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度开合悬窗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1164发布日期:2022-05-07 12:5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大角度开合悬窗铰链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户开合传动五金件,尤其涉及一种大角度开合悬窗铰链。


背景技术:

2.普通的悬窗,是通过滑撑、铰链等五金连接件进行开合传动,市面上最常见的滑槽是一种由滑轨、滑块、顶部托悬臂、短托悬臂、托悬臂以及长托悬臂组装而成的滑撑铰链:短托悬臂、托悬臂与滑块相应铰接后装入滑轨;短托悬臂、顶部托悬臂、托悬臂、长托悬臂之间、长托悬臂与滑轨也相应铰接,组成运动机构。滑轨的一端装有导向顶角,对铰链的开启与关闭起导向作用。将一对滑撑安装于平开窗上,当推动窗扇时,窗扇通过安装于窗扇的托悬臂将力传给运动机构。由于滑块可以在滑轨中滑动,因而运动机构在作用力下运动,从而可开启和关闭窗扇。实用这种结构滑撑或铰链的窗户,打开角度受到滑块滑动距离的限制,通常只能打开30
°
左右,影响实际使用的通风效果,长时间使用后滑块与滑轨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对窗扇支撑力度也会降低,导致窗扇不能保持开启状态。也有一种取消滑块、滑轨结构,直接在窗框安装件上开设弧形槽,在短托悬臂上设置限位柱,通过限位柱与弧形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开合角度的限制,这种结构需在滑撑零部件上开槽,影响整体的稳定性,直接导致滑槽承重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能实现大角度开合,且承重能力强的大角度开合悬窗铰链。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窗框上的固定杆以及安装在窗扇上的托臂,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托臂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杆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相铰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托臂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与所述固定杆相铰接的一侧为直线设计,与所述托臂相铰接的一侧为弧形设计,所述弧形设计部分与所述直线设计部分一体成型,并对应所述固定杆上端呈一定角度上翘,在所述固定杆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与所述限位块相接触。
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连接杆的设计造型,即与所述托臂相铰接一端为弧形设计,并且对应所述固定杆顶部向上呈一定角度上翘,这种结构能进一步提升所述托臂展开后与所述固定杆之间的角度,无需增设滑块和滑轨,不用担心过长时间使用过后由于滑块和滑轨之间的作用力变小而影响窗扇的悬空持久力,同时,所述固定杆、所述连接杆、所述支撑杆、所述托臂之间均为铰接的方式连接,无需在所述固定杆上开设限位槽,整体结构稳定,有效提升整体承重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开合角度大、承重能力强以及耐用等优点。
6.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托臂相铰接处底部还设置有定位柱,在所述固定杆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u型槽,当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托臂进行收拢时,所述
定位柱进入到所述u型槽中。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定位柱和所述u型槽之间的配合,对收拢后的所述托臂进行定位,进一步提升整体收拢后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耐用度。
7.再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内收槽和第二内收槽,所述第一内收槽位于所述限位块上方,所述第二内收槽位于所述固定杆下端,在所述第一内收槽中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内收槽中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一旋铆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二旋铆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孔活动连接。由此可见,通过在所述固定杆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内收槽和所述第二内收槽,对所述第一旋铆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旋铆连接件进行隐藏,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旋铆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旋铆连接件的底部完全置于所述第一内收槽和所述第二内收槽内,不会对后续安装造成干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8.又进一步地,在所述托臂上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连接杆通过第三旋铆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通过第四旋铆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三旋铆连接件底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有连接件之间均通过旋铆连接件进行连接,不需要增设滑块、滑轨或者限位槽等结构进行传动或者限制窗扇开合角度,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9.最后,所述支撑杆长于所述连接杆,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杆厚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托臂。由此可见,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杆厚度相比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托臂更厚,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窗框上的固定杆1以及安装在窗扇上的托臂2,在所述固定杆1和所述托臂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一端与所述固定杆1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2相铰接,在所述固定杆1和所述托臂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杆4,在所述连接杆4上,与所述固定杆1相铰接的一侧为直线设计,与所述托臂2相铰接的一侧为弧形设计,所述弧形设计部分与所述直线设计部分一体成型,并对应所述固定杆上端呈一定角度上翘,在所述固定杆1上还设置有限位块5,所述连接杆4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与所述限位块5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连接杆4的结构来增大所述托臂2的展开角度,即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托臂2相连接一端为弧形设计,并且弧形设计部分向外(向所述固定杆1顶部方向)向上翘起一定角度,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可展开角度达到80
°
,当所述托臂2在所述支撑杆3和所述连接杆4的传动作用下,展开到最大角度时,所述托臂2下端与所述限位块5相接触,从而限制所述托臂2过渡展开,大大增加了窗扇的打开角度,增强了窗户的通风效果。
1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连接杆4与所述托臂2相铰接处底部还设置有定位柱6,在所述固定杆1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6相适配的u型槽7,当所述连接杆4带动所述托臂2进行收拢时,所述定位柱6进入到所述u型槽7中,当窗扇进行关闭时,所述托臂2向所述固定杆
1上收拢,从而带动所述定位柱6移动并进入到所述u型槽7内进行定位,提高本实用新型在收拢情况下的稳定性。在所述固定杆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内收槽8和第二内收槽9,所述第一内收槽8位于所述限位块5上方,所述第二内收槽9位于所述固定杆1下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收槽8和所述第二内收槽9与所述固定杆1一体成型,并向内收1.3mm,在所述第一内收槽8中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在所述第二内收槽9中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1,所述连接杆4通过第一旋铆连接件12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通过第二旋铆连接件13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1活动连接。在所述托臂2上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4和第四连接孔15,所述连接杆4通过第三旋铆连接件16与所述第三连接孔活动14连接,所述支撑杆3通过第四旋铆连接件17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5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柱6设置在所述第三旋铆连接件16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铆连接件12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之间、所述第二旋铆连接件13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1之间、所述第三旋铆连接件16与所述第三连接孔14之间以及所述第四旋铆连接件17与所述第四连接孔15之间均设置有铜垫圈。
14.所述支撑杆3长于所述连接杆4,所述支撑杆3和所述连接杆4厚于所述固定杆1和所述托臂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1和所述托臂2厚度为3.5mm,所述连接杆4和所述支撑杆3的厚度为5.5mm,其中,所述固定杆1的宽度为30mm,所述托臂2的宽度为25mm,所述支撑杆3和所述连接杆4的宽度均为20mm,本实用新型的最大开启角度为80
°
,开启后最大承重100kg/对,本实用新型分左右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5上还标记有安装标号(r/l),本实用新型只适用于悬窗,并不适用于平开窗。
15.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