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换向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6144发布日期:2022-08-12 20:1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执手换向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执手换向块。


背景技术:

2.门扇包括左开和右开两种结构形式,相应地,为了适应该两种门扇结构,部分锁具厂家会制作可安装在左开门和右开门上的两种结构形式的门锁,该两种门锁的执手的方向相反,或者将门锁的执手设为方向可调的结构。门锁的执手与门锁内的连动结构相连,连动结构再与锁舌连接,通过转动/推动/拉动执手,可以使连动结构带动锁舌收回,从而实现开锁。常见的执手方向可调的门锁,在调整执手的方向时,需要将执手从门锁的壳体上拆下,将执手与门锁内的连动结构分离,之后旋转执手至所需方向后再将执手与门锁的连动结构和壳体相连。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该操作方法较为复杂,且需要借助专业工具,才可实现执手的换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执手换向块,该执手换向块应用在执手上能够在不拆卸执手的情况下,将执手与连动结构分离,方便对执手进行换向操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执手换向块,包括:滑动部;顶块,前端设有向所述滑动部外侧倾斜的斜面,尾端与所述滑动部固定相连;拨动部,设在所述滑动部上,具有至少一个的按压面;限位卡板,设置在所述滑动部的左右两侧,尾端与所述滑动部固定连接,前端设有朝向滑动部上下侧方或左右侧方的突起部。
5.优选地,所述顶块的宽度与所述滑动部的宽度相同,所述斜面设置在所述顶块的两端。
6.优选地,所述顶块设在所述滑动部的前端中部。
7.优选地,所述拨动部为设在所述滑动部中部的凹槽。
8.优选地,所述拨动部包括设在所述滑动部中部的第一拨动部和设在所述滑动部端部的第二拨动部;所述第一拨动部为一拨块,具有朝向所述滑动部前端的按压面;所述第二拨动部为一拨块,具有朝向所述滑动部尾端的按压面。
9.优选地,位于所述滑动部的左侧的限位卡板的前端向所述滑动部的左侧弯折形成突起部;位于所述滑动部的右侧的限位卡板的前端向所述滑动部的右侧弯折形成突起部。
10.优选地,在所述限位卡板前端部的上侧面设有突起部,或者在所述限位卡板前端部的下侧面设有突起部。
11.优选地,所述滑动部、顶块、拨动部和限位卡板为一体式结构。
12.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执手换向块的前端设有顶块,且顶块上设有向外侧倾斜的斜面,该斜面插入至执手与连动结构间的间隙内后可将二者分离,方便对执手进行换向操作。设置在两侧的限位卡板可以使该执手换向块能够稳定的处
于执手内,只有在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前端的斜面才可插入至执手与连动结构间的间隙内。该执手换向块应用在执手上后,能够在不拆卸执手的情况下,将执手与连动结构分离,方便对执手进行换向操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的执手的分解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与执手主体的装配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与执手的装配示意图。
17.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在两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a和图6b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的执手在两个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19.图7a和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与执手主体在两个视角下的装配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涉及的执手换向块与执手的装配示意图。
21.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22.11、执手主体,12、外壳,13、滑槽,14、拨动孔,15、限位块,2、连动结构,3、滑动部,4、顶块,41、斜面,5、拨动部,51、第一拨动部,52、第二拨动部,6、限位卡板,61、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24.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用语“包括”、“配置有”、“设置于”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数量或次序的限制;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一
27.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执手换向块,应用在执手上,用于将执手和连动结构分
离,便于对执手进行换向操作。为了清楚地描述执手换向块的使用原理,本实施例中结合了执手对该执手换向块进行描述。首先对执手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执手包括执手主体11和外壳12,二者卡接或者栓接,中间形成容置执手换向块的空腔。连动结构2的一端插设在执手的端部,二者可同步转动,连动结构2和执手均转动设置在锁具的固定轴上。本实施例中,将执手换向块的一端插入连动结构2的端面与执手的连接间隙内,即可使连动结构2沿着固定轴滑动至执手的外部,解除连动结构2与执手的转动连接,此时转动执手即可进行换向操作。
28.请参考图1至图4,在该实施例中,执手换向块包括:滑动部3、顶块4、拨动部5和限位卡板6。需要注意的是,在执手主体1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滑槽13,滑动部3为框架结构,其设置在该滑槽13内,滑动部3可沿执手的长度方向滑动。顶块4的前端朝向执手与连动结构2端面的连接间隙,且在顶块4的前端设有向滑动部外侧倾斜的斜面41,在该实施例中,斜面41朝向连动结构2;顶块4的尾端与滑动部3固定相连。其中上述的前端为执手的靠近连动结构2的一端,尾端为执手的远离连动结构2的一端。拨动部5设置在滑动部3上,具有至少一个的按压面,并且与执手上的拨动孔14相向设置或延伸至执手的外部。当拨动部5与执手上的拨动孔14相向设置时,用户穿过拨动孔14可以推动拨动部5,使滑动部3在滑槽13内滑动。限位卡板6设置在滑动部3的左右两侧,尾端与滑动部3固定连接,前端设有朝向滑动部左右侧方的突起部61。具体地,该突起部61抵接在执手上,向执手施加作用力,能够防止滑动部3在无外力作用时出现滑动现象。
29.用户在使用时,推动拨动部5上的按压面使滑动部3向前端移动,斜面41即可插入执手与连动结构2端面的连接间隙内,斜面41抵接在连动结构2的端面上后,持续向前端推动滑动部3,即可使连动结构2沿固定轴向远离执手的一端移动,解除连动结构2与执手的转动连接,此时旋转执手即可进行换向操作。在完成换向后,将滑动部3推回至原位置,连动结构2在锁具中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可重新回弹至执手内与执手连接,该复位装置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公开的创新点,因此不再赘述。
30.在该实施例中,顶块4的宽度与滑动部3的宽度相同,斜面41设置在所述顶块4的两端,可适用于如图2所示的连动结构2,该连动结构2的端面处于两侧。
31.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卡板6设置在滑动部3的两侧,尾端连接在滑动部3的侧壁,前端抵接在滑槽13的侧壁上。具体地说,位于滑动部3的左侧的限位卡板6的前端向滑动部3的左侧弯折形成突起部61;位于滑动部3的右侧的限位卡板6的前端向滑动部3的右侧弯折形成突起部61。突起部61抵接在滑槽13的侧壁上。限位卡板6处于受压状态,可向滑槽13施加朝向执手外侧的作用力,能够使滑动部3在滑槽13内处于稳定的状态,仅在用户施加外力时,滑动部3才可在滑槽13内滑动。请参考图2和图3,滑槽13前端的宽度小于尾端的宽度,且前后端之间设有倾斜的过渡面。
32.初始状态下,滑动部3两侧的限位卡板6处于滑槽13的尾端,突起部61抵接在过渡面上,即图3所示状态,该状态下,即使限位卡板6未向滑槽13施加朝向执手外侧的作用力,也能够防止滑动部3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向前端滑动。当向前端推动滑动部3,使斜面41向执手与连动结构2端面的连接间隙内滑动时,突起部61的前端向滑槽13的前端移动的同时还向滑动部3一侧收缩,推动滑动部3所受到的阻力较大;当突起部61移动至滑槽13的前端后,斜面41处于执手与连动结构2端面的连接间隙内,使连动结构2与执手分离,此时推动滑动
部3所受到的阻力减小,方便用户知悉连动结构2已与执手分离,可进行执手换向操作。
33.由于突起部61处于滑槽13的前端时,限位卡板6的变形程度较大,因此当斜面41处于上述连接间隙内时限位卡板6向滑槽13的侧壁施加的作用力大于斜面41处于上述连接间隙外时限位卡板6向滑槽13的侧壁施加的作用力。该种结构形式能够防止在旋转执手进行换向操作时,斜面41从上述连接间隙内滑出。
34.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执手换向完成后,将滑动部3移动至初始位置,拨动部5包括设在滑动部3中部的第一拨动部51和设在滑动部3端部的第二拨动部52。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拨动部51为设在拨动孔14内的拨块,具有朝向滑动部3前端的按压面;第二拨动部52为延伸至执手外部的拨块,具有朝向滑动部3尾端的按压面。在向前端移动滑动部3时,可以推动第二拨动部52来实现;在向后端移动滑动部3时,可以推动第一拨动部51来实现。
35.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上述滑动部3、顶块4、拨动部5和限位卡板6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制作而成的注塑件或者采用压铸工艺制作而成的压铸件,便于对其进行安装。
36.实施例二
37.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又一种执手换向块,应用在执手上,用于将执手和连动结构分离,便于对执手进行换向操作。图5a和图5b示出了该执手换向块在两个不同视角下的结构;图6a和图6b示出了具有该执手换向块的执手在两个不同视角下的分解结构,为展示效果更佳清晰,图6b中去除了连动结构2;图7a和图7b示出了该执手换向块与执手主体11在两个不同视角下的装配结构;图8示出了该执手换向块与执手的装配结构。
38.为了清楚地描述该执手换向块的使用原理,本实施例中结合了执手对该执手换向块进行描述。首先对执手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考图2,执手包括执手主体11和外壳12,二者卡接或者栓接,中间形成容置执手换向块的空腔。连动结构2的一端插设在执手的端部,二者可同步转动,连动结构2和执手均转动设置在锁具的固定轴上。本实施例中,将执手换向块的一端插入连动结构2的端面与执手的连接间隙内,即可使连动结构2沿着固定轴滑动至执手的外部,解除连动结构2与执手的转动连接,此时转动执手即可进行换向操作。
39.请参考图5a至图8,在该实施例中,执手换向块包括:滑动部3、顶块4、拨动部5和限位卡板6。需要注意的是,在执手主体1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滑槽13,滑动部3为框架结构,其设置在该滑槽13内,滑动部3可沿执手的长度方向滑动。顶块4的前端朝向执手与连动结构2端面的连接间隙,且在顶块4的前端设有向滑动部外侧倾斜的斜面41,在该实施例中,斜面41朝向连动结构2;顶块4的尾端与滑动部3固定相连。其中上述的前端为执手的靠近连动结构2的一端,尾端为执手的远离连动结构2的一端。拨动部5设置在滑动部3上,具有至少一个的按压面,并且与执手上的拨动孔14相向设置,用户穿过拨动孔14可以推动拨动部5,使滑动部3在滑槽13内滑动。限位卡板6设置在滑动部3的左右两侧,尾端与滑动部3固定连接,前端设有朝向滑动部3上下侧方的突起部61。具体地,该突起部61抵接在执手上,向执手施加作用力,能够防止滑动部3在无外力作用时出现滑动现象。
40.用户在使用时,推动拨动部5上的按压面使滑动部3向前端移动,斜面41即可插入执手与连动结构2端面的连接间隙内,斜面41抵接在连动结构2的端面上后,持续向前端推动滑动部3,即可使连动结构2沿固定轴向远离执手的一端移动,解除连动结构2与执手的转
动连接,此时旋转执手即可进行换向操作。在完成换向后,将滑动部3推回至原位置,连动结构2在锁具中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可重新回弹至执手内与执手连接,该复位装置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公开的创新点,因此不再赘述。
41.在该实施例中,顶块4设置在滑动部3的前端中部,为一条状结构,斜面41设置在所述顶块4的端部,可适用于如图6a所示的连动结构2,该连动结构2的端面为一环状平面。
42.在该实施例中,限位卡板6设置在滑动部3的两侧,尾端连接在滑动部3的侧壁,前端抵接在滑槽13的侧壁上。具体地说,在限位卡板6前端部的上侧面设有突起部61,或者在限位卡板6前端部的下侧面设有突起部61,突起部61设置在朝向滑槽13的一面,即图5b和图6a中所示的下侧面。突起部61的前后端面为弧面或斜面。在滑槽13的底面设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的前后端面为弧面或者斜面。突起部61抵接在限位块15,能限制滑动部3沿执手长度方向的移动。当顶块4前端的斜面41处于上述连接间隙内时,突起部61的后端面抵接在限位块15的前端面上;当顶块4前端的斜面41处于上述连接间隙内外,突起部61的前端面抵接在限位块15的后端面上。换言之,初始状态下,滑动部3靠近执手的后端,突起部61前端抵接在限位块15上,防止滑动部3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向前端滑动。当需要换向时,向前端推动滑动部3,限位卡板6前端的突起部61在限位块15的表面滑动,直至突起部61到达限位块15的前端。该过程中限位卡板6产生弯折,在突起部61到达限位块15的前端时,还会因限位卡板6与滑槽13的碰撞发出声音,提示用户斜面41已移动至上述连接间隙内,此时连动结构2已与执手分离,可进行执手换向操作。
43.突起部61到达限位块15的前端后,限位块15同样能够防止滑动部3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向后端滑动,该种结构形式能够防止在旋转执手进行换向操作时,斜面41从上述连接间隙内滑出。突起部61的前后端面以及限位块15的前后端面设置为斜面或者弧面,可以降低用户在推动滑动部3时所受到的阻力。
44.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在执手换向前后移动滑动部3,拨动部5为设置在滑动部3上的一个凹槽,该凹槽为矩形,其前后侧面为按压面。同时该凹槽与拨动孔14相向设置,且凹槽的长度小于拨动孔14的长度,确保在移动滑动部3的过程中拨动部5始终处于拨动孔14内。
45.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上述滑动部3、顶块4、拨动部5和限位卡板6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制作而成的注塑件或者采用压铸工艺制作而成的压铸件,便于对其进行安装。
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