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0875发布日期:2022-08-24 00: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的制作方法
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指能够半自主或者全自主进行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的特征,机器人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机器人需要用到四轴y向弹性支架;
3.传统的弹性支架包括转轴、轴承和限位支撑板等结构,该弹性支架的优点在于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然而该弹性支架由于缺少缓冲结构,导致弹性支架的缓冲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弹性支架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包括第一限位套管,所述第一限位套管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二限位套管,第二限位套管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相对应的第五限位轴,第二限位套管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四限位板,第四限位板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套管相对应的第一限位轴,第四限位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板,第三限位板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轴,第四限位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限位轴相对应的第三限位轴,第三限位板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第五限位轴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相对应的缓冲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六限位板,第六限位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五限位板,第五限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与第六限位板相对应的第二弹性驱动件,第五限位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相对应的第八限位板,第八限位板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转动连接的第四限位轴,第五限位板的侧面设置有锁止套管,第八限位板的侧面设置有与锁止套管滑动连接的连接套管,锁止套管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连接套管起到固定作用的限位螺丝钉。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六限位板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相对应的弹性缓冲板,弹性缓冲板靠近第五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板,弹性缓冲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相互排斥的第一减震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六限位板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滑动连接的第七限位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一侧间隔设置有限位连接板,第二限位板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连接板远离第二限位板的第一弹性驱动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连接板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板滑
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套管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起到警示作用的警示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故障率低,使用时通过多结构相互配合进行缓冲,使弹性支架的缓冲效果更好,其次,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多级调节,使弹性支架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值得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弹性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警示板、2-第一限位轴、3-缓冲机构、4-第五限位轴、5-第一限位板、6-第二限位板、7-限位连接板、8-第一弹性驱动件、9-第三限位板、10-第二限位轴、11-第三限位轴、12-第四限位板、13-第二限位套管、14-第一限位套管、31-第二弹性驱动件、32-第五限位板、33-第六限位板、34-弹性缓冲板、35-第七限位板、36-锁止套管、37-第八限位板、38-第四限位轴、391-第一减震板、392-连接套管、393-限位螺丝钉、394-第二减震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1:
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包括第一限位套管14,第一限位套管1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二限位套管13,第二限位套管1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14相对应的第五限位轴4,第二限位套管13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四限位板12,第四限位板12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套管13相对应的第一限位轴2,第四限位板1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板9,第三限位板9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轴10,第四限位板1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限位轴10相对应的第三限位轴11,第三限位板9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6,第五限位轴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14相对应的缓冲机构3;
20.请参阅图2,为了使缓冲机构3的缓冲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机构3包括第六限位板33,第六限位板33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五限位板32,第五限位板32的两端设置有与第六限位板33相对应的第二弹性驱动件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弹性驱动件31为金属弹片,第五限位板3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14相对应的第八限位板37,第八限位板37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32转动连接的第四限位轴38,第五限位板32的侧面设置有锁止套管36,第八限位板37的侧面设置有与锁止套管36滑动连接的连接套管392,锁止套管36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连接套管392起到固定作用的限位螺丝钉393;
21.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升缓冲机构3的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
六限位板3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32相对应的弹性缓冲板34,弹性缓冲板34靠近第五限位板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板394,弹性缓冲板3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394相互排斥的第一减震板391,第一减震板391和第二减震板394均为电磁铁。
22.实施例2:
23.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四轴y向弹性支架,包括第一限位套管14,第一限位套管1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二限位套管13,第二限位套管13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14相对应的第五限位轴4,第二限位套管13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四限位板12,第四限位板12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套管13相对应的第一限位轴2,第四限位板1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板9,第三限位板9的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限位轴10,第四限位板12的另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第二限位轴10相对应的第三限位轴11,轴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起到固定作用的紧固螺丝钉,第三限位板9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板6,第五限位轴4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14相对应的缓冲机构3;
24.请参阅图2,为了使缓冲机构3的缓冲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机构3包括第六限位板33,第六限位板33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五限位板32,第五限位板32的两端设置有与第六限位板33相对应的第二弹性驱动件3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弹性驱动件31为弹簧,第五限位板3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套管14相对应的第八限位板37,第八限位板37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32转动连接的第四限位轴38,第五限位板32的侧面设置有锁止套管36,第八限位板37的侧面设置有与锁止套管36滑动连接的连接套管392,锁止套管36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连接套管392起到固定作用的限位螺丝钉393;
25.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升缓冲机构3的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六限位板3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五限位板32相对应的弹性缓冲板34,弹性缓冲板34靠近第五限位板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减震板394,弹性缓冲板3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减震板394相互排斥的第一减震板391,第一减震板391和第二减震板394均为钕铁硼磁铁;
26.请参阅图2,为了使缓冲机构3的使用更加可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六限位板33的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与第五限位板32滑动连接的第七限位板35;
27.请参阅图1,为了使弹性支架的缓冲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限位板6的一侧间隔设置有限位连接板7,第二限位板6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连接板7远离第二限位板6的第一弹性驱动件8,第一弹性驱动件8为弹簧或金属弹片;
28.请参阅图1,为了使限位连接板7的使用更加可靠,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连接板7的侧面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板6滑动连接的第一限位板5;
29.请参阅图1,为了使弹性支架的警示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限位套管13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起到警示作用的警示板1,第二限位套管14和第一限位套管13上均螺纹连接有用于起到固定作用的紧固螺丝钉。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第一限位轴2、第二限位轴10、第三限位轴11、第四限位轴38以及第五限位轴4等多结构的相互配合,为弹性支架提供多重调节,使弹性支架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31.此外,通过第一弹性驱动件8和第二弹性驱动件31、第一减震板391、第二减震板394以及弹性缓冲板34等多结构的相互配合为弹性支架提供多重缓冲和减震,使弹性支架的缓冲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和使用。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