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8272发布日期:2022-04-09 11:1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包括以塑料为原料的注塑、吸塑等所有工艺的制品,塑胶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度发展,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其中多种塑料制品产量已经位于全球首。
3.在对塑料制品的加工时需要进行压紧操作,因此会使用到压紧装置,但是现有的压紧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塑料制品进行压紧,可调性差,且压紧的稳定性差,容易压伤产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具有便于对压辊的位置进行调节且压紧后的稳定性强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包括底座和压紧台,所述压紧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底座顶部的四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四根所述立柱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螺纹转轴,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根定位杆,四根所述定位杆和所述螺纹转轴的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四根所述定位杆上均活动套设有定位套,四个所述定位套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套,所述第一内螺纹套螺纹套接安装在所述螺纹转轴上,所述升降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通过两根所述连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两块所述侧板之间活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间块,所述转杆的表面设置有两段反向的螺纹,所述转杆表面两段反向的螺纹以所述中间块为对称点互相对称分布,所述转杆表面两段反向的螺纹处均螺纹套接安装有第二内螺纹套,两个所述第二内螺纹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两根所述安装杆的底端均设置有辊架,两个所述辊架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压辊。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螺纹转轴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驱动螺纹转轴转动。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块所述侧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驱动转杆转动。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座,两个所述定位座的内部均螺纹安装有螺杆,两根所述螺杆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定位块,两根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旋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压紧台上的塑料制品进行初步的定位,提升压紧的稳定性。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活动套接安装有两个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套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杆转动时,两个第二内螺纹套不会随着转杆的转动而转动,只能通过两段反向螺纹的作用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辊的外侧套接安装有橡胶辊套,所述橡胶辊套与所述压辊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压辊与塑料制品直接接触,有效的对塑料制品的表面进行保护,防止受到损伤。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塑料制品放置在压紧台的顶部,再分别转动两个旋钮,使得两根螺杆转动,两根螺杆则分别带动两个定位块移动,对塑料制品进行初步的定位,提升压紧的稳定性,再根据塑料制品的高度,控制第一驱动电机,使得螺纹转轴转动,螺纹转轴则带动第一内螺纹套上下移动,第一内螺纹套则带动升降板上下移动,升降板则通过两根连杆带动其底部的安装板上下移动,安装板则带动其底部的两个压辊上下移动,对两个压辊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适用于不同高度塑料制品的压紧,再控制第二驱动电机,使得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转杆转动,转杆则通过其中表面两段反向的螺纹,使得两个第二内螺纹套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两个第二内螺纹套则带动两个压辊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对两个压辊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适用于不同的塑料制品,且压辊的外侧套接安装有橡胶辊套,可防止压辊与塑料制品直接接触,有效的对塑料制品的表面进行保护,防止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1.图中,1、底座;2、压紧台;3、立柱;4、中间块;5、转杆;6、限位杆;7、安装板;8、定位杆;9、螺纹转轴;10、连杆;11、定位套;12、升降板;13、顶板;14、第一内螺纹套;15、第一驱动电机;16、限位块;17、定位块;18、定位座;19、螺杆;20、旋钮;21、限位套;22、连接块;23、第二驱动电机;24、侧板;25、安装杆;26、第二内螺纹套;27、辊架;28、压辊;29、橡胶辊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压紧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底座1和压紧台2,压紧台2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底座1顶部的四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柱3,底座1的顶部通过四根立柱3固定安装有顶板13,顶板13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螺纹转轴9,顶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根定位杆8,四根定位杆8和螺纹转轴9的底端均设置有限位块16,四根定位杆8上均活动套设有定位套11,四个定位套11之间固定安装有升降板12,升降板1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套14,第一内螺纹套14螺纹套接安装在螺纹转轴9上,升降板1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10,升降板12的底部通过两根连杆10固定安装有安装板7,安装板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侧板24,两块侧板24之间活动安装有转杆5,转杆5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中间块4,转杆5的表面设置有两段反向的螺纹,转杆5表面两段反向的螺纹以中间块4为对称点互相对称分布,转杆5表面两段反向的螺纹处均螺纹套接安装有第二内螺纹套26,两个第二内螺纹套2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5,两根安装杆25的底端均设置有辊架27,两个辊架27的内侧均活动安装有压辊28。
24.优选的,顶板1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5,螺纹转轴9的顶端与第一驱动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5.优选的,其中一块侧板2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3,转杆5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26.优选的,压紧台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座18,两个定位座18的内部均螺纹安装有螺杆19,两根螺杆19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定位块17,两根螺杆19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旋钮20。
27.优选的,两块侧板24之间固定安装有限位杆6,限位杆6上活动套接安装有两个限位套21,限位套21与第二内螺纹套26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块22。
28.优选的,压辊28的外侧套接安装有橡胶辊套29,橡胶辊套29与压辊28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
29.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本装置各个结构的安全性,将塑料制品放置在压紧台2的顶部,再分别转动两个旋钮20,使得两根螺杆19转动,两根螺杆19则分别带动两个定位块17移动,对塑料制品进行初步的定位,再根据塑料制品的高度,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5,使得螺纹转轴9转动,螺纹转轴9则带动第一内螺纹套14上下移动,第一内螺纹套14则带动升降板12上下移动,升降板12则通过两根连杆10带动其底部的安装板7上下移动,安装板7则带动其底部的两个压辊28上下移动,对两个压辊28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适用于不同高度塑料制品的压紧,再控制第二驱动电机23,使得第二驱动电机23驱动转杆5转动,转杆5则通过其中表面两段反向的螺纹,使得两个第二内螺纹套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两个第二内螺纹套则带动两个压辊同时相向或者反向移动,对两个压辊的间距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适用于不同的塑料制品。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且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而且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