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机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011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转轴轴心可活动,以使得限位件2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具有行程经过或者不经过限位部的两种状态,其中,当处于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限位件2可邻靠限位部5,以限制限位件2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对第二枢转轴32的旋转进行限位,而第二枢转轴32的旋转限位与否,取决于限位件2与限位部5的相对位置,当限位件2邻靠限位部5,限位件2的旋转被限位。根据限位部5设置位置的不同,第二枢转轴32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可以在不同旋转角度被限位。一些情况下,当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行程经过限位部,限位件邻靠限位部时第二枢转轴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被限位在窄部对准枢转轴通道之前,则若不调整限位件相对于第二枢转轴轴心的位置,使得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行程不经过限位部,第二枢转轴不能进入枢转轴通道,联动件不能绕第一枢转轴枢转。
[006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叶片4与限位件2之间联动,则可以通过限位部5对限位件2的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二叶片4旋转角度的限位。当调整限位件2相对于第二枢转轴轴心的位置,使得限位件2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行程不经过限位部5,第二叶片4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角度也不受限位。
[0070]限位件与限位部的限位配合方式很多,如图14所示,其中一种为调整限位件2伸出第二枢转轴32的长度,具体地,限位间距是指所述限位卡槽11的轴孔12到限位部5之间的距离;限位件伸出长度指的是所述限位件2靠近限位部5的一侧伸出第二枢转轴32的长度;其中,当处于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限位件伸出长度等于或大于限位间距;当处于限位件行程不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限位件伸出长度小于限位间距。
[007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限位件可以相对于第二枢转轴摆动,当限位件摆动前后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行程经过或者不经过限位部,其也可以实现限位状态的转变。
[0072]第二枢转轴32限位区321可以是椭圆柱形或长方体形等,具体地,限位区321的宽部322和窄部323满足如下条件,所述的第二枢转轴宽部322外表面至轴心的距离大于第二枢转轴窄部323外表面至轴心的距离,且小于或等于限位卡槽轴孔12的半径。
[0073]优选地,所述的限位部5设置在第一叶片I上。限位部5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焊接、插接或者胶接等方式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叶片I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部5也可以不设置在第一叶片I上。如图10-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可以是凸台、横杆、凹槽、插片等。
[0074]如图16-18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装置6,其设置在第二叶片4、或限位件通道324、或联动通道41中的一个或几个邻接限位件2的面上,所述的锁定装置6包括弹性件61和锁定件62,所述的弹性件61的第一端63附联于第二叶片4、或限位件通道324、或联动通道41中的一个或几个上,弹性件62的第二端64朝向限位件2顶靠推动锁定件62 ;所述的限位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65,锁定件62的凸出端66可相对于限位件2的定位凹槽65啮合或脱离。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调整限位件的位置,锁定件的凸出端可相对于限位件的定位凹槽啮合或脱离,从而在限位件位于一定位置(行走一定行程)时,相对的稳定限位件位置,也起到提示操作者限位件行程位置的作用。
[0075]优选地,在限位件2伸出长度等于或大于限位间距时,锁定件62的凸出端66所对应的限位件2位置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凹槽65。采用以上结构,当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锁定件的凸出端可相对于限位件的定位凹槽啮合,从而相对的稳定限位件位置,提示操作者铰链处于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需要改变该状态,施加一定的力移动限位件即可。
[007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I)为通过该铰链机构铰接的叶片提供了两个或两个的铰接自由度。并且无需外界工具,通过调整叶片或者限位件绕第一个铰接点的旋转角度就可以控制第二个铰接点是否启用。(2)通过调整限位件的位置,决定其是否启动限位作用,一方面可以限制叶片的开启角度(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下),另一方面也可以控制第二个铰接点是否启用。(3)通过锁定件的设置,能够在限位件的一定位置设置定位凹槽,从而使限位件进入预定位置时能够相对稳定,同时操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提示(比如操作者获得阻尼感、响声等提示)。
[00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铰链机构,包括第一叶片、限位件和联动件,联动件包括第一枢转轴和第二枢转轴,所述的联动件由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耦合到第一叶片上,第二枢转轴在联动件上可绕第二枢转轴的轴心旋转;第二枢转轴包括限位区,第二枢转轴的限位区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的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与第二枢转轴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相互联动;第一叶片包括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位于联动件枢转过程中第二枢转轴的移动路径上,限位卡槽包括轴孔和从轴孔延伸至限位卡槽外的枢转轴通道,轴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转轴限位区的宽部,枢转轴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二枢转轴窄部的宽度并小于第二枢转轴宽部的宽度,以使第二枢转轴窄部可通过枢转轴通道而宽部不可通过枢转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枢转轴包括限位件通道,限位件穿过第二枢转轴的限位件通道,以使得所述的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与第二枢转轴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相互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二叶片,所述的联动件由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耦合到第二叶片上,所述的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与第二叶片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相互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叶片包括联动通道,限位件穿过第二叶片的联动通道,以使得所述的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与第二叶片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相互联动。5.如前述各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相对于第一叶片固定,所述的限位件相对于第二枢转轴轴心可活动,以使得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具有行程经过或者不经过限位部的两种状态,其中,当处于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限位件可邻靠限位部,以限制限位件绕第二枢转轴轴心的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限位间距是指所述限位卡槽的轴孔到限位部之间的距离;限位件伸出长度指的是所述限位件靠近限位部的一侧伸出第二枢转轴的长度;其中,当处于限位件行程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限位件伸出长度等于或大于限位间距;当处于限位件行程不经过限位部的状态时,限位件伸出长度小于限位间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枢转轴宽部外表面至轴心的距离大于第二枢转轴窄部外表面至轴心的距离,且小于或等于限位卡槽轴孔的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叶片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装置,其设置在第二叶片、或限位件通道、或联动通道中的一个或几个邻接限位件的面上,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弹性件和锁定件,所述的弹性件的第一端附联于第二叶片、或限位件通道、或联动通道中的一个或几个上,弹性件的第二端朝向限位件顶靠推动锁定件;所述的限位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锁定件的凸出端可相对于限位件的定位凹槽啮合或脱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限位件伸出长度等于或大于限位间距时,锁定件的凸出端所对应的限位件位置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链机构,包括第一叶片、限位件和联动件,联动件包括第一枢转轴和第二枢转轴,所述的联动件由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耦合到第一叶片上,第二枢转轴在联动件上可绕第二枢转轴的轴心旋转;第二枢转轴包括限位区,第二枢转轴的限位区包括宽部和窄部;第一叶片包括限位卡槽,限位卡槽包括轴孔和从轴孔延伸至限位卡槽外的枢转轴通道,轴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枢转轴限位区的宽部,枢转轴通道的宽度大于第二枢转轴窄部的宽度并小于第二枢转轴宽部的宽度。该铰链机构通过控制其中一个枢转轴绕其轴心旋转的位置,可以开启或关闭联动件及与联动件连接的其他部件绕第一枢转轴的枢转,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工具,机构简单、高效、可靠。
【IPC分类】E05D3/06, E05D11/06, F16C11/10, F16C11/04, E05D11/10
【公开号】CN204663237
【申请号】CN201520402102
【发明人】林立伦
【申请人】林立伦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