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5410发布日期:2022-09-24 03:3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2.太阳能电池呈板状,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但因制作成本较大,以至于它普遍地使用还有一定的局限,相对于普通电池和可循环充电电池来说,太阳能电池属于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
3.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是为了摆放、安装和固定太阳能电池板设计的特殊的支架,一般材质有铝合金,不锈钢。太阳能电池生产完成后,需通过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于车间内进行存储。相关技术中,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包括架体和沿架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多层隔板,太阳能电池板逐块并列放置于隔板上,实现太阳能电池的存放。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的隔板与太阳能电池板接触面大,易对太阳能电池板造成磨损,产生太阳能电池生产质量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不易对太阳能电池板造成磨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包括存放装置本体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存放装置本体包括架体和放置台,所述放置台沿架体的高度方向设置的多排,同一排所述放置台包括至少三根沿架体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放置管;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依次搭设于相邻的两根放置管上,且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互搭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太阳能电池板逐层依次放置于放置管上,放置管的设置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板与存放装置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存放装置本体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磨损。另外,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互搭接,能够在与存放装置本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提高太阳能电池板存放的稳定性。
8.可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太阳能电池板的板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能够进一步减少磨损,并能够起到防尘作用,且用于隔开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以防相互之间接触生电造成能源损失。
10.可选的,所述放置管伸缩设置,所述放置管包括内管和套设于内管两端的外管;所述内管的内部且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弹片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所述限位柱贯穿内管的外侧壁,所述外管靠近自身两端的周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供限位柱穿设。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推动外管,使限位柱向朝向内管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弹片压缩,实现外管沿内管外侧壁滑动,继而实现放置管的收缩,便于收纳、运输不需要使用时的存放装置本体。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使用时,使放置管伸长即可,通过内管两端的外管,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平稳地放置于放置管上。
12.可选的,还包括多根同步杆,所述同步杆与每排放置管对应设置,所述同步杆与对应一排的放置管远离架体的一端同时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杆的设置能够实现多根同一排的多根放置管同步伸缩,便于操作。
14.可选的,所述架体包括底架、中间架和顶架,所述中间架的两侧分别与底架和顶架铰接;所述架体包括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顶架和底架可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使用状态处,所述顶架和底架亦可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处;当所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当所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固定组件解除对顶架、底架和中间架的固定,所述顶架和底架分别位于中间架宽度方向的两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放装置本体不需要使用时,解除固定组件解除对顶架、底架和中间架的固定,将顶架和底架亦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处,节省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进一步便于收纳、运输。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使用时,将顶架和底架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使用状态处,并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即可正常使用。
16.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架体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主杆和连接于主杆上的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上均固定设置有弹性垫;所述顶架上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杆穿过的第一限位通孔,所述中间架上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杆穿过的第二限位通孔,所述底架上开设有供第三限位杆穿过的第三限位通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握住主杆,将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限位通孔,将第二限位杆穿过第二限位通孔,将第三限位杆穿过的第三限位通孔,并通过弹性垫,实现顶架、底架和中间架的相对固定。
18.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止逆杆,所述止逆杆通过扭簧铰接于架体上,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上均开设有供止逆杆穿设的止逆通槽,所述止逆通槽贯穿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宽度方向的一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限位通孔、第二限位杆穿过第二限位通孔、第三限位杆穿过的第三限位通孔时,先将止逆杆转动至不干涉的位置处。当第一限位杆穿过第一限位通孔、第二限位杆穿过第二限位通孔、第三限位杆穿过的第三限位通孔后,止逆杆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转动至穿设于止逆通槽内,对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进行限位,从而对顶架、底架和中间架进一步固定。
20.可选的,所述放置管收缩时,同一根所述放置管的两根外管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所述架体上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放置管滑动设置于安装通孔内,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组件,当架体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固定放置管;
当所述架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顶架上的每排放置管均有底架上的放置管与之水平对应设置;所述顶架上放置管的外管直径小于底架上内管的直径,所述顶架上的放置管可滑动至穿设于底架上对应的放置管内;所述底架上的内管中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用于固定滑动至穿设于底架内管中的放置管。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折叠时,先将各根放置管收缩,然后将顶架、中间架和底架相对转动至折叠状态,然后将底架上放置管向朝向顶架的方向推动,并将顶架上放置管朝向底架的方向推动,且使顶架上放置管穿设于底架上放置管的内管内,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进行固定,实现存放装置本体的进一步折叠。且顶架上放置管的外管直径小于底架上内管的直径,使得底架上放置管的质量大于顶架上放置管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放置架结构的稳定性,便于太阳能电池板稳定地放置。
22.可选的,所述安装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伸缩弹簧、第一伸缩杆和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弹簧套设于第一伸缩杆上,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一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抵接;所述第一楔形块远离第一伸缩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使用楔形面和第一折叠楔形面,所述外管远离同步杆的一端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楔形块嵌设的限位槽,所述弹片的弹力小于第一伸缩弹簧的弹力。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放装置本体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楔形块嵌设于限位槽内,此时放置管处于伸长状态,太阳能电池板放置于放置管上。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折叠时,先推动顶架和底架上的同步杆,使顶架和底架上的放置管均处于收缩状态。
24.然后将顶架和底架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再推动底架和顶架上的同步杆,此时第一楔形块对第一折叠楔形面产生挤压,随着同步杆的继续推动,第一楔形块从限位槽中滑出,第一伸缩弹簧收缩,继而使底架和顶架上对应的放置管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并使顶架上的放置管穿设于底架上放置管的内管中,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进行固定,实现进一步折叠,从而进一步节省存放装置本体占用的空间。
25.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包括第二伸缩弹簧、第二伸缩杆和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底架上外管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楔形块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弹簧套设于第二伸缩杆上,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底架上外管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楔形块抵接;所述第二楔形块远离第二伸缩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使用楔形面和第二折叠楔形面,所述架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楔形块嵌设于顶架上外管的限位槽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架上的放置管穿设于底架上放置管的内管中时,第二楔形块能够穿设于顶架上外管的限位槽内,实现对折叠状态时顶架和底架上放置管的相对固定。顶架外管的限位槽能够分别对使用状态时和折叠状态时架体上的放置管进行限位,简化了结构。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存放装置本体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可将太阳能电池板逐层依次放置于
放置管上,放置管的设置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板与存放装置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存放装置本体与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磨损;另外,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相互搭接,能够在与存放装置本体之间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提高太阳能电池板存放的稳定性,保护膜能够进一步减少磨损,且能够起到防尘作用,且用于隔开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以防相互之间接触生电造成能源损失;2.通过放置管的伸缩设置,以及同步杆的设置,可通过同步杆同时推动多根外管,使限位柱向朝向内管中心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弹片压缩,实现外管沿内管外侧壁滑动,继而实现放置管的收缩,便于收纳、运输不需要使用时的存放装置本体;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使用时,使放置管伸长即可,通过内管两端的外管,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平稳地放置于放置管上;3.通过底架、顶架和中间架的设置,当存放装置本体不需要使用时,解除固定组件解除对顶架、底架和中间架的固定,将顶架和底架亦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折叠状态处,节省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进一步便于收纳、运输;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使用时,将顶架和底架相对于中间架转动至使用状态处,并通过固定组件进行固定,即可正常使用。
28.4.当存放装置本体需要折叠时,先将各根放置管收缩,然后将顶架、中间架和底架相对转动至折叠状态,然后将底架上放置管向朝向顶架的方向推动,并将顶架上放置管朝向底架的方向推动,且使顶架上放置管穿设于底架上放置管的内管内,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进行固定,实现存放装置本体的进一步折叠;且顶架上放置管的外管直径小于底架上内管的直径,使得底架上放置管的质量大于顶架上放置管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放置架结构的稳定性,便于太阳能电池板稳定地放置。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架体处于使用状态时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最底端一排放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放置管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安装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3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一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架体处于折叠状态时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架体处于折叠状态时,顶架上放置管穿设于底架上放置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顶架上放置管穿设于底架上放置管内时,隐藏底架上放置管的部分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3是图12中c处的放大图。
42.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第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1、存放装置本体;11、架体;111、万向轮;112、底架;1121、第三限位通孔;113、中间架;1131、第二限位通孔;1132、把手;114、顶架;1141、第一限位通孔;12、放置台;13、同步杆;2、太阳能电池板;21、保护膜;3、放置管;31、内管;32、外管;321、限位孔;322、限位槽;33、弹片;34、限位柱;4、固定组件;41、主杆;42、第一限位杆;43、第二限位杆;44、第三限位杆;45、止逆杆;46、弹性垫;47、止逆通槽;5、安装通孔;51、安装槽;6、第一限位组件;61、第一伸缩弹簧;62、第一伸缩杆;621、第一外筒;622、第一滑块;623、第一内筒;624、第一滑槽;63、第一楔形块;631、第一使用楔形面;632、第一折叠楔形面;7、第二限位组件;71、第二伸缩弹簧;72、第二伸缩杆;721、第二外筒;722、第二滑块;723、第二内筒;724、第二滑槽;73、第二楔形块;731、第二使用楔形面;732、第二折叠楔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1-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参照图1和图2,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包括存放装置本体1和太阳能电池板2,存放装置本体1包括架体11和放置台12,架体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万向轮111,便于存放装置本体1移动。放置台12沿架体11的高度方向设置的多排,同一排放置台12包括至少三根沿架体11宽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放置管3,本实施例中,同一排放置台12上的放置管3有五根。每个放置台12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有三块且依次搭设于相邻的两根放置管3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板2相互搭接。太阳能电池板2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贴覆有保护膜21,保护膜21的大小大于太阳能电池板2的板面大小,以覆盖太阳能电池板2的板面,减少存放装置本体1对太阳能电池板2的磨损,并起到防尘作用,且用于隔开两个太阳能电池板2,以防相互之间接触生电造成能源损失。
46.存放太阳能电池板2时,可将太阳能电池板2逐层依次放置于放置管3上,放置管3的设置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板2与存放装置本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存放装置本体1与太阳能电池板2之间的磨损。另外,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相互搭接,能够在与存放装置本体1之间接触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提高太阳能电池板2存放的稳定性。
47.参照图1和图3,位于最底端的一排放置管3为方管,其余的放置管3均为圆管。放置管3均伸缩设置,存放装置本体1上安装有多根同步杆13,同步杆13与每排放置管3对应设置,同步杆13与对应一排的放置管3远离架体11的一端同时固定连接,同步杆13用于驱动同一排的多根放置管3同步伸缩。当存放架不需要使用时,可通过同步杆13使放置管3收缩,便于收纳、运输不需要使用时的存放装置本体1。当存放装置本体1需要使用时,使放置管3伸长即可。
48.参照图3和图4,放置管3包括内管31和套设于内管31两端的外管32,通过内管31两端的外管32,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2平稳地放置于放置管3上,放置管3收缩时,同一根放置管3的两根外管32相互靠近的一端抵接。内管31的内部且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v”型的弹片33,弹片3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4,限位柱34远离弹片33的一端呈弧形设置,限位柱34贯穿内管31的外侧壁,外管32靠近自身两端的周侧壁上相对开设有两个限位孔321,每根限位柱34与一个限位孔321对应,限位孔321用于供对应的限位柱34穿设。
49.通过推动同步杆13,继而推动外管32,使限位柱34向朝向内管31中心线的方向移
动,从而使弹片33压缩,实现外管32沿内管31外侧壁滑动,继而实现放置管3的收缩,便于收纳、运输不需要使用时的存放装置本体1。当存放装置本体1需要使用时,拉动同步杆13使放置管3伸长即可,通过内管31两端的外管32,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2平稳地放置于放置管3上。
50.参照图1,架体11包括底架112、中间架113和顶架114,中间架113的两侧分别通过合页与底架112和顶架114铰接,架体11包括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架体11上安装有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相对安装于架体11宽度方向的两侧。顶架114和底架112可相对于中间架113转动至使用状态处,顶架114和底架112亦可相对于中间架113转动至折叠状态处,当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处于使用状态时,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竖直并列设置并通过固定组件4进行固定;当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处于折叠状态时,固定组件4解除对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的固定,顶架114和底架112分别位于中间架113宽度方向的两侧,且顶架114和底架112位于中间架113的下方。
51.当存放装置本体1不需要使用时,解除固定组件4解除对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的固定,将顶架114和底架112亦相对于中间架113转动至折叠状态处,节省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进一步便于收纳、运输。当存放装置本体1需要使用时,将顶架114和底架112相对于中间架113转动至使用状态处,并通过固定组件4进行固定,即可正常使用。
52.参照图1、图5和图6,固定组件4包括主杆41、第一限位杆42、第二限位杆43、第三限位杆44和止逆杆45,主杆41竖直设置,第一限位杆42、第二限位杆43和第三限位杆44固定连接于主杆41同侧的一个侧面上,第一限位杆42、第二限位杆43和第三限位杆44上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垫46。第一限位杆42和第三限位杆44各有一根,第一限位杆42和第三限位杆44分别靠近主杆4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限位杆43位于第一限位杆42和第三限位杆44之间且有两根。顶架114上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杆42穿过的第一限位通孔1141,中间架113上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杆43穿过的第二限位通孔1131,底架112上开设有供第三限位杆44穿过的第三限位通孔1121。中间架11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132,便于拉动存放装置本体1。
53.参照图5和图6,止逆杆45通过扭簧铰接于架体11上,止逆杆45有两根,第一限位杆42、第二限位杆43和第三限位杆44上均开设有供止逆杆45穿设的止逆通槽47,止逆通槽47贯穿第一限位杆42、第二限位杆43和第三限位杆44宽度方向的一侧。其中一根止逆杆45穿设于第一限位杆42和顶部的第二限位杆43的止逆通槽47中,另外一根止逆杆45穿设于第三限位杆44和底部的第二限位杆43的止逆通槽47中。
54.使架体11处于使用状态时,先将止逆杆45转动至不干涉的位置处,握住主杆41,将第一限位杆42穿过第一限位通孔1141,将第二限位杆43穿过第二限位通孔1131,将第三限位杆44穿过的第三限位通孔1121,并通过弹性垫46,以及止逆杆45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转动至穿设于止逆通槽47内,对第一限位杆42、第二限位杆43和第三限位杆44进行限位,从而对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进行固定。
55.参照图1、图7、图8和图9,架体1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5,为圆管的放置管3滑动安装于安装通孔5内,安装通孔5内均安装有第一限位组件6,当架体11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限位组件6用于固定放置管3。安装通孔5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51,第一限位组件6安装于安装槽51内。第一限位组件6包括第一伸缩弹簧61、第一伸缩杆62和第一楔形块63。第一伸缩杆62包括第一外筒621和通过第一滑块622滑动连接于第一外筒621内的第一内筒623,
第一外筒62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滑块622滑动的第一滑槽624。第一外筒621远离第一内筒623的一端与安装槽51的底壁固定连接,第一内筒623远离第一外筒621的一端与第一楔形块63固定连接。
56.参照图8,第一伸缩弹簧61套设于第一伸缩杆62上,第一伸缩弹簧61的一端与安装槽51的底壁抵接,第一伸缩弹簧61的另一端与第一楔形块63抵接。第一楔形块63远离第一伸缩弹簧6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使用楔形面631和第一折叠楔形面632,外管32远离同步杆13的一端的周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一楔形块63嵌设的限位槽322,弹片33的弹力小于第一伸缩弹簧61的弹力。当存放装置本体1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楔形块63嵌设于限位槽322内,此时放置管3处于伸长状态,太阳能电池板2放置于放置管3上。
57.参照图10、图11和图12,当架体11处于折叠状态时,顶架114上的每排放置管3均有底架112上的放置管3与之水平对应设置。顶架114上放置管3的外管32直径小于底架112上内管31的直径,顶架114上的放置管3可滑动至穿设于底架112上对应的放置管3内。底架112上的内管31中安装有第二限位组件7,第二限位组件7用于固定滑动至穿设于底架112内管31中的放置管3。
58.参照图13和图14,第二限位组件7包括包括第二伸缩弹簧71、第二伸缩杆72和第二楔形块73。第二伸缩杆72包括第二外筒721和通过第二滑块722滑动连接于第二外筒721内的第二内筒723,第二外筒72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第二滑块722滑动的第二滑槽724。第二外筒721远离第二内筒723的一端与底架112上外管32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内筒723远离第二外筒721的一端与第二楔形块73固定连接。
59.参照图12和图13,第二伸缩弹簧71套设于第二伸缩杆72上,第二伸缩弹簧71的一端与底架112上外管32的内壁抵接,所第二伸缩弹簧71的另一端与第二楔形块73抵接。第二楔形块73远离第二伸缩弹簧7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使用楔形面731和第二折叠楔形面732,架体11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楔形块73嵌设于顶架114上外管32的限位槽322内。
60.当存放装置本体1需要折叠时,先推动顶架114和底架112上的同步杆13,使顶架114和底架112上的放置管3均处于收缩状态。然后将顶架114和底架112相对于中间架113转动至折叠状态,再推动底架112和顶架114上的同步杆13,此时第一楔形块63对第一折叠楔形面632产生挤压,随着同步杆13的继续推动,第一楔形块63从限位槽322中滑出,第一伸缩弹簧61收缩,继而使底架112和顶架114上对应的放置管3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并使顶架114上的放置管3穿设于底架112上放置管3的内管31中,第二楔形块73能够穿设于顶架114上外管32的限位槽322内,实现对折叠状态时顶架114和底架112上放置管3的相对固定。实现进一步折叠,从而进一步节省存放装置本体1占用的空间。顶架114外管32的限位槽322能够分别对使用状态时和折叠状态时架体11上的放置管3进行限位,简化了结构。
6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太阳能电池车间存放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当存放装置本体1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楔形块63嵌设于限位槽322内,此时放置管3处于伸长状态,并使放置管3处于伸长状态,太阳能电池板2放置于放置管3两端的外管32上。
62.当存放装置本体1需要折叠时,先解除固定组件4对顶架114、底架112和中间架113的相对固定,推动顶架114和底架112上的同步杆13,使顶架114和底架112上的放置管3均处于收缩状态。
63.然后将顶架114和底架112相对于中间架113转动至折叠状态,再推动底架112和顶
架114上的同步杆13,此时第一楔形块63对第一折叠楔形面632产生挤压,随着同步杆13的继续推动,第一楔形块63从限位槽322中滑出,第一伸缩弹簧61收缩,继而使底架112和顶架114上对应的放置管3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并使顶架114上的放置管3穿设于底架112上放置管3的内管31中,并通过第二限位组件7进行固定,实现进一步折叠,从而进一步节省存放装置本体1占用的空间。
6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