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6456发布日期:2022-07-13 01:42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门把手和门把手的致动装置构成的系统一般采用致动杆和推杆等连接件,并且车门把手需要通过引导件来实现把手主体水平移动,致动装置还包含滑块或辊来实现驱动的结构,零件较多,结构较复杂,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能实现车门把手的隐藏、向外平推和拉伸解锁功能,通过第一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手柄体形成的四连杆结构,使手柄开启过程更加顺畅且省力。
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包括汽车门把手和车门外板,汽车门把手包括底座、手柄体、执行器、第一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底座设置于车门外板上,布置于车门外板内侧,第一推杆的一端通过销轴a与底座铰接,可绕a销轴转动,执行器设置于第一推杆一侧,第一推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b与手柄体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c与第一推杆中部铰接,第一连杆中部通过销轴d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悬置于销轴d外,作为悬臂端e,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f与手柄体铰接。
6.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推杆上设有凸起,执行器通过凸起与第一推杆连接。
7.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推杆为“入”字形。
8.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销轴c位于“入”字形顶部。
9.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杆的下端设有弯钩,第二连杆通过弯钩与手柄体右端的靠近内侧面铰接,第一推杆与手柄体左端的靠近外侧面铰接。
1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还包括转臂,转臂通过转轴g设置于底座上,转臂绕转轴g转动,转臂与底座之间设有转臂扭簧,第一连杆悬臂端e与转臂连接,转臂连接有门锁拉线。
1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手柄体一端设有锁芯,锁芯连接车门锁。
1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销轴a上设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推杆与底座连接。
1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当执行器回缩初始位置时汽车门把手回缩隐藏于车门外板内,手柄体的外侧与车门外板齐平;
14.当执行器伸出时,推动第一推杆绕销轴a转动,第一推杆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形成四连杆机构一起推动手柄体向外平移,伸出车门外板外。
15.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柄体处于向外平移状态时,手拉动手柄体绕销轴b转动,手柄体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连杆绕销轴c转动,第一连杆带动转臂转动,转臂拉动带动车门拉线,进行解锁开门。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能实现车门把手的隐藏、向外平推和拉伸解锁功能,通过第一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手柄体形成的四连杆结构,使手柄开启过程更加顺畅且省力。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回缩隐藏状态下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移平推状态下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拉开手柄使用机械钥匙状态下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锁芯的位置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的立体图;
24.图中,1-车门外板,2-手柄底座,3-手柄体,4-执行器,5-第一推杆,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9-转臂,10-转臂扭簧,11-门锁拉线,12-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26.参照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包括汽车门把手和车门外板,汽车门把手包括底座2、手柄体3、执行器4、第一推杆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底座2设置于车门外板上,布置于车门外板内侧,底座2为内凹结构,开口朝外,第一推杆5的一端通过销轴a与底座2铰接,绕a销轴转动,执行器4设置于第一推杆5一侧,第一推杆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b与手柄体3铰接,第一连杆6的一端通过销轴c与第一推杆5中部铰接,第二连杆7的一端通过销轴d与第一连杆6中部铰接,第一连杆6的另一端悬置于销轴d外,作为悬臂端e,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通过销轴f与手柄体3铰接。
27.进一步地,第一推杆5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有销轴a、销轴b和销轴c,销轴a和销轴c位于第一推杆5的两端,销轴b位于销轴a和销轴c之间。
28.进一步地,第一推杆5上设有凸起,执行器4通过凸起与第一推杆5连接;凸起设置于销轴a和销轴c之间。
29.进一步地,第一推杆5为“入”字形。
30.进一步地,销轴c位于“入”字形交叉顶部。
31.进一步地,第二连杆7的下端设有弯钩,第二连杆7通过弯钩与手柄体3右端的靠近内侧面铰接,第一推杆5与手柄体3左端的靠近外侧面铰接;此处手柄体左端是指靠近销轴a的一端,手柄体右端是指远离销轴a的一端。
32.进一步地,所述的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还包括转臂9,转臂9通过转轴g设置于底座2上,转臂9绕转轴g转动,转臂9与底座2之间设有转臂扭簧10,第一连杆悬臂端e与转臂9连接,转臂9连接有门锁拉线11;转臂扭簧10用于转臂9的复位。
33.进一步地,手柄体一端设有锁芯12,锁芯12连接车门锁。
34.进一步地,锁芯12靠近销轴f一侧设置,布置于手柄右端,即远离销轴a的一端。
35.进一步地,销轴a上设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推杆5与底座2连接;扭簧用于
第一推杆5的复位。
36.进一步地,当执行器4回缩初始位置时汽车门把手回缩隐藏于车门外板内,手柄体的外侧与车门外板齐平;
37.当执行器4伸出时,推动第一推杆5绕销轴a转动,第一推杆5带动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转动,形成四连杆机构一起推动手柄体3向外平移,伸出车门外板外;实现车门把手平推、拉伸解锁、断电机械开锁的功能;在手柄体3的向外平移过程中,由于第一连杆6的悬臂端e与转臂9勾连,转臂9及其转臂扭簧10对第一连杆6约束力,使悬臂端e在此阶段运动过程中,没有向车外运动的趋势。
38.进一步地,当手柄体3处于向外平移状态时,手拉动手柄体3绕销轴b转动,手柄体3通过第二连杆6带动第一连杆6绕销轴c转动,第一连杆6带动转臂转动,转臂拉动带动车门拉线,进行解锁开门;此时由于手柄体已经整体被向外平移推出,第一推杆5已经绕销轴a转动最外极限位置,第一推杆5无法继续向外转动,手柄体3通过第二连杆6带动第一连杆6绕销轴c转动,此时第一连杆6作为大杠杆,转臂9作为小杠杆,第一连杆6以销轴c旋转,转臂9也绕自身旋转中心转动,人手拉动手柄体3的过程非常省力。
3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一种隐藏式外把手结构,手柄上设有第一推杆5,第一推杆上设有三处轴点,轴点销轴a销轴连接第一推杆和底座,当执行器4推动第一推杆后,第一推杆轴点销轴b连接手柄,带动手柄向车门板外移动,并且在轴点销轴c连接第一连杆6,带动第一连杆位移。
40.第一连杆上特定位置设有轴点销轴d,通过销轴连接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在位移时轴点e处于固定状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杠杆原理使第二连杆轴点f向车门外推动,再与第一推杆形成了四杆连动的效果,综合第一推杆旋转的特定角度、第一连杆特定的位移量和第二连杆旋转的特定角度,可以使手柄平行的推出门板外,并且此种折叠结构可以减小y向空间,减小车门厚度。
41.一种隐藏式外把手结构,底座一侧设有转臂9,转臂内部设有扭簧10,转臂可连接门锁拉线11。
42.当手柄平推出外门板后,乘客拉动手柄,手柄围绕第一推杆的轴点销轴b旋转,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围绕轴点销轴c旋转,并且通过e点带动转臂9,使转臂围绕轴点销轴g旋转带动门锁拉线11,实现打开解锁和打开车门的过程。通过以上结构可使手柄的开启过程顺畅且省力。
43.当乘客进入车内或离开车门,并且执行器收到关闭信号后,执行器退回原始位置,手柄可以依靠轴点销轴a的扭簧和转臂扭簧10的反作用力,自动将手柄平行的退回车门板内。
44.一种隐藏式外把手结构,底座上设有锁芯12,锁芯连接车门锁。断电后,乘客可以用手按压区域x位置,可使手柄围绕轴点销轴b翘起,然后拉开手柄使用机械钥匙实现解锁并打开车门的过程,钥匙沿k向插入,如图5所示,手松开后通过扭簧10可使手柄自动回位。
45.以上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