各机构之间的复位:
[0132]
当齿轮箱2停机或无钥匙和把手转动时,把手解锁部件在复位扭簧44 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带动方舌61整体向前移动,实现方舌的复位;
[0133]
方舌61整体向前移动,带动解锁拨轮711顺时针移动,从而控制左天地杆714与右天地杆712向外伸出,辐舌传动拨轮721顺时针转动,带动辐舌722整体向前移动,实现天地杆与辐舌的复位;
[0134]
所述把手解锁部件的第一悬臂431与第二悬臂461复位后,所述斜舌 53在第一复位弹簧54的作用下向前伸出,实现斜舌的复位;
[0135]
当钥匙凸块复位且把手解锁部件复位后,所述活动板823在第二复位弹簧824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离合链接头291的导向杆2911沿滑槽8251 复位,离合齿轮29复位,恢复与四级齿轮26的啮合状态;
[0136]
当锁定电机93停机时,挡板94在第三复位弹簧95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实现锁定机构复位,解除锁体的锁定模式。
[01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