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5798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房屋内的贵重设施随之越来越多,房屋就必须有一种很好的安全防护方法,因此,防盗门窗已经成了人们用来护身、保护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技术中防盗门锁越来越智能化,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也更方便用户使用和操作。现有的智能门锁大部分是智能控制装置和门锁结合为一个整体,用户想要更换智能门锁时,需拆卸掉整个门锁,增加了换锁成本和时间。
[0003]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即直接在旧的门锁上进行智能化升级处理,例如专利号为201520224079.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门锁的智能反锁装置,包括底壳、设置在底壳上的外壳体、驱动门锁反锁钮转动的反锁转动单元以及调节智能反锁装置所在平面与门锁所在平面相对高度的高度调节单元,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成本低,同时可调节门锁的智能反锁装置安装高度可调节。但由于不同用户使用的门锁具有形状不同的反锁钮,导致驱动件与反锁钮间的间隙过大,造成动力传递有空转,存在动力单元效率低、影响开锁时间和浪费电池能量的问题。
[0004]由此可见,能否发明出一种改进的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使其使用方便,可匹配各种形状反锁钮来使用,并且可进行多次回收使用,降低了用户的费用成本,具有使用和安装方便的优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安装方便,可回收使用的优点。
[0006]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包括适配件和齿轮,所述适配件呈圆柱体,所述齿轮套接所述适配件,所述适配件的顶面上密集分布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自动复位金属杆,所述自动复位金属杆上位于通孔内套接有弹簧,以所述自动复位滑动小金属杆为形状包络元件,来驱动反锁钮。
[0008]利用密集分布于适配件上只可轴向滑动的自复位小金属杆,当其与反锁钮配合时,轴向可滑动的小金属杆必定会让开相交部分的体积,没有接触的部分金属杆会保持原位不动,这样形成一个可容纳反锁钮外形的空间,这个没有被推开的金属杆,即可在基体的带动下对反锁钮施加径向力,从而带动锁钮完成解锁与上锁动作。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内表面设置有内花键,所述适配件侧壁设置有外花键,所述外花键插入所述内花键。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适配件与所述齿轮通过弹性卡榫结构固定连接。
[0011]花键结构的设置使得适配件与齿轮相连接完成动力的街接与传递,并且适配件与所述齿轮通过弹性卡榫结构固定连接,即在适配件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的弹性卡榫,安装后,与齿轮的内圈相抵,可固定适配件不滑出,当需要拆卸适配件时,可按压弹性卡榫即可拆卸下。
[0012]—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包括壳体、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钮适配组件连接,所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为上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00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的齿轮匹配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门锁智能反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芯片和驱动装置电连接。
[0016]为了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所述门锁智能反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芯片,当检测芯片检测到控制器与门锁距离较大时,检测芯片与控制器的连接断开,驱动装置启动并进一步驱动反锁钮适配组件,使门锁反锁钮缩回。当检测芯片检测到控制器信号时,用户可操控控制器,来进一步开启驱动装置,使其驱动反锁钮适配组件,带动反锁钮转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针对不同的反锁钮具有均可与其紧密结合的动力传递构件,不存在传动空行程,可提高开锁速度,提高门锁智能反锁装置的效率,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反锁钮适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锁钮适配组件中适配件截面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反锁钮适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适配件;2、齿轮;3、通孔;4、自动复位金属杆;5、弹簧;6、内花键;7、外花键;8、弹性卡榫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包括适配件I和齿轮2,所述适配件呈圆柱体,所述齿轮套接所述适配件,所述适配件的顶面上密集分布有通孔3,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自动复位金属杆4,所述自动复位金属杆上位于通孔内套接有弹簧5,以所述自动复位滑动小金属杆为形状包络元件,来驱动反锁钮。
[0025]—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包括壳体、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钮适配组件连接,所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为上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
[0026]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包括适配件I和齿轮2,所述适配件呈圆柱体,所述齿轮套接所述适配件,所述适配件的顶面上密集分布有通孔3,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自动复位金属杆4,所述自动复位金属杆上位于通孔内套接有弹簧5,以所述自动复位滑动小金属杆为形状包络元件,来驱动反锁钮。
[0027]所述齿轮内表面设置有内花键6,所述适配件侧壁设置有外花键7,所述外花键插入所述内花键。
[0028]—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包括壳体、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钮适配组件连接,所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为上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
[0029]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的齿轮匹配连接。
[0030]实施例三: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包括适配件I和齿轮2,所述适配件呈圆柱体,所述齿轮套接所述适配件,所述适配件的顶面上密集分布有通孔3,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自动复位金属杆4,所述自动复位金属杆上位于通孔内套接有弹簧5,以所述自动复位滑动小金属杆为形状包络元件,来驱动反锁钮。
[0031 ]所述齿轮内表面设置有内花键6,所述适配件侧壁设置有外花键7,所述外花键插入所述内花键。所述适配件与所述齿轮通过弹性卡榫结构8固定连接。
[0032]—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包括壳体、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钮适配组件连接,所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为上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
[0033]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的齿轮匹配连接。
[0034]所述门锁智能反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芯片和驱动装置电连接。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适配件(I)和齿轮(2),所述适配件呈圆柱体,所述齿轮套接所述适配件,所述适配件的顶面上密集分布有通孔(3),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自动复位金属杆(4),所述自动复位金属杆上位于通孔内套接有弹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内表面设置有内花键(6),所述适配件侧壁设置有外花键(7),所述外花键插入所述内花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件与所述齿轮通过弹性卡榫结构(8)固定连接。4.一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包括壳体、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和驱动装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钮适配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反锁钮适配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环形齿轮,所述环形齿轮与所述反锁钮适配组件的齿轮匹配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智能反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芯片和驱动装置电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包括适配件和齿轮,所述适配件呈圆柱体,所述齿轮套接所述适配件,所述适配件的顶面上密集分布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自动复位金属杆,所述自动复位金属杆上位于通孔内套接有弹簧。以所述自动复位滑动小金属杆为形状包络元件,来驱动反锁钮。本实用新型的反锁钮适配组件及含有该组件的门锁智能反锁装置,针对不同的反锁钮具有均可与其紧密结合的动力传递构件,不存在传动空行程,可提高开锁速度,提高门锁智能反锁装置的效率,节省电能。
【IPC分类】E05B15/00, E05B49/00
【公开号】CN205370130
【申请号】CN201521074662
【发明人】庞亮, 王景初, 刘振华, 付旭东
【申请人】北京初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