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门操纵机构及具有其的舱门总成及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785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门操纵机构及具有其的舱门总成及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航空技术领域,特别是设及一种舱口操纵机构及具有其的舱口总 成及飞机。
【背景技术】
[0002] 某型飞机要求舱口打开的动作只需要一步操作即可完成。在整个手柄操纵过程 中,现有技术通常设计成机构中有一个部件是运动的,另一个部件则静止。例如,円动的时 候一般设计成锁不动。又例如,泄压口盖开启完毕后,才会解円。而运些部件的动作全部由 舱口操纵手柄发起,因此,要将运些动作有序的进行,就需要一种差时逻辑进行设计。
[0003] 现有技术通常无法通过一个机构来进行运种差时逻辑。
[0004]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阳〇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口操纵机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 少一个上述缺陷。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口操纵机构。所述舱口操纵机构包括: 凸轮盘,所述凸轮盘上设置有操纵手柄,所述凸轮盘具有内缘W及外缘,所述内缘与所述外 缘之间设置有轨道;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凸轮盘 的轨道上,另一端用于与円机构连接;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一端通过轴承 设置在所述凸轮盘的轨道上,另一端用于与锁机构连接,其中,所述操纵手柄用于供操纵者 操纵,从而带动所述凸轮盘转动;在所述凸轮盘转动时,根据所述凸轮盘转动角度,所述凸 轮盘上的外缘与所述内缘之间具有压力差,所述轴承受到该压力差从而使所述轴承在所述 轨道内沿所述轨道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杆机构W及所述第二连杆机构沿所述轨道运 动,继而带动所述円机构与所述锁机构工作。
[0007] 优选地,所述凸轮盘的外缘与所述内缘在所述凸轮盘转动时,所述外缘与所述内 缘的运动轨迹为曲线,且其曲率根据所述凸轮盘的转动角度而变化。
[0008] 优选地,所述凸轮盘的内缘W及外缘之间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轴承适于安装至所 述安装孔内。
[0009] 优选地,所述轴承与所述安装孔之间间隙配合。
[0010] 优选地,所述间隙在正负0. 2毫米之间。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摇臂,所述第一连杆第一摇臂的一 端与所述凸轮盘连接;第一连杆第二摇臂,所述第一连杆第二摇臂与所述第一连杆第一摇 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円机构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连杆第一摇臂,所述第二连杆第一摇臂的一 端与所述凸轮盘连接;第二连杆第二摇臂,所述第二连杆第二摇臂与所述第二连杆第一摇 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机构连接。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舱口总成,所述舱口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舱口操纵机 构。
[001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舱口总成。
[0015] 本实用新型中的舱口操纵机构在凸轮盘转动时,根据凸轮盘转动角度,凸轮盘上 的外缘与内缘之间具有压力差,轴承受到该压力差从而使轴承在轨道内沿轨道运动,从而 带动第一连杆机构W及第二连杆机构沿所述轨道运动,继而带动円机构与锁机构工作。采 用运种结构,通过设计凸轮盘形状,来控制在操纵手柄转动至某位置时带动轴承运动,从而 实现差时逻辑控制,从而能够分时控制各个部件的运动逻辑顺序。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舱口操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 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 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屯、V纵向"、"横向"、"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W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1] 本实用新型的舱口操纵机构包括凸轮盘、第一连杆机构W及第二连杆机构。凸轮 盘上设置有操纵手柄,凸轮盘具有内缘W及外缘,内缘与外缘之间设置有轨道,第一连杆机 构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在凸轮盘的轨道上,另一端用于与円机构连接;第二连杆机构的一 端通过轴承设置在凸轮盘的轨道上,另一端用于与锁机构连接,其中,操纵手柄用于供操纵 者操纵,从而带动凸轮盘转动;在凸轮盘转动时,根据凸轮盘转动角度,凸轮盘上的外缘与 内缘之间具有压力差,轴承受到该压力差从而使轴承在轨道内沿轨道运动,从而带动第一 连杆机构W及第二连杆机构沿轨道运动,继而带动円机构与锁机构工作。
[0022] 本实用新型中的舱口操纵机构在凸轮盘转动时,根据凸轮盘转动角度,凸轮盘上 的外缘与内缘之间具有压力差,轴承受到该压力差从而使轴承在轨道内沿轨道运动,从而 带动第一连杆机构W及第二连杆机构沿所述轨道运动,继而带动円机构与锁机构工作。采 用运种结构,通过设计凸轮盘形状,来控制在操纵手柄转动至某位置时带动轴承运动,从而 实现差时逻辑控制,从而能够分时控制各个部件的运动逻辑顺序。
[0023] 如图1所示的舱口操纵机构包括凸轮盘1、第一连杆机构3W及第二连杆机构4。 凸轮盘1上设置有操纵手柄2,凸轮盘2具有内缘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