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头扳手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0345发布日期:2022-02-19 21:3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摆头扳手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摆头扳手的领域,尤指得以有效延长该摆头扳手使用寿命的技术。


背景技术:

2.先前技术便如中国台湾m385439「摆头板手角度定位结构」新型专利前案所示般,其通过一押杆作用一卡块,使卡块能沿一导孔轴向移动,令卡块前端的第一斜尖面能与一驱动头后端的卡齿离合,进而赋予驱动头可调整角度的功效者。
3.然而,该导孔及卡块除需承受驱动头调整角度时的移动磨耗外,更需承受驱动头定位操作时所产生的作用力,故而在运作一段时日后,该导孔及卡块的滑配关系一定会产生松动,又,该导孔及卡块断面均为相匹配的圆形状,故而押杆一释放卡块,使卡块完全脱离卡齿时,恐导致该卡块会绕导孔自转一角度而失位,此时第一斜尖面便无法再次啮合卡齿,造成驱动头在调整角度后有无法顺利定位的问题,如此一来,使用者大都利用尖嘴钳转动卡块复位来克服,由于该转动卡块复位并不容易控制,且无法保证下次不会又故障,所以使用者最终只有重新另外购置,是故,该专利前案确有使用寿命不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创作人有鉴于上揭专利前案的缺陷,及经多方试验设计,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5.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解决前述使用寿命不长的摆头扳手定位结构,尤指可去除上揭专利前案咬合部可能自转失位的缺陷,其包括:
6.一驱动头,其具有一扳动部及一第一枢部,该第一枢部环状布设有若干卡齿;
7.一握柄,其设有匹配该第一枢部的第二枢部,用以提供一枢杆安装,该枢杆位于若干卡齿的圆心;该握柄更凹设有导孔,更在导孔内端设有相互连通的容置部;
8.一滑配于该导孔的卡块,其一端设有能啮合对应卡齿的咬合部、另一端设有耦接部;控制该导孔及卡块断面呈非圆形状,令该卡块仅能沿导孔轴向移动而无法自转,所以该导孔及卡块即便在运作一段时日后,该卡块仍不会自转失位;以及
9.一安装于该容置部的切换结构,其能连动该耦接部,以使该卡块能沿该导孔轴向移动,控制该咬合部离合相对应的卡齿,令咬合部在释放卡齿时,可操作驱动头以枢杆为支点的调整角度,令咬合部啮合卡齿时,则可定位前述角度。
10.较佳地,前述卡块的耦接部呈半球体,此种设计除具有构造简单及安装容易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其在供切换结构连动过程中,具有自动调整对正导孔的功效,故而使卡块在沿导孔轴向移动更为顺畅,确能降低该卡块及导孔间的磨耗,俾进一步延长摆头扳手的使用寿命。
11.较佳地,所述咬合部与卡齿呈相匹配的尖锥状。
12.较佳地,所述导孔及卡块断面是呈相匹配的正六角形。
13.较佳地,所述第一枢部为突出驱动头后端的块状体,其设有贯穿左右方向的第一孔,更以该第一孔为圆心的在第一枢部后端缘环状布设有所述若干卡齿;所述第二枢部于握柄一端缘设有一插槽,由在该插槽左右两侧形成相对称的耳部所组成;该插槽供第一枢部置入限位,且该第二枢部更于两耳部设有匹配第一孔的第二孔,用以提供枢杆安装,至于导孔则是凹设于该插槽底端。
14.较佳地,所述容置部为与第二孔平行的未贯穿孔,而具有一开口端、一封闭端;所述切换结构包括一滑配于容置部的押杆、一安装于封闭端与押杆内端间的弹簧,用以使押杆外端保持弹性突出开口端的第一位置,该押杆周面并设有凹入呈斜面的推移面,令该推移面顶推耦接部,用以控制咬合部啮合相对应的卡齿,进而将驱动头固定,当按压押杆外端,据以克服弹簧而使押杆外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令推移面释放耦接部,使该卡块能沿该导孔轴向回缩,令咬合部可以完全脱离卡齿,此时即可操作驱动头以枢杆为支点的调整角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16.图2是图1握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是图1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18.图4是图3的局部水平剖面示意图;
19.图5是图3的局部纵向剖面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调整角度时的局部水平剖面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调整角度时的局部纵向剖面示意图。
22.符号说明:
23.10驱动头
24.11扳动部
25.12第一枢部
26.121第一孔
27.122卡齿
28.20握柄
29.21第二枢部
30.211插槽
31.212耳部
32.22第二孔
33.23导孔
34.24容置部
35.241开口端
36.242封闭端
37.30枢杆
38.40卡块
39.41咬合部
40.42耦接部
41.50切换结构
42.51押杆
43.511推移面
44.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5.兹附以较佳实施例的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第1至5图,本实用新型摆头扳手包括有:
46.一驱动头10,其具有一扳动部11及一第一枢部12;该扳动部11是能供套筒、螺栓或螺帽对合,用以可施加顺时针或逆时针扭矩,以遂行锁紧或放松功能;该第一枢部12为突出驱动头10后端的块状体,其水平设有贯穿左右方向的第一孔121,更以该第一孔121为圆心的在第一枢部12后端缘环状布设有若干卡齿122;
47.一握柄20,其设有匹配该第一枢部12的第二枢部21;该第二枢部21于握柄20一端缘设有一插槽211,由在该插槽211左右两侧形成相对称的耳部212所组成;该插槽211供第一枢部12置入限位,且该第二枢部21更于两耳部212设有匹配第一孔121的第二孔22,其中一耳部212的第二孔22设有内螺纹,用以提供一枢杆30的端缘螺接固定,令驱动头10可以该枢杆30为支点的上下调整角度;该握柄20更在插槽211底端中央凹设有一导孔23,该导孔23外端是与卡齿122相对,更在导孔23内端设有相互连通的容置部24,该容置部24为与第二孔22平行的未贯穿孔,而具有一开口端241、一封闭端242;
48.一滑配于该导孔23的卡块40,其一端设有能啮合对应卡齿122的咬合部41、另一端设有耦接部42,该咬合部41与卡齿122呈相匹配的尖锥状,至于耦接部42呈半球体;并进一步控制该导孔23及卡块40断面呈非圆形状,令该卡块40仅能沿导孔23轴向移动而无法自转,就实际制造而言,该导孔23及卡块40断面是呈相匹配的正六角形,所述正六角形导孔23是采用最新开发的规格化「转削冲孔刀具」加工即可完成,没有无法实施的问题;以及
49.一安装于该容置部24的切换结构50,其能连动前述耦接部42,以使卡块40能沿该导孔23轴向移动,令其咬合部41离合相对应的卡齿122,该切换结构50可采用已知的技术,例如可选用中国台湾m385439、i364346或m494064任一专利前案技术,就本案图示而言,其选用中国台湾m385439专利前案为之,请参看图1、图4及图5,该切换结构50包括一滑配于容置部24的押杆51、一安装于封闭端242与押杆51内端间的弹簧52,用以使押杆51外端保持弹性突出开口端241的第一位置,该押杆51周面并设有凹入呈斜面的推移面511,令该推移面511顶推耦接部42,用以控制咬合部41啮合相对应的卡齿122,进而将驱动头10固定,如欲调整该角度,请配合图6及图7观之,使用者需按压押杆51外端,在克服弹簧52而使押杆51外端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令推移面511释放耦接部42,使该卡块40能沿该导孔23轴向回缩,令咬合部41可以完全脱离卡齿122,此时即可操作驱动头10以枢杆30为支点的调整角度,当该角度调整完成后,使用者只需释放押杆51外端,如图4及图5所示般的令咬合部41啮合另一相对应的卡齿122,进而完成定位前述角度。
50.由以上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51.一、本实用新型导孔23及卡块40断面呈非圆形状,令该卡块40仅能沿导孔23轴向
移动而无法自转,所以该导孔23及卡块40即便在运作一段时日后,该卡块40仍不会有自转失位的可能,进而大大延长了该摆头扳手的使用寿命。
52.二、本实用新型卡块40的耦接部42呈半球体,其除具有构造简单及安装容易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其在供推移面511连动过程中,具有自动调整对正导孔23的功效,故而使卡块40在沿导孔23轴向移动更为顺畅,确能降低该卡块40及导孔23间的磨耗,以进一步延长摆头扳手的使用寿命。
53.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创作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创作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创作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