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0226发布日期:2022-03-30 11:4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见门体把手在门内外侧都只有一个拉杆部,而且门内外两侧的拉杆部外观相同,在人们对产品外观要求日益提高的市场环境下,现有门把手很难做出差异化的外观。此外,公共场合的门体上往往需要粘贴各种指示牌,目前的处理方法往往是随意粘贴到门体上,这样就会破坏门体整体的美观性。
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包括设置在门体一侧的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把手1左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2连接固定在门体上,所述第一把手1右端通过第二连接机构3连接有设置在门体另一侧的第二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1包括用于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一拉环部11,所述第一拉环部11左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用于与门体贴合的第一贴合部12,所述第一拉环部11右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用于与门体贴合的第二贴合部13,所述第一拉环部11右前侧设有第一平板部14,所述第一平板部14前端设有可用于粘贴指示牌的第一平面141;所述第二把手4包括用于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二平板部41,所述第二平板部41后端设有可用于粘贴指示牌的第二平面411,所述第二平板部41右前侧固定有向前延伸用于与门体贴合的第三贴合部42。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包括若干第一锁紧螺钉21、设置在第一把手1另一侧门体上的挡块22、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部12呈上下分布供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1旋入其中的第一螺纹孔23,所述第一螺纹孔23为盲孔,所述挡块22上设有若干呈上下分布用于供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1一端穿过其中的第一沉头孔221,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1依次穿过第一沉头孔221、门体后旋入第一螺纹孔23。
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包括若干第二锁紧螺钉31、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三贴合部42上呈上下分布用于供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1一端穿过其中的第二沉头孔32、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部13上呈上下分布用于供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1旋入其中的第二螺纹孔33,所述第二螺纹孔33为盲孔,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1依次穿过第二沉头孔32、门体后旋入第二螺纹孔33。
9.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部14和第二平板部41外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贴合部12、第二贴合部13和第三贴合部42外形尺寸相同。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环部11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横杆111,所述第一横杆111右端向下连接有第一竖杆112,所述第一竖杆112下端向左连接有第二横杆113,所述第二横杆
113左端向上连接有第二竖杆114,所述第二竖杆114上端与第一横杆111左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111、第二横杆113、第一竖杆112和第二竖杆114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横杆111与所述第二横杆113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竖杆112和第二竖杆114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横杆111长于第一竖杆112。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案第一把手的第一拉环部通过两个贴合部与门体接触自身从视觉上悬浮于门体外,极大的提高了与常见把手的外观差异性,而第二把手只包含第二平板部和第三贴合部极为简洁,两个把手各具特色,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同时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都设置了可用于指示牌粘贴的平面,避免了指示牌随意粘贴在门体上破坏美感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4.2、本案通过锁紧螺钉旋合便可简单快速地将第一把手的一端固定在门体上,另外由于锁紧螺钉为标准件,后期维护维修难度低。
15.3、本案第三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通过锁紧螺钉便可简单快速地连接固定在门体两侧,且锁紧螺钉没有凸出把手范围,保证了外形的美观,同时锁紧螺钉为标准件,后期维护维修难度低。
16.4、本案第一平板部和第二平板部外形尺寸相同,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外形尺寸相同,如此,便可保证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外观风格上的统一。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案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示意图,其中包含了部分门体。
18.图2是本案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爆炸示意图。
19.图3是本案第一连接机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案第二连接机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案第一把手示意图。
22.图6是本案第二把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24.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门体一侧的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把手1左端通过第一连接机构2连接固定在门体上,所述第一把手1右端通过第二连接机构3连接有设置在门体另一侧的第二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1包括用于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一拉环部11,所述第一拉环部11左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用于与门体贴合的第一贴合部12,所述第一拉环部11右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用于与门体贴合的第二贴合部13,所述第一拉环部11右前侧设有第一平板部14,所述第一平板部14前端设有可用于粘贴指示牌的第一平面141;所述第二把手4包括用于供用户抓取拉动门体的第二平板部41,所述第二平板部41后端设有可用于粘贴指示牌的第二平面411,所述第二平板部41右前侧固定有向前延伸用于与门体贴合的第三贴合部42。
25.如上所述,本案第一把手1的第一拉环部11通过两个贴合部与门体接触自身从视
觉上悬浮于门体外,极大的提高了与常见把手的外观差异性,而第二把手4只包含第二平板部41和第三贴合部42极为简洁,两个把手各具特色,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辨识度。同时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4都设置了可用于指示牌粘贴的平面,避免了指示牌随意粘贴在门体上破坏美感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6.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包括若干第一锁紧螺钉21、设置在第一把手1另一侧门体上的挡块22、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一贴合部12呈上下分布供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1旋入其中的第一螺纹孔23,所述第一螺纹孔23为盲孔,所述挡块22上设有若干呈上下分布用于供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1一端穿过其中的第一沉头孔221,所述第一锁紧螺钉21依次穿过第一沉头孔221、门体后旋入第一螺纹孔23,如此,通过锁紧螺钉旋合便可简单快速地将第一把手1的一端固定在门体上,另外由于锁紧螺钉为标准件,后期维护维修难度低。
27.如图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3包括若干第二锁紧螺钉31、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三贴合部42上呈上下分布用于供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1一端穿过其中的第二沉头孔32、若干设置在所述第二贴合部13上呈上下分布用于供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1旋入其中的第二螺纹孔33,所述第二螺纹孔33为盲孔,所述第二锁紧螺钉31依次穿过第二沉头孔32、门体后旋入第二螺纹孔33。
28.如上所述,第三贴合部42与第二贴合部13通过锁紧螺钉便可简单快速地连接固定在门体两侧,且锁紧螺钉没有凸出把手范围,保证了外形的美观,同时锁紧螺钉为标准件,后期维护维修难度低。
29.如图1至图6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板部14和第二平板部41外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贴合部12、第二贴合部13和第三贴合部42外形尺寸相同,如此,便可保证第一把手1和第二把手4外观风格上的统一。
30.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拉环部11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横杆111,所述第一横杆111右端向下连接有第一竖杆112,所述第一竖杆112下端向左连接有第二横杆113,所述第二横杆113左端向上连接有第二竖杆114,所述第二竖杆114上端与第一横杆111左端连接。
31.如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111、第二横杆113、第一竖杆112和第二竖杆114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第一横杆111与所述第二横杆113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竖杆112和第二竖杆114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横杆111长于第一竖杆112。
32.如上所述,本案保护的是一种可贴指示牌的方形把手组件,一切与本案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都应示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