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9836发布日期:2022-09-24 07:4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锁由于其不用携带钥匙的便利性,受到普遍的欢迎,使用越来越广,但是其也有自身的缺陷,由于其电子系统都依赖于电能,一旦电源没电,整个系统将处于瘫痪状态,也就意味着用户面临被锁在门外的风险。
3.从而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麻烦,且遇到紧急情况也无法快速开门,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患。而且现有的智能锁在开锁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一种解密开门的方式,并且长时间的使用密码解锁时,在夏季指纹很容易沾付在电容屏的表面,从而会给不法分子提供解密的便捷,使得密码锁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一侧外壁开有矩形安装槽,且矩形安装槽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广角摄像头,所述广角摄像头两侧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且矩形安装槽内壁粘接固定有矩形玻璃墨片;
7.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转动安装有前置把手,且前置把手的一端安装有指纹识别器,所述第一壳体顶部一侧外壁开有c型凹槽,且c型凹槽内壁安装有电容屏,所述c型凹槽内部设有滑动盖板;
8.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安装有电路板,且电路板上电性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通有无线通信模块,且处理器连通有蜂鸣报警器,所述处理器连通有控制模块;
9.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外壁安装有橡胶防护垫,且橡胶防护垫一侧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外壁转动安装有后置把手,且后置把手与前置把手轴心处均开有插销槽,所述插销槽内壁插接有锁芯,且第二壳体底部设有保险栓,所述第一壳体底部安装有机械锁芯,所述第二壳体顶部外壁安装有电池仓,且电池仓顶部卡接有密封卡板,所述电池仓通过导线连接有电路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安装槽四周开设有环形定位槽,且环形定位槽内壁嵌装有环形彩灯。
11.进一步的,所述前置把手靠近第一壳体的一侧外壁开有固定凹槽,且固定凹槽内壁嵌装有触碰传感器。
12.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盖板顶部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且滑动盖板一侧外壁粘接有清洁棉条,所述清洁棉条底部与电容屏表面相互接触。
13.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盖板横截面呈“l”型结构,且滑动盖板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
杆,所述第一壳体位于c型凹槽的一侧外壁开有定位插槽,且滑动盖板一侧外壁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底部一侧外壁贯穿开有圆形通槽,且圆形通槽内壁固定有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活塞杆处安装有抓拍摄像头,且抓拍摄像头底部设有防尘盖板。
15.进一步的,所述c型凹槽两侧内壁均开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壁滑动插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焊接有滑动盖板。
16.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广角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环形彩灯、指纹识别器、触碰传感器、电容屏、紫外线杀菌灯、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蜂鸣报警器、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和抓拍摄像头,且处理器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仓。
17.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手机进行连接,并可借助手机将广角摄像头和抓拍摄像头画面上传存储至云端。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设计的智能锁,在锁体的电源供电过程中采用电池供电,从而在安装更换过程中非常便捷,并且利用处理器对电源的电量进行监测,当电量不足时便会利用环形彩灯进行红灯闪烁报警,提醒更换电源,而电池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利用机械钥匙进行应急开锁,从而可以实现动力切换处理;
20.2、本设计的智能锁,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刷卡、密码、指纹和面部识别四种解锁方式进行解锁,从而解锁方式更加多样,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密码锁整体安全性,可以利用手机设置利用两种方式同时使用才能进行解锁,从而可以避免不法分子破锁入室,而且在用指纹解锁过后,利用清洁棉条进行去指纹处理,且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对电容屏的表面进行杀菌处理,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
21.3、本设计的智能锁,在面部解锁时,当光线不佳时可以利用环形彩灯进行白光补光处理,从而提高面部解锁准确性,而当不法分子试探性扭动把手时,触碰传感器检测到人员接触,而此时解锁方式没有成功解锁时,可以利用广角摄像头进行抓拍,而当人员发现并用手部阻挡时,可以利用底部突然伸出的抓拍摄像头进行抓拍取像,并且将图像传输给手机,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密码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整体三维结构主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整体三维结构侧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拆分三维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第一壳体内部三维结构侧视图;
26.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部分结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部分结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的整体拆分结构侧视图。
30.图中:1第一壳体、2矩形安装槽、3广角摄像头、4红外传感器、5环形定位槽、6环形彩灯、7矩形玻璃墨片、8前置把手、9指纹识别器、10固定凹槽、11触碰传感器、12c型凹槽、13电容屏、14限位槽、15限位块、16滑动盖板、17紫外线杀菌灯、18清洁棉条、19定位杆、20定位插槽、21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2电路板、23处理器、24无线通信模块、25蜂鸣报警器、26控制模块、27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8抓拍摄像头、29防尘盖板、30橡胶防护垫、31第二壳体、32后置把手、33插销槽、34锁芯、35保险栓、36电池仓、37密封卡板、38机械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实施例1:
33.参照图1-5,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顶部一侧外壁开有矩形安装槽2,且矩形安装槽2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广角摄像头3,广角摄像头3两侧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4,且矩形安装槽2内壁粘接固定有矩形玻璃墨片7;
34.矩形安装槽2四周开设有环形定位槽5,且环形定位槽5内壁嵌装有环形彩灯6,前置把手8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固定凹槽10,且固定凹槽10内壁嵌装有触碰传感器11;
35.第一壳体1一侧转动安装有前置把手8,且前置把手8的一端安装有指纹识别器9,第一壳体1顶部一侧外壁开有c型凹槽12,且c型凹槽12内壁安装有电容屏13,c型凹槽12内部设有滑动盖板16;
36.滑动盖板16顶部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17,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粘接有清洁棉条18,清洁棉条18底部与电容屏13表面相互接触;
37.在锁体的电源供电过程中采用电池供电,从而在安装更换过程中非常便捷,并且利用处理器对电源的电量进行监测,当电量不足时便会利用环形彩灯进行红灯闪烁报警,提醒更换电源,而电池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利用机械钥匙进行应急开锁,从而可以实现动力切换处理;
38.处理器23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广角摄像头3、红外传感器4、环形彩灯6、指纹识别器9、触碰传感器11、电容屏13、紫外线杀菌灯17、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处理器23、无线通信模块24、蜂鸣报警器25、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和抓拍摄像头28,且处理器2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仓36;
39.滑动盖板16横截面呈“l”型结构,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杆19,第一壳体1位于c型凹槽12的一侧外壁开有定位插槽20,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
40.第一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路板22,且电路板22上电性连接有处理器23,处理器23连通有无线通信模块24,且处理器23连通有蜂鸣报警器25,处理器23连通有控制模块26,无线通信模块24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手机进行连接,并可借助手机将广角摄像头3和抓拍摄像头28画面上传存储至云端;
41.第一壳体1底部一侧外壁贯穿开有圆形通槽,且圆形通槽内壁固定有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活塞杆处安装有抓拍摄像头28,且抓拍摄像头28底部设有防尘盖板29,c型凹槽12两侧内壁均开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内壁滑动插接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焊接有滑动盖板16;
42.第一壳体1一侧外壁安装有橡胶防护垫30,且橡胶防护垫30一侧设有第二壳体31,第二壳体31一侧外壁转动安装有后置把手32,且后置把手32与前置把手8轴心处均开有插销槽33,插销槽33内壁插接有锁芯34,且第二壳体31底部设有保险栓35,第一壳体1底部安装有机械锁芯38,第二壳体31顶部外壁安装有电池仓36,且电池仓36顶部卡接有密封卡板37,电池仓36通过导线连接有电路板22。
43.当使用该智能锁时,首先将智能锁的第一壳体1安装在入户门的外侧,并且将第二壳体31安装在入户门的内部,并且利用螺丝对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完成整体连接工作,安装完毕之后将干电池安装在电池仓36内部,并且利用手机控制后端,将智能锁连接室内无线网,从而设置后端参数与抓拍情况,设置完毕之后设置入户密码与指纹密码,而且在后端设置解锁方式为单重简单解锁,准备完毕之后,想要入室只需将指头端部按压在指纹识别器9上进行解锁,或者转动前置把手8,让控制模块26控制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缓慢滑开,进行输密码或者刷卡解锁,又或者利用广角摄像头3进行面部解锁,从而进入室内。
44.实施例2:
45.参照图2-7,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顶部一侧外壁开有矩形安装槽2,且矩形安装槽2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广角摄像头3,广角摄像头3两侧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4,且矩形安装槽2内壁粘接固定有矩形玻璃墨片7;
46.矩形安装槽2四周开设有环形定位槽5,且环形定位槽5内壁嵌装有环形彩灯6,前置把手8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固定凹槽10,且固定凹槽10内壁嵌装有触碰传感器11;
47.第一壳体1一侧转动安装有前置把手8,且前置把手8的一端安装有指纹识别器9,第一壳体1顶部一侧外壁开有c型凹槽12,且c型凹槽12内壁安装有电容屏13,c型凹槽12内部设有滑动盖板16;
48.滑动盖板16顶部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17,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粘接有清洁棉条18,清洁棉条18底部与电容屏13表面相互接触;
49.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刷卡、密码、指纹和面部识别四种解锁方式进行解锁,从而解锁方式更加多样,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密码锁整体安全性,可以利用手机设置利用两种方式同时使用才能进行解锁,从而可以避免不法分子破锁入室,而且在用指纹解锁过后,利用清洁棉条进行去指纹处理,且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对电容屏的表面进行杀菌处理,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
50.处理器23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广角摄像头3、红外传感器4、环形彩灯6、指纹识别器9、触碰传感器11、电容屏13、紫外线杀菌灯17、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处理器23、无线通信
模块24、蜂鸣报警器25、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和抓拍摄像头28,且处理器2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仓36;
51.滑动盖板16横截面呈“l”型结构,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杆19,第一壳体1位于c型凹槽12的一侧外壁开有定位插槽20,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
52.第一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路板22,且电路板22上电性连接有处理器23,处理器23连通有无线通信模块24,且处理器23连通有蜂鸣报警器25,处理器23连通有控制模块26,无线通信模块24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手机进行连接,并可借助手机将广角摄像头3和抓拍摄像头28画面上传存储至云端;
53.第一壳体1底部一侧外壁贯穿开有圆形通槽,且圆形通槽内壁固定有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活塞杆处安装有抓拍摄像头28,且抓拍摄像头28底部设有防尘盖板29,c型凹槽12两侧内壁均开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内壁滑动插接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焊接有滑动盖板16;
54.第一壳体1一侧外壁安装有橡胶防护垫30,且橡胶防护垫30一侧设有第二壳体31,第二壳体31一侧外壁转动安装有后置把手32,且后置把手32与前置把手8轴心处均开有插销槽33,插销槽33内壁插接有锁芯34,且第二壳体31底部设有保险栓35,第一壳体1底部安装有机械锁芯38,第二壳体31顶部外壁安装有电池仓36,且电池仓36顶部卡接有密封卡板37,电池仓36通过导线连接有电路板22。
55.当使用该智能锁时,首先将智能锁的第一壳体1安装在入户门的外侧,并且将第二壳体31安装在入户门的内部,并且利用螺丝对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完成整体连接工作,安装完毕之后将干电池安装在电池仓36内部,并且利用手机控制后端,将智能锁连接室内无线网,从而设置后端参数与抓拍情况,设置完毕之后设置入户密码与指纹密码,而且在后端设置解锁方式为单重简单解锁,准备完毕之后,想要入室只需将指头端部按压在指纹识别器9上进行解锁,或者转动前置把手8,让控制模块26控制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缓慢滑开,进行输密码或者刷卡解锁,又或者利用广角摄像头3进行面部解锁,从而进入室内;
56.如果需要加强指纹锁的安全性,则利用手机控制后台解锁方式由简单解锁方式调至双重解锁方式,并且选择相应的解锁方式进行搭配,其搭配方式可以由面部解锁搭配指纹解锁,或者面部解锁搭配刷卡解锁,或者面部解锁搭配密码解锁,或者指纹解锁搭配刷卡解锁等方式进行解锁,这样在进入室内时,只需面部对准广角摄像头3,并且将手指触碰指纹识别器9上旋转前置把手8即可进行解锁进入,而这样的双重解锁搭配方式,能够提高密码锁整体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破开数字密码,也可以避免他人拾取ic卡后直接刷卡解锁,并且当数字密码输入后,滑动盖板16在收缩时,清洁棉条18可以对电容屏13表面的指纹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指纹残留。
57.实施例3:
58.参照图5-8,一种智能锁用动力切换装置及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顶部一侧外壁开有矩形安装槽2,且矩形安装槽2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广角摄像头3,广角摄像头3两侧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4,且矩形安装槽2内壁粘接固定有矩形玻璃墨片7;
59.矩形安装槽2四周开设有环形定位槽5,且环形定位槽5内壁嵌装有环形彩灯6,前置把手8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侧外壁开有固定凹槽10,且固定凹槽10内壁嵌装有触碰传感器
11;
60.第一壳体1一侧转动安装有前置把手8,且前置把手8的一端安装有指纹识别器9,第一壳体1顶部一侧外壁开有c型凹槽12,且c型凹槽12内壁安装有电容屏13,c型凹槽12内部设有滑动盖板16;
61.滑动盖板16顶部内壁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17,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粘接有清洁棉条18,清洁棉条18底部与电容屏13表面相互接触;
62.处理器23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广角摄像头3、红外传感器4、环形彩灯6、指纹识别器9、触碰传感器11、电容屏13、紫外线杀菌灯17、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处理器23、无线通信模块24、蜂鸣报警器25、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和抓拍摄像头28,且处理器2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池仓36;
63.在面部解锁时,当光线不佳时可以利用环形彩灯进行白光补光处理,从而提高面部解锁准确性,而当不法分子试探性扭动把手时,触碰传感器检测到人员接触,而此时解锁方式没有成功解锁时,可以利用广角摄像头进行抓拍,而当人员发现并用手部阻挡时,可以利用底部突然伸出的抓拍摄像头进行抓拍取像,并且将图像传输给手机,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密码锁的安全性;
64.滑动盖板16横截面呈“l”型结构,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焊接有定位杆19,第一壳体1位于c型凹槽12的一侧外壁开有定位插槽20,且滑动盖板16一侧外壁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
65.第一壳体1内部安装有电路板22,且电路板22上电性连接有处理器23,处理器23连通有无线通信模块24,且处理器23连通有蜂鸣报警器25,处理器23连通有控制模块26,无线通信模块24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手机进行连接,并可借助手机将广角摄像头3和抓拍摄像头28画面上传存储至云端;
66.第一壳体1底部一侧外壁贯穿开有圆形通槽,且圆形通槽内壁固定有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活塞杆处安装有抓拍摄像头28,且抓拍摄像头28底部设有防尘盖板29,c型凹槽12两侧内壁均开有限位槽14,且限位槽14内壁滑动插接有限位块15,限位块15焊接有滑动盖板16;
67.第一壳体1一侧外壁安装有橡胶防护垫30,且橡胶防护垫30一侧设有第二壳体31,第二壳体31一侧外壁转动安装有后置把手32,且后置把手32与前置把手8轴心处均开有插销槽33,插销槽33内壁插接有锁芯34,且第二壳体31底部设有保险栓35,第一壳体1底部安装有机械锁芯38,第二壳体31顶部外壁安装有电池仓36,且电池仓36顶部卡接有密封卡板37,电池仓36通过导线连接有电路板22。
68.当使用该智能锁时,首先将智能锁的第一壳体1安装在入户门的外侧,并且将第二壳体31安装在入户门的内部,并且利用螺丝对其进行固定安装,从而完成整体连接工作,安装完毕之后将干电池安装在电池仓36内部,并且利用手机控制后端,将智能锁连接室内无线网,从而设置后端参数与抓拍情况,设置完毕之后设置入户密码与指纹密码,而且在后端设置解锁方式为单重简单解锁,准备完毕之后,想要入室只需将指头端部按压在指纹识别器9上进行解锁,或者转动前置把手8,让控制模块26控制第一微型电动伸缩杆21缓慢滑开,进行输密码或者刷卡解锁,又或者利用广角摄像头3进行面部解锁,从而进入室内;
69.如果需要加强指纹锁的安全性,则利用手机控制后台解锁方式由简单解锁方式调
至双重解锁方式,并且选择相应的解锁方式进行搭配,其搭配方式可以由面部解锁搭配指纹解锁,或者面部解锁搭配刷卡解锁,或者面部解锁搭配密码解锁,或者指纹解锁搭配刷卡解锁等方式进行解锁,这样在进入室内时,只需面部对准广角摄像头3,并且将手指触碰指纹识别器9上旋转前置把手8即可进行解锁进入,而这样的双重解锁搭配方式,能够提高密码锁整体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破开数字密码,也可以避免他人拾取ic卡后直接刷卡解锁,并且当数字密码输入后,滑动盖板16在收缩时,清洁棉条18可以对电容屏13表面的指纹进行清洁,从而避免指纹残留;
70.当指纹锁正常供电后,有人靠近密码锁时,红外传感器4会检测到人体靠近,从而利用广角摄像头3进行图上上传,而当有人刻意转动前置把手8进行试探开门时,前置把手8上的触碰传感器11检测到前置把手8有人时,而之后的30秒内,指纹识别器9识别出错误的指纹,或者广角摄像头3识别出不是主人的面部特征,又或者电容屏13上输入的密码有错时,此时利用控制模块26启动环形彩灯6进行白光开启进行补光,从而利用广角摄像头3进行抓拍录制,而不法分子发现灯光或者有意遮挡上方的矩形玻璃墨片7时,利用控制模块26控制底部的第二微型电动伸缩杆27将抓拍摄像头28顶出,对不法分子样貌进行抓拍,并且将抓拍的视频上传至后端云台,而哎使用过程中当电池仓36内部电源不足时,环形彩灯6会进行闪红灯报警。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