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75774发布日期:2022-05-26 11:4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但是现有的水利工程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工具,为了便于对工具进行放置于携带,普遍会使用工具箱对各种工具进行放置与收纳,现有的工具箱在使用过程中,开盖式工具箱,只能通过箱体内部进行放置工具,放置空间有限,而抽屉式工具箱,放置空间大,但是在抽拉拿取工具时,抽屉之间会发生相互遮挡,造成使用人员的拿取不便。
3.为此,设计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可以对工具进行分层放置,使得本装置可放置更多的检测工具,以及在本装置打开后,多个放置板对箱体之间可完全打开,不会相互遮挡,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工具进行拿取。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包括箱盖和箱体,箱盖与箱体之间设有两个放置板,箱盖、箱体与两个放置板之间均设有铰链,箱盖、箱体与放置板均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优选的,放置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放置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板,且箱盖与箱体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卡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优选的,放置板的两侧和箱盖、箱体的一侧均设有清理板,清理板上开设有与卡板相适配的放置孔,清理板卡合固定在卡板的外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优选的,卡槽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清理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清理板通过滑块、滑槽滑动连接在卡槽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优选的,清理板远离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杆,拉杆位于清理板中心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优选的,箱盖、箱体和两个放置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带,箱盖、箱体和两个放置板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优选的,箱盖,箱体与两个放置板相对一侧均粘接固定有密封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体与箱盖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板,使得本装置可通过箱体、箱盖与两个放置板进行放置工具,并对多个工具进行分类放置,扩大本装置的放置空间,以及在打开箱体与箱盖后,两个放置板可通过连接带自动进行展开,使得箱盖、箱体以及放置板之间均可自动展开,且相互不会遮挡,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工具的拿取与放置。
14.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箱体、箱盖与放置板的上均设有可进行移动的清理板,工具通过卡板安装固定在箱体、箱盖与放置板上,当箱体、箱盖与放置板的内部残留有杂质时,可通过向外拉动拉杆,带动清理板进行移动,使得清理板均可于放置板、箱体与箱盖内部的卡槽形成水平面,并对放置板、箱体与箱盖内部的卡槽进行遮挡,减小放置板、箱体与箱盖内部的卡槽的深度,使得残留在卡槽内部或卡板内部的杂质均可顺利排出,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工具放置卡槽由于具有深度,使得粘黏在放置卡槽内的杂质清理不便,存在清理死角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盖、箱体与放置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板与清理板的连接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板与清理板的分解示意图。
21.图中:
22.1、箱盖;
23.2、箱体;
24.3、放置板;31、卡板;311、滑槽;32、清理板;321、放置孔;322、拉杆;323、滑块;33、卡槽;
25.4、铰链;
26.5、连接带;
27.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所示;
30.一种水利工程测量检测用工具箱,包括箱盖1和箱体2,箱盖1与箱体2之间均设有铰链4,箱盖1与箱体2转动连接。
31.本实施方案中:铰链4为现有结构,箱盖1和箱体2通过铰链进行开合与关闭,箱盖1和箱体2的内部均可用于放置待收纳的检测工具。
32.需要说明的是:箱盖1与箱体2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卡板31,卡板31与检测工具相适配,可通过将检测工具放置在卡板31的内部,并通过卡板31对检测工具进行卡合固定,从而使得检测工具可通过放置在卡板31的内部,从而对检测工具进行放置。
33.通过在箱体1与箱盖2之间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有两个放置板3,使得本装置可通过箱体1、箱盖2与两个放置板进3行放置工具,并对多个工具进行分类放置,扩大本装置的放置空间,以及在打开箱体1与箱盖2后,两个放置板3可通过连接带5自动进行展开,使得箱盖1、箱体2以及放置板3之间均可自动展开,且相互不会遮挡,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工具的拿取与放置。
34.进一步而言;
35.结合上述内容,箱盖1与箱体2之间设有两个放置板3,箱盖1、箱体2与两个放置板3之间均设有铰链4,箱盖1、箱体2与放置板3均通过铰链4转动连接。
36.在本实施方案中,当打开箱盖1,在铰链4的作用下,箱盖1、箱体2与两个放置板3之间可同步打开,可通过将检测工具放置在相对应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检测工具的分类放置,且两个放置板3可增大箱体2与箱盖1之间的放置空间,从而提高本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本装置可放置更多的检测工具。
37.需要说明的是:箱盖1、箱体2和两个放置板3之间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带5,箱盖1、箱体2和两个放置板3通过连接带5固定连接,在箱体2和箱盖1打开后,两个放置板3在铰链4的作用下进行展开,并在连接带5的作用下,可对箱盖1、箱体2和两个放置板3之间进行限位,使得箱盖1、箱体2和两个放置板3打开后可进行限位,使得使得箱盖1、箱体2以及放置板3之间均可自动展开,且相互不会遮挡,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工具的拿取与放置。
38.通过在箱体1、箱盖2与放置板3的上均设有可进行移动的清理板32,工具通过卡板31安装固定在箱体1、箱盖2与放置板3上,当箱体1、箱盖2与放置板3的内部残留有杂质时,可通过向外拉动拉杆322,带动清理板32进行移动,使得清理板32均可于放置板3、箱体1与箱盖2内部的卡槽33形成水平面,并对放置板3、箱体1与箱盖2内部的卡槽33进行遮挡,减小放置板3、箱体1与箱盖2内部的卡槽33的深度,使得残留在卡槽33内部或卡板31内部的杂质均可顺利排出,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工具放置槽由于具有深度,使得粘黏在放置槽内的杂质清理不便,存在清理死角的问题。
39.如图4和图5所示;
40.结合上述内容,放置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33,且放置板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板31,且箱盖1与箱体2相对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卡板31。
41.在本实施方案中,卡槽33用于放置清理板32,卡板31用于对检测工具进行限位固定,通过将检测工具放置在放置板3两侧的卡板31内部,从而使得检测工具可卡合固定在放置板3的两侧,使得检测工具可卡合固定在放置板3的两侧。
42.需要说明的是:放置板3的两侧和箱盖1、箱体2的一侧均设有清理板32,清理板32上开设有与卡板31相适配的放置孔321,清理板32卡合固定在卡板31的外部。
43.应当理解的是:卡板31可设置成与检测工具的形状相同,使得卡板31与检测工具之间接触面积更大,对检测工具的卡合效果更好。
44.如4和图5所示;
45.结合上述内容,卡槽33的内壁开设有滑槽311,清理板32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与滑槽311相适配的滑块323,清理板32通过滑块323、滑槽311滑动连接在卡槽33的内部。
46.在本实施方案中,滑槽311、滑块323用于连接清理板32与卡槽33,使得清理板32滑动连接在滑槽311的内部,为清理板32的移动方向提供导向功能,且滑槽311与滑块323用于为清理板32进行限位,防止在将清理板32向外拉动时拉出卡槽33,造成清理板32的移动不便
47.需要说明的是:清理板32远离卡板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杆322,拉杆322位于清理板32中心处,可通过手动拉动拉杆322,带动清理板32在卡槽33的内部进行移动,拉杆322便于使用人员对卡板31进行操作。
48.更进一步而言;
49.结合上述内容,箱盖1,箱体2与两个放置板3相对一侧均粘接固定有密封圈6,密封圈6用于保持箱盖1,箱体2与两个放置板3之间的密封性能,在箱盖1,箱体2与两个放置板3关闭时,本装置的内部可形成密封状态,从而对放置在本装置内部的检测工具进行防护,提高本装置的防护性能。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